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的生前身后事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法特已然去世,在当前巴以局势、中东时局发展的紧要关头,有必要重新回顾阿拉法特的往事风流。在电视新闻中,阿拉法特就是那位打不倒的小个子,头戴格子巾,身穿草绿色游击队制服,腰别手枪,高而尖的鼻梁,厚厚的嘴唇外加炯炯有神的眼睛;时而和蔼可亲,时而冷若冰霜;数十年如一日,曾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他说过,“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这就是多年来一直令世界注目的风云人物、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和巴勒斯坦人的精神领袖——阿拉法特。他的老对手以色列历届总理以及约翰逊以来的历届美国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阿拉法特始终马不停蹄地代表着巴勒斯坦人民与以、美两国频频过招,他在新闻中的出现频率和被瞩目程度超过了美国总统。
  
  雏鹰展翅
  
  艰难而有意义的童年。阿拉法特全名是穆罕默德·亚西尔·阿拉法特。长期以来他的身世有一丝神秘,一说他生于耶路撒冷。据可靠调查他于1929年8月出生于埃及开罗,阿拉法特在家中七个孩子中排行老六。阿拉法特的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小商人。阿拉法特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在他4岁时母亲不幸去世,阿拉法特和他的一个弟弟被寄养在耶路撒冷他一贫如洗的叔叔家里,度过了4年难熬的时光。其父后来再婚后,第一个继母对回到家中的阿拉法特等孩子经常打骂,以至阿拉法特成年后对女性还存有恐惧感。父亲后来又有了第三次婚姻,为避免重蹈覆辙,父亲安排阿拉法特等孩子们单独住在一起,由阿拉法特的大姐伊娜姆照顾。但阿拉法特经常试图摆脱其大姐的控制,两人常常发生激烈争吵,阿拉法特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此期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时的阿拉法特经常逃课,而且十分顽皮,是周围小伙伴中的孩子王,经常组织小伙伴们进行分组操练,阿拉法特则手持棍条严厉地进行监督指挥。但阿拉法特在近乎蛮横的同时却极富行侠仗义之气,有好东西总是想着伙伴,颇有同甘共苦的朴素思想。年少时期就与众不同的阿拉法特引起了大人的兴趣,当时一群母亲曾问阿拉法特的姐姐,“听说孩子常吃鱼会变得聪明伶俐,你到底给阿拉法特吃了什么鱼呢?”
  


  独特视角和敏锐洞察。他少年时曾在几个政府机关里充当杂役,耳闻目睹了一些政治场面和斗争,并发展到后来想自己尝试实实在在的政治活动。当时在巴勒斯坦出现了反对英国当局统治和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急需武器。阿拉法特17岁时就成为从埃及将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的关键人物,自告奋勇尝试从劫匪经常出没的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年少的阿拉法特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正式通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治决议,次日阿以冲突全面爆发。此时阿拉法特已从埃及福阿德大学返回巴勒斯坦参加战斗,但结果阿拉伯人失败了。后来阿拉伯联盟军队还收缴了与之并肩战斗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武装,阿拉法特感到被出卖的屈辱。在经受战火洗礼的2年里,阿拉法特逐渐了解到造成巴勒斯坦人失败和悲惨命运的原因是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受到英国的左右,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旧制度,才能改变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
  埃及的革命先声与先导。他决定改变一度要去美国学习的计划,转而去开罗学习并寻找革命真谛。1950年21岁的阿拉法特重新回到福阿德大学,并很快与由纳赛尔领导的、试图推翻法鲁克国王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取得联系,与纳赛尔的亲密助手阿密尔(后任埃及革命政权武装力量总司令)、毛希丁(后为埃及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萨达特(纳赛尔逝世后接任总统)等人建立了密切联系。当时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推翻法鲁克王朝的力量,阿拉法特也很快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由此看出年轻的阿拉法特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过人的交际能力。阿拉法特这时开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巴勒斯坦独立和解放而奔忙.埃及当局破例允许在福阿德大学建立名义上训练反英志愿人员、实际上是秘密训练新一代巴勒斯坦战士的军事训练基地。但阿拉法特同时又必须使自己不被自由军官组织和穆斯林兄弟会所左右而保持自由身份,其中难度无异于在夹缝中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阿拉法特决定暗中建立自己的力量,他开始谋求竞选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最终于1952年取得绝对胜利,很快阿拉法特就在这个岗位上再次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干。学联的有些政策阿拉法特是靠拳头执行的,在困难中拉法特独断专行的霸道作风和粗暴脾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联带来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上任后办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成功说服埃及当局准许学联创办学生杂志《巴勒斯坦之声》,这是巴勒斯坦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刊物,实际上这份杂志后来起到了招募士兵的作用。这份杂志还把阿拉法特和后来闻名于世的另一位领导人阿布·杰哈德紧紧联系在一起,两人后来共同创办了法塔赫第一个地下小组。1954年阿拉法特以学联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公开提出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遭到埃及当局和革命后上台的纳赛尔的反对。1955年巴勒斯坦学生联盟首次应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代表大会,阿拉法特第一次踏上国际讲坛,向世界人民宣布巴勒斯坦人民建国的心愿。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大学毕业后成为建筑工程师的阿拉法特感到把埃及拖入同以色列正面冲突的时机到来,因而马上到埃及军队志愿服役并成为一名少尉。在战斗中他充分利用自己学习的工科知识,出色完成了拆除炸弹引信的工作,赢得埃及军方的高度评价。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感到在埃及颇受拘束,而决定离开埃及前往科威特。
  


  解放斗争
  
  自己的革命组织——法塔赫。阿拉法特在科威特熟练运用自己的建筑知识,很快成为家财万贯的百万富翁,为即将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阿布·杰哈德也来到科威特,两人认识到依靠阿拉伯国家帮助来实现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的想法被两次中东战争证明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巴勒斯坦人自己努力求得解放。他们商讨建立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单位,避免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控制。当时阿尔及利亚发生反对法国的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他们以弱胜强的斗争经验这给阿拉法特以极大鼓舞。1957年,阿拉法特和杰哈德建立了有5名成员的第一个地下小组。尽管后来小组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他们并未气馁,而是决定创办定期杂志《我们的巴勒斯坦:生命的号角》并于1959年出版创刊号,该刊物后来共出版40期,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加入到阿拉法特领导的斗争行列。他们将即将到来的革命运动定名为“争取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阿拉伯字母简写为“法塔赫”(FATAH),法塔赫在《古兰经》里的意思是“打开胜利之门”。随着时机日渐成熟,1963年2月,法塔赫第一届由10名成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秘密成立。为团结力量,阿拉法特主动降格当之无愧的领袖地位,成为10人集体领导成员之一。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成立,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向武装斗争。纳赛尔于1964年成立由埃及主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法特意识到必须充分利用形势变化迅速开展武装斗争。为防止法塔赫组织一开始就引起以色列的注意,法塔赫决定使用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组织名称“暴风部队”来秘密袭击以色列。但“暴风部队”1965年1月首战不利,后来屡次取得成功,“暴风部队”敢于太岁头上动土,引起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对“暴风部队”或法塔赫来历的高度关注,阿拉伯媒体甚至一度称该组织是西方国家和以色列使出的“苦肉计”,引诱阿拉伯国家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同以色列发生战争,并断言同这个组织有联系的人都是阿拉伯事业的叛徒,法塔赫遭到曲解;此时法塔赫内部恰又遇到财政极端困难,这种情况下,阿拉法特接替担任“暴风部队”总司令并随后取得一系列巨大胜利。此时以色列才认识到“暴风部队”是不存在的,法塔赫才是他们应该对付的真正目标。
  


  响亮的第一枪。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再次使阿拉伯国家陷入失败的彷徨中。此时借助卡尔梅战役,阿拉法特率先打响了反击以色列的第一枪,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关注巴勒斯坦问题。在约旦的卡尔梅难民营由于经常给法塔赫战士提供支援,以色列大张旗鼓地宣称要进军卡尔梅,打击法塔赫战士,实际上一半是吓唬。许多人劝说阿拉法特不要鸡蛋碰石头,要避避风头,当时法塔赫也只有297名战士。而阿拉法特认为这是打击以色列神话、重振阿拉伯士气的好机会。经过勇猛机智的战斗,在被感动后加入战斗的约旦军队的配合下,以军死伤100多人,18辆坦克被击毁,法塔赫取得决定性胜利。阿拉伯世界倍感扬眉吐气,阿拉法特也借此声威大振。包括纳赛尔在内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以前对阿拉法特和法塔赫的限制是愚蠢的。1967年11月纳赛尔还会见了阿拉法特。纳赛尔不久安排阿拉法特担任了巴解组织主席,并通过外交努力使巴解组织成为巴勒斯坦人民惟一的代表,至此阿拉法特终于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领袖和巴解放事业的执牛耳者。后经过努力,沙特阿拉伯答应为财政拮据的巴解组织提供财政援助,使阿拉法特如虎添翼。
  


  沉痛的教训。巴解武装力量在约旦羽翼渐丰,但在首都安曼就有70000名武装巴勒斯坦人,该数目远远超过约旦全国的军队。他们数次在约旦制造事端,几次侯赛因国王险被暗算。1970年9月由乔治·哈巴什领导的“人阵”(巴解中的一个派别)将3架国际航班劫持到安曼机场,在阿拉法特规劝下600多名人质获释但飞机被炸。约旦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侯赛因最后下定决心解决巴解问题,双方间战争全面爆发。美国支持约旦,巴解渐渐不敌,后在纳赛尔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巴解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这就是著名的“黑色九月”事件。到1971年7月,元气大伤的巴解全部撤出约旦。阿拉法特不得不寻求在黎巴嫩开辟新的根据地。巴解的到来又引发黎国内基督教和穆斯林两大派别于1975年4月爆发激烈内战,巴解也支持穆斯林派别而掺和其中。后来高明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用计使巴解面临绝境,经沙特说情阿拉法特才得以在黎内战中幸存。
  开辟新根据地。巴解以黎巴嫩为基地不断袭击以色列,以方决定将其一举铲除。1981年7月,以色列著名鹰派总理贝京上台后随即下令轰炸黎南部,巴解以牙还牙。1982年6月,以色列大举进攻黎巴嫩,力图彻底消灭巴解力量,这就是所谓“第五次中东战争”。为保存力量,阿拉法特决定撤离黎巴嫩。经联合国斡旋,阿拉法特的12000名战士分15批撤到8个阿拉伯国家,巴解总部则迁往突尼斯。1983年末,巴解又在黎巴嫩北部同法塔赫反对派和叙利亚军队发生冲突,再次遭到重创。面对现实巴解开始考虑改变斗争策略。
  
  弭兵谈和
  
  和平建国设想。长期以来巴方坚持使用武力将犹太人赶走,但面对联合国分治协议和屡次战败、领土被占的既成现实,他们被迫重新考虑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战争最终是为了和平。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阿拉法特也逐渐认识到,单靠武力断难取胜,求得世界各国对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支持,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走和平建国的道路未尝不是一条求得巴勒斯坦解放的重要途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苏在中东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威信一落千丈,美国声望节节上升。阿拉伯国家一度使用的石油武器也极大地震动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这为政治解决中东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巴解开始探索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可行性。早在1974年,巴解组织就在一份文件中暗示,巴勒斯坦人民愿意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建立一个“小国家”。这意味着,只要各方承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巴解准备接受联合国242号决议的领土安排,并有意同以色列实现和平。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应邀参加第29届联大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听证会,受到国家元首般的热烈接待。阿拉法特发表了热烈演讲,其中一句话道出了他寻求政治解决的意愿并广为传诵,“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掉下。”遗憾的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橄榄枝”还是未被抓住。11月22日,除美以外的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了承认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民族独立和生存”权利的3236号决议。阿拉法特在寻求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取得重大胜利。其后几年,阿拉法特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巴解全国委员会成员接受他的“小国家”方案并获委员会大会通过,放弃巴勒斯坦人原来所要求领土的70%。美苏表示欢迎并敦促阿以实现和解,但当时以色列拒绝承认巴解并于1978年与埃及单独媾和。尽管如此阿拉法特一直没有放弃和谈希望。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发动著名的“因提法塔”起义。阿拉法特不失时机地对起义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1988年阿拉法特顶住内外压力,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242号和338号决议,从而步入“以土地换和平”、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轨道。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耶路撒冷为首都;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为启动中东和平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同年12月25日,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至今已有110个国家对其予以承认。当然,这时的巴国只是既无确定领土也谈不上主权的国家称谓。次年的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国第一任总统。
  


  艰难而辉煌的和平谈判。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辛的和平谈判。1993年9月13日,双方正式签署巴自治原则宣言。考虑到阿拉法特对和平的贡献,1994年他与佩雷斯以及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一道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5月5日,开始实行预期5年的巴自治。1995年9月,巴以签署西岸和加沙地区过渡协议。根据有关协议,以军先后撤出希伯伦等7座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1月20日,巴举行大选,选举产生巴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阿拉法特当选为主席。5月,巴取消其宪章的灭以条款。1997年1月和1998年10月,巴以先后签署《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两协议均因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此后,巴方一再声称要按照自治协议于1999年5月4日宣布建国。由于以方严重威胁加上美国反对,4月29日,巴解中央委员会被迫决定推迟建国。同年9月,巴拉克与巴方签署落实怀伊协议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2000年2月3日,巴解组织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宣布定都耶城的独立的巴国将在今年诞生。目前,巴方已控制加沙地带60%和逾40%的约旦河西岸土地。巴以谈判进行得相当艰苦。在最终地位谈判所涉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都固守底线,态度更趋强硬。原定于2月13日和5月13日达成巴以框架协议的时间先后被错过。5月和6月以后,巴以和谈形势一度急转直下。双方间发生了自1996年以来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暴力冲突,以向巴方移交耶路撒冷附近3个村镇的计划被无限期推迟。
  美国戴维营的拉锯战。2000年7月11日-26日,巴以美首脑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会晤。尽管会晤没有达成任何书面协议,但对耶城地位、巴难民回归、边界等几个重大问题而言,会晤还是具有积极意义。此前的巴以会谈几乎对耶路撒冷问题避而不谈,以方一直想搁置解决耶路撒冷问题,主张先在另外的非关键问题上部分达成最终协议,延后几年解决耶路撒冷问题,美国也有此意,但巴方坚决拒绝。在戴维营会晤中,双方不再回避也无法再回避谈判耶城最终地位问题。美国和以方曾先后提出有关方案,巴方认为离其要求太远而不置可否。在难民问题上,以方接受少数难民回归,但坚持对绝大多数难民进行就地安置、国际社会予以补偿。边界问题,以方一度提出撤出约旦河西岸95%-96%左右的土地,这是迄今以方在这一问题上作出的最大让步。在会晤中,巴以互相进一步摸清了对方及美国在这些最为棘手问题上的底线。目前看关键是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该问题的关键又是耶城圣殿山的主权归属问题。一旦这个核心问题突破,则带动其它问题顺利解决的希望是很大的。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袖后来也表示,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比以前进了一步,但坚决反对巴方单方面宣布建国。8月初阿拉法特为向以方施压,多次宣布巴方将于9月13日正式宣布建国。7月底8月初年逾古稀的阿拉法特连续奔走访问欧亚非28国,寻求各国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并听取他们对巴建国问题的建议,9月10日巴解全国委员会决定将确定巴建国日期的时间推迟到11月15日以后,为巴以和谈预留时间,后再次将宣布建国时间定在2000年12月31日。
  


  遭遇逆风
  
  半路杀出老对手沙龙。2000年9月底,以色列右翼鹰派人物、绰号“推土机”的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冒闯耶城伊斯兰圣地,引发巴以之间持续至今长达两年半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形势在2001年初变化多端,先是全力推动和谈取得成果以便自己功成名就的克林顿总统离职,美国民主党竞选失败,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上台,之后一直对巴以局势和以色列强硬政策采取相对超脱政策;接着以色列政府提前举行的大选中,工党领袖巴拉克败北,黯然下台,沙龙组阁执政,中东局势为之大变,强硬的沙龙软硬兼施,又打又压又拉,中东和平进程迅速转向,巴以双方冤冤相报,死伤惨重。
  布什总统的超脱政策。尽管2001年5月和6月美国一手主导《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停火计划》,旨在平息巴以冲突恢复和谈,但和平进程屡屡遭到以右翼势力和巴方极端恐怖分子的破坏,双方高层之间的多次接触也都因此无果而终。以色列开始实施连续性的“定点清除”政策,打击巴方的激进势力,巴方激进组织也不甘示弱,导致几乎天天有死伤,血雨腥风扑面。以色列在此期间不是没有考虑对阿拉法特下手,但欧盟、俄罗斯、联合国以及美国都对沙龙的不良企图进行严重警告,沙龙投鼠忌器,方才没有动阿拉法特。“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一度认识到必须尽快彻底解决巴以冲突问题,消除恐怖隐患,2001年10月布什宣布支持巴建国,严厉警告以色列妄图借口打击恐怖活动对巴方进行报复性打击,阿拉伯方面尤其是巴勒斯坦也积极抓住机遇,配合美国,阿拉法特还不顾高龄为美国伤员献血。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对阿富汗的行动取得了迅速的胜利,大大超过预期,巴以冲突对美国的压力重新趋弱,小布什政府又开始超脱于巴以冲突之外而无关痛痒,以色列右翼代表人物泽维遇刺身亡之后,一系列恐怖事件引起以色列上下的过激反应,沙龙政府对巴方的军事行动严重升级,并数次袭击阿拉法特的总统官邸以示警告,同时严格限制阿拉法特的活动范围,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阿拉法特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身处夹缝:国内激进势力不受巴权力机构约束的恐怖活动也令阿拉法特头疼,阿拉法特感到难以控制国内严峻的局势;在阿拉伯国家中间,各国对巴勒斯坦尤其是阿拉法特支持不一,私下里各有打算,尤其不愿得罪西方国家,阿拉法特难以从中获得真正有力支持。目前,中东和平进程岌岌可危,阿拉法特本人处境凶险,沙龙政府没有向他下毒手,很大程度上是顾忌他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但不管怎么说,阿拉法特依然是巴勒斯坦人民乃至阿拉伯人民中间的无可替代的英雄和领袖,国际社会不会轻易抛弃他,以色列更不敢轻举妄动。
  布什改变立场。从2002年6月起,巴以问题重新成为小布什政府的一颗棋子,但美国的促和计划明确排斥和孤立阿拉法特。2002年6月到2002年12月,小布什提出“中东和平新计划”,经过多次修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于2002年12月召开四方会议,决定以此为基础提出正式“路线图”方案。但遗憾的是,2003年初至4月底以前,美国的注意力因为惯性使然,仍然集中在伊拉克问题上。2003年4月、5月,美公布并努力推动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旨在改变伊战后美在中东的黩武形象,塑造和平形象,缓解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今年5月、6月,鲍威尔相继3次赴中东斡旋,总统布什6月初亲自赴中东斡旋巴以和谈,并撮合巴以在约旦举行巴以美首脑峰会,正式启动“路线图”计划。6月下旬,美国总统安全助理赖斯也赴中东极力挽救“路线图”计划。但美国政要在这期间一直避免与阿拉法特见面,其抬出巴政府总理阿巴斯以孤立阿拉法特的意图非常明显,沙龙也和美国配合,不时攻击阿拉法特。7月初,巴以关系出现缓和,巴方激进势力有限度停止对以攻击,以则采取释放部分被捕巴勒斯坦人、有限度从巴被占领土撤军、有所放松对阿拉法特的软禁等,考虑允许阿拉法特从约旦河西岸去加沙地带,但强调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单行线”。但应看到,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不会一帆风顺,尚要面对重重困难。7月下旬,巴以首脑举行会谈并于后来分别访美,但并未在推动实施“路线图”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以也未答应解除对阿拉法特18个月的软禁。
  阿拉法特不是可有可无的。美以目的是尽可能将阿拉法特架空,直至最终排除阿拉法特参与中东和平进程,但阿拉法特的影响举足轻重。民意测验显示,他的民意支持率在20%以上,甚至一说是35%,哈马斯也在20%以上,而巴解组织二号人物、巴政府总理阿巴斯(以前的阿布·马赞)只有2%。但在美国、埃及、欧洲、俄罗斯等有关方面的压力和劝说下,尽管阿拉法特在权力分配和和谈问题上与阿巴斯有分歧,他还是于2003年年3月同意阿巴斯出任首任巴自治政府总理。4月下旬,阿拉法特和阿巴斯达成妥协,阿拉法特同意阿巴斯安拟订的内阁人员名单,达赫兰出任巴自治政府安全事务负责人。尽管美、以孤立和抛开自治政府总统阿拉法特的要求和意图非常明显,但现实是阿拉法特在巴自治政府和巴人民中间影响无可取代,国际社会和巴勒斯坦自身多次呼吁并提醒美以注意这一点,以色列国家内部一些和平人士对此也不讳言。没有阿拉法特对巴以谈判有关问题的支持和认可,阿巴斯在重大问题上恐怕难以作出决断。
  2003年9月前总理阿巴斯辞职后,接任总理的前议长库赖也离不开阿拉法特的扶持,否则内阁难以运作和决断。因为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各派的平衡木,尽管遭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的种种指责,他的影响和威信仍然无人可以取代。直至阿去世前后,美国和以色列政府还坚持指责阿拉法特无心和谈,是“恐怖头子”,但从逻辑上这种指责是讲不通的。因为阿拉法特可以和克林顿以及以色列的政要拉宾和佩雷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布什和沙龙任内转瞬间就成了恐怖分子,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其中的原委不在阿拉法特身上。沙龙政府的政治生命就押在单边行动计划上,而该计划的推行有赖于巴勒斯坦局势的起码稳定,否则将成泡影。所以,从各方愿望来看,都不愿阿拉法特的骤然离去而致巴以时局出现新动荡。
  
  吉人天相
  
  奇闻轶事多多。在巴以严重对立的斗争年代,阿拉法特要防备数不清的明枪暗箭,数十次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又次次化险为夷,因此他被称为阿拉伯的“九命怪猫”。包括巴解二号人物阿布·杰哈德在内,曾有超过一打的巴解组织领导人被暗杀,而阿拉法特却多次逢凶化吉、“死而复生”,常令老对手、声明赫赫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深感困惑和惊讶。巴反谍官员萨拉赫·哈拉夫曾对为阿拉法特作传的英国作家阿兰·哈特说,谋杀阿拉法特的未遂行动有50多次,他多次化险为夷,“60%是靠他自己的鼻子,或者说他对危险的警觉,30%是运气好,10%是安全机构的作用”,阿拉法特自己也曾将这种直觉戏称为“狗的直觉”。他经常突然变换处所、座位和飞行路线。1967年,法塔赫总部设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小村里。一天他突然对一个战友说,这儿有危险,同伴与他争辩起来,阿拉法特生气了,后两人离开了小村,黎明前当他们赶到另一村庄回头看时,原来的村子已被以军战车包围。1982年以国防部长沙龙一直派出战机对阿拉法特进行搜袭,8月的一个深夜,正在贝鲁特一幢大楼14楼开会的阿拉法特忽然感到危险,立即命令撤离,几分钟后领导人们在对面楼内眼睁睁看着刚刚撤离的大楼被以飞机炸成废墟,250人丧生。摩萨德曾巧妙地发给阿拉法特一枚邮件炸弹,工作人员递给他时,阿拉法特说,这是炸弹,后经验证果然不假。还有一次,他的飞机在北非的沙漠遇险,机头栽入沙漠,两名助手身亡,而阿拉法特只负了一点轻伤。有几次是阿拉法特的精神无形感召着要暗害他的人而救了他自己。摩萨德曾命令阿拉法特身边的一位女秘书和一个工作人员两次给他下毒,最后两人都良心发现向向阿拉法特坦白了一切。阿拉法特做过工程师的职业感觉也曾救过他的命,一段时间以色列飞机曾不断跟踪阿拉法特的轿车,阿拉法特断定车内有无线电发射跟踪装置,经查果然如此。阿拉法特自己说过,如果说由于以色列飞机轰炸的精度不高而使其幸免于难,至少有12次。1983年阿拉法特和4000名巴解战士撤离叙利亚前往利比亚的黎波里基地,以色列事先已在其必经水域用飞机投下大量水雷,在阿拉法特经过时准时爆炸。阿拉法特事先就有所预料而果断下令推迟撤离时间,水雷在预定时间爆炸了,巴解战士安然无恙。
  团结就是力量。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评价阿拉法特“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就好象液体因容器不同而随时改变形状一样,似乎有20个不同的阿拉法特存在”。他始终站在巴勒斯坦人思考的最前沿,考虑问题即不失理想又富于理性。有人抱怨和平进程太慢,有人则视他为叛徒,而他必须尽可能团结一切力量完成建国等重大任务。巴解组织本身就由“法塔赫”、人阵、“闪电”、人斗阵、民阵等7个组织组成。1999年,包括未参加巴解的“哈马斯”等各派别及巴民众,一度围绕是否于5月4日建国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出现急建派、缓建派、晚建派、反建派等多种观点。关键时刻,为减轻国内压力和向以施压,1999年3月上旬至4月21日,70高龄的阿拉法特出访了4大洲40多个国家,绝大多数所访国家的领导人支持巴方立场,但也策略地建议巴适当推迟建国。后巴方决定以退为进。巴方各派别也空前团结。1999年8月,阿拉法特率“法塔赫”代表团与人阵和民阵有关领导人会晤,这是巴解组织主流派和最主要反对派自1993年奥斯陆协议以来最高级别的会晤;2000年2月初的巴解中央委员会上,伊斯兰祖国拯救党在抵制中央全会多年后重新参加,不属于巴解的伊斯兰圣战组织也在最后时刻派代表列席会议,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虽未参会但从去年起就支持巴解的建国立场。2000年7月戴维营会晤前,巴方组成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团赴美,再次表现出空前团结。
  
  儿女情长
  
  好事多磨。1990年7月17日,62岁的阿拉法特才与他现在的年轻妻子、当时28岁的苏哈结婚。他一直没有结婚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对与女性相处有一丝心理恐惧,但主要原因是他考虑到自己出生入死,生死难卜,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痛苦,因而他一直宣称“与巴勒斯坦革命结婚”,“让任何一个女性和我分担长期斗争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是非常不公平的。我是在为我所有的人民、我们的儿童作出牺牲。”西方报纸称他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事实上他也有多次“机会”。回答记者采访时,他曾调皮地称早年曾结过一次婚,1967年战争后,他在约旦河西岸被以军包围,一位同事的妻子假装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年轻的同事扮做他们的孩子,“一家人”成功地越过了以军封锁线。他有三次没有成功的婚恋。他在开罗学习时曾喜欢一个埃及姑娘,但在莽撞向女孩父母求婚时遭到拒绝。之后到1963年他没再想过结婚。在科威特发财后又动了结婚念头,但当时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断然中止了这段爱情。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爱情发生在他与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寡妇纳达之间。1971年两人在贝鲁特相遇,这个高雅美丽的30多岁女人一下子深深吸引了阿拉法特。可惜纳达在1975年黎巴嫩内战中被暗杀,阿拉法特当时痛哭失声。
  苏哈生于西岸一个富有的基督教家庭,后随父举家迁往法国。1988年苏哈到突尼斯巴解总部开会,两人互相深深吸引。1989年阿拉法特访问法国,苏哈担任翻译。1990年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1992年此消息才传开来。他们相亲相爱,苏哈曾说,“正如我钦佩他为巴勒斯坦人而战一样,我爱上了他这个人,而不是爱上象征。”忙里偷闲时阿拉法特常常陪苏哈一起听幽雅的古典音乐,讨论自己读过的名著名篇。1995年7月,他们的女儿降生,取名萨瓦拉,在阿语中是“希望和美丽”的意思,夫妇俩对女儿寄予美好的希望。阿拉法特有一颗童心,闲时他常常醉心于观看动画片和美国西部电影。他也极喜欢孩子。巴解驻各地主席向他汇报工作时,阿拉法特首先要听取的就是有关孩子的生活、学习成绩等问题,有人曾提出疑问,阿拉法特说,“不,你错了,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他们和政治一样重要。”
  斗士和绅士。阿拉法特非常讲究外交礼仪,对纳赛尔和沙特国王法赫德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尊重。当年他闻知纳赛尔去世时悲痛欲绝,“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可他一次次原谅了我们。”一次,在也门首都萨那训练营地时,法赫德国王打来电话,阿拉法特花了不少时间上上下下整理衣着后,才接电话,以示对国王的尊敬。在财政问题上,他一直掌握着资金的运转,在世界各地大银行中有20多个账号。一位非主流派领导人曾不满地质问他,“我们的钱到底藏在哪里?”阿拉法特幽默地拍拍脑袋说,“在我这里。”这就是阿拉法特。他不仅在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民族中间倍受崇敬,他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和政治家们的钦佩。包括对手在内,假如抛开国家利益而单论他们个人对阿拉法特的态度,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非常敬佩阿拉法特。
  
  生死时速
  
  阿拉法特把他的毕生都献给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从几十年的烽火岁月到艰难推进和平谈判,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的独立梦想成为现实而呕心沥血,他与战友多年来为之不懈努力。“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实为千古遗憾。但一个新的巴勒斯坦权力集体也正式走上中东舞台,继续领衔实现阿拉法特的夙愿。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阿拉法特的健康问题直至最终去世。也直接或间接表达着对他和中东和平的关心和支持。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慰问电中说,支持阿拉法特为寻求中东冲突合理和持久的解决所做的努力,支持他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巴勒斯坦国的强烈愿望。希拉克还亲自去医院看望、悼念他。联合国也密切关注阿拉法特的病情发展和身后时局。11月初,英国《卫报》高度评价阿拉法特,称赞他在过去40年里,一直在为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不懈努力,尽管美国和以色列目前给他施加了重重阻力和压力,维持巴勒斯坦的政治团结,鼓舞巴民众的士气;在面对以色列军队的围困、轰炸甚至是暗杀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使他的非凡气质具有高度感染力;在很多人看来,阿拉法特欲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却从未放弃过信念,而且一直在巴民众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不仅是一个独立的象征,而且是一个受尊敬、平易近人的伟人。
  尽管巴勒斯坦方面已经基本平稳实现了权力交接,但巴解组织内部、巴勒斯坦内部依然面临着调整,也不排除争斗可能。11月14日,新的巴解主席、前总理阿巴斯遭遇30多名武装分子的袭击就是一个信号。需要指出的是,库赖、阿巴斯、卡杜米等老一代领导人之间存在政策上分歧,而更大的分歧还存在于老一代领导人与新生代之间。少壮派个人之间也有分歧。除了巴解内部分歧外,更大的问题在于巴勒斯坦激进势力不会轻易服从后来者的管束,而继续坚持激进的斗争道路。对没有阿拉法特的日子,沙龙嘴上强硬,内心并非没有担心。沙龙曾严厉告诫下属不要谈论阿拉法特健康问题,并责令以色列军队高度关注局势发展。
  但许多人也持不同看法,认为阿拉法特之后的和平进程可能会更好。事实是,布什政府赢得大选连任,共和党在国会选举中也占据优势,可以基本判断,巴以问题依然难成美国的外交重点,巴以问题的彻底解决依然遥遥无期。克林顿执政的8年,无疑是巴以和谈最为辉煌的时期,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起,取得了辉煌成果。但4年来中东局势令人忧心的发展,迫切呼唤克林顿与拉宾式的促和力度及果敢精神,需要美以和谈立场的重大改变,也需要激进组织顾全大局支持和谈道路,而这也远非各方的现政府所能完成的。
其他文献
2004年2月24日,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透露:《中长期中国铁路网规划》中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1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图为进入南京火车站的铁路客运列车。  近日有媒体称,中国铁路正在积极筹建3条极具战略价值的铁路:中巴铁路、中缅铁路和沿海铁路。那么这三大
期刊
国民党籍的台北市长马英九被称为本次台湾选举的五大竞选天王(陈水扁、李登辉、连战、宋楚瑜、马英九),“小马哥”清晨投票后赶到国民党主席连战的选区陪同连战夫妇投票时,受到连战住区的里长何信隆的欢迎。 中新社传真任晨鸣/摄  “国亲合并案”自5月提出以来,因两党内部反对声浪难以平息,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由连、宋两人共同担任召集人的“工作小组”迟迟无法运作,国民党原定在 8月为议决合并案而专门召开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下午2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波士顿发表声明说:“我们不能赢得这场竞选了。我和布什总统通了电话。我对他和劳拉的胜利表示祝贺。”一个小时后,布什和切尼带着他们的家人在一片欢呼声中登上了位于华盛顿的里根纪念中心的讲台。“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夜晚,也是一个伟大的夜晚。”布什以这样的开场白宣布了自己的胜利,“投票率创了历史记录,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场下的支持者们将美国
期刊
美国宣布削减欧亚驻军并迁移到别处后,俄罗斯的反应异常平静。俄罗斯平静地接受美军调动计划,是因为俄罗斯并不认为美国的此次军事调动是针对它而来的。美军在敏感地区派驻军队,甚至还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肯定不愿看到美国军队日益逼近自己的家门口,可俄罗斯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它即便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奈何不了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宣布“美国准备大规模削减常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计划后,
期刊
近来,俄罗斯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媒体争先恐后报道连续发生在俄罗斯的几起恐怖事件。据报道,8月24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车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受伤;当天深夜,俄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31日,莫斯科一地铁入口处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60余人伤亡。9月1日,一伙身穿黑色衣服、头戴面罩的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把在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共
期刊
“国际反恐形势与反恐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五月十一日在北京举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将军参加会议,并作“9.11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及特点”做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中国反恐政策主张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恐不能搞扩大化,反恐要标本兼治,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打击“东突”恐怖势力为国际反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线上,一位不知名的战士将
期刊
最近,俄罗斯灾难连连,先是8月24日两架飞机相继坠毁,90人丧生。然后是8月31日晚莫斯科市中心里加地铁站附近发生恐怖爆炸,造成10人死亡40人受伤。9月1日,俄联邦北奥塞梯共和国又传来枪声,恐怖分子在别斯兰市的一所学校内扣押了包括学生在内的1200名人质。一连串恐怖事件使整个俄罗斯人心惶惶,究其原因,不能不提到刚刚结束的车臣大选。8月30日,车臣委员会公布了车臣大选的结果,俄罗斯联邦政府支持的候
期刊
8月上旬以来,岛内“台独”阵营内部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民进党籍的“立委”沈富雄和华视政论节目主持人、著名“台独”打手汪笨湖之间隔空交火,一连数日,双方你来我往,几度过招,互不相让,就民进党执政以及当前台湾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空前激烈的争辩。由于绿营首领李登辉、陈水扁出面力挺汪笨湖,而民进党内沈富雄的同仁又一个个作“壁上观”,争辩结果,孤军奋战的沈富雄黯然败退。8月18日晚,沈富雄在他的
期刊
巴基斯坦执政党穆斯林联盟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前财政部长肖卡特·阿齐兹8月27日在有342个议席的巴国民议会(议会下院)赢得191票支持,顺利当选为巴第23任总理。按既定程序,肖卡特·阿齐兹已于28日正式宣誓就职。    银行家出身的总理    阿齐兹接任总理其实是巴基斯坦执政党穆斯林联盟内部的权力移交。今年6月底,在执政党联盟的压力下,就任不到两年的前总理贾迈利宣布辞去总理职务,随后穆斯林联盟宣布,
期刊
据车臣选举委员会目前从参加8月29日的车臣总统选举的80%的选票中统计显示,选举有效,其中74%以上的选民支持俄罗斯联邦中央选定的候选人阿尔哈诺夫,他已当选为车臣第二任民选合法总统,这标志着普京政权在车臣又一次取得了重大胜利。阿尔哈诺夫的当选说明,车臣民众希望停止战争,祈盼和平,俄联邦中央的“车臣稳定化政策”后继有人。阿尔哈诺夫从此踏上坎坷而漫长的光复车臣之路。    一、个人生平简况    阿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