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从四个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这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也要更新教学的方法,这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本文将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希望给广大教师以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那么简单,还要让学生获得素质、技能及情感。核心素养综合囊括了这几点,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需要就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1.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语文的工具性作用体现于语言能力方面,课本中的生字、词语、句子、段落,都将成为学生的积累,促使他们表达水平的提升。因此,学生单单掌握还不够,还要会用,课堂上必须增设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设计要灵活,要有新意,要显得不那么刻意,否则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将本课中的词汇、语言利用起来,不仅能令他们的身心感到愉悦,也在一个极为自然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例如,在讲解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宫殿内部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有的学生扮演楚王,有的学生扮演晏子,其他学生扮演大臣等。学生需要在表演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1]。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本课字词句的运用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是被动的,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紧接着背诵的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和思考中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学生不同的想法而拥有无限的可能。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这样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自私的巨人》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来阅读课文,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以及巨人心理的变化来对课文进行分析,并思考“是什么导致美丽的花园变成了寒冷园子的?”“学习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道德修养。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学作品本身是带有美感的,包括语言美、文化美、内涵美以及作者的心灵美。在学习各类作品时,学生受到了心灵的熏陶,审美情趣提升,也为他们日后创造美奠定了基础。利用教材中优质的材料,教师要教会学生品析美,同时将优秀的文化、思想传递给他们,这也是學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诗词鉴赏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审美能力,还能深入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比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用寥寥数字就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趣味的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图。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文章描写的场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词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从普通农家的生活图反映出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朝廷的不满[3]。学生在深入理解这首词时,了解到中国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领悟到诗词的鉴赏不是表面文字的理解而要更加注重文字背后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除了文言文、古诗词外,现代文也有独特的审美韵味。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言优美,内容经典,情感积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质素材。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多样化朗读等方式,带领他们感受美。例如,教师讲解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漓江山水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感受。分析课文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张桂林山水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所看到的景色,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以此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感受写下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在诵读课外的《三字经》《弟子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可以实施“孝”的活动,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做”(做一回家长,做一次家务,做一件好事)活动,从日记和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的表现[4]。“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礼仪之邦——中国,我们有礼,更应该守礼,而语文教育则需要肩负起这样的任务,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5.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一种双边活动,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好学习的平台,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众多教学方法的综合,仅仅掌握几种或几类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需要在教研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设法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益,促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快速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令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曹敏.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76.
[2]杨昱婷.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文教资料,2017(30):58-59.
[3]邢洁.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59-60.
[4]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那么简单,还要让学生获得素质、技能及情感。核心素养综合囊括了这几点,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需要就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1.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语文的工具性作用体现于语言能力方面,课本中的生字、词语、句子、段落,都将成为学生的积累,促使他们表达水平的提升。因此,学生单单掌握还不够,还要会用,课堂上必须增设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设计要灵活,要有新意,要显得不那么刻意,否则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将本课中的词汇、语言利用起来,不仅能令他们的身心感到愉悦,也在一个极为自然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例如,在讲解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宫殿内部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有的学生扮演楚王,有的学生扮演晏子,其他学生扮演大臣等。学生需要在表演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1]。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本课字词句的运用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是被动的,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紧接着背诵的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和思考中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学生不同的想法而拥有无限的可能。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这样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自私的巨人》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来阅读课文,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以及巨人心理的变化来对课文进行分析,并思考“是什么导致美丽的花园变成了寒冷园子的?”“学习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道德修养。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学作品本身是带有美感的,包括语言美、文化美、内涵美以及作者的心灵美。在学习各类作品时,学生受到了心灵的熏陶,审美情趣提升,也为他们日后创造美奠定了基础。利用教材中优质的材料,教师要教会学生品析美,同时将优秀的文化、思想传递给他们,这也是學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诗词鉴赏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审美能力,还能深入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比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用寥寥数字就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趣味的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图。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文章描写的场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词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从普通农家的生活图反映出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朝廷的不满[3]。学生在深入理解这首词时,了解到中国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领悟到诗词的鉴赏不是表面文字的理解而要更加注重文字背后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除了文言文、古诗词外,现代文也有独特的审美韵味。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言优美,内容经典,情感积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质素材。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多样化朗读等方式,带领他们感受美。例如,教师讲解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漓江山水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感受。分析课文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张桂林山水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所看到的景色,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以此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感受写下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在诵读课外的《三字经》《弟子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可以实施“孝”的活动,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做”(做一回家长,做一次家务,做一件好事)活动,从日记和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的表现[4]。“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礼仪之邦——中国,我们有礼,更应该守礼,而语文教育则需要肩负起这样的任务,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5.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一种双边活动,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好学习的平台,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众多教学方法的综合,仅仅掌握几种或几类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需要在教研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设法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益,促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快速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令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曹敏.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76.
[2]杨昱婷.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文教资料,2017(30):58-59.
[3]邢洁.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59-60.
[4]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