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教育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的新事物,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体系,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大学生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分析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一方面,在职业教育院校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要对其不断地弥补与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教育
1.职业生涯教育的涵义
1.1 职业生涯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这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地安排。
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具体指的是职业、创业、事业、志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学生在结合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全面地分析,制定个人毕业后中、长期职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制定实施步骤与计划。
1.2 职业生涯教育的涵义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业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大学生是特殊的人力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较早在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20世纪中后期,这些国家就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并且制定相应的法案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2003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在学校活动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缺乏。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体系,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大学生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正如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生涯规划》一书作者黄天中先生所说,“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一个阶段,也是整个生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个人“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素质上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较差,加之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精深,就业竞争优势不强。另外,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对职场的了解,造成了就业困难和个人事业发展不甚理想的现状。怎样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让学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与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从近年来全国开展的教育改革来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解决该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3.1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体系,且非常成熟。
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计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加拿大的CBE课程设计与德国有所不同,其具体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制定DACUM表,第二步编制课程大纲。DACUM表的制定是由校方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大纲则是由学校组织有关的教学人员对DACUM表进行分析。首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在一起,构成可以在一定时朗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课程大纲。同时,课程大纲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25%。这种课程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3.2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从网上搜索到的相关文章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2004年以后的。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辅导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的烙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目标中缺乏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教育内容中也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这使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步人社会往往会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根据相关调查,中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清楚,在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方面明显缺乏指导。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所填报专业的了解程度”方面,答“非常了解”的仅有3.4%,“比较了解”的有21.4%,“了解一小部分”的占55.9%,“完全不了解”为19.3%。初中阶段大约三分之二几乎没有任何职业教育的内容。
但是近三五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把它当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已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各类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从搜集的文献可以看出:从理论到实践,从小学、中学、中职、高职到大学。可以说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情况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
4.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4.1 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4.2 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职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各自成一体,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
4.3 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辅导员兼任。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4 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院校目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
5.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5.1 职业教育在院校内的规划与引导
5.1.1 应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改善职业生涯教育的从业教师所需的工作环境和软硬件工作条件
建议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对超负荷、超时间部分工作给予合理的回报;提供从业教师参与培训和提升的机会,对有志于长期服务的教师和仅仅是有兴趣的参与者区别对待,给予不同档次的培训机会;设计从业教师的发展空间,开设适当的发展通道,鼓励长期的指导教师往纵深专业化方向发展。
组建“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能包含职业辅导与咨询,职业信息收集发布,学生职业生涯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等,功能替代之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提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之切实做到就业率、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的同步提高。
5.1.2 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中心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中不断地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必备能力。学生在这方面需要更多高质量、专业的服务,因此有必要在学校里建立专门的培训、咨询中心,就如心理咨询中心一样,接受咨询、向学生提供服务。
5.1.3 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列入教学计划,开设职业生涯必修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应将职业生涯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此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建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分阶段在大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并计入学分。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制定“自我认识、树立目标”及“增强素质、制定计划”,而高年级着重“树立信心、抓住机会”和“知己知彼、人才匹配”的分类教育目标。除理论课程外,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拓展计划,全方位、分级开展各类校内活动。
5.1.4 发动所有教师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收集社会就业信息,收集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成效的毕业生的资料,收集社会成功人士的事迹材料,定期、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展览会、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成功人士为学生“现身说法”,大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邀请专家对校内任课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技能培训,让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职业生涯教育带入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形成所有教师关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新局面。
5.2 职业教育在实践中的弥补与完善
5.2.1 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协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指导机构。该机构每年都要制定学生社会实践的计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实践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行业实际和社会实际。
5.2.2 适当借助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职业指导教师数量、质量上的不足
可邀请各行业、企业HR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利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优势,考虑合理的高校和社会的资源置换,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开发校友资源,提供学生生涯访谈或求职机会;开辟校外有经验人士全职进入高校,或者作为志愿者参与和指导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通道。
5.2.3 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职业规划理念
当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许多优秀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经验,学校应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培训师、专家来讲学,将先进的规划理念、知识、技巧向教师和学生传授,从而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总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研究与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
[2]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3]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职业规划设计[EB/OL].怀化人才网,2006-1-11.
[5]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33-36.
作者简介:王蕊(1983—),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教育
1.职业生涯教育的涵义
1.1 职业生涯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这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地安排。
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具体指的是职业、创业、事业、志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学生在结合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全面地分析,制定个人毕业后中、长期职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制定实施步骤与计划。
1.2 职业生涯教育的涵义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业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大学生是特殊的人力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较早在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20世纪中后期,这些国家就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并且制定相应的法案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2003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在学校活动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缺乏。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体系,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大学生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正如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生涯规划》一书作者黄天中先生所说,“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一个阶段,也是整个生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个人“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素质上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较差,加之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精深,就业竞争优势不强。另外,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对职场的了解,造成了就业困难和个人事业发展不甚理想的现状。怎样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让学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与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从近年来全国开展的教育改革来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解决该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3.1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体系,且非常成熟。
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计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加拿大的CBE课程设计与德国有所不同,其具体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制定DACUM表,第二步编制课程大纲。DACUM表的制定是由校方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大纲则是由学校组织有关的教学人员对DACUM表进行分析。首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在一起,构成可以在一定时朗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课程大纲。同时,课程大纲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25%。这种课程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3.2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从网上搜索到的相关文章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2004年以后的。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辅导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的烙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目标中缺乏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教育内容中也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这使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步人社会往往会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根据相关调查,中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清楚,在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方面明显缺乏指导。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所填报专业的了解程度”方面,答“非常了解”的仅有3.4%,“比较了解”的有21.4%,“了解一小部分”的占55.9%,“完全不了解”为19.3%。初中阶段大约三分之二几乎没有任何职业教育的内容。
但是近三五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把它当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已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各类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从搜集的文献可以看出:从理论到实践,从小学、中学、中职、高职到大学。可以说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情况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
4.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4.1 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4.2 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职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各自成一体,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
4.3 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辅导员兼任。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4 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院校目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
5.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5.1 职业教育在院校内的规划与引导
5.1.1 应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改善职业生涯教育的从业教师所需的工作环境和软硬件工作条件
建议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对超负荷、超时间部分工作给予合理的回报;提供从业教师参与培训和提升的机会,对有志于长期服务的教师和仅仅是有兴趣的参与者区别对待,给予不同档次的培训机会;设计从业教师的发展空间,开设适当的发展通道,鼓励长期的指导教师往纵深专业化方向发展。
组建“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能包含职业辅导与咨询,职业信息收集发布,学生职业生涯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等,功能替代之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提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之切实做到就业率、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的同步提高。
5.1.2 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中心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中不断地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必备能力。学生在这方面需要更多高质量、专业的服务,因此有必要在学校里建立专门的培训、咨询中心,就如心理咨询中心一样,接受咨询、向学生提供服务。
5.1.3 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列入教学计划,开设职业生涯必修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应将职业生涯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此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建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分阶段在大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并计入学分。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制定“自我认识、树立目标”及“增强素质、制定计划”,而高年级着重“树立信心、抓住机会”和“知己知彼、人才匹配”的分类教育目标。除理论课程外,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拓展计划,全方位、分级开展各类校内活动。
5.1.4 发动所有教师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收集社会就业信息,收集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成效的毕业生的资料,收集社会成功人士的事迹材料,定期、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展览会、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成功人士为学生“现身说法”,大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邀请专家对校内任课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技能培训,让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职业生涯教育带入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形成所有教师关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新局面。
5.2 职业教育在实践中的弥补与完善
5.2.1 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协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指导机构。该机构每年都要制定学生社会实践的计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实践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行业实际和社会实际。
5.2.2 适当借助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职业指导教师数量、质量上的不足
可邀请各行业、企业HR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利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优势,考虑合理的高校和社会的资源置换,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开发校友资源,提供学生生涯访谈或求职机会;开辟校外有经验人士全职进入高校,或者作为志愿者参与和指导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通道。
5.2.3 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职业规划理念
当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许多优秀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经验,学校应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培训师、专家来讲学,将先进的规划理念、知识、技巧向教师和学生传授,从而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总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研究与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
[2]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3]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职业规划设计[EB/OL].怀化人才网,2006-1-11.
[5]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33-36.
作者简介:王蕊(1983—),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