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高考优秀作文 学会扮靓作文语言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除了追求立意的新颖和结构的精巧外,语言的创新和富有文采也是考场作文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云想衣裳花想容”,语言同样需要衣裳,需要美容,这样才富有魅力。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阅卷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如下四个方面注意事项:
   一、准确使用词语,增强语言表现力
   一般说来,词语生动主要靠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例1:你在荒漠的青冢默默对着夕阳残雪,你在西子湖畔依依地牵着细柳清风,你在马嵬坡的孤树下静静聆听秋风萧瑟。(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默默”、“依依”、“静静”等叠词,舒缓而富有音韵美。
   二、灵活运用多种句式,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一篇文章应该是多种句式的统一体,如果通篇使用一种句式,往往显得单调而缺乏生气,根据具体语境,选用恰当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1.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
   例2: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视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极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2009年湖北卷《站在文学的门口》)
   这段话中,排比与对仗,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既有整句匀称之美,又有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之美。二者结合起来,既节奏鲜明、气势贯通,又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广大考生可结合平时句子仿写,多加练习,短期内可见成效。
   2.巧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例3:来吧!去聆听风的细语,去感受雨的缠绵吧!一次风雨的过后,便是我们变强的时间。
   忘记从前受的伤,忘记曾经有过的痛。不经历痛苦和锤炼,怎么能成为一位担得起重任、挑得起重担的强者呢?(2006年江西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上例中运用感叹和反问的句式。感叹句和反问句易抒发考生浓烈的感情,也易引起阅卷者感情上的共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诱人。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感叹句、问句的运用,便于煽情,打动阅卷老师。提醒考生平时做一点陈述句换成感叹句和疑问句的练习,是大有益处的。
   三、妙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形象生动性,主要是指行文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普通为深刻、精警,化具体为朦胧、含蓄与蕴藉。
   例4:熟悉,带着往昔回忆温暖色彩,像雾散后的云朵,层层都是清逸的情愫;像清风划开的波浪,均匀灵动,处处荡起生活的记忆。(2009四川卷《熟悉》)
   运用明喻,将“熟悉”两个形象的比喻加以具体化,令人产生联想,令阅卷老师览后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四、巧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典雅美
   典雅美是指在写作的行文过程中,巧用或化用诗句、歌曲、楹联、成语等,将其融进优美的议论抒情之中,营造出作文的庄重典雅之美,增添作文的书卷气。
   例5:大圣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使人心向善。”孟子驳道:“养浩然之气即达尧舜禹汤文武之盛也。”两位圣贤为善之道,则必是普世之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母子间的为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爱人之间的为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劳动的为善。(2009年海南宁夏卷《常存善念之心》)
   以上文字,直接引用古诗句,不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又以凝重典雅的语言展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形式,要求考生平时多感悟、多积累。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是用他们生命锤炼语言,正是对语言的刻意追求,才有一篇篇千古绝唱留传于世。因此,考场上考生想要技压群芳,除了要有好的立意、典型的素材和清晰的层次外,还要扮靓文章的语言,使之有得体的“衣裳”,美丽的“容颜”。这样才能使文章出彩、升格,才能倾倒阅卷老师,得到满意的分数,实现你的人生梦想。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多年来,写作文仍然是学生甚为“憷头”的事情,写作教学也一直让语文教师们困惑着,教师不知如何教和教什么,思来想去只好跟着“感觉”走。随笔写作教学,正是一条让学生不再“怵头”写作,让教师不再一味跟着“感觉”走的有效途径。随笔写作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作用,一是对教师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作用   1.解放学生
期刊
语文教学中开设的课外阅读课,是指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自己收集和补充阅读材料,利用专门的课时提供给学生阅读的一种课型。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语文课外阅读课开设的重要性   1.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审美情感的养成  
期刊
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缺乏基本的文言环境,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很吃力,有的甚至对文言文产生一种逆反和恐惧心理。为解决自己的这些烦恼,很多认真的学生采取了购买翻译书的办法,课前课后都死啃翻译书,将课文的全文翻译和文言现象总结牢牢记住,以此来完成教师的考查和平时的练习。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笔者认为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一、机械记忆,毫不得法   学生阅
期刊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呢?《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有效的激励
期刊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部分阅卷老师的话告诉我们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打动。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高考作文提倡“短、平、快”,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巧妙点题不失为作文
期刊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良好的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浅见。   第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倡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在生活中,在练习册中,学习情景就在学生作业题中出现,学生不但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掌握了,还与同
期刊
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成为教育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疑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谐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协调好班级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对和谐班级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关系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尤其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同事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阐述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曾经单方面强调工具性,注重的是语文作为思想的工具性和政治的工具性的特点;在应试教育中又把语文当成是应试的工具,在教学中注重语法知识的训练,把课文瓦解成支离破碎的信息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后来语文又变为单方面强调人文性,认为“文以载道”,强调语文教育
期刊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以来自家庭、社会,可以来自学校,同时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其主要表现有: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容易自暴自弃,有很强的对立情绪,不服管教,自卑感强,自制力差。我在从事多年中学教学中,深感挖掘和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期刊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好比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一个个教学活动就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而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这些珍珠的红丝线。缺少了这条红丝线,再完美的珍珠,也打造不成璀璨的项链。可见,得体的过渡语至关重要。那何谓过渡语呢?所谓过渡语,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教学过渡语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展示课堂魅力。   那么有魅力的过渡语应该如何设置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