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珍品明仇英《赤壁图》卷考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秋拍,在北京诞生了中国书画作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国宝级珍品明代仇英《赤壁图》以795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涵盖中国油画、书画等各类中国绘画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9月3日,它被一对神秘夫妇送到嘉德的前台,从而令这件稀世珍宝出现在拍卖场上,最初拍卖行估价5000万,拍卖现场从4000万起拍,参与举牌有十多人,举到近700D0万时,还剩下2个人,最终这幅作品被一不愿公开名字的内地企业买走。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本卷了。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银深等山间夜景。读者可以藉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像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服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其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
  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上海博物馆一图,石骨憎错,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援,力学李唐等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辽宁省博物馆一图,与仇英在项元汴家《临宋人六景》画风相近,应是他较晚之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幅《赤壁图》卷,画法细缜,与几幅可以断为仇氏早年真迹风格相似,创作年代比上海博物馆《赤壁图》要略为早些。
  关于仇英早年画风,学者们都认定他受到文徵明的影响。大家援引的史料,一是彭年所说“十洲少即见赏于衡翁”;一是文徵明《湘君图》上王登转述文氏自己的话,说他“曾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不得不自己重作之。上述二处记载,一般可以看作是文氏对青年仇英的赏识器重。不过,如对王登题跋做进一步思索,则可以发现文、仇二人非同寻常的关系。中国绘画史上多有老师画成墨稿后请学生敷彩的情况,如吴道子的画作每使弟子翟琰、张藏布色;陈洪绶请弟子严湛、陆薪设色……文徽明是一个谦和温厚之人,他这么做并如此直言不讳,虽不能因此说明仇英就是他的学生,但至少可见他们师徒般真率坦诚的情谊。
  说仇英受文徵明影响,最可据的自然是他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仇氏《林亭佳趣图》,画文人闲适的园林生活,树石尖细柔韧的勾勒用笔,山头浑圆秀润的造型与皴法,淡宕明丽的青绿设色,与仇英中晚年画风异趣而与文徵明细笔山水同调,画风渊源十分清楚。此图无款识,所幸有另一幅尚可考识其大致年月的作品可资比较,即《梧竹书堂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虽然同样没有年款,但因为右上有王宠题诗,可见一定作于王宠1533年去世之前。其时仇英三十左右,笔法色调与文徵明《雨余春树图》相近,但已参有唐寅、周臣勾斫峭利之风。由于仇英认识文徵明在前,师事周臣在后,《林亭佳趣图》与《梧竹书堂图》的创作先后是可以论定的。更为庆幸的是,我们尚能见到仇英自书年款的一幅作品,这幅名为《沙汀鸳鸯》的佳作亦藏于上海博物馆,落款为“庚子夏仇英实父制”。庚子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仇英已到不惑之年,除右方斜出的枯枝已略具宋人笔意外,其坡岸禽水的画法,仍带有文徵明以及赵孟叛温淳的情调。
  以上三幅作品,大致可以勾画出仇英青中年时期画风嬗变的脉络。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值得注意:都是纸本,都为小青绿设色,都带有文派山水的影响。清人方薰称:“曾见仇实父画孤山高士、王献(之)移竹及卧雪、煎茶诸图,类皆萧疏简远,以意涉笔,置之唐沈画中,几莫能辨,何尝专事雕缋,世唯少所见耳。”方薰所称世人缺乏认识的恐怕正是这一类早期作品。
  我们之所以将《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赤壁图》卷定为他早期作品,正是基于与上述诸图的仔细比较。同样是纸本,同样是小青绿设色,同样参有文派山水的笔法,同样表现着明人向往山林园居的闲散生存状态……但若论境界的空灵清逸,此图比起其他早期作品更加接近方薰所称的“萧疏简远,以意涉笔”。若论画法气韵,则与《梧竹书堂图》尤为类似。两幅画中山石的造型向背,以及短促瘦谨略带滞涩的勾勒线条,状如刮铁、小斧劈般的皴法,细密的绿色苔点都同出一辙。它们的设色方法乃至迭经岁月侵蚀至今呈现的色相也几无二致。这种先以较淡赭石打底,然后以色阶较浅的三绿、四绿罩染的画法,还见于上述《亭林佳趣图》,看来是他早年小青绿山水的习惯画法。他中年以后的青绿设色画就很不一样,一类为浓丽精致的大青绿,赭色底上敷染的多为厚重亮艳色相较深的头青、头绿,富丽辉煌,极有装饰味,代表作有《桃村草堂图》、《桃园仙境图》等。另一类则勾皴粗简、笔致生动,敷色亦多头绿、二绿之类,并可能还调和了墨绿、汁绿,但用色并不浓厚,色相却比早年青绿山水深沉,所作有《临宋元六景》、《归汾图》等。但不论前期、后期的作品,他严谨精丽,作画时全神贯注一笔不苟的作风都始终如一。仇英传世真迹,几乎幅幅精美,从未见有草率应酬之作,与他这种务求完美的创作态度大有关联。
  
  《赤壁图》卷与《梧竹书堂图》的山石坡岸都有褪色泛底现象,但目前的色彩效果几乎一样。当初应该有的绿色基调如今都变为淡绛色的暖灰调子。这种情况在仇英画中还另有发现。据徐邦达先生告知,仇英《莲溪渔隐图》在建国后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画面呈浅绛色,后经裱工以双氧水清洗,原隐入绢底的青绿之色突然泛现,至今艳丽如昔。有意思的是,《莲溪渔隐图》在历代著录中便说法不一,《大观录》称之为浅绛,《墨缘汇观》称之为青绿,估计已是经过多次“色变”了,这种因个人用色习惯及岁月侵蚀而引起的泛色状态,一般来讲是极难摹拟的。
  世传仇英的伪作,大多为绢本,或工丽而有匠气,或“庸俗乏韵”。徐邦达先生在鉴考仇英作品时曾这样评价他:“真笔不论粗细,无不具有文秀之致。”(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134页)这种生而致之的雅致,确实浸淫于他的所有作品,临摹古人如此,自己创作如此;青绿如此,水墨如此;极早期的《亭林佳趣图》如此,极晚期的《职贡图》如此,画风蜕变期的《赤壁图》同样如此。
  梳理《赤壁图》上所钤鉴藏印,可以清楚地了解此卷的递藏经过。目前能确知的最早一位藏家是晚明张修羽,有“觐宸”朱文方印可证,觐宸字仲钦,号修羽,丹徒人,家有“培风阁”,藏古籍图绘极其丰富。其中王羲之《瞻近帖》、卢鸿乙《草堂图》、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草书真迹》、黄公望《秋山图》、沈周《东庄图》皆为巨迹。张修羽与董其昌极友善,“文敏每过京口,必馆于张氏园亭”(笪重光语),“张氏古迹最多,翁乃临摹其精粹者与之”(顾复语)。由此可见觐宸的“博雅好古”(董其昌语)与其收藏之精。他去仇英生活的年代不远,他的鉴藏,为此图的可靠性做出了有力的旁证。此卷继为其后人张孝恙续藏,孝思宇则之,号懒逸,亦是有名的鉴藏家。此后则归康熙第三子允祉“诚府”,旋入 清宫,被《石渠宝笈初编》定为上等。辛亥革命后被溥仪携出而散落民间,为天津实业家张重威收得,一直保存在他家属手中,四百余年,流传有序,凿凿可考。
  以上种种,都可证《赤壁图》卷确是仇英真迹,它的创作年代,大约与《梧竹书堂图》相近。正是这两幅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信息:而立之年的仇英,已逐渐越出文派绘画的樊篱,集周臣及刘、李、马、夏南宋各家之长,开始形成自己精微俊朗、明艳清新的个人风格。与当时的院体画家相比,他显然温文雅秀得多;与沈、文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相比,则更富于应物象形、巧夺天工的艺术表现能力。《梧竹书堂图》与《赤壁图》卷这两幅画,一夏景,一秋色;一日上昼眠,一月下夜游。时令特点,环境氛围,经营得真切而有诗意,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图中人物画得都很小,特别是《赤壁图》,舟中五人细若豆粒,然须届生动,造型准确。线描瘦如发丝,而顿挫自如,力透纸背。和他所有作品一样,这些小小的人物,是仇英山水画中引人瞩目的“景点”,而绝非可有可无的点景。吴门画家除了他和唐寅之外,大多不擅此道,文门子弟包括文徵明自己,画人物既拙于形相,又缺乏力度和变化,只能勉强作山水的点缀而已。不像仇英那样尽善尽美,协调统一。因此不得让他出人头地,卓然画坛了。
  仇英画作历来都受到鉴藏家的珍视。当时就有人说他“精妙丽密,备极意态”(彭年语),“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王世贞语)。苏浙一带收藏家陈官、周凤来、项元汴常年累月地将他请在家里,以上宾待之,作画亦不相逼促,画成还给予丰厚的酬金。仅《子虚上林图》一幅,周凤来就奉赠酬银千两。他的《汉宫春晓圈》,卷后项元汴题记称“值价二百金”,远远超过项氏收购的其他宋、元名作。据项元汴自己的记录,他收宋赵孟坚《墨兰图》卷,原价“银百二十两”;元钱选《山居图》卷,其值“三十金”;而文徵明《袁安卧雪图》卷,“原价十六两”;唐寅《嵩山十景》册,“计原值二十四金”,都与仇英作品相差甚远。直至上世纪30年代,仇英画作的价格仍不比宋元绘画低,他的一册《人物故事图》,曾为苏州有识者以5000银元购得。而吴湖帆当时买元人张中精作《芙蓉双鸳图》轴,仅不过800元而已(见《丑砥日记》)。当然,市场价值并不代表艺术价值。但在封建社会中,仇英从一个低微的画工而能跻身“明四家”之列,若不是在艺术上有超凡的成就,绝不可能。他这幅《赤壁圈》卷被《石渠宝笈初编》定为上等也决非偶然。明末鉴定家顾复评价仇英的一段话说得十分中肯,他说仇英“远师顾陆阎周,近学马陈诸赵,即降笔仿苑中人,必淘汰拙俗而采掇英华。吾见其心师意匠新新不穷,可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者乎。人以其享年不永致惜,而余有说焉……以为实父至今未死可也。”
其他文献
此对气势恢宏的清乾隆紫檀花鸟纹大柜为标准顶箱立柜式大方角四件柜,全部部件精选紫檀大料制成,是俗称“满彻”的紫檀家具。此对大柜着录于田家青先生《明清家具集珍》一书,为该书封面(2001年7月香港三联书店),是一件密藏多年、风华久闻于海内外的宫廷家具名品。  据田家青先生的研究,此柜有门闩,带柜膛。立柜中部装架笼,设抽屉二只。横材竖材混面,也称“泥鳅背”、“盖面”,是紫檀家具上常见的线脚。柜子的侧山为
期刊
广东省博物馆近期推出馆藏明清青花瓷器展览。此次展出的120余件(套)展品,器形丰富,品种多样,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各个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风格与艺术特征。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河南巩县窑的产品;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
期刊
招姓属较罕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湛江地区及山东某些地区,广东有不少招氏名人,如东汉大鸿胪寺正卿掌诸侯招猛等,至清朝又出现两位极为相似的书画家,在书画和音韵方面皆有所长。一位是因撰《粤讴》而闻名的招子庸,擅画竹和蟹,在岭南书画体系中备受重视;另一位是招宝莲,其人擅画芦蟹和山水,善吹笛,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作品尚未进入大众视野,知者甚少。本文参以招子庸的艺术生平与招宝莲相对照,以祈从艺术作品入
期刊
1919年,一个充满激情的德国人发表了一篇充满乌托邦色彩的《包豪斯宣言》,继而创办了一所设计学院,成为了这所设计学院的第一任校长。此人名为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他费劲周折建立起来的那所设计学院被命名为包豪斯,可以说,没有包豪斯,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包豪斯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艺术教育体制以及工业设计品的改良。没有包豪斯那些先锋“大师”,艺术学院可能还是设给纨绔子弟的玩物;现在
期刊
求新:适应市场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    扩大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卖比例  勿庸质疑,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卖已经成为当下几乎所有拍卖行重视且着力打造的板块。从2004年10月底香港苏富比第一次集中上拍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仅仅三年时间,当代艺术已经从拍卖场上的小众门类迅速成长为整个艺术市场强有力的支撑点。在香港,岳敏君、张晓刚及曾梵志的作品继续引领风骚:张晓刚的《黄色肖像》,以2272.75万港元成交;岳敏君
期刊
佳士得国际钟表部主管Mr.TimBourne表示:“此次的名表拍卖是亚洲历来最成功的一场拍卖会,为香港佳士得出色的秋季拍卖画上完满的句号,十件成交价最高的钟表珍品的买家来自世界各地,足见这次拍卖已成为全球焦点;此拍卖会也印证了佳士得网上拍卖系统CHRISTIE'S LIVE的成功,由买家经网上投得的拍品共17件,其中一枚百达翡丽18k黄金彩绘珐琅猎壳怀表,由买家以3,847,500港元投得,成为了
期刊
圣翁手教甲    人希先生大鉴:接十九日手书,获识尊象,洋洋洒洒六笺,详叙种种因缘,从知神交已久,欣快之至。足下肖马,我亦肖马,可谓巧合。苏州每二年我必去一次,今年五月间留一周,亲友并不多,而园林及城西诸山,观之不厌。由园先生所书张继诗,今重刻数石,多所搦印,日本人最爱之。拙作多种,台从知之甚详,谓夸已散失。我原亦留有一份,而十数年来孙辈检出观览,又借与朋友或同学,几经辗转,终乃不知去向,以故存者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16、17号,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摄影拍卖会。520幅摄影作品均来自非常著名的康斯坦丁收藏机构,拍卖会为期两天,分成三部分进行拍卖。康斯坦丁收藏机构由利昂·康斯坦丁和迈克尔·康斯坦丁(Leon and MIchaeI Constantine)所创立,主要以收藏摄影作品为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名人照是康斯坦丁的收藏主题,它藏有从玛丽莲·梦露(Marilyn
期刊
关于修建畿辅先哲祠和编撰《畿辅先哲录》    香涛与绳庵均为直隶人,谊属同乡,因此,有关家乡的事情自然是两人日常交往中共同的重要话题和事项。其中,修建畿辅先哲祠是较为重要的一项。畿辅先哲祠即札中所提及的乡祠,位于下斜街,由张之洞与李鸿藻等人主持修建。乡祠的建设显然被香涛本人视为其生平一大功绩,《抱冰堂弟子记》专门记其事:“在京与同乡创建畿辅先哲祠,祀历朝乡贤,专收藏乡贤书画手迹。”其创建的时间,据
期刊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卖会,于12月3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收槌,一共拍出文物与艺术品1144件,成交额37700万元,单件拍品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有67件。其中: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成交148件,成交率66%,成交额8463.5万元,取得较好的成绩,清乾隆《青花云龙纹葫芦瓶》底价为600万元,以1008万元成交,是底价的168%。此瓶曾经于1990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