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体验”就是在独立阅读中,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所强调的“读出作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体悟作者的启发价值及联系生活按要求写出类似的生活体验。”就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
   一、重视阅读,倾听心声
   很多作品都是作者全部生命全部情感的再现:《史记》承载的是司马迁忧愤屈抑的一生;《红楼梦》纪录的是曹雪芹人生的心酸与沧桑;《复活》是托尔斯泰个人灵魂的重生。认真阅读作品,倾听作者的心声,能够引导我们丰富内心世界,从中获得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采用课上朗读,课下间隔一段时间后复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朗读是一种传递精神、交流信息的方式,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对作品内容和情感有所感悟和理解,然后通过对作品抑扬顿挫的节奏处理,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的情感中,从而加深个性化的体验。例如朗读《轻点关门》一文,学生较容易的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和善、友爱、尊重与理解;朗读《青木瓜之味》学生会被年轻女子的真诚与热情所打动。而间隔一段时间后的复读,会让学生每次都会有新的体验和发现,这种新的理解会随着他们的知识和阅历的逐渐积累而更深入。
   二、情境投入,加深体验
   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感情对接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的情景,把自己想像成文章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一文时,我设置了以下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假如你是文中的里克,你面对突然出现的一条河“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等跑到河边,自己也害怕极了”时,你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啊,水流这么急,我真不该来呀”“我是回去呢,还是试一试?这可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我一定要试一试,要学会游泳,要赢到姑姑的10先令,不能白白放过这个机会。不能让他们嘲笑我。”从这些回答中,足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感受到作者此时恐惧、犹豫但又不肯轻易放弃的微妙心理。这样学生再深入理解主题时就容易多了,很自然的理解了题目中的“河”即机会,看到了,抓住了,就有可能成功;对它视而不见,它则会象河水一样“流”走。再如:阅读怀念母亲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母亲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爱融合起来,从而体验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并在现实中实践对亲人的爱。
   三、联想比较,丰富体验
   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倾心体验,将种种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繁多,鲜明深刻。例如关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首先形成自己的生命体会,再去阅读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在阅读中互相印证,加深理解。学生读到《生命的一抹》时自然会联想到前面读过的《生命的暗示》《为生命配乐》两文,他们在别人的文章中了解到:生命是蓝天中淡淡的一抹云,表现的是对平淡纯真美的追求;还可以告诉我们只要是生命,就应该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是,给自己的生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联想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逐渐完备的认知,他们或多或少的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高了认识的境界。同时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阅读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只有用情阅读,用心体验,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飞扬,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灵动起来。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近几年渐起一股语感探索热,有一些研讨争鸣文章见诸教育刊物上。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语感”应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的含义。  语感技能,“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因素的复合,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是听、说、读、写中自动化了的部分,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淀’相融合的
期刊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共识。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规范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部分老师往往热衷于形式上的讨论,“小组讨论”在整堂课中频频出现,课堂气氛看上去非常融洽。其实,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且,这种“小组合作”在教师具体化的“点拨”后,已经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
期刊
一、以师为主的传统作文评改模式遭遇尴尬境地  1、评改方式的单一性。作文评改,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怎样通过评改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想法、思路、情感倾向去进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作文的有效性。  2、评改的时效性。由于老师精批细改、全批全改,使教师不堪负荷,造成写作周期长,有的甚至超过一周以上。由于作文反馈不及时,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已印象不深,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习作
期刊
一、作文中的模仿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章可循,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起到明显效果。唐朝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一篇同名小说。但模仿不是抄袭或临摹,它是在充分领会范文“形”“神”之精髓的基础上
期刊
“老师,给。”  早上一进教室,就听见背后一个男孩子的声音,我转过身去,看见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我接过来一看,是他父母从晋城寄过来的元旦贺卡。我高兴得连声道谢,他也很高兴,咧嘴笑着,眼睛都眯到一块了,但还是遮挡不住那一缕甜丝丝的光芒。  他老家是山西的,四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从此他就和漂亮的小阿姨生活在济源。因为对小阿姨有排斥心理,所以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接纳她,也从不跟她交流。而爸爸还在晋城上班
期刊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等。语文能力即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能力不高,其他方面再好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但是,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如思想修养关系到作文的思想内容、中心主题的优劣;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影响到文章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决定了文章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作文能力必须从各个方面
期刊
“教育就是我怎么对待我的孩子,我怎么对待我的孩子的态度就是教育的态度。”这是周国平的话,读后感想很多:我们就应该做这样的老师啊!   想来,我们有些老师真的做到了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可有些人根本做不到。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就对学生特别“负责任”。他每天到学校特别早,一来就到教室里,让学生开始学习他教的那门学科。而且一天一小考,几天一大考。学生每次成绩不到90分,他就打电话通知家长。在
期刊
在教学现代文阅读时,很多老师都感到比较棘手,无从下手,翻开试卷,学生这一项的得分也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应重视学法的指导。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点做法:  一、先让学生理解阅读思路  第一步,速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思路,重点圈画。  整体感知文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看标题,例如:《枣核》从题目来看,枣核是本人
期刊
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这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受旧的教学理念影响,往往以教师单一地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为主要方式开始课堂教学的。或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