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时都会留心这段话,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写出生活。
一、周记不限文体,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学生写周记时各种体裁均有,但以记叙文为主。
二、指导学生修改周记,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同志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热爱写周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调动他们的写作自信。我认为,多鼓励学生“写心中事”,能激发写作自信。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说;学生作文并不是要求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细微小事,通过文字把其中的真情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同时,写作时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
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应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利用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启用生活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写周记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进周记里。开始时,内容不要硬性规定是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写出来,哪怕是一个字,都应该给与肯定。只要学生一开始时由不会写,不愿意写,到了能写,有东西可写时,再适当地给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办到的要求,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积累生活素材的目的。
一、周记不限文体,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学生写周记时各种体裁均有,但以记叙文为主。
二、指导学生修改周记,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同志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热爱写周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调动他们的写作自信。我认为,多鼓励学生“写心中事”,能激发写作自信。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说;学生作文并不是要求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细微小事,通过文字把其中的真情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同时,写作时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
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应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利用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启用生活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写周记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进周记里。开始时,内容不要硬性规定是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写出来,哪怕是一个字,都应该给与肯定。只要学生一开始时由不会写,不愿意写,到了能写,有东西可写时,再适当地给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办到的要求,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积累生活素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