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学生的书写水平总体下滑的现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不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降低了,而是目前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对书写的重视程度降低了。人们很难认识到写一手好字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从而忽视写字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因此,应当在学校甚至全社会还写字一个应得的礼遇,尤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写字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写字教育现状,写字的意义,礼遇写字
一
如果让一位教师选择一门作业来了解学生,十有八九他会选择看学生的作文,因为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但对语文老师来讲,最让他头疼的也往往是学生的作文。是否真的“文如其人”暂且不议,单是卷面上的字,就够语文教师挠头皮的了。
而据笔者和老师们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书写水平近年来呈总体下滑趋势——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书写潦草的越来越多了。
写字真该得到如此“待遇”吗?
查阅《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笔者发现,《课标》对于书写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将它列入了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同等重要的地位。《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学段(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第四学段(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课标》确定了这么精细的目标,学生的实际书写水平却远远没有达到,综观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笔者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对写字的重视程度不够
1.1 《课标》对写字的目标要求未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尽管教师反复强调注意书写,但考完阅卷,教师们又不忍扣除卷面分,从而纵容了学生对书写的轻视。
1.2 拿到批阅的试卷后,学生看不到书写好坏产生的加减分,因而心理上对书写重视不够。
1.3 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太重视孩子书写的好坏。有些家长虽然重视了,利用假期给孩子报书法班,但书法作为一项技能,30天(实际练字的时间更少)的训练岂能速成?更何况到了学校又一如既往的将“书写训练”束之高阁。
2.师资力量的薄弱
目前小学低年级配有专门的写字教材,但其利用却仅限于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回家“依葫芦画瓢”。“师傅”没有“领进门”。
言传莫如身教。如今的在职教师也大都没有系统地学习书法,因而不能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甚至产生反面影响。“师傅”不能“领进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明”师,学生即使有提高书写水平的愿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师傅”难以“领进门”。
3.学生写字质量向写字数量的“妥协”
如果老师已经布置了过多的家庭作业,再让孩子们练字,无疑侵占了孩子玩耍休息的时间。因此,课业的增多迫使孩子由追求写字质量,转向加速完成写字数量,这使本来写字不好的状况变得更糟。
4.电脑的普及使写字成为工作中的配角
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脑几年前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打字”在很多领域代替了“写字”,这无疑削弱了写字在生活中“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
写字真的要淡出历史舞台了吗?其实,学习写字、练就一手好字的意义还是相当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1.好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汉字字体众多,更有各个时期的书法家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写下的千古美文。最典型的《兰亭序》,文章因好字而名盛,好字因文章而盛名。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国“字艺术”的崇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写字暗含深邃的哲学意义
“字里有乾坤。”汉字书写讲究因字赋形,讲究呼应谦让,相辅相成;而整体作品里单字要服从整体的需要,伸缩错落,各得其所。写手好字,无形中就要处理好笔画之间、字字之间的哲学关系。
3.写字有助于健全审美观
就楷书而言,横平而又略斜方去僵硬,竖直定像悬针方显稳重,撇尾要像风吹柳梢才够灵动,捺要写得“一波三折”才有韵味,就连看似简单的点画,也是顿笔写成才够精神。那些“写字即草”“自我陶醉”的人,大都有以丑为美的倾向。
4.写字具有鲜明的人文意义
所谓“字如其人”,通过不同的字迹就可以想见写字者当时的心情心境。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历代文人墨客对名山大川的题咏。这些题词不仅反映了古人登临时的所见所感,道出了名山大川的自然美,更为后人增添了叹为观止的人文美景。
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通过熏陶渐染,习字者正在悄悄地改变:好动的能集中注意力了,内向的变得有自信了,自信的更加成功了。
三
既然如此,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校就应该使写字教育步入正常的轨道,实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目标。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让写字得到应有的礼遇:
1.将“写字”从语文学科里相对独立出来,让学生从小学至初中,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学习写字。没有任何一项技能不是通过反复长期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
2.将写字像理化生实验一样单独考查,督导学生达到《课标》设定的标准。初中阶段的理化生实验、计算机基础都是一项技能,在毕业考试之前都做了必要的检测。书法作为一项技能亦然,让它从考核的角度来落实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写字教学只会是纸上谈兵。
3.如果有必要,选配或培训教师专门教写字。不但教学生写字,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使整个校园范围内有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就像外语教学的“外语角”),可以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4.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字体美观者单独加分。高考是高中教学甚至中小学师生共同关注的,如果将写字好的在高考成绩上予以公开加分,并予以公示,那么人们对写字的重视就会不言而喻。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群众基础,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事实也将证明:没有写字基础,汉字艺术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写一手好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国粹就会筑成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的汉字在世界文化之林将会更加璀璨夺目。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写字教育现状,写字的意义,礼遇写字
一
如果让一位教师选择一门作业来了解学生,十有八九他会选择看学生的作文,因为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但对语文老师来讲,最让他头疼的也往往是学生的作文。是否真的“文如其人”暂且不议,单是卷面上的字,就够语文教师挠头皮的了。
而据笔者和老师们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书写水平近年来呈总体下滑趋势——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书写潦草的越来越多了。
写字真该得到如此“待遇”吗?
查阅《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笔者发现,《课标》对于书写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将它列入了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同等重要的地位。《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学段(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第四学段(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课标》确定了这么精细的目标,学生的实际书写水平却远远没有达到,综观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笔者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对写字的重视程度不够
1.1 《课标》对写字的目标要求未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尽管教师反复强调注意书写,但考完阅卷,教师们又不忍扣除卷面分,从而纵容了学生对书写的轻视。
1.2 拿到批阅的试卷后,学生看不到书写好坏产生的加减分,因而心理上对书写重视不够。
1.3 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太重视孩子书写的好坏。有些家长虽然重视了,利用假期给孩子报书法班,但书法作为一项技能,30天(实际练字的时间更少)的训练岂能速成?更何况到了学校又一如既往的将“书写训练”束之高阁。
2.师资力量的薄弱
目前小学低年级配有专门的写字教材,但其利用却仅限于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回家“依葫芦画瓢”。“师傅”没有“领进门”。
言传莫如身教。如今的在职教师也大都没有系统地学习书法,因而不能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甚至产生反面影响。“师傅”不能“领进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明”师,学生即使有提高书写水平的愿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师傅”难以“领进门”。
3.学生写字质量向写字数量的“妥协”
如果老师已经布置了过多的家庭作业,再让孩子们练字,无疑侵占了孩子玩耍休息的时间。因此,课业的增多迫使孩子由追求写字质量,转向加速完成写字数量,这使本来写字不好的状况变得更糟。
4.电脑的普及使写字成为工作中的配角
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脑几年前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打字”在很多领域代替了“写字”,这无疑削弱了写字在生活中“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
写字真的要淡出历史舞台了吗?其实,学习写字、练就一手好字的意义还是相当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1.好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汉字字体众多,更有各个时期的书法家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写下的千古美文。最典型的《兰亭序》,文章因好字而名盛,好字因文章而盛名。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国“字艺术”的崇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写字暗含深邃的哲学意义
“字里有乾坤。”汉字书写讲究因字赋形,讲究呼应谦让,相辅相成;而整体作品里单字要服从整体的需要,伸缩错落,各得其所。写手好字,无形中就要处理好笔画之间、字字之间的哲学关系。
3.写字有助于健全审美观
就楷书而言,横平而又略斜方去僵硬,竖直定像悬针方显稳重,撇尾要像风吹柳梢才够灵动,捺要写得“一波三折”才有韵味,就连看似简单的点画,也是顿笔写成才够精神。那些“写字即草”“自我陶醉”的人,大都有以丑为美的倾向。
4.写字具有鲜明的人文意义
所谓“字如其人”,通过不同的字迹就可以想见写字者当时的心情心境。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历代文人墨客对名山大川的题咏。这些题词不仅反映了古人登临时的所见所感,道出了名山大川的自然美,更为后人增添了叹为观止的人文美景。
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通过熏陶渐染,习字者正在悄悄地改变:好动的能集中注意力了,内向的变得有自信了,自信的更加成功了。
三
既然如此,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校就应该使写字教育步入正常的轨道,实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目标。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让写字得到应有的礼遇:
1.将“写字”从语文学科里相对独立出来,让学生从小学至初中,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学习写字。没有任何一项技能不是通过反复长期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
2.将写字像理化生实验一样单独考查,督导学生达到《课标》设定的标准。初中阶段的理化生实验、计算机基础都是一项技能,在毕业考试之前都做了必要的检测。书法作为一项技能亦然,让它从考核的角度来落实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写字教学只会是纸上谈兵。
3.如果有必要,选配或培训教师专门教写字。不但教学生写字,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使整个校园范围内有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就像外语教学的“外语角”),可以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4.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字体美观者单独加分。高考是高中教学甚至中小学师生共同关注的,如果将写字好的在高考成绩上予以公开加分,并予以公示,那么人们对写字的重视就会不言而喻。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群众基础,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事实也将证明:没有写字基础,汉字艺术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写一手好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国粹就会筑成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的汉字在世界文化之林将会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