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课堂与学生生活“超级链接”的教学思考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一直以应试教学为主,这往往让学生对体育与生活常态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致使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感到枯燥、单调、无趣等。如何让初中体育课堂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立明确、实用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有趣的运用项目,使得运动项目欢乐与健身并存,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放松身心。这样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遵循了体育锻炼的科学要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为学生设置生长式的体育生活课程,以实现体育课程的生态化和生活化。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教师不仅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的运动经验和心理思维去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教师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入手,考虑学生的体能水平,为他们量身打造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教师不仅要把体育技能教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学会亲近生活,过健康的人生。只有这样,初中体育教学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同时,学生的运动、生活经验不是“空着脑袋”得到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对体育和生活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经验死板地定在“零起点”上,也不能将自己已有的生活、运动经验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感悟,而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利用好现有资源,因人而异地制定体育教学内容。
  二、从学生的个性、习惯入手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带着自己已有的运动经验进行锻炼,并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肢体去体验体育,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注意学生之间的运动差异、体能差异及运动习惯差异。由于学生体质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体能也会有所差异,教师不能硬性地用统一的动作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应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运动习惯,同时制定科学、严谨的体育教学方案。
  在现代教育时代,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构筑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态园,以释放师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困惑入手
  学习贵在有困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惑和困难不可怕,关键是要去克服和解决它。当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百思不得其解的疑点时,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受运动水平、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展体育锻炼时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是学生在体验体育锻炼时出现的障碍。面对这些情况,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科学预设学生容易产生的疑问,并为学生一一解答,从而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能紧贴学生脉搏,赋予体育课堂真正的意义。
  教师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困惑入手,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确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运动能力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它为教学起点;教师要对学生精心点拨,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已有运动水平与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参与体育运动,用体育运动去影响生活,才是初中体育课堂的初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師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体育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春明.集体备课在于寻真 课堂魅力在于共生[J].中国学校体育,2017,(9).
  [2]杨春明.关于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的现状,并提出了微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微课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口语教学  社会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所以学前教育至关重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在校学生与未来幼儿教师的双重身份,考虑到中职学前教育课程比较多,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压力都非常大,提升学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紧迫。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中职院校在师资结构上难以适应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对策  为了建设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础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是高中生思想观念养成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中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教学有效性 措施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推進有赖于政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许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度都比较低,借助相关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课,而是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这也就引发了“主体参与”的问题。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水平,笔者探讨了“主体参与”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改进教学方式,突出“主体参与”  对于初中体育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主体参与”策略应用目标主
摘要:大量理论和实践表明,概念论中正态分布的应用是最广的。本文旨在对其研究过程、定义、特性和分类等进行分析,阐述其在机械、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正态分布 理论 应用价值  概率论,尤其是正态分布,是解决重要问题的方法,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态分布可以对大量个体的特性统计分布,也可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作为最常见的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正态分布在其理论地位与实际应用中都
摘要:本文结合职专政治课堂的教学体会,提出了注重情感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这两条建议,以期改善职专政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职专政治课 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职专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爱学,课堂难以控制等问题。作为一名职专政治课教师,笔者也在思考如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
摘要:德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每门学科都涵盖着一些有关德育的内容,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 渗透  德育材料具有丰富、生动和多彩等特点,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孕育着人类的真挚情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劝学》《荷花淀》《沁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化的具体体现。高中数学教师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数学 运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成为开展学习交流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广阔平台”。这要求教师将多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而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也将核心素养体系放在了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上,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政治课作为传导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一、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形成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
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转化为数学知识,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又如何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呢?笔者就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现行的数学教材内容体现了地域性、时代性,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而言,相同的内容其适应性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