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意思自治在涉外婚姻家庭领域的适用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夫妻财产问题适用意思自治原则虽是由来已久的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该原则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不仅适用于夫妻财产关系,而且进一步扩展到婚姻的其他方面,如离婚、扶养等。
  关键词:意思自治 涉外 婚姻 家庭
  至今,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仍习惯性的将夫妻财产制看作是夫妻间的合同关系。但是由于夫妻财产制并不是纯粹的合同问题,它还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情感等复杂问题,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为了妇女和儿童的利益,各国对夫妻财产约定进行种种限制,这些限制远远超过对一般民商事合同的限制。夫妻财产问题适用意思自治原则虽是由来已久的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该原则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不仅适用于夫妻财产关系,而且进一步扩展到婚姻的其他方面,如离婚、扶养等。
  一、夫妻财产中的意思自治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婚姻家庭数量逐渐增多,而各国关于夫妻财产采用不同的制度,这就使得涉外婚姻中的法律冲突问题越发严重。意思自治原则作为解决法律冲突的一种手段在该领域得到了发展。
  早在杜摩兰时代就已经提出,解决夫妻财产关系可以依当事人意思自治。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该原则在夫妻财产领域的适用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发展。哥斯达尼加在 1887 年《哥斯达尼加国际私法》第 7 条第 3 款中规定:"婚姻关系适用双方协商一致而定居的地方的法律;没有协议定居者,则以丈夫住所地国家的法律为准。"按照该规定,夫妻只能协商约定由定居地法调整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除了国内立法,有关国际公约也主张在夫妻财产关系领域采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如 1978 年《海牙夫妻财产制法律适用公约》,它把"夫妻财产制受配偶双方婚前指定的国内法支配"作为一项总的原则,同时又对夫妻双方法律选择范围作了限定,包括:(1)指定时为配偶一方国籍所属国家的法律:(2)指定时为配偶一方有其惯常居住地国家的法律;(3)配偶一方婚后所设定的第一惯常居住地法律。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各国都规定,只能选择与当事人有联系的法律。这主要是因为夫妻财产关系是建立在夫妻人身关系基础上的,各国法律都对夫妻人身关系做出了许多限制性规定,这些限制自然地会对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选择产生影响,比如有关特留份、有关妻妾财产分割等的规定,而各国对特留份这些涉及公共利益的规定又不尽相同,因而不能指望在这些事情上适用与夫妻没有客观联系地的法律,因此在这一领域意思自治受到更大的限制。
  当事人选择法律的形式,各国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国家要求当事人必须明示地选择,如奥地利和日本法律都规定,如果无明示协议,就适用支配婚姻人身效力或婚姻效力的准据法。但真正的明示选择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现在越来越多国家趋向于接受夫妻的默示选择。有些国家为夫妻财产关系采用的合同制定特殊的格式,如果夫妻使用了这种特殊的合同格式,就视为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的支配,如英国。当事人选择的时间,在实行婚姻财产约定制的国家,一般允许当事人婚前选择,或共同制或分割制。因此当事人在婚前合同中,选定夫妻财产制的同时也就选定了夫妻财产关系的准据法。有些国家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婚前合同,婚后选择的也有效,如瑞士规定,协议应以书面做成,或在婚约中加以规定。
  二、离婚关系中的意思自治
  过去,一些天主教国家认为,婚姻是神圣的象征,是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缔结的协议,是对上帝的承诺,不允许变更,因此不允许离婚,如法国。另外,男女双方因为相互爱慕走到一起,并通过结婚使双方的爱情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不大可能在结婚时就离婚达成协议,这不论从情感上还是社会习惯上都不能被接受。因而,最初意思自治原则在这个领域没有可适用的空间。
  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会也在发展,基本已经不存在不允许离婚的国家。而且由于不少国家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特殊合同,他们认为结婚是缔结合同,离婚是解除合同。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就结婚、分居等进行约定,可以选择婚姻的法律适用。另外受婚姻自由主义的影响,国际社会出现了有利于离婚的发展趋势。
  如果双方或一方已无意继续维持下去,法律也不应以强制力迫使其存续。法律应积极促成离婚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意愿的实现,这种看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这就为意思自治原则在该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不少国家允许协议离婚当事人选择离婚准据法,而诉讼离婚中,由于婚姻通常涉及一国的公共利益,法院一般适用法院地法,因此当事人即使选择也通常无效。实践中,荷兰在 1981 年《国际离婚法》第1条规定:配偶双方当事人既可以选择适用荷兰法,也可以选择适用他们双方共同的本国法,但是如果配偶一方当事人与他们的共同的本国法缺乏有效的最密切联系时,则不能适用配偶双方共同的本国法。这一规定把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引入了离婚,但是当事人这种选择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只能在荷兰法、夫妻共同属人法中选择,而且对共同属人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与该法存在最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之所以对法律范围做出这么严格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即算把婚姻看作是一种合同,它毕竟不是普通合同而是特殊合同,它不仅要规定当事人的财产关系,而且还要规定因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而身份关系多与一国的社会风俗、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有关,这些都与法院地国的公共利益有关,因此婚姻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是应受到限制的,最基本的限制就是所选法律应与当事人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避免当事人通过选择法律,规避本应适用的法,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因此该选择还应是善意与合法的。
  三、扶养关系中意思自治的体现
  涉外扶养关系,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夫妻间、亲子间、旁系血亲间以及姻亲间,相互承担生活供养义务的法律关系。涉外扶养的法律适用主要涉及,扶养关系的确认,扶养费的责任承担以及给付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的不同,扶养范围的宽窄歧异甚大,对供养义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涉外扶养案件时,适用何国的法律,直接关系到扶养权利人或抚养义务人的切身利益。
  目前,大多数国家主张适用被扶养人的属人法,至于能否在扶养中引进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如果允许当事人就扶养的法律适用进行选择,义务人有可能实施法律规避行为,导致扶养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因此不赞成扶养领域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而有的学者认为,该原则是否可以引入扶养中,取决于国内法对扶养义务的规定。从国内法来看,有关儿童的扶养义务一般不允许当事人任意处分,而配偶之间的扶养义务,允许当事人协商解决,在法律适用上引入意思自治是可以的。而且由于有不少国家同意离婚当事人选择离婚的准据法,而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通常也把扶养问题一并解决了,这样他们选择的适用于离婚的准据法也适用于扶养问题,因而法院也间接得允许了当事人协议选择扶养的准据法。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思自治原则在扶养问题上的适用正逐渐获得认可,特别是在离婚配偶的扶养义务上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但是鉴于扶养中通常有一方为弱势方,为了保护弱者的合法利益,各国都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由弱势一方选择法律。另外,出于保护有联系国和法院地国公共利益的需要,一般都要求所选法律必须与当事人存在某种实质的、客观的联系,而有关扶养标准也不得低于法院地国的最低标准。而且由于扶养关系的确认与一国的政治、文化、宗教、道德、伦理等具有更密切的关系,涉及一国根本的公共利益,因此,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不适用于扶养关系的确认。如果法院地国认为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他们也很难在该国提起诉讼。
  参考文献:
  [1]黄进:《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2]齐湘泉:《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婚姻家庭继承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生产方式,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出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继承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是了解马克思理论的枢纽。  关键词: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唯物辩证法 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生产方式,尤其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科学理论成果,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枢纽。  一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超越  对于政治经
期刊
摘 要:民事上诉制度作为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放眼全球,世界各国在上诉制度的立法上既鲜明地体现了本国的特色,又"求同存异"地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条文设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许多国家的民事上诉制度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实际运作层面上均产生了种种问题,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本文拟从德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上诉制度入手,一方面尽可能翔实地介绍其立法规定和法制
期刊
摘 要:关于罢工和罢工权利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予以研究,原因正是在于我国目前对于罢工和罢工权利的态度模棱两可,对罢工权利的性质没有给予肯定的评价。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罢工权的历史发展,分析罢工权利的性质以及我国罢工权能否入宪的问题予以阐述,对未来我国罢工权的问题展开预测。  关键词:罢工,罢工权,基本人权,劳资纠纷  一、罢工权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罢工权的历史发展  1799年英国的《
期刊
摘 要:信用证支付方式中,严格执行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银行只关心单据而不关心买卖合同,这就滋生了"欺诈"的土壤,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本文针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助于完善我国信用证制度,充分发挥信用证在国际交易中的支付功能。  关键词:信用证 欺诈例外 适用 实质性欺诈  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难点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独立于买
期刊
摘 要:商业秘密以其内涵极高的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无形财产。为适应商业秘密保护被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趋势,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先后加入WTO后,加快了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海峡两岸在商业秘密的定义和权利归属方面的规定差异较小,本文主要就两岸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有关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类型与民事救济方面进行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陆地区对商业秘密的规
期刊
摘 要:有关刑事诉讼原则的争论,近年来在理论界可谓是如火如荼,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刑事诉讼的原则是否有必要被直接写进刑事诉讼法典的争论也异常的激烈,对此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将其直接写进法典,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原则为法典的一部分。而另一观点则认为,将其写入法典实属多余,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立法的潮流将其从刑事诉讼法典之中删除,本文赞成前一观点,也认为刑事诉讼原则的原则应该写入刑事诉讼
期刊
摘 要:不起诉制度是检察机作为国家公诉机关,行使其控诉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不予移送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程序性处理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确立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我国确立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及如何完善此项制度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相对不起诉 社会帮教  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期刊
2012年2月,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发现天价"乌木"并挖掘,但地方政府以"私挖滥采"为名动用警力阻止吴高亮而自己强行挖掘,随后并宣称乌木属于国有,奖励吴高亮7万元。双方对乌木所有权的归属产生了争议。乌木属于无主物,无主物顾名思义,即没有所有权人的物。埋藏物和遗失物并非无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遗失物,归国家所有。而对无主物的归属,法条并未作出规定
期刊
摘 要:特留份制度是遗嘱继承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对遗嘱自由原则的合理限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世界各国均普遍采用了这一制度。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继承法尚无特留份制度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继承法中设立特留份制度已日益显现出其迫切性和必要性。采取这一制度将有助于克服现有社会弊端,体现社会利益与社会正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继承法;特留份;义务份;遗嘱自由;社会利益  一
期刊
2007年10月1日,全国检察机关开始对讯问职务犯罪案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机制。该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适应新形势下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客观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被视为检察机关力推的遏制刑讯逼供的工作重点之一。此举折射出检察机关司法理念的重大进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实施的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讯问全程录音录像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