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学指导方针和灵魂,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程目标能否完美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核心和重点,注重具体操作实施,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堂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5-02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到位,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必须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中,有的老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能力或能力不足,一心只关注教材,跟着教材走,不注重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树立目标意识,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是小学品德老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问题。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的辩证关系
  课程标准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下设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分目标,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分目标的统一与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应以课程总目标和三维目标为参照,并服从、服务于它们。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每一主题或小课题涵盖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但根据不同主题或小课题有所侧重。
  二、细致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赖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掌握剖析,然后进行取舍和突破,然后精心编排,做到心中有数。《品德与社会》教材以“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循环出现,但是要求不断提高,思想内涵不断扩大。品德教师应积极地、细致地钻研整套教材,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编排:三年级上册《健康生活每一天》,侧重知道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侧重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六年级下册《保护健康 珍爱生命》,侧重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同样是关于安全,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三年级侧重于了解知识,四年级侧重于掌握能力,六年级侧重于形成态度,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编排,教学目标也要相应提高。
  三、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把握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当老师对教材内容准确掌握之后,应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可能每个地区或者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不同,加上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课标》中指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在教学《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一课时,我先做了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能为社区做的事不多。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教学目标,评选星级“社区建设小标兵”,我按难易程度列举出学生能为社区做的事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做哪些事,做完后进行登记,请家长做出评价,最后评选出标兵。这样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勤于反思教学效果,把握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教学实践是教学目标的最好验证。如果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情感态度得到熏陶、學习方式与行为规范得到有效训练,说明目标符合学情,是有效的。如果教学效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差较远,则应思考最初设计的目标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应怎样调整、改进。品德教师应勤于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不断循环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的操练。长此以往,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僵化不变的,应该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切实的落实到课堂上,为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对知识的求知欲,真正体会到品德课的意义所在。总之,只有在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下才能发挥其在品德课上的作用,提高品德课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华.小学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18):84.
  [2]沈莉伊.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J].中小学德育, 2013(3):82-84.
  作者简介:
  林月春,女,广东惠州人,研究方向:德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塑造中华民族族品格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又有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基础文化知识、语文思维、语文品格和语文语言应用等多方面的素养。本文以研读精炼为手段,试图通过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研读精练 内涵发展 语文素养 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9-02  中国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63-0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部编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学生的第一次写话教学,话题为《玩具》,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儿童,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在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笔者
期刊
【摘要】由于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和生存环境,大龄孤残儿童的生长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机构教育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需要及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为大龄孤残儿童创设开放的支持性环境、挖掘发展潜能、帮助认识自我,制定职业发展路径,开展就业辅导服务的教育策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福利机构 大龄孤残儿童 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學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乎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交流的关键,并且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有效的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进而更好的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就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合理的制定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论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然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初中教育的形式、内容、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设置教学情景目标,以情景化教学法为核心健全学生的认知架构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设置教学情景目标,优化课堂组织架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可强化学生的认知架构,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鉴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目标的设置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
期刊
【摘要】由于时代变迁,学生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品德教育难以通过简单的说教,达到育人培德的效果,因此我们引入拓展活动到品德课堂中,利用拓展活动所特有的魅力及效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最佳效果,实现品德课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课改革 拓展活动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4-02  人的品德不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政治教学力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  【关键词】探究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3-0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
期刊
【摘要】学校是对德育教育进行开展的重要场所,而小学更是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求学校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管理当中,并对其教育内涵进行深层挖掘,使得德育实效得到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渗透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