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关键参与者,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心理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本文将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比较传授知识与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生成性课程资源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心理课中运用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学效果;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45-03
  一、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互动与交流中生发出来的,影响教学进程发展的素材来源。具体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出现的、教案预设以外的、有价值的新思路、新问题、新体验等素材。这些素材经过教师的反思与整理,能够被重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1]。
  二、运用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性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这一教学新理念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满堂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2]。
  (二)传统、俗套的教学模式
  虽教育部强调要改变传统、俗套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但心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由于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不易把控,不少心理课难免摆脱不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而忽视学生分享的内在资源。学生机械地听,缺乏分享或实践,难以有效地记忆和运用课堂学习到的心理知识[3]。
  (三)枯燥陈旧的教学素材资源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所使用的素材或缺乏创新性,或与时代、学生实际情况脱节,难免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对心理课程的重视不够,易对心理课堂内容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降低了对心理课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不仅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还有可能阻碍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缺乏
  在心理课堂上,学生不愿表达自己观点。他们或是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同学嘲笑,或是担心被老师批评。即使部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但由于与主流观点或教师准备的答案存在差异,学生在课堂的生成性素材往往被教师忽视。这种教学状况不仅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接下来将结合“绘制学习目标”这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对比论述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产生的两种不同的课堂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指心理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心理知识与理论、心理调适方法为主,即将备课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主要任务是将心理知识输入头脑中,较少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即使有创新的想法,由于不在教师备课内容之中,往往会被忽略。
  对于这一节课,我在“制定学习目标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部分已准备好5点因素,每一点因素都有相关案例作为引子。学生需要先看案例中人物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制定学习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即先看案例,后呈现答案。
  在刚开始讲解几个知识点时,由于案例还算贴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够较为热情地概括出我已准备的答案。可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没有变化(即先呈现案例后列出因素),学生慢慢觉得有些枯燥乏味,所回答的内容也渐渐偏离我在课件中准备的答案。不仅教师的讲解变得十分吃力,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
  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回答,如对目标的兴趣程度、实现目标需要的时间等这些不是我原教案中设计的内容。由于不在备课范围内,这些内容只稍做讲解,并未展开,随后我又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回到课件上了。说出这些答案的学生或许觉得不被重视,或许以为自己回答错了,渐渐也不吭声了。最后,由于大部分学生变得沉默,剩下的内容不得不由我先读案例,之后直接呈现内容。
  总的来说,整节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非常少,教师刻意引导学生回答课件内容,不重视学生自身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参与度降低,学生变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偏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
  (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
  在另一个班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并运用学生展示出来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同样在“制定学习目标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部分讲解时,教师没有直接呈现各种案例,引导学生说出课件中准备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汇总答案,再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来。学生非常享受在黑板上写出自己观点的过程。虽然所写出的答案有些凌乱,但有许多是我并未想到的。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整理,这是运用生成性资源的关键一步。我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因素归为一类,用其中一种颜色进行圈点标记,与学生一同提炼关键词。
  归类以后,开始展开讲解。首先询问学生“写出该因素的理由”以及“该因素如何影响到目标的制定”。学生纷纷举手,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促进下,几乎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课堂当中,积极举手想要说出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要好。这节课关注并使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参与度、主观能动性较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表现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除了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之外,学生还可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兴趣爱好、对事物的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求知欲。同时,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课堂教学活动在充实、平实、真实的情境中展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综合比较两种教学模式所取得教学效果,运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开展教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更高,更加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主体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目标。
  因此,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来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发使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四、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运用策略
  (一)有效引导及把控课程进度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所涉及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于宽泛或缺乏一定的引导性与限制性,学生在生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课堂主题的内容,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转移,纷纷讨论起另外的话题了。除此以外,由于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讨论、表达时情绪较为高涨,往往会造成课堂混乱、学生不愿意结束表达或趁机讨论其他话题、教师无法控制课程进度而超时等问题。
  对于上述情况,教师所设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限制性,尽可能地考虑所设问题将出现的回答,并严格规定讨论表达的时间。教师应强调学生所表达的内容需与主题有关,对于出现的偏离主题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忽略或稍微讲解,并及时过渡回归到课程主题。若讨论或表达等生成性环节到了规定的时间,教师应给出提示或指令学生要停下来,以把控课程进度。
  (二)及时概括、总结生成性课程资源
  在课堂上会产生大量生成性课程资源。以“绘制学习目标”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让学生写出“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这一环节中,黑板上会呈现许多内容。这些内容有部分是重复的,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比如同样是写“时间”这一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学生有的写成“实现目标的时间”,有的写成“时间长短”,或是写成“要多久实现”等内容。
  此时,教师需将答案在头脑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圈点标记(如用红色粉笔圈出“时间”或与“时间”有关的字样),抑或是将提炼出的关键词再列出来(如直接写出“时间”这个词)。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信息简化,简洁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也便于教师的讲解。
  概括总结以后,还需进一步了解生成这样的课程资源的原因。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如在“绘制学习目标”这一课中,学生写出“时间”这一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以后,可请代表解释“为什么时间与目标制定有关系”“自己是否有相关的经历,可否分享出来”。解释生成性课程资源产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进行元认知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验证、检测自己的内部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更充分地认识自己,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建美.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2]王芳芳.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冷思考——分析一则语文教学案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6-17,20.
  [3]陳铎.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4(3):90.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沙田实验中学,东莞,523981)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文化、出版工作日益发展,新书越来越多。本刊每期只能容纳不足十篇书评,多数新作未能向读者推荐、评述,为一憾事。读者建议多发表短小的书评,于是有“品书录”之设。  品,犹浅尝也。所谓“品书”,就如品茶、品酒,只是对新出书刊略一品味,述说感想,并不是深入的评论。我们希望品尝者能直抒己见,好就好,坏就坏。但是一本书价值究竟如何,有时需要反复讨论研究,不能做到一品即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只不过谈了某本书读
相对而言,在历史的进程中,东方美术的美学特征较少变化,始终徜徉在古典和谐美的范围内,其美术的艺术风格也较为单纯。而西方美术的美学特征从古典的和谐美,到近代的崇高美,再到现代的“以丑为美”,其间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其美术的艺术风格也是不断花样翻新的,它驳杂斑斓、波诡云谲,常常给人复杂、散乱、难以把握之感。有感于此,英国的萨日·考纳尔女士撰写了《西方美术风格变迁史》一书,描述出西方世界从古希腊到二十世
在《曹禺传》的全书之首,作者提到曹禹曾对他说:你要写我的传,应该把我的心情苦闷写出来。读完这本传记掩卷以后,确实感到:曹禺似乎生来就是一颗苦闷的种子。苦闷(不是愤怒,不是忧伤),好象是曹禺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个人情感特征。身世的苦闷,家庭的苦闷,社会的苦闷,交织在一起,在曹禺胸中郁结,躁动,遇有罅隙,便会奔泻而出。不论是郁热闷燥的雷雨天气,还是阴沉黑暗的日出之前,那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官宦世家,那黑压压
毋庸讳言,写在副标题中的“心理积存”这四个字,是从我老师所谓“心理积淀”的提法中变化而来的,而且,我们选用此类大同小异的说法,都是意在指涉理性或其他心理内容渗入并塑造感性的过程;由此也就可以说,我们都对人类的情感本性采取了历史主义的态度,都认为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与情感反应,有可能在时间中得到生成和迁移。  不过,两代人之间仍有基本的分歧。李泽厚老师利用“心理积淀”的说法,主要是来描绘他所谓“心理
一  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博物馆,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走入了地下的墓室。可以想象,在秦汉帝陵的黄土地下,过去的盗墓贼打了坑道,进入墓室的时候,提心吊胆,移动着忐忑的脚步,怕触动了机关,牵动从暗处射出的毒箭,或是坠入满布毒蒺藜的陷坑,那种夹杂着危险的兴奋,接近金银财宝的诱惑,在黑暗中散发不可告人的邪恶,已经重复上演不知多少次了。  壁画珍品馆最
看完既不是小说、又不属报告文学的《绿洲笔记》(艾青著,四川人民版),感到在书中似乎过于平铺直叙的描写中,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无以名之,姑称为“返朴归真”。真实,能使军垦战士在《绿洲笔记》里看到了自己——不是那些扭扭捏捏,加上了作家的各种异样的感情而变了态的“自己”。在这里需要的是心心相印,一些多余的点缀,反到会引起隔膜以至反感。  作者不愧为诗人。他能把普通的人生酿造成一杯醉人的红葡萄酒,使这似
〔摘要〕小学师生冲突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态现象。本文探讨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校内,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冲突性质主要有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冲突形式主要有情绪冲突、语言冲突、肢体冲突。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原因从大脑发育的层面看,主要是因为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全,大脑尚不能整合运作。师生冲突是一个问题和危机,如果引导得当,必将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从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共情力的发展三方面探讨消解
〔摘要〕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遵循“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發点和立足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创造性地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发动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教育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态;团体辅导;青春期;初中生  【设计理念】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孩子要经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痛苦,才能真正长大。青春期,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想上要独立,经济上又独立不了;充满对异性的渴望,心理又很封闭;理想与现实经常冲突……此团体辅导旨在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方式,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提升生命质量。  【设计方法】以心理剧引
〔关键词〕隐喻辅导;故事;心理辅导  一、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与思维中,它源于生动而鲜活的生活素材,满足了人们对内在的情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