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与重点内容,其所强调的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对于音乐艺术课程而言,核心素养培养则主要表现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几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基本特性与内涵以及核心素养在艺术教育课程的生发与着力点,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艺术教育教育成为中小学办学中的突出内容。同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近年来也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利用核心素养培养模型推进课程建设发展,更是当前教学改革新方向。对于艺术课程教育而言,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等开发出系列音乐艺术课程,推动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与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具体包括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等认知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非知识与技能。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新目标,如果落实“双基”是教育1.0时代,三维目标实现是教育2.0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则是教育3.0时代。
划归到音乐艺术课程上,核心素养培养则主要表现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三方面。审美感知是音乐感受与体验水平,是发展个性化音乐爱好,养成积极乐观生活学习态度的基础,能够提升学生对外部事物较深的感悟能力;艺术表现是音乐艺术表达能力与素质,其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合适的艺术作品抒发情绪与情感,不仅可激发创造力等认知性素养,也可培养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文化理解则是学生在文化方面所拥有的稳定内在品质,音乐艺术承载丰富文化背景,可促使学生树立起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欣赏、学习不同背景音乐艺术文化,提升文化与社会理解能力。综上不难看出,艺术教育内容应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内容,艺术课程体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核心素养在艺术教育课程的生发与着力点
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实践既凸显艺术教育课程专业性,又显现学科性,由传统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专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而课程建设是教育实施基本途径,更是教学观念与思想的基本载体,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以及开发等内容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应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重新审视与梳理,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中外化。但就现状来看,当前艺术教育课程实践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缺乏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未受到充分重视;课程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大有存在;教学评价不合理,违背教学基本规律,阻碍学生发展。以上种种问题均限制了艺术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体系中的生发。
艺术教育不可凭空而谈,缺乏课程与教学体系支撑,教育就只有纸上谈兵。如何以学生发展作为学科成绩建设出发点,做好国家课程,做专校本课程,做活地方课程,构建科学、系统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同时,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也是一条长期性道路,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方式,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激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创造力。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教育需求,我们应紧扣艺术学科特征、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整合等关键要素,立足实际,不断审视与完善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尝试构建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标准,使艺术课程目标更趋科学化,具体化,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让核心素养培养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落地生根,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为给学生带来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艺术学科内容整合处理,构建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相吻合,利于夯实艺术学科基础,提升自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课程体系,不同课程模块既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同时也互促互融,形成整体。
(一)国家课程学校化
首先,音乐课程建设应以必修课作为核心,把握音乐学科特征,落实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培养关键点,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具体要求打造课程。普通高中音乐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具体应结合这几大模块,构建基础课程框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音乐鉴赏课程,其是核心课程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判断能力等的重要渠道,其课程建设需将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及应用探究作为主要组织模式,既关注学生知识增长,更关注学生能力形成;再如音乐创编课程的构建,需始终围绕“创编—演奏或表演—欣赏”环节进行, 每一个部分都展现出创造力与探索精神,使创作成为常态化。同时基于学生具体需求开发课程模式,如何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应面向学生与家长,调查掌握学生兴趣,了解家长期望;针对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全面把握学生具体需求,基于需求设置课程内容,针对音乐学科教化功能,重视以学生为本的音乐实践体验,引导对不同文化背景与人文视野的高度与宽度认知,培养兴趣的同时提升审美等能力素质。
(二)校本课程综合化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自主开发,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创新空间。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靠单一基础性课程显得过于淡薄,难以找到支撑体系,需加强校本课程系统化,促进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融合。首先,校本課程开发建设可以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为内容,结合基础性课程体系进行统整。同时,艺术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素养培养侧重学生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因此,需加强实践性校本课程建设,如开发节日音乐活动,音乐艺术节等课程内容,丰富学校艺术课程体系。其次,应保持可持续的创造力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如今是学科交界与边界融合的教学时代,需要不断开发建设新的课程序列,核心素养培养也需要关注跨学科融合,应从音乐学科文化性、审美性等角度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利用学科横向联系以及纵向贯通,推进主题融合,基于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策划课程整合实施,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成长活力。 (三)地方课程特色化
传统音乐艺术课程体系中,标准化课程与整班式教学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融入到共同学习模式,这无疑是违背学生多元发展的,更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更需要多元特色课程的开发,根植学校课程实践以及地域特色,以选修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一条适合学生爱好、特长与兴趣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刻理解,创设打造实践平台,包括乐器课堂教学平台、音乐社团教育平台、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及综合评价体系平台等。其次,开发特色化课程,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盘活本地音乐艺术特色资源,联结生活资源,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点修习,为学生带来更宽阔的视野。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學实施
(一)教学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音乐艺术教学实施,需以始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发展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推进学生情感、认知以及行为能力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学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课程教学路径,应遵循“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的步骤,实现由定向激趣阶段到感知体验理解阶段、再到创造阶段的纵深,在教学程序上,也应参照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路径。
(三)教学方法
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课程教学方法应做到多元化,在文化感知上,可加强对讲解、讲演、演示等方法应用;实践上应注重练习、活动参与等方法;逻辑上注重归纳法应用;思维上加强使用问题探索发以及复现法等。按照教学活动过程,应注重应用激发与形成学习动机、刺激学生兴趣等方法,如认识性游戏法、情境创设法等。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更需积极应用现代音乐教学方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等。
(四)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评估的有效方式,其有判断、反馈以及激励等作用。因此,在今后学科教学与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学科评价与管理体系。同时,在学习评价上也应当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施多元主体性评价,教师不再是学校评价唯一主体,使家长、同学、乃至学生本人都成为怕你更加主体,利用多主体、多角度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五、结论
总而言之,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必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出课程基础性、整合性与特色化,构建立体化、多元化课程系统。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也需不断探索与总结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新途径,积极投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当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菲.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2]陈明丽.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2017(9):71.
[3]柏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问题与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28.
[4]付群.基于地域文化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86-87.
[5]李文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建设[J].新课程,2017(4):85-86.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艺术教育教育成为中小学办学中的突出内容。同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近年来也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利用核心素养培养模型推进课程建设发展,更是当前教学改革新方向。对于艺术课程教育而言,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等开发出系列音乐艺术课程,推动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与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具体包括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等认知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非知识与技能。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新目标,如果落实“双基”是教育1.0时代,三维目标实现是教育2.0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则是教育3.0时代。
划归到音乐艺术课程上,核心素养培养则主要表现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三方面。审美感知是音乐感受与体验水平,是发展个性化音乐爱好,养成积极乐观生活学习态度的基础,能够提升学生对外部事物较深的感悟能力;艺术表现是音乐艺术表达能力与素质,其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合适的艺术作品抒发情绪与情感,不仅可激发创造力等认知性素养,也可培养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文化理解则是学生在文化方面所拥有的稳定内在品质,音乐艺术承载丰富文化背景,可促使学生树立起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欣赏、学习不同背景音乐艺术文化,提升文化与社会理解能力。综上不难看出,艺术教育内容应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内容,艺术课程体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核心素养在艺术教育课程的生发与着力点
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实践既凸显艺术教育课程专业性,又显现学科性,由传统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专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而课程建设是教育实施基本途径,更是教学观念与思想的基本载体,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以及开发等内容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应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重新审视与梳理,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中外化。但就现状来看,当前艺术教育课程实践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缺乏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未受到充分重视;课程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大有存在;教学评价不合理,违背教学基本规律,阻碍学生发展。以上种种问题均限制了艺术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体系中的生发。
艺术教育不可凭空而谈,缺乏课程与教学体系支撑,教育就只有纸上谈兵。如何以学生发展作为学科成绩建设出发点,做好国家课程,做专校本课程,做活地方课程,构建科学、系统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同时,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也是一条长期性道路,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方式,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激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创造力。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教育需求,我们应紧扣艺术学科特征、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整合等关键要素,立足实际,不断审视与完善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尝试构建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标准,使艺术课程目标更趋科学化,具体化,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让核心素养培养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落地生根,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为给学生带来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艺术学科内容整合处理,构建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相吻合,利于夯实艺术学科基础,提升自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课程体系,不同课程模块既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同时也互促互融,形成整体。
(一)国家课程学校化
首先,音乐课程建设应以必修课作为核心,把握音乐学科特征,落实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培养关键点,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具体要求打造课程。普通高中音乐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具体应结合这几大模块,构建基础课程框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音乐鉴赏课程,其是核心课程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判断能力等的重要渠道,其课程建设需将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及应用探究作为主要组织模式,既关注学生知识增长,更关注学生能力形成;再如音乐创编课程的构建,需始终围绕“创编—演奏或表演—欣赏”环节进行, 每一个部分都展现出创造力与探索精神,使创作成为常态化。同时基于学生具体需求开发课程模式,如何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应面向学生与家长,调查掌握学生兴趣,了解家长期望;针对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全面把握学生具体需求,基于需求设置课程内容,针对音乐学科教化功能,重视以学生为本的音乐实践体验,引导对不同文化背景与人文视野的高度与宽度认知,培养兴趣的同时提升审美等能力素质。
(二)校本课程综合化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自主开发,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创新空间。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靠单一基础性课程显得过于淡薄,难以找到支撑体系,需加强校本课程系统化,促进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融合。首先,校本課程开发建设可以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为内容,结合基础性课程体系进行统整。同时,艺术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音乐学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素养培养侧重学生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因此,需加强实践性校本课程建设,如开发节日音乐活动,音乐艺术节等课程内容,丰富学校艺术课程体系。其次,应保持可持续的创造力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如今是学科交界与边界融合的教学时代,需要不断开发建设新的课程序列,核心素养培养也需要关注跨学科融合,应从音乐学科文化性、审美性等角度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利用学科横向联系以及纵向贯通,推进主题融合,基于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策划课程整合实施,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成长活力。 (三)地方课程特色化
传统音乐艺术课程体系中,标准化课程与整班式教学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融入到共同学习模式,这无疑是违背学生多元发展的,更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更需要多元特色课程的开发,根植学校课程实践以及地域特色,以选修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一条适合学生爱好、特长与兴趣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刻理解,创设打造实践平台,包括乐器课堂教学平台、音乐社团教育平台、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及综合评价体系平台等。其次,开发特色化课程,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盘活本地音乐艺术特色资源,联结生活资源,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点修习,为学生带来更宽阔的视野。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學实施
(一)教学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音乐艺术教学实施,需以始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发展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推进学生情感、认知以及行为能力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学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课程教学路径,应遵循“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的步骤,实现由定向激趣阶段到感知体验理解阶段、再到创造阶段的纵深,在教学程序上,也应参照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路径。
(三)教学方法
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艺术课程教学方法应做到多元化,在文化感知上,可加强对讲解、讲演、演示等方法应用;实践上应注重练习、活动参与等方法;逻辑上注重归纳法应用;思维上加强使用问题探索发以及复现法等。按照教学活动过程,应注重应用激发与形成学习动机、刺激学生兴趣等方法,如认识性游戏法、情境创设法等。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更需积极应用现代音乐教学方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等。
(四)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评估的有效方式,其有判断、反馈以及激励等作用。因此,在今后学科教学与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学科评价与管理体系。同时,在学习评价上也应当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施多元主体性评价,教师不再是学校评价唯一主体,使家长、同学、乃至学生本人都成为怕你更加主体,利用多主体、多角度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五、结论
总而言之,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必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出课程基础性、整合性与特色化,构建立体化、多元化课程系统。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也需不断探索与总结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新途径,积极投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当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菲.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2]陈明丽.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2017(9):71.
[3]柏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问题与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28.
[4]付群.基于地域文化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86-87.
[5]李文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建设[J].新课程,2017(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