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也称阅读,诵读,就是用声音把作品给听众表达出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说法,而今,更有很多名家名篇,中外美文被摄入到语文课本中去。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除了课堂老师的画龙点睛式精讲之外,就主要靠学生的独立朗读了。
  一、结合名家朗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先了解一些名人的朗读方法吧!巴金:回忆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书中的是非曲直,重点、难点随着自己放电影式的一幕幕的回忆,呈现在自己眼前,从而加深记忆理解。茅盾,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快速阅读,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慢读 细读,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仔细品读,消化式——吸收种种精华。鲁迅,跳读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朱自清:诵读不同法,诗歌和散文,满怀感情,边诵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戏剧,分组分角色演练,体味真情实境;说明文,快速阅读,熟知要点,小说,可全文诵读,也可就重点语段诵读,展开想象,分析人物。杨振宁,渗透法,根据不同的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可以相互比较,相互参考,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高尔基:“横下一条心读书法”。无论条件艰苦与否,始终能横下一条心刻苦读书学习。综上所述,读书的方法是很多的,结合各大名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有一款适合学生的,那就让他们各自选择吧!
  二、把握朗读教学中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
  朗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朗读为主线,以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其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学生朗读之前,教师要把作品的创作背景给学生详细地讲述,只有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在朗读的时候,才能使学生读出感情,声请并茂。仅此还不够,还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其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致理解感知课文内容。最后,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具体的教学中,针对每一篇课文先听一遍磁带中的范读,然后老师再次范读一遍,最后,挑选班内朗读比较好的几个学生多次的朗读,这样一篇文章就可以使学生欣赏几遍,自己从中也学习到一些朗读技巧、文章的内容吗。同学们也已经初步掌握了。
  三、转变教学法,鼓励学生朗读
  语文课就是文字课,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内涵,那就需要朗读,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学生基础不同,朗读效果也参差不齐。口语表达好的,朗读感情充沛的学生都很自信,每一篇课文他们都积极参与,勇做示范,而那些口语表达差的学生,一是碍于情面觉得自己读的不好,而自惭形秽。二是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读不好,从而不愿读。针对这些,教学中,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促进。课堂朗读时,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即使读得不怎么好,老师也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现在,我班的语文课,只要一提到朗读,大家都非常有自信,都勇于参加,这真是令人欣慰的一幕。
  四、朗读训练,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当前的语文,光靠死记硬背已经落伍了,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新这样才行。朗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原文,边读边想,重点语句有所标记,同时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练出精华,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课本中的各类文章 ,尽管是名家名篇,学生如果只局限于这些,还远远不够,他们尚需从其他方面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其他资料上都有很多的精美小短文——读理解,这些内容也需要学生多多眷顾。只有让学生多次朗读这些篇章,作品的真实内涵,作者的情感流露,他们才能很好的把握。
  总之,语文课就是口语课,说话课,只有让学生放心大胆地敞开心扉去说,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能够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就要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等,他们感受最深刻,情感最丰富,兴趣最浓烈,最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露出来,在新课标下该如何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离开了生活,就不能掌握必备的写作素材,也就不能把文章写好。我
期刊
进校时,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排名第八第九,差点倒数第一(本年级共十个班)。开第一次家长会时,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很多家长摇着头,带着无尽的遗憾口气和无奈的神情说:“我家小孩怎么分在这样一个差班呀……”“差”字说得特别重,砸在我的心上也特别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采取了六种办法。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这些办法运用时有据可依并行之有效,我召开班干部会,让他们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
期刊
班主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进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学生,有益社会,才能使教育迈上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不论是什么领域,我们都应当谨记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这才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道路,顺之则有益于教育,逆之则会影响甚至阻碍教育前进的步伐。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用心去体会,你将发现你的人
期刊
词,从本体上来看,原是诞生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文学,但从词转入文人手中后,俗性便减雅性趋强。北宋的文人作者中,很多人一方面写作“骚人墨客”的雅词,另一方面也仍然继续写一些近乎俚语的俗词,但却是雅归雅、俗归俗两不相关。在宋代词坛上,能够做到“引俗入雅”、“雅俗共济”的,首推柳永、周邦彦和李清照。但三人中,柳永则俗胜于雅,李清照就称他“俗语尘下”;周邦彦则雅胜于俗,史称他“典丽精雅”;真正能够做到化俗为雅
期刊
年级长负责制是各中学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体制。年级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做好年级德育工作,对于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开展年级德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全体教师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些老师对学生重教学,轻管导,不想做班主任,
期刊
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勉强去写,往往也是随意编造,敷衍成篇。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加强体验和积累,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加强体验和积累呢?总的来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一、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找到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写出感人的文章。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让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时都会留心这段话,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写出生活。  一、周记不限文体,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
期刊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丰富表达的内容。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语文教师经常听公开课、示范课,很少有老师选作文教学,除非是被指定。就是被指定上了,课堂上也不可能完成写作,最多只是完成一个片段,所以,也起不到观摩的作用,交流起来也有难
期刊
我在给学生批阅作文时,常常写 “太笼统”“不具体”“不生动”“不形象”一类的批语。究其原因,就是作文中缺乏精彩的细节描写。  描写,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一种表达方式;从文学角度讲,是一种表现手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艺术,从表现生活的方式上看,他不同于绘画和雕塑,也有别于音乐和舞蹈。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不能叫人直接地眼观、耳闻、手摸、身触,它只能通过语言这个媒介间接地表现出来,而这个表现就得依赖于
期刊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自控能力不强、组织纪律性差的学生。他们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归结起来,后进生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如不良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歧视等。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表现出思想品德不高、行为习惯不良、心理健康不全、学习成绩不佳等特点。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