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lc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现代课程观的角度探讨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总体目标,并就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目标;具体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不到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等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要求,也是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如何提升高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只有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才是解决高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在全面系统根本性的教学改革中,整合、优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来实现的。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是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专业培养计划则是培养人才的设计蓝图。由于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其课程的设置能否按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形成自身的课程体系,这是高职教育有别于其它类型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这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浅谈几点有关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一、现代课程观与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课程观是人们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教育学、课程论等方面的原理或主张,进而形成对于课程的基本观点或一般看法”[1]。简单地说,课程观就是人们的课程理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对课程概念的认识代表了一定的课程观,取不同的课程观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结果。传统课程已经很不适应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矛盾。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有新的突破。由此,教育家及学者们对课程开展了积极的研 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课程理论。这些课程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一个核心,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由于学习是以内部的动机为基础的,因此课程必须与学生的要求、兴趣、爱好相适应。要通过课程来发展学生的情意和态度,而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认知,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标准并非只是其知识性,更应该注重如何去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惟有认知、技能和情意相统一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成为适应现代高科技社会的人。
   在这样的课程理论的背景下,现代课程观提出了自己的课程概念,认为: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不只是现成的教
  科书,而应该是教育者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教师即课程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设计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课程设计应保持学生、社会和学科之间的动态
  平衡[2];课程模式应把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的成果更完整地、及时地反映在学科的结构之中[3]。现代课程观的确立,不仅是对传统课程观的深刻变革和重大飞跃,更是为当代各类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解为:某一专业教学的总体方案、实施过程及其学生所接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系列经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的观念的确立,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能用平常心去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现象,面对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急剧增加与变化,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对待和迎接现实的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高职教育给予学生的“一系列经验”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为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经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培养人的蓝图”的高职课程改革应努力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和发展性相结合[4]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它是我们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笔者认为,高职专业与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区别,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有各自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达到此目的,高职专业就要建立技术型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着“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型”的课程观。以能力为中心是对多元课程模式进行整合的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
  点[5]。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技术正向细微化方向发展,由此引发的知识与能力需求将更为多样化,仅有传统定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进行多元课程模式整合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对多种知识与多个专业的整合。
  
  二、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点
  
  在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育方法实施等问题。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实践和体会的基础上,认为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并就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路:
  (一)课程体系要注重整体优化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门科目在课程体系中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着的,客观上,每门科目都不同程度地对其他科目起着基础、延伸、扩展、融合等作用。课程改革必须从整体出发,在实现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明确每门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从而确定它在课程结构中的主次、性质以及科目的增减、内容的删选和学时学分的多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需经合理排序。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以合乎知识和技能内在关系的合理途径进行,又可避免重复和脱节。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按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进行设置,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突出课程的专门化、综合化和职业的定向性,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要注重模块化
   模块是为适应职业群需要将课程内容或多种课程分别编制成在深度、广度上有差异的知识、技能结构单元,它能涵盖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相关职业。模块的设置一般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组织内容。通常,根据市场需求,一个专业可设置几个模块,模块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可以进行灵活变化与组合。课程模块化有助于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要自由选择,或对模块做适当增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增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体现出课程结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具体情况,高职课程模块大体上可按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选修模块加以构建。
  (三)课程内容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化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技术能力通常具有综合化的特征。为此,高职课程应立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精选职业社会必需的知识、技能、规范,妥善处理知识、技术、能力、理论性与职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其间恰当的平衡。综合化课程内容要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把原来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打破学科体系,将某些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内容重新组合,搭建新的内容框架,构成一门或一类新的课程,整合后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技能操作环节上的时间保障。
  (四)课程开发要注重专业的整合与分流
  专业设置定位要准确。好的专业能紧贴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资源,这是高职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设置新专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就显得十分必要。充分听取服务生产第一线专家的意见,由专家对市场需求、人才规格、专业前景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得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但科技发展极快,即使专家当前看好的专业,三五年后需求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高职教育设定一个专业,往往要做大量的设备、师资投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充分做好专业的整合与分流就十分必要。我们主张专业设置应是“大平台、多方向”。学生入学的前半段,针对岗位群设置综合性的大专业,后半段,再根据岗位需求及就业导向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形成“就业为导向,一个大进口,多个小出口”的课程开发模式。
   (五)课程实施要注重教师职能的转变
  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 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而必须是:(1)提供学习信息;(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4)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角色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教师可能会难以胜任这个角色的转变,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及培训[6]。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准的要求。
   (六)课程评价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
   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教师在上实践课时,应和学生一起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性、技术要求、岗位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外,随着职业教育突破了专门技术教育的狭窄范围,职业教育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概念中能力的范畴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这些能力不但包括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必须的专业能力(即知识运用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我们称之为核心能力),另外一种被称之为关键能力的、与人文素质以及个人对社会适应相联系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也进入了职业教育的视野。这正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使受教育者必须同时具备“技能、思维、品行”的三种素质,使学生在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上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的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与个性素质等,它们影响到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管理水平和人的气质与人格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定位,不断塑造自我。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在总体上坚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而且更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命题。在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模式,我们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改革才会收到实效,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才会有本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3):6-10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第177页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第26页
  [4]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40-42
  [5]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 2005(15):8-10
  [6]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315页
其他文献
摘 要:词汇是外语习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专门用途英语而言,有其专业特殊性,学生要获得信息必须有较大的词汇量。专门用途英语词汇的学习虽和普通英语词汇的学习有许多共通之处,但鉴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特征,则更强调词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就以法律英语词汇教学为例,旨在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特征,探讨有效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方法,增加专门用途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明显不足,环境污染在受害者权益保护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因此,不论从环保立法方面,还是从环保执法方面来看,都应对弱势群体的环保法律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和谐社会;保护;弱势群体;环保法律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期刊
摘 要:童话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其对儿童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童话的教育价值,并采取相关策略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童话;儿童教育;价值;策略;发展    儿童是童话的存在,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是儿童的梦,是儿童的眼里的世界,是对美丽世界的追寻,也是全人类梦幻的智慧。童话固然幼稚,但幼得正常,稚得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防范对冲基金的冲击已刻不容缓。同时要不断健全我国金融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对冲基金;投资策略;防范措施    对冲基金自成立以来,就以不同于传统基金的组织结构运作,它象一头桀骜不驯的野兽狂奔乱突,又象想席卷一切的恶浪。在它的冲击下,英镑不守,最后被迫退出汇率机制;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并波及世界许
期刊
摘 要:对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本文讨论了对联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翻译对联的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对联;特点;翻译    引言    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使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构成一种整齐美与对称美。春节时家家贴春联,成为一种民族风俗。对联种类繁多,有贺联、喜联、挽联、寿联等等。一幅好的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对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在护理伦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其核心价值观与首要精神。护理是“仁爱”之术,在护理实践中,将“仁爱”精神贯穿始终,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仁爱;护理伦理;实施     护理伦理是指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同情、敏锐、开朗、朴实、勤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忠诚于护理事业,忠诚于病人利益。要使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高专教学环节中,毕业实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是从中专甚至是技校升格而成,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足,也很难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学方法。我院近年来对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和有益的创新,在毕业环节大力推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在线答辩”的创新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其社会的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在线答辩;毕业实习;创新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江西财经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课堂、两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办学特色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第一课堂重视基本理论和课程试验,以厚实创业基础;第二课堂重视创业模拟和专业实习,以拓展创业素质;第三课堂重视创业体验和综合实践,以砥砺创业意志。具体实施采取“普及型”与“精英型”两个层次来开展。通过建设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和非课程体系,组织培养优秀
期刊
摘 要:刑法上的身份,在我国刑法学中属于特殊主体的问题。现代各国刑法普遍将身份定位为刑事责任的存在或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因素,目的从犯罪主体的角度调整危害行为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准确有效的打击犯罪。我国刑法理论虽重视身份的研究,但其研究的领域和层次相对泛化,对其分类、功能、身份获得途径以及研究意义中的诸多问题缺乏深入的价值探寻和分析。   关键词:刑法身份;共同犯罪;分类     身份,是指法律明文规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种数据库的水印嵌入和提取检测算法,利用数值型数据允许误差,嵌入水印信息。同时,在水印提取和检测算法中采用二次投票机制,为水印提供了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字:数字水印;关系数据库;投票机制    一、背景简介    数字水印技术利用数字产品的冗余,将水印信息作为噪声嵌入数字产品,以证实它的所有权,同时不影响宿主数据的可用性。R.Agrawal 和J.Kiernan 在他们的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