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学指导方针和灵魂,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程目标能否完美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核心和重点,注重具体操作实施,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堂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5-02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到位,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必须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中,有的老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能力或能力不足,一心只关注教材,跟着教材走,不注重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树立目标意识,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是小学品德老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问题。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的辩证关系
课程标准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下设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分目标,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分目标的统一与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应以课程总目标和三维目标为参照,并服从、服务于它们。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每一主题或小课题涵盖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但根据不同主题或小课题有所侧重。
二、细致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赖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掌握剖析,然后进行取舍和突破,然后精心编排,做到心中有数。《品德与社会》教材以“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循环出现,但是要求不断提高,思想内涵不断扩大。品德教师应积极地、细致地钻研整套教材,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编排:三年级上册《健康生活每一天》,侧重知道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侧重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六年级下册《保护健康 珍爱生命》,侧重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同样是关于安全,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三年级侧重于了解知识,四年级侧重于掌握能力,六年级侧重于形成态度,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编排,教学目标也要相应提高。
三、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把握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当老师对教材内容准确掌握之后,应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可能每个地区或者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不同,加上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课标》中指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在教学《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一课时,我先做了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能为社区做的事不多。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教学目标,评选星级“社区建设小标兵”,我按难易程度列举出学生能为社区做的事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做哪些事,做完后进行登记,请家长做出评价,最后评选出标兵。这样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勤于反思教学效果,把握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教学实践是教学目标的最好验证。如果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情感态度得到熏陶、學习方式与行为规范得到有效训练,说明目标符合学情,是有效的。如果教学效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差较远,则应思考最初设计的目标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应怎样调整、改进。品德教师应勤于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不断循环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的操练。长此以往,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僵化不变的,应该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切实的落实到课堂上,为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对知识的求知欲,真正体会到品德课的意义所在。总之,只有在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下才能发挥其在品德课上的作用,提高品德课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华.小学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18):84.
[2]沈莉伊.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J].中小学德育, 2013(3):82-84.
作者简介:
林月春,女,广东惠州人,研究方向:德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堂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5-02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到位,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老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必须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中,有的老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能力或能力不足,一心只关注教材,跟着教材走,不注重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树立目标意识,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是小学品德老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问题。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的辩证关系
课程标准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下设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分目标,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分目标的统一与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应以课程总目标和三维目标为参照,并服从、服务于它们。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每一主题或小课题涵盖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但根据不同主题或小课题有所侧重。
二、细致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赖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掌握剖析,然后进行取舍和突破,然后精心编排,做到心中有数。《品德与社会》教材以“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循环出现,但是要求不断提高,思想内涵不断扩大。品德教师应积极地、细致地钻研整套教材,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编排:三年级上册《健康生活每一天》,侧重知道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侧重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六年级下册《保护健康 珍爱生命》,侧重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同样是关于安全,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三年级侧重于了解知识,四年级侧重于掌握能力,六年级侧重于形成态度,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编排,教学目标也要相应提高。
三、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把握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当老师对教材内容准确掌握之后,应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可能每个地区或者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不同,加上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课标》中指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在教学《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一课时,我先做了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能为社区做的事不多。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教学目标,评选星级“社区建设小标兵”,我按难易程度列举出学生能为社区做的事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做哪些事,做完后进行登记,请家长做出评价,最后评选出标兵。这样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勤于反思教学效果,把握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教学实践是教学目标的最好验证。如果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情感态度得到熏陶、學习方式与行为规范得到有效训练,说明目标符合学情,是有效的。如果教学效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差较远,则应思考最初设计的目标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应怎样调整、改进。品德教师应勤于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不断循环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的操练。长此以往,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僵化不变的,应该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切实的落实到课堂上,为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对知识的求知欲,真正体会到品德课的意义所在。总之,只有在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下才能发挥其在品德课上的作用,提高品德课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华.小学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18):84.
[2]沈莉伊.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J].中小学德育, 2013(3):82-84.
作者简介:
林月春,女,广东惠州人,研究方向: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