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生命科学与医学的迅猛发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同时为基础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后备力量,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于2014年开设基础医学专业。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学院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理论教学中有机结合科学发展前沿,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研训练中则注重科研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实现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为保证基础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基础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高素质 复合型医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29-02
  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基础医学的全面进步,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后备力量的短缺,均急需高素质、复合型基础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开设基础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仍较有限,这一现状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而且目前基础医学领域的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多是其他专业(临床、生物等)畢业后,读取基础医学专业中某学科研究生后从事本学科基础研究与教学,能力很强,但不能适应基础医学各学科间融合发展的需要。基础医学专业的设立将以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基础理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知识,了解和熟悉当代医学发展的前沿,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市场的需求。
  根据国家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遵循《基础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定位,以前期开设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的培养方案为框架和依托,借鉴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经校内外专家、学系、教研室主任的广泛论证和反复修订,形成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从2014年开始每届招收20名学生,进行精英培养。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课程设置包括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1]。
  2.改革对策
  学院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加强顶层设计,以创新、发展为理念,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着力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基础医学人才服务。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础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有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具有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故将其培养模式定为“4+1+4”本硕博连续培养模式,即前四年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课程和实习,第五年为本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阶段,后四年则进入硕博连读培养体系。这种培养模式体现了培养高层次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连续性、高效性和实用性的优势,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尝试。
  2.2 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
  按照“党委管理、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决策”的原则,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大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鼓励高水平教授开展新生研讨课、主题讲座等。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必修、限选、专业选修、新生研讨课、公共选修课比例,开设新生研讨课、优质在线开放医学课程、网络公开课程,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2.3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改革
  2.3.1 多学科融合、案例引入式教学方法
  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纵向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叠严重、理论与实践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单一、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得到各国专家的广泛认可。2000年,浙江大学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2012年,学院开设了两门分别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肝脏疾病》(36学时,2学分: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泌尿系统》(45学时,2.5学分:理论34学时、实验11学时)。《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肝脏疾病》的课程设置是以病例的形式引入,以病例串联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经过思考、讨论、分析和总结,将所学基础知识深度融合,并与临床问题相联系,形成完整的临床思维过程。以病例引入式的多学科的交叉教学授课模式为之后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3.2 PBL教学方法的推广
  PBL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针对问题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方法在学院的推广经历了师资培训、案例编写、小规模试点、大规模铺开的过程[3、4]。学院采取“小步快走”、“以点带面”的模式将PBL教学逐渐铺开,首先以选修课形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两轮教学实践,并及时与师生座谈,反馈教学效果。随后在临床医学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的新一轮PBL教学中,学院选派各科室骨干教师进行随堂观摩学习,并集中培训,为下一步铺开做好师资准备。   2.3.3 “三明治”式教学法
  “三明治”式教学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药理实验课课程采用的“三明治”教学方法:在《有机磷酸酯中毒解救药》和《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实验中先提出问题并将结果设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最后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2.3.4 开设特色课程
  通过早期接触教学科研训练课程(81学时,4.5学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基础医学主干学科科室的教学科研实践相关活动。在专业限选课中加入临床思维培训课程(24学时,1.5学分),该课程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进行讨论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的思维模式。
  2.3.5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学习方式;营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学习情境;积极设立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和问题。从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制定合理、清晰、有吸引力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5]。加强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早接触临床活动和内容,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活动产生感性认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渐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2.3.6 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多门核心主干课程均设立相关的网站,将教学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内容上网。同时,依托学校教学信息平台,开设了4门网络课程《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泌尿系统功能探究》;建设优质在线课程3门《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数据处理及其MATLAB实现》、《药理学》。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资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6]。
  2.3.7 现实与虚拟教学相结合
  虚拟技术可以辅助现实实验教学中不易完成的或具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同时也可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考核。如药理学系利用虚拟平台将传统镇痛药实验的化学性致痛法改进为化学致痛、物理致痛和虚拟技术三结合的新型致痛法。
  2.3.8 課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在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同时,还可从实践中感受社会的需求、病人的需求及自我知识的缺欠,从而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如在国际艾滋病日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关心你我他——艾滋病宣传活动”中,学生利用微生物及免疫学知识向社会宣传讲解,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在每年三下乡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当地居民进行疾病防治方面的宣讲,同时为当地居民做血压测量、心脏听诊等检查,强化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语
  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做了调查问卷显示,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程整合的具体模式以及配套教材的完善等。我们将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医学教育模式,为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邰浩清,詹臻,黄玉芳.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7):607-610.
  [2]陈季强,夏强,富丽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3]李翠兰,王子介,邓依凡,等.SBL教学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34-36.
  [4]李懿莎,左晓霞,罗卉,等.PBL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教学反馈与问题剖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71-1173.
  [5]张量,徐军,祁源,张忠.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16(34):10-11.
  [6]吴有盛,刘子冬,王莉,等.基础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实践[J].大学教学,2013(6):68-6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9-02  中国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63-0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部编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学生的第一次写话教学,话题为《玩具》,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儿童,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在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笔者
期刊
【摘要】由于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和生存环境,大龄孤残儿童的生长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机构教育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需要及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为大龄孤残儿童创设开放的支持性环境、挖掘发展潜能、帮助认识自我,制定职业发展路径,开展就业辅导服务的教育策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福利机构 大龄孤残儿童 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學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乎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交流的关键,并且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有效的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进而更好的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就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合理的制定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论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然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初中教育的形式、内容、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设置教学情景目标,以情景化教学法为核心健全学生的认知架构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设置教学情景目标,优化课堂组织架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可强化学生的认知架构,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鉴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目标的设置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
期刊
【摘要】由于时代变迁,学生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品德教育难以通过简单的说教,达到育人培德的效果,因此我们引入拓展活动到品德课堂中,利用拓展活动所特有的魅力及效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最佳效果,实现品德课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课改革 拓展活动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4-02  人的品德不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政治教学力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  【关键词】探究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3-0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
期刊
【摘要】学校是对德育教育进行开展的重要场所,而小学更是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求学校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管理当中,并对其教育内涵进行深层挖掘,使得德育实效得到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渗透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作为教学指导方针和灵魂,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程目标能否完美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核心和重点,注重具体操作实施,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堂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5-02  布鲁姆指出: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