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说英雄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成小说《赵一曼女士》与大多数传统小说有所不同,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便一目了然,是描写赵一曼女士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引出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以“我”的视觉讲述赵一曼女士的故事,而故事又是从“我”与医院的关系说起。具体来说,文章开头写“我”为了巴结那里住院的领导,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去到哈尔滨的伪市立医院,由此引出“我”得知了赵一曼女士也曾住过这家医院,想了解赵一曼女士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读者,在这里,作者是以“我”的口吻讲述赵一曼的故事。阿成将自己想象成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让自己不仅参与到事件过程中,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次,阿成作为叙事者的视觉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叙述角色本身所不知道的内容,更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这是一种内聚焦的形式。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阿成的这部作品采取了“跨时空的内聚焦”模式,阿成讲述了赵一曼女士所存在的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不同时空的相互联系,这又与内聚焦有所不同。
  阿成采用内聚焦的形式,就会在故事情节中加入推测的内容和语气。文章中有一处写道:“我无法猜想赵一曼女士听到这钟声有怎样的感想……”到后面关于赵一曼女士在病房中的生活和逃走遇害时的情景,这一切都只是作者的推测而已,因为阿成跟赵一曼女士并不生活在同一个时空。
  阿成用内聚焦的方式使自己变得更像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再由内聚焦中“我”的视角转变为赵一曼的视角,将赵一曼的事迹进行真实再现。具体正如文章所描写的,在前一段作者还无法猜测赵一曼女士听到钟声的感想,下一段便自然而然地直接介绍赵一曼女士。阿成眼中的赵一曼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中国女性,她的身上具有不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也有一段痛苦的经历,她将全部的身心献给了革命事业和广大人民。大野泰治认为自己抓到了抗日联军中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并在审讯赵一曼女士的时候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她,还用皮鞋踢伤她。阿成眼中的赵一曼还是一位善于表达,又善于捉摸对方心理的聪明女人。在住院期间,赵一曼女士一共用了二十天就把董警士争取过来,又很细致和谨慎地与韩护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阿成通过这些事件清晰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共产党员的敬佩和喜爱,暗含了对赵一曼革命精神的敬仰,表现出赵一曼女士的英雄形象,让赵一曼的事迹有血有肉,也让读者备受感动。
  综上来说,阿成不仅早在内聚焦中插入了零聚焦的叙事模式,而且能将两种叙事方式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两种叙事方式不相互冲突,从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文章最后,阿成将小说中的视角又转为“我”的视觉,充分阐释了限知与全知的结合。阿成在介绍完赵一曼女士受刑并成功争取了董警士之后,他说了一句:“我佩服这位共产党的干部。”表达了“我”对赵一曼女士的崇高敬仰,塑造了赵一曼女士善于发动群众,聪明严谨的革命领导人形象。“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毙的,那个地方我去过……”阿成以平静的口吻客观地说出了赵一曼女士死去的事实。文章最后三段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我”和那位老人在赵一曼女士的纪念碑前的对话,“赵一曼?”“对,赵一曼。”阿成还对赵一曼的纪念碑进行描写,纪念碑粗糙简陋,周围还种满了松树,都表达了“我”无限的伤感和惋惜之情。后面又提到了赵一曼女士给孩子留下的两封信,无一不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母亲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阿成的这篇作品在塑造赵一曼这一形象时,还突出了环境对表现人的作用。赵一曼住过的这家医院,是一座欧洲建筑,阿成不仅介绍了哈尔滨城市的建筑风格,而且描写了冬季下雪的自然风光及教堂等人文景观,还特意突出了丁香花在哈尔滨市民心中的地位,为塑造赵一曼女士的形象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距离赵一曼女士英勇就义已经八十一年了,在如今许多人似乎不太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位刚毅、顽强的抗日女英雄,她是一位真正的女战士、革命者。正如她面对残酷的暴行时,坚定地对敌人喊道:“哪一个中国人不想把你们这些禽兽不如的东洋鬼子赶出中国,我的主义就是抗日!”这声音如洪钟大吕,在赤县神州环绕不去;似长空巨雷,在中国的大地上常常鸣响。
  作 者:赵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
  編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身为北大学人的洪子诚和陈平原在文学史研究中深受北大重“史”传统的影响,都注重对于史料的发掘、整理、分析和把握。二人都有着史家之眼光,认为看问题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而在具体操作上,对“回到历史现场”的强调则显示了他们作为史家对于真相的执着追寻。此外,二人在拥有历史理性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文人对于文学性与感性的追求。洪子诚与陈平原所具有的史家风度与史家精神和他们所坚持的“论从史出、以史证论
摘 要: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惜春是一个着墨很少,但个性鲜明、形象突出、敢于抗争的人。大观园这一小社会让惜春心灰意冷,了悟遁世。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贾府由上而下的世态炎凉、三个姐姐的悲惨命运让惜春看破红尘,“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值得深思。  关键词:形象分析 惜春 心冷 了悟  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四位女性。“四春”的取名是因为她们都
摘 要:相较于《人生》中进城难的高加林,新时期的农裔知识分子杨科和邵景文则顺利进城,他们虽成为“城里人”,但农裔城籍的身份使得他们既得不到城里人的认可,也被村里人排除在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于对名利的渴求,他们成为权力的依附者、金钱的奴隶,而对尊重的渴求和身份的丧失导致他们精神下行和自我堕落。  关键词:农裔 知识分子 身份 迷失 沉沦  中国设置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使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由单纯
摘 要:中国文学长河中陶渊明不能跨越。这种不能跨越就在于“南山”意象所承载的“放心”之意,已经由陶渊明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上升为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国人的共有哲学,继而延及出周敦颐的“莲”、朱自清的“荷塘”、戴望舒的“雨巷”……本文遵循意象的规律,试图解析陶渊明在自然之中所体味的生命之“真”。  关键词:陶渊明 “南山” 意象 “放心”之意  能够存活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人物,一定有着鲜活的生
【主题导语】   诚信是指人们为人处世中诚实无欺、讲求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素材链接】   素材一:  史书记载的“小事”  赵盛基      郭圾,东汉时期的官员。他为政以德,施行恩惠,深受百姓爱戴。   他担任并州牧时,一次巡视,到达了西河郡的美稷县。刚到城外准备进城时,
摘 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与苏轼《江神子·猎词》同为宋词中抵御西夏之词,但二者无论用词、情感、意象、风格皆不相同,究其原因,则因时代背景之不同,价值身份之差异,词风演变之过程,而最为本质的则是社会思潮之影响,即有无道学内涵之充实。从此二首词中,即可看出北宋前、中期士人对待西夏问题的态度转变,又可见出社会思潮对士人思想的开拓发展。  关键词:《渔家傲·秋思》 《江神子·猎词》 时代背景 身份差异
【摘要】英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高效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引入、开展小组阅读和丰富阅读材料等学习策略建构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 要:“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是刘勰与布封关于风格论的观点,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刘勰与布封的风格论都是在继承前人关于风格的论述基础上形成的,都不满于当时文坛的不正文风。然而,二者对风格的定义又有所区别,并且对其影响也不尽相同。“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对中西风格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刘勰 布封 风格论 “因内而符外” “风格就是人”  一、《文心雕龙·体性》
摘 要:“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重要的基础内容,从中剥离出的“凝视”这一关键概念成为进入拉康“镜像论”的诸多方式之一。本文尝试应用“凝视”理论对斯·奥台尔的小说《蓝色海豚岛》进行精神层面的解读分析,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想象界/镜像阶段的理想自我与进入象征界的自我理想形成机制,探讨“观看”与“凝视”两个维度下主体自我的建立最终注定回归他者/父名社会文化和道德秩序的自觉选择。  关键词:观看 凝
摘 要: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汉宫秋》对汉元帝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剧中具体环境和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与剧中众人的语言、心理、行为都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来还原故事背景,理解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发掘剧中意境的作用,有助于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从此角度出发进行探析,汉元帝这一人物形象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的色彩。  关键词:《汉宫秋》 汉元帝 傀儡  《汉宫秋》出自马致远之手,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