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年,阿里、腾讯两个互联网巨头进军传统金融行业,逐渐改变了金融业的格局。本文主要从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这三个热点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对比,并结合现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具体情况与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理性监管
毋庸置疑,国人正处在颠覆式创新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业与金融业日渐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场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中国。互联网金融带给普通民众的不仅仅是一场全民理财的盛宴和支付理念的巨变,它更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而今后的互联网金融,重点会在移动互联网的争夺上。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并不是简单地把金融产品直接嫁接到互联网平台上,其真谛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具有拉低个人理财门槛,改进行业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电商金融、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P2P网络贷款(如人人贷)、众筹融资、金融服务平台、个人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的销售以及部分互联网货币(如比特币)。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2013年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风起云涌的一年,阿里集团宣布成立小微金融集团,包括余额宝和阿里小贷两大块;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获得支付牌照,拉开互联网金融大战;众安在线正式开业,三马开卖保险……2014年,期货业试水互联网金融,东航期货率先推出零佣金;余额宝元宵理财产品上线,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7%,并承诺保本保底;国金证券联手腾讯推出佣金宝……
1.移动支付市场(以支付宝为例)
移动支付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的转移及支付行为。支付宝、嘀嘀打车、二维码支付、快的打车,随着各种智能手机系统、移动支付手段和手机APP闯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开始逐渐摆脱现金支付、POS机支付以及PC端支付的习惯,渐渐适应了在手机上完成交易、消费等操作。2014年2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融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2013年以来,支付宝通过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升级、余额宝的加入以及市场层面的加速推广,推动了支付宝移动支付产品的迅速普及。首先,包括转账、余额宝在内的线上支付场景的推广对行业发展初期的用户教育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应用内的转账、还款以及阿里电商平台都为支付宝带来了先期的用户流量与巨大的交易规模支撑,并在推动用户行为习惯快速形成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其次,余额宝的加入带来了用户粘性的急速提升,直接带来了用户与交易,间接提升了用户在其他场景的交易频次和规模,并以余额宝为依托迅速提升用户长期忠诚度;最后,加速布局线下支付场景,为线下渗透提供了前期铺垫。[1]
2.P2P网络借贷平台
所谓“P2P”借贷,是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自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贷款网站———拍拍贷成立以来,多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相继涌现,交易数额日益增长。2010年网络借贷平台的总成交金额为10亿元;2011年网络借贷行业总成交量约有50亿元;2012年以来整个网贷行业的成交量超过200亿元。2013年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更是恐怖的以4倍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90家平台总成交量为490.22亿元,估算2013年行业总成交量达1058亿元,贷款存量为268亿元,出借人数超过20万。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份,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化收益率为24.66%。
3.互联网理财产品
2013年,BAT三巨头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领域的举动接踵而至。6月13日,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并于10月宣布收购天弘基金51%股份;随后,腾讯也借道财付通、微信破局互联网金融;百度则推出理财产品“百发”;此外,苏宁、新浪、京东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这些互联网企业基本均采用与传统基金企业合作的方式,而自身一般只提供平台,即是用户渠道。
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行业对比分析
中国金融业是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又是最市场化的行业。金融行业有着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进入壁垒,享受着特殊保护、习惯了垄断经营的传统金融行业对于完全市场化的互联网行业的进入有着些许陌生和不适应。而事实上,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开始负增长,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互联网已经开始蚕食传统金融行业的领地。
(一)第三方支付领域
作为一种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的理论框架——在新的架构下银行业已经不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而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直接完成匹配。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功不可没。如,支付结算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创新,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再如,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之一,是代理基金、保险、信托、券商理财产品等,随着监管机制放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逐渐进入这些领域,为商家和客户提供直接交易平台,省去银行传统中介的程序,让互联网金融变得更为快捷、方便。[2] (二)小微企业贷款领域
相比较新兴发展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传统金融行业在针对一般民众和小额贷款的业务方面一直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的控制问题。然而,P2P网络借贷行业则凭借先进的理念、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更加透明更有效率的优势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P2P信贷平台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对象上,P2P将中小企业或中低层次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客户
P2P信贷平台颠覆了信贷的传统定义,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盲点”。以前,商业银行鉴于运营成本过高、利润过低等原因往往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需求不屑一顾,致使这些客户欲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努力经常无功而返。而P2P信贷恰好瞄准了这一市场,成为这些群体融资的新渠道。P2P拓展的借款对象是那些信用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主等,帮助他们实现兼职创业、培训、购买等方面的愿望。对于这些借款人,无需他们给出贷款抵押物,而是通过了解他们的身份信息、银行信用报告等来确定给他们的贷款额度与贷款利率。[3]
2.技术层面上,P2P网络借贷糅合互联网金融多项技术
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充分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其代表性的技术突破如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移动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充分运营移动支付技术的便捷性,大数据金融和信息化金融机构靠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家,众筹需要社交网络的舞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则对搜索引擎要求颇高,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则需要这些技术协调支持才能实现。
3.交易环节上,P2P网络借贷符合主流商业模式
完整的商业交易需要经历需求——市场——供给——交易等环节。买卖双方有交换需求、存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拥有交易结算的渠道,是完成一次交易的三个必备条件,这是商业社会一贯遵循的市场准则。P2P网贷的交易模型是,搭建网贷平台——借款人提出需求——平台对外发布标的——投资人投标——按约定完成结算,符合主流商业模式。
(三)理财领域
余额宝、百度“百发”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如火如荼的出现,银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甚至是理财产品都受到了不定程度的冲击,在互联网理财产品高收益、便捷、随时赎回机制的面前,传统银行显得毫无招架之力,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存款更是开始负增长,今年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三、银行全面反击互联网金额,互联网金融监管势在必行
(一)银行流血反击互联网金融
2014年2月14日,阿里推出的3.8亿额度的收益率达7%的余额宝用户专享权益2期和另一款5亿额度的收益也达7%的余额宝保险理财产品“天安安心盈B款”,均在几分钟内售罄。由此看来,银行存款向互联网的分流在所难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激增1.32万亿元,而当月人民币存款却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同时银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存款保卫战也在逐步升级,相继推出“T+0”理财产品。2013年12月,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对抗余额宝,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并实行“一分钱”起购;2014年1月,浦发银行首次推出微信银行闪电理财产品“天添盈”;随后国有大行也纷纷发行低门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当然,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全力反扑并不局限于理财产品,在P2P网贷的争夺上也加大了力度——招商银行推出P2P网贷平台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中国银行的P2P网贷平台也于2013年底在深圳试点……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需理性监管
在互联网金融业与银行大战之际,CCTV证券资讯执行总编辑、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题为《取缔余额宝》的博客中观点鲜明地指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因为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笔者认为,先抛开这2%收益和阿里解释的0.63%的基金综合费率孰真孰假不谈,余额宝不仅降低了民众购买理财产品的门槛、为客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其重用户体验的优点倒逼了传统银行的改革,为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银行业需重点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方面的金融创新,并加快信息网络与金融业务的融合。但不可避免的是,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比如,互联网企业在基金销售时承诺较高的收益率,但并没有向用户揭示风险;第三方支付存在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P2P平台出现倒闭、兑付危机等问题。
互联网风险如影随形,监管措施则也势在必行。在整体制度层面上,要逐步建立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设立条件、服务范围和监管部门等,为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提供依据。在监管实践上,要以消费者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完善监管指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等,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代销基金中的风险提示不到位,互联网融资平台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等。[4]至于目前一些金融领域学者提出的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的措施,这会大幅度削弱货币基金投资收益,也会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蓬勃生机,影响余额宝等互联网新兴理财产品的平稳发展。传统金融垄断行业可以得到政策体制的维护,但绝不是庇护。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暴露,金融创新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对其保护性、包容性以及理性地监管。
参考文献:
[1]王维东.老马奋蹄,后生可畏—互联网金融开年盘点(移动支付篇)[OL].艾瑞咨询,2014
[2]郑申.第三方支付补金融“短板”谋共赢[N].金融时报,2013
[3]冯军政,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
[4]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理性监管
毋庸置疑,国人正处在颠覆式创新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业与金融业日渐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场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中国。互联网金融带给普通民众的不仅仅是一场全民理财的盛宴和支付理念的巨变,它更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而今后的互联网金融,重点会在移动互联网的争夺上。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并不是简单地把金融产品直接嫁接到互联网平台上,其真谛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具有拉低个人理财门槛,改进行业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电商金融、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P2P网络贷款(如人人贷)、众筹融资、金融服务平台、个人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的销售以及部分互联网货币(如比特币)。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2013年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风起云涌的一年,阿里集团宣布成立小微金融集团,包括余额宝和阿里小贷两大块;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获得支付牌照,拉开互联网金融大战;众安在线正式开业,三马开卖保险……2014年,期货业试水互联网金融,东航期货率先推出零佣金;余额宝元宵理财产品上线,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7%,并承诺保本保底;国金证券联手腾讯推出佣金宝……
1.移动支付市场(以支付宝为例)
移动支付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的转移及支付行为。支付宝、嘀嘀打车、二维码支付、快的打车,随着各种智能手机系统、移动支付手段和手机APP闯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开始逐渐摆脱现金支付、POS机支付以及PC端支付的习惯,渐渐适应了在手机上完成交易、消费等操作。2014年2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融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2013年以来,支付宝通过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升级、余额宝的加入以及市场层面的加速推广,推动了支付宝移动支付产品的迅速普及。首先,包括转账、余额宝在内的线上支付场景的推广对行业发展初期的用户教育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应用内的转账、还款以及阿里电商平台都为支付宝带来了先期的用户流量与巨大的交易规模支撑,并在推动用户行为习惯快速形成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其次,余额宝的加入带来了用户粘性的急速提升,直接带来了用户与交易,间接提升了用户在其他场景的交易频次和规模,并以余额宝为依托迅速提升用户长期忠诚度;最后,加速布局线下支付场景,为线下渗透提供了前期铺垫。[1]
2.P2P网络借贷平台
所谓“P2P”借贷,是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自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贷款网站———拍拍贷成立以来,多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相继涌现,交易数额日益增长。2010年网络借贷平台的总成交金额为10亿元;2011年网络借贷行业总成交量约有50亿元;2012年以来整个网贷行业的成交量超过200亿元。2013年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更是恐怖的以4倍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90家平台总成交量为490.22亿元,估算2013年行业总成交量达1058亿元,贷款存量为268亿元,出借人数超过20万。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份,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化收益率为24.66%。
3.互联网理财产品
2013年,BAT三巨头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领域的举动接踵而至。6月13日,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并于10月宣布收购天弘基金51%股份;随后,腾讯也借道财付通、微信破局互联网金融;百度则推出理财产品“百发”;此外,苏宁、新浪、京东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这些互联网企业基本均采用与传统基金企业合作的方式,而自身一般只提供平台,即是用户渠道。
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行业对比分析
中国金融业是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又是最市场化的行业。金融行业有着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进入壁垒,享受着特殊保护、习惯了垄断经营的传统金融行业对于完全市场化的互联网行业的进入有着些许陌生和不适应。而事实上,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开始负增长,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互联网已经开始蚕食传统金融行业的领地。
(一)第三方支付领域
作为一种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的理论框架——在新的架构下银行业已经不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而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直接完成匹配。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功不可没。如,支付结算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创新,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再如,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之一,是代理基金、保险、信托、券商理财产品等,随着监管机制放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逐渐进入这些领域,为商家和客户提供直接交易平台,省去银行传统中介的程序,让互联网金融变得更为快捷、方便。[2] (二)小微企业贷款领域
相比较新兴发展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传统金融行业在针对一般民众和小额贷款的业务方面一直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的控制问题。然而,P2P网络借贷行业则凭借先进的理念、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更加透明更有效率的优势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P2P信贷平台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对象上,P2P将中小企业或中低层次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客户
P2P信贷平台颠覆了信贷的传统定义,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盲点”。以前,商业银行鉴于运营成本过高、利润过低等原因往往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需求不屑一顾,致使这些客户欲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努力经常无功而返。而P2P信贷恰好瞄准了这一市场,成为这些群体融资的新渠道。P2P拓展的借款对象是那些信用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主等,帮助他们实现兼职创业、培训、购买等方面的愿望。对于这些借款人,无需他们给出贷款抵押物,而是通过了解他们的身份信息、银行信用报告等来确定给他们的贷款额度与贷款利率。[3]
2.技术层面上,P2P网络借贷糅合互联网金融多项技术
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充分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其代表性的技术突破如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移动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充分运营移动支付技术的便捷性,大数据金融和信息化金融机构靠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家,众筹需要社交网络的舞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则对搜索引擎要求颇高,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则需要这些技术协调支持才能实现。
3.交易环节上,P2P网络借贷符合主流商业模式
完整的商业交易需要经历需求——市场——供给——交易等环节。买卖双方有交换需求、存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拥有交易结算的渠道,是完成一次交易的三个必备条件,这是商业社会一贯遵循的市场准则。P2P网贷的交易模型是,搭建网贷平台——借款人提出需求——平台对外发布标的——投资人投标——按约定完成结算,符合主流商业模式。
(三)理财领域
余额宝、百度“百发”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如火如荼的出现,银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甚至是理财产品都受到了不定程度的冲击,在互联网理财产品高收益、便捷、随时赎回机制的面前,传统银行显得毫无招架之力,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存款更是开始负增长,今年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三、银行全面反击互联网金额,互联网金融监管势在必行
(一)银行流血反击互联网金融
2014年2月14日,阿里推出的3.8亿额度的收益率达7%的余额宝用户专享权益2期和另一款5亿额度的收益也达7%的余额宝保险理财产品“天安安心盈B款”,均在几分钟内售罄。由此看来,银行存款向互联网的分流在所难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激增1.32万亿元,而当月人民币存款却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同时银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存款保卫战也在逐步升级,相继推出“T+0”理财产品。2013年12月,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对抗余额宝,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并实行“一分钱”起购;2014年1月,浦发银行首次推出微信银行闪电理财产品“天添盈”;随后国有大行也纷纷发行低门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当然,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全力反扑并不局限于理财产品,在P2P网贷的争夺上也加大了力度——招商银行推出P2P网贷平台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中国银行的P2P网贷平台也于2013年底在深圳试点……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需理性监管
在互联网金融业与银行大战之际,CCTV证券资讯执行总编辑、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题为《取缔余额宝》的博客中观点鲜明地指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因为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笔者认为,先抛开这2%收益和阿里解释的0.63%的基金综合费率孰真孰假不谈,余额宝不仅降低了民众购买理财产品的门槛、为客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其重用户体验的优点倒逼了传统银行的改革,为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银行业需重点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方面的金融创新,并加快信息网络与金融业务的融合。但不可避免的是,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比如,互联网企业在基金销售时承诺较高的收益率,但并没有向用户揭示风险;第三方支付存在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P2P平台出现倒闭、兑付危机等问题。
互联网风险如影随形,监管措施则也势在必行。在整体制度层面上,要逐步建立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设立条件、服务范围和监管部门等,为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提供依据。在监管实践上,要以消费者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完善监管指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等,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代销基金中的风险提示不到位,互联网融资平台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等。[4]至于目前一些金融领域学者提出的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的措施,这会大幅度削弱货币基金投资收益,也会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蓬勃生机,影响余额宝等互联网新兴理财产品的平稳发展。传统金融垄断行业可以得到政策体制的维护,但绝不是庇护。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暴露,金融创新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对其保护性、包容性以及理性地监管。
参考文献:
[1]王维东.老马奋蹄,后生可畏—互联网金融开年盘点(移动支付篇)[OL].艾瑞咨询,2014
[2]郑申.第三方支付补金融“短板”谋共赢[N].金融时报,2013
[3]冯军政,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
[4]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