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黛西?米勒》的叙事视角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作。关于该中篇小说的探讨大多集中在人物形象分析、核心矛盾探讨及女性主义建构。本文着眼于《黛西·米勒》的叙事视角分析主人公黛西的性格及小说主题。本文认为通过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可以发现小说主人公黛西·米勒在内聚焦视野下呈现出的两种不同性格,并读出温特博恩与黛西之间冲突的本质,即欧美文化冲突。在内聚焦模式下温特博恩是聚焦者,黛西·米勒则是聚焦中心。而当聚焦者温特博恩眼中的黛西·米勒与黛西本身的性格产生差异时,这两个人物甚至是他(她)们各自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文认为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对刻画黛西·米勒这一人物形象及体现该中篇小说的国际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黛西·米勒》;叙事视角;聚焦;人物形象;国际主题
  在《叙述学辞典》中,普林斯将“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为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有关叙事作品的理论。它研究不同媒介的叙事作品的性质、形式和运作规律,以及叙事作品的生产者和接受者的叙事能力。它检验一切叙述所共有的(在故事、叙述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层面上)和能够使一切叙述彼此有所不同的东西,并且试图解释生产和理解这些叙述的能力。之所以说“叙事”是因为“叙事”对叙述行为和故事或内容予以同等关注。
  一、“聚焦”理论
  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聚焦”这一概念。“聚焦”就是“视觉与被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聚焦者和聚焦中心或对象是构成叙事作品的两个重要因素。聚焦者“是诸成分被观察的视点。这一视点可以寓于一个人物(如素材的成分)之中,或者置身其外。”聚焦中心则是被聚焦者“看见”的对象。“它不一定是人物,客观对象、风景、事件,总之所有成分都可被聚焦,或者由内外在式聚焦者,或者由人物聚焦者进行。”
  热奈特的“聚焦”理论由三种聚焦模式组成。第一种聚焦模式为“零聚焦或无聚焦”。在这种聚焦模式下,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即,“叙述者>人物”。第二种聚焦模式为“内聚焦”。通常来说,内聚焦模式下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因此可以用“叙述者=人物”来表示。内聚焦模式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固定式聚焦、不定式聚焦及多重式聚焦。在固定式聚焦模式下,观众或读者几乎一直跟随某一固定人物的视角。不定式聚焦指的是叙事过程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聚焦人物。通过多重式聚焦模式,作者可以从不同人物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多次追忆。第三种聚焦模式为“外聚焦”。再这种聚焦视野下读者不可能完整的读出主人公的思想,因为连叙述者说的也比人物知道的少。因此,此类聚焦模式可以表达为:“叙述者<人物”。
  二、黛西·米勒性格分析
  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黛西·米勒》主要运用了热奈特内聚焦模式。具体来说,该中篇小说主人公黛西·米勒的人物徐形象就是作者与叙述者通过聚焦者温特博恩塑造的。主人公黛西是一名从美国到欧洲旅游的少女。由于读者一直跟随温特博恩观察着黛西的所作所为,所以黛西是该叙事作品的聚焦中心。
  1.聚焦者“看到”的黛西·米勒
  该中篇小说在内聚焦模式下将聚焦者温特博恩对黛西的看法转换成了叙述者叙述的事实将其传达到读者面前。下面几个片段将阐释聚焦者温特博恩眼中聚焦对象黛西的性格。首先,温特博恩眼中的黛西是一位神秘、独特的女孩。“他心想,兰道夫少爷的姐姐极有可能是个喜欢卖弄风情的少女。他确信她一定独具性格。但她那亮丽、甜柔、浅薄的年轻买内容中没有任何嘲弄和讽刺的神情。”
  然而,黛西与乔万内尼的“约会”又改变了聚焦着温特博恩对黛西的看法。他开始觉得“很难将她视做一位品行时分端正的年轻女子”因为“她显然缺乏某种必不可少的雅致”。此时的读者对黛西的看法聚焦者一样。小说末段,作者及叙述者将镜头直接转向黛西与乔万内尼。
  温特博恩站在那里,把目光转向黛西和她的骑士。西天的太阳透过几道云柱射出一束辉煌的光芒,于是,黛西的伙伴从她手中接过阳伞,将它打了开来。她稍稍靠近了一点,他则为她撑着伞,然后索性将伞靠在她肩膀上,这样一来两人的头都从温特博恩的视线中消失了。
  温特博恩走向其姑母住所的决定表明了他已经认定黛西不是一个“正派姑娘”。而此时一直跟随聚焦者的读者也会读出黛西·米勒厚颜无耻、爱卖弄风情又缺乏教养的品性。
  2. 聚焦中心黛西·米勒的真实性格
  作者一方面通过内聚焦模式给读者呈现了聚焦者眼中的黛西·米勒。另一方面,读者却可以从黛西与聚焦者温特博恩的对话中读出黛西的“本性”。比如,温特伯恩邀请黛西参与她母亲观城堡时,黛西却说到:“我想我母亲根本就不去。她不喜欢下午四處溜达。”如果读者从温特伯恩的角度看黛西就会觉得她与那些欧洲女孩不一样。然而,对于黛西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游玩而已。温特博恩惊讶于她的直率、大胆是因为他不了解美国女孩。再举个例子来说,当温特博恩警告黛西不要与乔万内尼先生为伍时,黛西立刻反驳:“我从不允许一个先生向我发号施令,或者干涉我的私事。”从黛西的话读者便可以看出她非常维护自己的权利,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格。
  在该中篇小说后半段,温特博恩甚至读者也已认定黛西是一个轻浮的女子。当黛西在竞技场问温特博恩是否相信自己已与乔万内尼订婚时,他回答说她的订婚与自己关系不大。随后,黛西回答到:“得不得罗马热病,我才不在乎。”实际上,黛西真的回答恰恰表明她并不像人们认为的一样不在乎礼法至少她很在乎温特博恩对自己的态度。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句为最终揭露聚焦中心黛西·米勒善良的本性进行了铺垫。黛西对温特博恩说的最后一句即证明了其纯真无邪的性格也给不明情况的温特博恩及读者带来了不小的疑惑与震撼。由此可见,聚焦者眼中的黛西与作为聚焦中心的黛西具有着明显不同的性格。而这也意味着聚焦者温特博恩与聚焦中心黛西之间的冲突是必不可免的。
  三、温特博恩与黛西的冲突   实际上,聚焦者温特博恩与聚焦中心黛西的冲突贯穿该中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黛西与温特博恩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黛西的死亡。温特博恩与黛西间的冲突可从黛西与温特博恩及其他人的对话中读出来。
  1. 黛西·米勒的死亡
  首先,温特博恩不知道自己对黛西的指责对黛西产生了何等影响。当他怀疑黛西与乔万内尼已订婚时,黛西“立刻站起身来,脸涨得通红。”然而,温特博恩对黛西的反应却始料未及。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聚焦人物的温特博恩并不真正了解聚焦中心黛西。再者,黛西与沃克夫人的谈话亦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黛西最终的命运。当沃克夫人恳切地要求黛西与自己同乘一辆车时,黛西却说:“不散散步的话,我会憋死的。”黛西宁可被别人谈论也要“散步”说明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由而不是循规蹈矩的生活。而黛西夜间与乔万内尼一同去大竞技场充分证明了她对自由的追求。事实上,温特博恩与黛西在竞技场的对话标志着聚焦者与聚焦中心间的冲突已经到达了顶点。温特博恩认定黛西是个轻浮的女孩且表明黛西是否已经订婚与自己并无关系。黛西则以略显奇怪的语调表示自己不在乎得热病。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温特博恩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伤害到了黛西并事其用自己的死证明自己的性格。黛西去世后,乔万内尼说“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最美丽、最最亲切的姑娘。”温特博恩仍不敢相信乔万内尼会如此评价黛西·米勒。直到乔万内尼肯定地说即使黛西没有染上病也决不会嫁给自己,聚焦者温特博恩及读者才开始相信黛西其实是一个纯真、善良的美国女孩。黛西的死一方面揭示了“美国女孩”天真无邪的本性。另一方面,作者便通过她的死亡向读者展示了小说的国际主题:欧美文化冲突。
  2. 欧美文化冲突
  黛西与温特博恩间冲突的本质是欧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这部中篇小说中聚焦者温特博恩以及大多数其他人物均是定居欧洲的美国人,因此他们代表的是欧洲文化。与之相反,黛西及其家人则代表着美国文化。于是,这两类人间的对话充满了两种文化间的摩擦。详细点来说,沃克夫人对黛西的警告源自于她自己所处的欧洲文化。再者,沃克夫人在舞会上对黛西反应冷淡是因为她觉得黛西如此“缺乏教养”、“爱交朋友”、“不顾廉耻”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而这正是因为她本人在欧洲定居多年已经习惯用欧洲的道德标准衡量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下列片段进一步揭示了黛西与温特伯恩或欧洲社会文化间的冲突。
  黛西慢吞吞地问温特伯恩“为了保全名声,我该钻进马车?” 温特博恩的脸刷地红了,他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她说到“名声”时的口气听上去这么怪。他望着她漂亮的脸蛋,十分温柔地说道:“我觉得你该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可以读出随着情节发展温特博恩与黛西间的冲突越变越大。聚焦者温特博恩认为黛西与乔万内尼的交往是不正常的,于是警告黛西不要与太多男人打情骂俏。然而,黛西的回应却是“啊!谢谢你!非常感谢你!但我最不愿意和你打情骂俏了。我曾有幸告诉过你,你太死板了。”在聚焦者温特博恩看来,黛西太卖弄风骚。然而,在被聚焦的黛西眼中,温特博恩似乎太“死板”了。详细点来说,温特博恩本身深受欧洲文化熏陶,因此不知不觉便用欧洲的礼法要求黛西约束自己。然而,对于追求独立且热爱自由的美国女孩黛西来说,温特博恩的警告显得他更”死板”、“爱教训人”了。于是,黛西开始与乔万内尼亲密交往甚至带乔万内尼到沃克夫人的舞会。由此可见,沃克夫人与温特博恩对黛西的劝告非但没有让她约束自己反而引发了黛西接二连三的反抗。除上述行为之外,黛西还在夜间与乔万内尼参观竞技场并因此染上热病而亡。而黛西·米勒的最终死亡可被视为本性天真无邪的美国女孩最为彻底的反抗因为她的香消玉殒直接升华了该中篇小说的主题,即因两种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冲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内聚焦视野下聚焦者温特博恩成功向读者展示了该中篇小说聚焦中心黛西·米勒的言谈举止。虽然黛西死前的一系列行为举止令温特博恩及读者认定黛西是一名“神秘的”、“爱打情骂俏的”、“缺乏教养的”美国女孩,但她的本质其实是“直率”、“热爱自由”、“天真无邪”的。实际上,当聚焦者温特伯恩“看见“的黛西与黛西本身性格间产生差异时就意味着黛西与温特博恩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也预示了黛西最终的命运,即,为表明自己“纯真无邪”的品质也为了追求自由与独立而选择死亡。而作者亨利·詹姆斯巧妙地通过黛西·米勒与温特博恩間的冲突强调了”稳定“又”死板“的欧洲文化与“自由”且“开放”的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并由此阐释了《黛西·米勒》独特的国际主题。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 高兴、邹海仑(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8-73.
  [2]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辞典(修订版). 乔国强、李孝弟(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152.
  [3]米克·巴尔. 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 谭君强(译)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4-122.
  [4]热拉尔·热奈特.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王文融(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9-130.
  [5]申丹.‘也谈“叙事”还是“叙述”’[J].外国文学评论,2009(03): 219-229.
  作者简介:娜日苏(1993-),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学位,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层
期刊
摘要:陶瓷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如今,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它的造型、工艺、装饰都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就陶瓷艺术中的点、线、面与传统陶瓷艺术的融合,以及它们在现代陶瓷造型和装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点、线、面;设计应用  引言:社会文明的发展,使人们对美的定义有了重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国家对美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绘画这门艺术。除了家长给孩子报的美术辅导班之外,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孩子最集中专业的美术教育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文化课业的比重相对较大,所以很多家长不会选择给他们报美术班,所以对他们美术的教育,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学校的美术课堂。那么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资源
期刊
摘要:幼儿升入大班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就自然成了老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幼小衔接问题也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在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忽视的。但是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生的发展中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小衔接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自信心、自主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在造型领域中较为传统的艺术,陶瓷雕塑是一门三位一体的技术,其主要指的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神、宗教与情感三者融合到一起,并通过陶瓷雕刻艺术将三种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因此,对于陶瓷雕塑艺术品而言,形式美感的把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进行造型设计时,相关人员应将人与自然以及本国的审美观念进行融合,从而对陶瓷雕塑造型的审美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关键词:陶瓷雕塑造型;形式美感;把握探讨  作为一种
期刊
摘要:出于政治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沈从文在大陆的文学史上遭受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品位与内蕴,使得对其的研究从没有中断,即使在大陆曾经遭受冷落,海外学者却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  关键词:沈从文;文献综述  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的研究,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早期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前的研究)和“当代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后的空白期和新时期以来到现在的研究)两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毋庸置疑,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当今状态下,键盘乐器的存在不同以往。几乎大部分人都有条件去学习键盘乐器,而键盘乐器的普及程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就键盘乐器的种类特点以及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做出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键盘乐器;兴趣培养;学生  前言:音乐对孩子们,或是心灵或是成长都起到
期刊
摘要:陶瓷艺术是中国作为文化艺术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自身文化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艺术之一,陶瓷雕塑作为陶瓷艺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情感表达内涵展开深入性探究,从而更好地进行中国陶瓷雕塑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陶瓷雕塑创作;情感表达;分析  引言:陶瓷雕塑作品为受众带来的并非单纯的只是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凭借作品本身所融入的情感还能够吸引受众对此产生共鸣,从而赋予作品艺术灵魂。在这
期刊
引言  《世说新语》这部笔记体小说,收录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间风流名士的言谈举止,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每个门类中的文章往往篇幅较为短小,语言较为简练,但作者却通过描写人物的片言只语或动作或神态,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雅望非常、淡定、从容的谢安,风流倜傥的嵇康,放达不羁的刘伶,暴躁异常的王述,谲诈权变的曹操等等。虽然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但都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期刊
【问题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动作为和智慧引领。于是我作为学校《书香校园,幸福阅读》课题的主研教师,积极地带领我班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悦读’”活动,或利用学校班级“飘书”和自我藏书自由阅读,或在重庆购书中心一下午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