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中的手法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z1970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先看一首诗歌丑奴儿令康与之(促养直赴雪夜溪堂之约)康与之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试题: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本题需要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上阕的表达技巧。参考答案:想象。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学生想不到使用联想的手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联想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到联想要说一下虚实结合。我们常碰到的虚与实的问题经常就是围绕着景物展开的。我们平时常说的虚实结合一般就是指虚景与实景的结合。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词人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的真挚的情感。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了一幅洞天仙境,光明一片,呈现了一个相敬相亲的极乐世界。而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去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所以是虚景。
  3、设想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实写虚;另一种是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主要表现为借描写之景物,传承作者之志。诗中景状,是为实写,但诗歌目的,是为言情达意,情志乃虚物。例如2008年江西卷第十四题的诗歌鉴赏,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诗人用虚实法,当然不只是光用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同样具有魅力。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本诗语言飘逸,作简要赏析。诗人想象奇特,虚实结合。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了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到,富有浪漫色彩。
  回到开篇的试题《丑奴儿令》只有看懂了诗歌内容,并了解虚写的种类,这样才能准确作答。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一大批拥有良好基础知识和模仿能力却毫无独立创造精神的知识分子纷纷涌入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纷纷扮演者毫无独立性与个性的路人甲,每日喝着国外的咖啡,开着国外的车,一切高精专领域研究、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想法都与自己无关。多么可怕的现象。究其缘由,无非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上出了问题。事实上,中国的教育出现了大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中国没有‘学校’,
期刊
【摘要】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高效课堂构建,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指出,对现代文阅读的考察分两类(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论述类为本和实用类文本)四个方面(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通过对江苏卷最近10年的考察来看,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阅读的考察是其中重要的一块,而分析综合类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又是其中几乎必考的考点,但在具体的平时复习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还有诸多困难,
期刊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在读、写、练等方面下功夫外,再运用灵活而又切实际的辅导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事半式倍的作用。通过多年实践,我除了要求学生运用好课本上的阅读提示、旁批、注释外,还狠抓了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快,语文能力普遍提高。笔者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与大家探讨。  一、语文导学目标要“准”,有针对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这些文化和历史大多被文字所记录流传至今,文字是承载着我国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要从小学低年级进行良好的识字教学,从根源上保证我国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识字趣味性教学的原则以及方法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是几岁的儿童,他们活泼可爱,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在入学以前,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语言的一些能力,
期刊
陶冶学生的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已成为中小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皮杰亚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充满兴趣,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我就初中语文课中“美育”,谈谈自己的研究体会: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成为美的化身。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能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求知欲望。教师自身必须注重课堂的艺术美,
期刊
2008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定量的报刊杂志,并拨付了少量经费支持。当时我就订了《江西教育》,然后把《江西教育》的订阅固定了下来。想来,《江西教育》已经陪我走过了 6个年头了。在这之前,也经常在学校图书馆阅读《江西教育》,算起来,接触《江西教育》已有十多年了。所以,我把题目拟定为“十年一剑”。  一个成熟的教师,他应当拥有相对稳定的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风格,他应当是掌握学生心理特征,谙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加深,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都有了显著的的提高,尤其以西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令人感到欣喜,越来越多的藏区人才加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成为了一些行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西藏基础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其仍然面临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西藏教育中的“双语”教学问题
期刊
【摘要】藏文教学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组成的。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况将对藏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提高藏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藏文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
期刊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离开阅读谈习作或者离开习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只有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重视积累,“厚积而薄发”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