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妙点题 文章生光辉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部分阅卷老师的话告诉我们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打动。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高考作文提倡“短、平、快”,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巧妙点题不失为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鲜明点题避偏题,精准点题生光辉
   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鲜明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精准的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其实,高考作文阅卷场上,老师们最关心的是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考生离题与否将是判卷的第一要义,是阅卷老师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
   有的同学常常惊叹于满分作文那超凡脱俗的立意,却往往忽略了作者把立意紧紧锁定在话题上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技法。考场作文,能否锁定话题是至关重要的,正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切合话题但只是常规立意的考场佳作,却永远看不到立意固然新颖却偏离话题的满分作文。
   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学会点题的技巧,掌握一些作文点题的方法,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明确方法多样化,结合实际显个性
   1.字面重复点题法
   立片言而居要。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3.浓墨重彩点题法
   为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用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三、选好形式处处点,妙趣横生巧取分
   1.篇首点题
   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这种方法既开门见山,一下子将读者吸引到你的写作中来,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也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迅速读下去,还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情感倾向。
   2.篇中点题
   这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文中点题,可以使行文紧凑,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向,明确文章的主题。
   3.篇末点题
   此法也比较常见。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还能照应开头,或者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4.通篇点题
   全文时时点题、处处点题,主旨既渗透于每一个细节中,又形成于文章结构的整体中,更好地突出写作意图。
   点题的形式是多样的,每种各有独特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是必要的,做到这点能使作文妙趣横生。
   四、注重方式炼语言,凸显作品好文采
   (一)表达方式慎重选,切合文题才精彩
   1.描写点题
   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一文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覆盖上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
   2.叙述点题
   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借叙述直接点题,引出回忆,吸引读者。3.抒情点题
   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在描述夜走灵官峡的见闻后,直抒胸臆:“我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孩子,谁也看不清楚,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作者将一家三口的骨肉之情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感情联系在一起,借抒情之笔突出了主题。
   4.议论点题
   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以评价作结,点明中心。
   (二)巧借修辞达文意,锤炼语句展风采
   从修辞角度上分,又有比喻点题、拟人点题、排比点题、设问点题、反问点题等。比喻点题形象生动,拟人点题拉近情感,排比点题增强气势,反问点题加强语气。
   总之,高考作文巧妙点题意义重大,因为阅卷老师批阅你的作文时,都是快速扫描式的,不可能一篇作文会仔仔细细地读,停下来反复推敲。在大量批阅作文时,老师也是快速阅读,快速判分的,这是老师们阅卷的惯例,因此,掌握好相应的点题技巧并做到熟练应用,写作中快速、巧妙地点好题能使文章主旨不断呈现、深化,让文章熠熠生辉,成就考场上的佳作。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教师,美其名曰“辛勤的园丁”,栽培着园中的各种花草,他们的盛开,我肩负着重大责任。在不断的探索中我遵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育理念,让园中的花儿在幼苗时期就可以认识自我,欣赏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为以后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有利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
期刊
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所不同的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具体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而新材料作文考生往往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发表见解。   新材料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可达到读写并考的效
期刊
虽然随笔写作倡导“放手性原则”,主张教师放手让学生写作,但同时也主张“限定性原则”,教师需要对学生随笔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随笔写作指导方法应该与其他文体写作、应试写作有一定区别,本文拟就此方面进行初探。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随笔写作仍然有很多知识技能需要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比如:观察和反思生活的技能、积累和提取素材的技能、联想的技能
期刊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建立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尊师爱生”历来是我国处理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才可能取得教育的效果。反之,教育就难以收到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既
期刊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设计练习必不可少,但如果练习形式过于单调,学生不喜欢去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用也不大。所以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练习形式设计上应该多样化。   一、穿插训练   在复习某一个专题知识、模块时,如果耗时过长,就应该穿插进行其他模块的一些小练习,达到知识均衡的目的,比如文言文专题复习,往往要进行一个月左右,学生天天做文言文,会产生厌烦情绪,并且长时间练习文
期刊
笔者曾经比较过语文高考试卷,发现它们基本题型相似,考查要求相似。但是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学习成绩仍旧停留在原来的阶段,没有明显提高。有的学校从高一开始就灌输高考意识,同一种知识点翻来覆去训练,到高三时还是漏洞百出,捉襟见肘。高三一轮二轮复习,题型知识点相似,但是学生可能错的还是错,尤其是古典诗文阅读和作文,基本没有什么改观,仿佛处于一种瓶颈状态。   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语文学科特征,用单纯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多年来,写作文仍然是学生甚为“憷头”的事情,写作教学也一直让语文教师们困惑着,教师不知如何教和教什么,思来想去只好跟着“感觉”走。随笔写作教学,正是一条让学生不再“怵头”写作,让教师不再一味跟着“感觉”走的有效途径。随笔写作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作用,一是对教师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作用   1.解放学生
期刊
语文教学中开设的课外阅读课,是指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自己收集和补充阅读材料,利用专门的课时提供给学生阅读的一种课型。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语文课外阅读课开设的重要性   1.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审美情感的养成  
期刊
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缺乏基本的文言环境,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很吃力,有的甚至对文言文产生一种逆反和恐惧心理。为解决自己的这些烦恼,很多认真的学生采取了购买翻译书的办法,课前课后都死啃翻译书,将课文的全文翻译和文言现象总结牢牢记住,以此来完成教师的考查和平时的练习。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笔者认为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一、机械记忆,毫不得法   学生阅
期刊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呢?《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有效的激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