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工具是教师提前设计的有助于师生进行单元学习评价的工具,其呈现形式多样、多维。以李婷老师执教的My dad is a doctor一课为样本,就评价工具与教学目标、过程体验、教学结果三方面的一致性清单进行观察。针对观察中总结出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深入思考,对评价工具的设计方向、运用指向及有效性等要求提出建议。
关键词:评价工具单元学习观察清单
一、研究思路:从主题确定到观察清单编制
(一)主题聚焦: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
本次观察聚焦的主题是“如何在单元学习中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工具是用以检测学生能否达成目标的学习工具。在单元学习中,教师经常会设计用以检测学生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工具,即单元学习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涉指向一组有待完成的绘本,笔者姑且称之为“绘本评价工具”。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本次课堂观察立足省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小学英语单元学习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将授课对象设定为本校二年级学生,授课单元是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 8 My dad is a doctor,执教者李婷老师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切合单元主题的评价工具,即一组有待完善的绘本。这既是她本次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之一,也是她向组内展示汇报、分享经验的独特尝试。据此,组内课题研究人员将此次课堂观察的主题确定为“如何在单元学习中运用评价工具”。明确了观察主题,观察任务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观察并验证李老师设计的评价工具能否有效促进单元学习、助力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重点观察绘本作为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等。
(二)思路设定:观课小组跟进“一课三上”
本次课堂观察的单元题目为 My dad is a doctor,其大主题为Jobs。为了更有效地观察学生单元学习的成效,英语组选择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进行观察与研究。学生此时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重点词汇cook,doctor, teacher,nurse,farmer,worker以及关键句型My...is a... Hes/ Shes a... ,第二课时实际上是对单元知识的一次巩固和迁移运用。基于这些认识,英语组的13名教师先后跟着李老师三次走进课堂,实时观察、记录、对比、分析、调整。
第一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4日,李老师在二(2)班授课;观察人员每1~2名教师对应一小组观课。本堂课李老师未设计任何评价工具,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感。
第二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5日,授课对象是二(5)班学生,观察人员每人对应4~5名学生观课。本堂课李老师使用了评价工具——有待完善的繪本My family。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调整评价工具的意见。
第三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6日,授课对象是二(3)班学生,本堂课使用的评价工具是有待完善的绘本My Super...。教学中,观察人员坐在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目标达成等进行观察研究。
三次观课后,观察人员借助收集证据、细化分析等方式发现,设计恰当的评价工具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单元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清单开发:明确利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方向
为了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基于评价工具——绘本My Super...进行单元学习的过程表现,并有理有据地评价使用这一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效果,笔者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定位,以英语学科素养为导向,列出了使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观察清单。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使用评价工具能否助力目标的达成;二是评价工具能否促进学生积极的体验学习;三是评价工具能否催生丰富的学习结果。
观察清单对于观察者来说是观察的指南针,更是评价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依据;对于被观察者来说,观察清单又是教与学的指引棒,更是单元学习后期调整与改进的明细表。
二、现场观察:依据观察清单收集学生学习证据
(一)使用评价工具能否助力目标的达成
这一证据的采集是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的。
第一次观课,李老师未设计与使用评价工具,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习时间里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并且学习目的不明确。最后教师让他们完成Make our storybook(制作我们的故事书)这一任务时,也因时间和学习实际的影响而未能进行,故最终全班学习目标未能达成。
第二次观课,李老师根据观课教师的建议,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提前设计了评价工具之故事绘本My family。在这个大任务的牵引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探究便有了主动性,所有活动都有序展开。但是,目标偏大,又导致评价工具有些偏离重点。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介绍家人职业,主题并非My family,所以全班46人中38人的目标达成有困难,最终只有6人顺利达成。第二次观课后,观课组成员再次与李老师沟通,决定本着目标导向、评价工具贯穿的原则,适当降低目标。最后,李老师将本单元的具体目标确定为:(1)复习并检测与主题相关的家庭成员词汇与句型This is my... 的书写与表达;(2)巩固与检测本单元10个职业类核心词汇;(3)熟练掌握与运用Hes/ Shes a... He/She can...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情况;(4)图文并茂理解与创作本单元主题绘本故事My Super。可以看出,目标4是前三个目标的统领,前三个目标是基础,它们的达成情况即为统领目标4的达成情况。
目标确认后,李老师第三次执教的评价工具为有待完善的绘本My Super...。第三次观课,笔者发现,本次教学中,作为工具的绘本与目标较好地匹配在了一起。绘本第一页是完成家庭树的绘制,标注家庭成员,内容与目标1匹配,意在让学生自评并了解自己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数据统计发现,45名学生中有88.9%的学生能出色达成这一目标,4.4%的学生能较好地达成目标,6.7%的学生达成目标一般。第二页是给小鱼吐出的泡泡填上第一课时学过或你所知道的职业词汇,内容与目标2匹配。观察汇总后得出,91.2%的学生达成优秀,4.4%的学生达成良好,4.4%的学生达成一般。第三至六页是在前两页基础上进行智能迁移, 对My Super Mum/Dad/Grandpa进行表达,内容与目标3匹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语言运用智能检测,最终73.3%的学生表现优秀,15.6%的学生表现良好,11.1%的学生表现一般。通过对My Super...绘本达成目标情况进行观察数据汇总分析(见图1),发现学生使用评价工具达成目标度相当高,而且通过自我评价,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哪些方面可以表现得更好。而且,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班内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以便后期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评价工具能否促进学生积极的体验学习
学习过程往往是最难评价的环节。因此,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分析和把控这些环节所对应的评价工具作用的发挥情况,是比较恰当的。对比前两次没有设计评价工具或者评价工具不能与课堂教学需求完全匹配的情况,第三次课堂能够清晰观察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融入度有了极大提升,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边体验边用英语“做事”,学习专注而又投入,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观察员们一致认为,第三次课堂的流畅与顺利主要得益于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评价工具贯穿整节课始终。如在完成绘本第一页时,学生通过齐唱“家庭歌”,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我复习与检测自己前期所学知识;45名学生课堂表现积极,40人又快又准确地写出了8个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词汇,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和同伴相互介绍家庭成员,既通过评价工具的自我评价树立了学习自信,又为接下来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工具的介入做好了铺垫。第二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完全被点燃,为了达成第二页的评价任务(职业词汇知多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体验闯关游戏,使用“职业扑克牌”在组内进行游戏问答,开展语言交际,获取了更多的职业词汇。评价工具的介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全情投入、乐此不疲。
观察结果分析统计得出,第三堂课中,91.1%的学生在过程体验中表现极佳。课后15分钟,在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小组成员按照评价要求,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即第一步Draw(画一画),第二步Write(写一写),第三步Speak(说一说),完成任务并开展自评和组评。这一环节的任务较之前的难度有所提升,但也有33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评价任务,并能指导或协助同伴完成任务体验(如图2、图3)。5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在绘本评价工具的指引下,借助前两个任务的完成进行相应的画、写、说。虽然在质量和速度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评价工具的隐形助推下,他们仍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且,因为在参与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他们也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学习。
(三)评价工具能否催生丰富的学习结果
好的课堂往往拥有较高的“生产力”,能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催生丰富的“资源”。观察员对比三次观课后一致认为,第三次授课的学生学习结果最为丰富,45名学生的英语听、说、讀、写、演、画等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首先,在语言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借助绘本工具回忆并自主评价家庭成员词汇的掌握情况,巩固并检测职业类单词和语言表达时,其中有6人给出了个性化词汇,包括singer,dancer,firefighter等,语言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整体性描述家人的不同职业时,不少学生都能通过画、写、说,让画中有话,以画带写、以写带说。其次,第三次课堂中的学,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中开展的深度学习,使用的画、写、说三步式绘本工具,巧妙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员们惊喜地发现,最后上台展示的一名学生分享了自己创作的绘本My Super Grandma,表述中,她认为她的超级奶奶有时是厨师,负责烧菜烧饭;有时是护士,会帮助看护自己和妹妹(Sometimes shes a nurse. She can help people. Sometimes shes a cook. She can cook well.)。此创作渗透着发散思维和概括总结力,体现出了贴近生活、聚焦主题的积极表达。可见,学生在评价工具的引领下已经开始学会深度思考,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外,借助绘本工具评价单元学习,在小组或同伴开展的有组织、有规划的表现和评价环节中,学生对自评和组评的操作流程及评价准则已经了然于心,如A学生认为自己画得不错,但说得不够好,于是他如实做出自评;教师也能结合该学生的学习实情了解其接受能力以及自我要求方面的情况,在不直接对话的情况下,进行背对背沟通(如图4)。
三、单元学习评价工具再思考
通过前期的课题研究以及三次课堂对比观察,笔者综合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上课师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后期针对录音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评价工具的设计方向、运用指向及有效性要求提出一些建议。
(一)评价工具的设计要与目标匹配
目标是教学起点,更是教学的终点。评价工具是单元学习的抓手、焦点,是检验目标达成的真实证据。所以,评价工具必须从单元目标出发,以此为导向,据此来设计;目标也应该随时根据评价工具作微调,确保目标定位符合学生实际。评价工具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性与指引性,教师教学才能避免因目标过大或过小而不利于学生有效达成目标。
研究中我们发现,评价工具应该也必须与单元学习目标一一对应,相互匹配,否则很难收集证据,也无法成为师生评价单元教学成效的依据。上述教学中,李老师设计的评价绘本My Super...与单元目标是相互匹配的,学生跟随着评价绘本一步步达成目标,由易到难,从基础词句走向综合运用。这一评价工具的设计能让师生清晰地观察到自己的学习行为处于哪个层级。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离既定目标还有差距时,便能较为容易地查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追根溯源,发现核心问题,设法解决;反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表现高于目标时,将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与动力源,激发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二)评价工具的运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工具的运用是推动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活动,其优势是鼓励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与开展过程评价,其使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积极地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分层评价,使得人人都能表现,都愿表现。对评价工具结果的使用,不能强求对错,而要从适合与否的角度进行考虑。故不同种类评价工具的运用,都应该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聚焦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是否积极。 李老师运用绘本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时,让评价要点和任务的确定与推进立足更好地点燃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标,让游戏与评价结合,让故事与任务相融,让合作与探究齐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在第三次课上,学生都是主角,所以他们的绘本评价都独一无二。而且,通过自己的积极体验,他们也完成了相应的评价。
(三)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
评价工具直击学习结果。使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关键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本单元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实现自身在学科素养上的提升。这里所说的系列资源,包括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资源的获得,其实就是评价工具赖以评价的標准和目标,是评价工具设计的本源。因此,学习结果越丰富,评价工具可评价的范围和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为全面高效地观察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或者有效程度提供多元载体。由此可见,评价工具的有效性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是互为正比、相互促进的;但由于学习结果同时也是评价工具所要指向的目标,是评价的关键内容,所以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
李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绘本评价工具开展学习时,每一位学生都想努力成为最好的绘本故事创作者。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感频频迸发,语言素材不断积累与生成,学习能力持续得到锻炼与提升。学生自主创作的绘本故事就是最好的学习证据。
评价工具助力单元学习,是单元学习的最佳伴侣。本报告通过观察清单验证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嵌入式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等,又通过具体案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梳理归整,对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评价工具是单元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十分有效的方式和环节,是教师学生相互交流的内在有效形式,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构建模型,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发展增添更多的可能。
【评述】修改观察报告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理解主题的过程,主题的理解要以“一致性”的思维来深化。课堂观察报告的力量在于聚焦,要抓住“一个问题”,把它说透讲明,而不是什么都说什么都说不透。这里的“一个问题”,就是观察主题。
这次的两个报告,一个聚焦“评价要点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一个聚焦“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这就是观察主题。有了主题之后,所有的表述要与主题相一致,包括用词,比如用了“评价要点”,不要又用“评分规划”;用了“评价工具”,不要又用“评价方法”,即前后的用词要保持一致性。
主题解读,说的是这一个主题;工具编制,分解的是这一个主题。这两次观察都用了“观察清单”作为观察工具,那么清单的内容一定要是观察主题分解出来的;课堂现象的结论描述,如“使用评价工具达成了目标”“学生不能运用评价要点讲述简单故事”等,要提供证据,这些证据就是对主题的最好证明。证据与结论一致,整个报告就非常有力。最后关于“再思考”“再理解”,是对观察主题理解上的升华,为后续的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建议。
——张菊荣
关键词:评价工具单元学习观察清单
一、研究思路:从主题确定到观察清单编制
(一)主题聚焦: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
本次观察聚焦的主题是“如何在单元学习中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工具是用以检测学生能否达成目标的学习工具。在单元学习中,教师经常会设计用以检测学生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工具,即单元学习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涉指向一组有待完成的绘本,笔者姑且称之为“绘本评价工具”。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本次课堂观察立足省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小学英语单元学习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将授课对象设定为本校二年级学生,授课单元是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 8 My dad is a doctor,执教者李婷老师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切合单元主题的评价工具,即一组有待完善的绘本。这既是她本次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之一,也是她向组内展示汇报、分享经验的独特尝试。据此,组内课题研究人员将此次课堂观察的主题确定为“如何在单元学习中运用评价工具”。明确了观察主题,观察任务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观察并验证李老师设计的评价工具能否有效促进单元学习、助力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重点观察绘本作为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等。
(二)思路设定:观课小组跟进“一课三上”
本次课堂观察的单元题目为 My dad is a doctor,其大主题为Jobs。为了更有效地观察学生单元学习的成效,英语组选择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进行观察与研究。学生此时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重点词汇cook,doctor, teacher,nurse,farmer,worker以及关键句型My...is a... Hes/ Shes a... ,第二课时实际上是对单元知识的一次巩固和迁移运用。基于这些认识,英语组的13名教师先后跟着李老师三次走进课堂,实时观察、记录、对比、分析、调整。
第一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4日,李老师在二(2)班授课;观察人员每1~2名教师对应一小组观课。本堂课李老师未设计任何评价工具,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感。
第二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5日,授课对象是二(5)班学生,观察人员每人对应4~5名学生观课。本堂课李老师使用了评价工具——有待完善的繪本My family。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调整评价工具的意见。
第三次观课是在2018年11月16日,授课对象是二(3)班学生,本堂课使用的评价工具是有待完善的绘本My Super...。教学中,观察人员坐在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目标达成等进行观察研究。
三次观课后,观察人员借助收集证据、细化分析等方式发现,设计恰当的评价工具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单元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清单开发:明确利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方向
为了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基于评价工具——绘本My Super...进行单元学习的过程表现,并有理有据地评价使用这一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效果,笔者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定位,以英语学科素养为导向,列出了使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的观察清单。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使用评价工具能否助力目标的达成;二是评价工具能否促进学生积极的体验学习;三是评价工具能否催生丰富的学习结果。
观察清单对于观察者来说是观察的指南针,更是评价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依据;对于被观察者来说,观察清单又是教与学的指引棒,更是单元学习后期调整与改进的明细表。
二、现场观察:依据观察清单收集学生学习证据
(一)使用评价工具能否助力目标的达成
这一证据的采集是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的。
第一次观课,李老师未设计与使用评价工具,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习时间里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并且学习目的不明确。最后教师让他们完成Make our storybook(制作我们的故事书)这一任务时,也因时间和学习实际的影响而未能进行,故最终全班学习目标未能达成。
第二次观课,李老师根据观课教师的建议,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提前设计了评价工具之故事绘本My family。在这个大任务的牵引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探究便有了主动性,所有活动都有序展开。但是,目标偏大,又导致评价工具有些偏离重点。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介绍家人职业,主题并非My family,所以全班46人中38人的目标达成有困难,最终只有6人顺利达成。第二次观课后,观课组成员再次与李老师沟通,决定本着目标导向、评价工具贯穿的原则,适当降低目标。最后,李老师将本单元的具体目标确定为:(1)复习并检测与主题相关的家庭成员词汇与句型This is my... 的书写与表达;(2)巩固与检测本单元10个职业类核心词汇;(3)熟练掌握与运用Hes/ Shes a... He/She can...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情况;(4)图文并茂理解与创作本单元主题绘本故事My Super。可以看出,目标4是前三个目标的统领,前三个目标是基础,它们的达成情况即为统领目标4的达成情况。
目标确认后,李老师第三次执教的评价工具为有待完善的绘本My Super...。第三次观课,笔者发现,本次教学中,作为工具的绘本与目标较好地匹配在了一起。绘本第一页是完成家庭树的绘制,标注家庭成员,内容与目标1匹配,意在让学生自评并了解自己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数据统计发现,45名学生中有88.9%的学生能出色达成这一目标,4.4%的学生能较好地达成目标,6.7%的学生达成目标一般。第二页是给小鱼吐出的泡泡填上第一课时学过或你所知道的职业词汇,内容与目标2匹配。观察汇总后得出,91.2%的学生达成优秀,4.4%的学生达成良好,4.4%的学生达成一般。第三至六页是在前两页基础上进行智能迁移, 对My Super Mum/Dad/Grandpa进行表达,内容与目标3匹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语言运用智能检测,最终73.3%的学生表现优秀,15.6%的学生表现良好,11.1%的学生表现一般。通过对My Super...绘本达成目标情况进行观察数据汇总分析(见图1),发现学生使用评价工具达成目标度相当高,而且通过自我评价,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哪些方面可以表现得更好。而且,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班内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以便后期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评价工具能否促进学生积极的体验学习
学习过程往往是最难评价的环节。因此,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分析和把控这些环节所对应的评价工具作用的发挥情况,是比较恰当的。对比前两次没有设计评价工具或者评价工具不能与课堂教学需求完全匹配的情况,第三次课堂能够清晰观察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融入度有了极大提升,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边体验边用英语“做事”,学习专注而又投入,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观察员们一致认为,第三次课堂的流畅与顺利主要得益于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评价工具贯穿整节课始终。如在完成绘本第一页时,学生通过齐唱“家庭歌”,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我复习与检测自己前期所学知识;45名学生课堂表现积极,40人又快又准确地写出了8个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词汇,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和同伴相互介绍家庭成员,既通过评价工具的自我评价树立了学习自信,又为接下来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工具的介入做好了铺垫。第二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完全被点燃,为了达成第二页的评价任务(职业词汇知多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体验闯关游戏,使用“职业扑克牌”在组内进行游戏问答,开展语言交际,获取了更多的职业词汇。评价工具的介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全情投入、乐此不疲。
观察结果分析统计得出,第三堂课中,91.1%的学生在过程体验中表现极佳。课后15分钟,在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小组成员按照评价要求,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即第一步Draw(画一画),第二步Write(写一写),第三步Speak(说一说),完成任务并开展自评和组评。这一环节的任务较之前的难度有所提升,但也有33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评价任务,并能指导或协助同伴完成任务体验(如图2、图3)。5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在绘本评价工具的指引下,借助前两个任务的完成进行相应的画、写、说。虽然在质量和速度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评价工具的隐形助推下,他们仍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且,因为在参与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他们也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学习。
(三)评价工具能否催生丰富的学习结果
好的课堂往往拥有较高的“生产力”,能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催生丰富的“资源”。观察员对比三次观课后一致认为,第三次授课的学生学习结果最为丰富,45名学生的英语听、说、讀、写、演、画等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首先,在语言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借助绘本工具回忆并自主评价家庭成员词汇的掌握情况,巩固并检测职业类单词和语言表达时,其中有6人给出了个性化词汇,包括singer,dancer,firefighter等,语言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整体性描述家人的不同职业时,不少学生都能通过画、写、说,让画中有话,以画带写、以写带说。其次,第三次课堂中的学,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中开展的深度学习,使用的画、写、说三步式绘本工具,巧妙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员们惊喜地发现,最后上台展示的一名学生分享了自己创作的绘本My Super Grandma,表述中,她认为她的超级奶奶有时是厨师,负责烧菜烧饭;有时是护士,会帮助看护自己和妹妹(Sometimes shes a nurse. She can help people. Sometimes shes a cook. She can cook well.)。此创作渗透着发散思维和概括总结力,体现出了贴近生活、聚焦主题的积极表达。可见,学生在评价工具的引领下已经开始学会深度思考,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外,借助绘本工具评价单元学习,在小组或同伴开展的有组织、有规划的表现和评价环节中,学生对自评和组评的操作流程及评价准则已经了然于心,如A学生认为自己画得不错,但说得不够好,于是他如实做出自评;教师也能结合该学生的学习实情了解其接受能力以及自我要求方面的情况,在不直接对话的情况下,进行背对背沟通(如图4)。
三、单元学习评价工具再思考
通过前期的课题研究以及三次课堂对比观察,笔者综合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上课师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后期针对录音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评价工具的设计方向、运用指向及有效性要求提出一些建议。
(一)评价工具的设计要与目标匹配
目标是教学起点,更是教学的终点。评价工具是单元学习的抓手、焦点,是检验目标达成的真实证据。所以,评价工具必须从单元目标出发,以此为导向,据此来设计;目标也应该随时根据评价工具作微调,确保目标定位符合学生实际。评价工具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性与指引性,教师教学才能避免因目标过大或过小而不利于学生有效达成目标。
研究中我们发现,评价工具应该也必须与单元学习目标一一对应,相互匹配,否则很难收集证据,也无法成为师生评价单元教学成效的依据。上述教学中,李老师设计的评价绘本My Super...与单元目标是相互匹配的,学生跟随着评价绘本一步步达成目标,由易到难,从基础词句走向综合运用。这一评价工具的设计能让师生清晰地观察到自己的学习行为处于哪个层级。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离既定目标还有差距时,便能较为容易地查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追根溯源,发现核心问题,设法解决;反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表现高于目标时,将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与动力源,激发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二)评价工具的运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工具的运用是推动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活动,其优势是鼓励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与开展过程评价,其使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积极地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分层评价,使得人人都能表现,都愿表现。对评价工具结果的使用,不能强求对错,而要从适合与否的角度进行考虑。故不同种类评价工具的运用,都应该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聚焦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是否积极。 李老师运用绘本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时,让评价要点和任务的确定与推进立足更好地点燃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标,让游戏与评价结合,让故事与任务相融,让合作与探究齐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在第三次课上,学生都是主角,所以他们的绘本评价都独一无二。而且,通过自己的积极体验,他们也完成了相应的评价。
(三)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
评价工具直击学习结果。使用评价工具开展单元学习,关键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本单元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实现自身在学科素养上的提升。这里所说的系列资源,包括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资源的获得,其实就是评价工具赖以评价的標准和目标,是评价工具设计的本源。因此,学习结果越丰富,评价工具可评价的范围和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为全面高效地观察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或者有效程度提供多元载体。由此可见,评价工具的有效性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是互为正比、相互促进的;但由于学习结果同时也是评价工具所要指向的目标,是评价的关键内容,所以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结果的丰富性。
李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绘本评价工具开展学习时,每一位学生都想努力成为最好的绘本故事创作者。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感频频迸发,语言素材不断积累与生成,学习能力持续得到锻炼与提升。学生自主创作的绘本故事就是最好的学习证据。
评价工具助力单元学习,是单元学习的最佳伴侣。本报告通过观察清单验证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嵌入式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等,又通过具体案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梳理归整,对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评价工具是单元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十分有效的方式和环节,是教师学生相互交流的内在有效形式,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构建模型,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发展增添更多的可能。
【评述】修改观察报告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理解主题的过程,主题的理解要以“一致性”的思维来深化。课堂观察报告的力量在于聚焦,要抓住“一个问题”,把它说透讲明,而不是什么都说什么都说不透。这里的“一个问题”,就是观察主题。
这次的两个报告,一个聚焦“评价要点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一个聚焦“评价工具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这就是观察主题。有了主题之后,所有的表述要与主题相一致,包括用词,比如用了“评价要点”,不要又用“评分规划”;用了“评价工具”,不要又用“评价方法”,即前后的用词要保持一致性。
主题解读,说的是这一个主题;工具编制,分解的是这一个主题。这两次观察都用了“观察清单”作为观察工具,那么清单的内容一定要是观察主题分解出来的;课堂现象的结论描述,如“使用评价工具达成了目标”“学生不能运用评价要点讲述简单故事”等,要提供证据,这些证据就是对主题的最好证明。证据与结论一致,整个报告就非常有力。最后关于“再思考”“再理解”,是对观察主题理解上的升华,为后续的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建议。
——张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