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推进开放共享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从高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实验室管理者角度出发,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设计、管控措施制订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措施,为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136-04
  Abstract: This paper suggests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which is from the angle of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opening and sharing operation problems, the university and related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mechanism design, control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alize scientific and fine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ensure the safe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laboratory.
  Keywords: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是现代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验室开放带来了流动人员增多、实验项目增加、新危险源增多、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如果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是各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在体制机制层面,高校应统筹全局,理顺关系,为实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做好顶层设计
  (一)高校应全校一盘棋,充分考虑各实验室的功能布局及安全风险特性,实行实验室安全工作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1. 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验室的总体情况,根据各实验室不同的功能和安全风险特性,将全校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按学科划分可分为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人文艺术社科体育类实验室;按实验室特性划分可分为常规实验室、特殊实验室、危险性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主要是指无压差及净化要求的普通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人文社科体育类实验室;特殊实验室是指洁净实验室、防静电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等;危险性实验室主要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辐射性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实验室、有机械加工或特种设备设施等对人或环境有潜在危险性的实验室。不同类别的实验室,安全系数和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安全防控工作重点各异,从而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实验室安全防控策略和措施,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专人主管、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夯实安全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安全管理任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教学科研二级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工作职责和管辖范围,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无管理盲区、无管理漏洞,全员严格遵守有关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规定。
  (二)织牢织密实验室安全防护网,建立健全群防联控的实验室安全防控工作机制
  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日常化,要把最平常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制度内容应涉及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等方方面面,既要有对物的管理,又要有对人的管理,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与评价體系。根据不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难易程度,结合使用人员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行为规范[1];经常性开展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科学的实验操作规程和全面的安全预案,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数据库,制定危险源分级分类管理处置方案[2];坚持定期检查、日常抽查和专项复查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督导方式,实现安全问题从排查、记录、报告到整改的闭环管理。
  2. 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及督导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高校可建立实验室自查、二级学院督查、职能部门抽查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督导机制,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各实验室要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确保执行到位,不留隐患,主动开展安全自查、隐患排查并建立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台账,定期上报安全自查结果,发现风险应及时抓好整改,堵塞漏洞。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经常深入实验室一线,对各二级单位的实验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安全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苗头,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即时出具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   3. 未雨绸缪,加强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应急管理体系
  (1)合理配置并妥善管理必要的应急救援救助设施。对于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应根据潜在危险因素合理配置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沙桶、防火门等)、烟雾报警器、危险气体报警器、通风系统(必要时需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必要时配备一定的防毒、逃生器材及应急救援救助设施,包括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帽、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急救药箱等,并建立好安全台账,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及时做好更新、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性能完好。此外,对于大型仪器平台、核心机房等放置大型精密仪器的场所应配备专门的火灾防控系统,提升应急防护能力。
  (2)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预警响应机制,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预案。為以防万一,各实验室应制定完善好各类突发事故的防控规范、应急处置预案和自救措施,以备不时之需。首先,各实验室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燃烧、爆炸、泄露等事故制定专门的应急工作预案,并且需要根据实验项目变化进行动态修订。其次,建立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预案逐级报备制度,实现自上而下的各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做到第一时间科学有序应对事故的发生。第三,每间实验室应将该实验室名称、责任人、联系方式、危险类别、防护措施、灭火方式等信息统一制作标识牌并置于门口显眼位置,以便及时找到安全预警的联系机构、联系人电话以及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所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3)规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危害扩大蔓延,同时保护现场,及时上报;事发部门应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出具事故报告;对事故瞒报、不报的单位和个人,应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 建立执行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奖励与责任追究机制
  学校将对学院等二级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安全督导中发现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应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对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因操作失误、失职渎职、管理不善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的,或对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失职、谁负责”的原则,依据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程序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5.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实验安全的浓厚氛围,用校园安全文化来教育人、引导人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3]。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将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大纲,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与事故图片展板巡展、实验室安全教育讲座、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及隐患排查、安全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建设、组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传播,凝聚安全价值和精神力量。学校或二级学院还应该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灭火技能演习、火灾逃生演习、爆炸应急技能演习、泄露应急技能演习等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自救能力。
  二、在贯彻执行层面,要狠抓落实,依章依规落实防控措施,实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一)从思想上引导、从行为上规范、从机制上约束,全面加强对“人”的管理
  1. 实验室人员定岗定编,责任到人,实现各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专人负责
  实验室人员定岗定编,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承担开展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管理的责任。实验室开放后出入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对此,实验室负责人应熟悉所负责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因素和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经常性地对指导教师、学生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和交待实验室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制定并负责落实好所负责实验室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及管制试剂、特种设备、机械加工设备、水电设施、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及安全管理措施,做好实验废弃物收集、贮存和处置工作。
  2. 执行实验室准入强制管理
  安全准入制度是指为保障实验室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进入实验室前的制度和准则[4]。强制性是准入管理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5]。实验室准入管理必须借助电子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网络系统,再与门禁授权相关联,从而确保准入证的实际效用。实验室申请人员必须先通过网络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证,准入证再与学生的校园一卡通相关联,系统后台即可自动开通实验室门禁,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准入证与门禁授权紧密结合,从而杜绝无准入证的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3. 执行实验室准入动态管理[5]
  一方面,实验室危险因素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开展实验的项目内容、数量以及所用到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种类、性质的变化,危险因素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各实验室要根据其所开展的实验项目及使用试剂和耗材的危险程度、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制定培训内容,重新组织培训考试和发放准入证。另一方面,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签订《安全承诺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和卫生值日制度,重点加强实验室内务的管理,要着重强调必须处理好实验材料、实验剩余物和废弃物,及时清除室内外垃圾;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烹饪、用餐,任何人员不得在实验室从事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无关的任何活动;实验结束或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必须严格做到关门、关窗、关水、关电、关气。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开展检查督查,对于安全意识薄弱、内务管理混乱的学生,经多次提醒仍未按要求整改者,应取消实验室准入资格。
  (二)分门别类,细化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并规范对“物”的管理   1.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及管制试剂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及管制试剂的采购、贮存、领取、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执行。剧毒、有毒、易制毒等管制试剂库房配备专门的防盗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在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较大危险因素的实验场所或有关设备的醒目位置上,设置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对于特殊实验需要使用危化品和剧毒试剂时,应严格实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6],务必避免试剂流出实验室。
  2. 加大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危险性气瓶等高温、高压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及报废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必须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記证,并进行定期检验及年度安全检查,其安全附件也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凡未经安全检测或经安全检测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建立特种设备运行档案,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使用记录,确保安全实验;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根据其特点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3. 加强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
  涉及机械加工的实验室必须制定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所有使用加工设备尤其是大型加工仪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实验室在从事涉及机械加工的操作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针对不同工种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解决。
  4. 加强对水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功率足够的电气元件和承载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用电线路和开关、插座等电气元件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隐患。对使用高压电源的实验场所,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防护措施。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等。除非工作需要,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空调、计算机等不得在无人情况下开机过夜。定期检查上下水管阀门,避免发生因管路阀门老化、漏水、堵塞等情况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5. 加强对消防设施的安全管理
  高校保卫部门应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灭火器、沙桶、消防水栓、烟雾报警装置、防火门等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更换[7]。各实验室都要在显眼位置粘贴紧急疏散示意图,走廊安装应急灯,保持通道畅通。
  6. 加强对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高校应成立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的专职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落实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档案,登记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名称、日期、危险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根据管理需要可设立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中转站并负责其日常管理。
  实验室应规范设置有毒有害废液、固体废弃物等分类收集容器,并严格按规定分类收集与存放,收集容器须粘贴“实验室废弃物标签”,明确标示废液种类、性质、实验室名称、房间号等信息,定期交付学校废弃物中转站,最后统一交由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进行专业处理;有毒有害实验废气经过滤、净化等设备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大气。实验室应该建立该实验室的废弃物记录台账,对每次倒入废液的名称、主要成分、性质,以及该批次废液的转运时间进行登记。
  三、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涉及人、物、环境的方方面面,随着实验室全方位开放管理的实施,其涉及的安全防范范围更广、更复杂,安全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丝毫大意和懈怠。各高校应该统筹全局,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各级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联防联控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实验室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奖励与责任追究机制;各实验室应该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加强对人、物、环境的管理,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抓仔细做扎实,确保无管理盲区和漏洞;各实验室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使用人员应该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确保实验室安全万无一失,为保障实验室财产及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王建法.重视制度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28-29.
  [2]郭建中,李坤,刘少恒,等.新时期高水平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陕西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4):4-8.
  [3]赵明,宋秀庆,祝永卫,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6-8.
  [4]张华新,王洪林,熊航行.化学化工类开放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24):190-191.
  [5]关旸,王林燕,陈亮,等.实验室危险因素评估及安全准入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263-265.
  [6]焦昕倩,董招君,牛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25-27.
  [7]周志华,王清水.浅析高校开放实验教学实验室的管理[J].轻工科技,2018,34(4):132-13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湘教通[2018]436号-293)
  作者简介:罗堃(198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
  通信作者:严建业(1975-),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科研及实验室管理。
其他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针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创新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的发展方向。在原有工程训练基础上重新构建适应新工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教学体系,实现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最终通过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牵引串接整个工训过程,通过“能力叠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展现。
摘 要:自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以来,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播、获取的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网络时代意味着教育模式需要转变。为了适应新时代多元化、碎片化模式知识获取的需要,以农业信息学课程为例,于2015-2020年构建了“微视频+网络即时通信+课堂互动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符合课程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公共理论课,该课程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使其
摘 要:在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教学中,实训环节是检验课程理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和由理论学习过渡到从业实践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对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训等内容的梳理,对实训环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翻转课堂、课堂汇报、案例综合作业等多种有效措施进行实训环节教学改革,经过实践检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预期为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乃至其他相关或
针对高校课程思政统一认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资源建设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以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基于学生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核心宗旨,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和育人元素设计;以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为依托,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了以课程知识点育人元素为切入点,以精品资源建设为核心,教学全过程环节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开展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工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学生总体满意度达9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和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有针对性地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索新时代教育管理新路径、新模式,对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摘 要:根据我国对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要求,立足理工科院校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探索“协同教学”的内涵、学术英语教学团队的设计及教师角色分工、“协同教学”模式的突出优势,以及目前学术英语“协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试图为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教育者提供一些教学模式启示,从而为更好地培养能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利用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的优质创新人才进一步打好基础。  关键词:协同教学;学术英语;理工科院校研究生
摘 要:针对目前机械振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文章详细对比分析了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并探讨提出ETHCP教学模式,在每节课程中将实验演示、理论推导、历史简述、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有机结合,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论述了ETHCP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表明,ETHCP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多数学生对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机械振动;教学
摘 要:面对不断缩减的课时和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正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教学挑战。而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的要求,通过同时实施线上网络课和线下见面课的混合式教学,能夠在线上扩展课时的同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较强外语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
摘 要:旅行社业务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文章在分析了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实施基础上,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改革依据,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梳理了课程内容,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契合点实现有机融入;结合专业特色和思政教育元素的呈现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化地发挥思政元素育人功效的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