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见“哭宝”的感受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年级A班有个闻名全校的超级“哭宝”,从开学到第7周,几乎每节课的课间都能见到他坐在教室门口的长凳上大哭大叫:“我要回家!我要(被)开除!”老师很有爱心,更有耐心,哄、吓、骗,轮番上阵,奖励棒棒糖,用“校长来了”恐吓,特许孩子给父母打电话(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承诺给他一个别的小朋友都没有的“大奖”,如此等等。最后没辙时,选择了冷处理——不关注或少关注他。半个学期后孩子基本上适应了住校生活。
  七八岁的孩子,第一次远离父母,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校园是不熟悉的,同学是不认识的,老师是从未遇见过的,学校生活与以前是完全不同的。这时,他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感受及诸多不适,如担心(能否融入集体等)、失落、孤独、无助、想家等等。心理学指出:“孩子的行为和感受是紧密相联的,暴露在表层的是行为,而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是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遇上孩子不当行为时,要回应感受,而不是行为。”然而现实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回应孩子表层的行为,而忽略他们深层的内心感受。
  “正面管教之家”微信平台上有这样一个分享:
  多米的好朋友小学毕业后搬家到另一个城市了,他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非常低落,有时还躲在房间里哭。妈妈不停地安慰他:“没事,你会找到新朋友的!你会好起来的!”忍不住时妈妈也会生气:“你是男子汉,这样哭哭啼啼的,太没男子汉气概了!”
  每次听妈妈这么一说,多米总是欲言又止,有时还会怨恨地瞪妈妈一眼,然后“砰”地关上房门,不想再听她多说。
  后来多米妈妈在正面管教讲师卢丹丹指导下,尝试了回应孩子的感受,立竿见影,很快多米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我仅仅是跟他说了两句话:‘你们以前每天形影不离,你现在一定很不习惯。’‘你一定觉得很孤独,很想他。’孩子就抱着我哭起来,他跟我说了他的感受,说了很多他和好朋友之间的事情,然后,他跟我说:‘妈妈,我相信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当多米妈妈看不见孩子的感受时,她的安慰、劝导是无效的,当她开始回应孩子的感受时,奇迹就发生了——妈妈只说了两句话,孩子就哭了,并说出了内心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卢老师分析:“当大人诚恳地承认孩子的遭遇,说出他的失望,他反而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与理解时,就会从心里产生出强烈的安全感来,他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更愿意去考虑家长说的话。”
  不难理解,不适应住校生活的孩子特别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这就需要老师看见并及时回应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也就是需要共情。
  这里,呈现一个新版的“哭宝”故事与大家分享:
  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有关情况,并从中初步判断出孩子情绪感受和想法。假如孩子主要是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产生无助感,老师可以这样回应:以前很多事都是爸爸妈妈帮你做的,现在整理床铺一类事情都要自己承担了,你做不好,心里不好过,是吗?
  收到老师的回应后,孩子可能会说出更多的故事,比如受同学嘲笑的经历。这样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共情:你感觉寝室同学不友好,因为他们笑你穿衣服动作很慢……
  老师还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小时候也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况,广播操做不好,很多同学都装怪相学我呢,当时感觉很受伤。”这时孩子可能会很好奇:真的吗?
  ……
  当孩子从老师的共情中获得情感支持时,就可以一起讨论怎么解决当前的困难,如运用头脑风暴,想出若干个提高穿衣速度的方法(如游戏训练、穿衣比赛之类),并让孩子从中选择几个可行的方法付诸实施。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见孩子了;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你,看见孩子了吗?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4日,“上海一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路“豪杰”对师生关系的热议,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滚滚而来之势。  看到报道后,我在揣摩着:那个打伞的小男孩,陪着老师走了一段路后,或许他的小手已经开始酸了,腿脚也可能不听使唤了,但他应该一点都不会抱怨。  因为他是在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打着伞,就像一个小小的男子汉,正在为自己的妈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  为自己
期刊
“班服”可以有,但仅仅为了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而组织集体购买统一的服装我不很赞同。因为这样的操作太过简单,缺少对其育人价值的挖掘,也与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缺少关联。  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大事,也是班级生活的节点事件,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  1.唱什么歌?  如果可以自选,唱什么歌?肯定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需要启动班级议事程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一
期刊
我班雷人雷语录  一  我对学生说:“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老子……”一生突然问道:“那傻子呢?”我瞬间无语!  二  生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意思?”一生立刻答道:“小孩子不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会很伤心。”我瞪大双眼,做惊恐状。立刻有学生纠正道:“老大不是指爸爸妈妈,是爷爷奶奶。”我眼睛又瞪大了一圈。立马又有学生纠正:“不对,老大是指哥哥姐姐。”我的眼
期刊
前几天下午上品德课《夏天的小虫》,说了许多小虫子的生活习性。当说到虫子分害虫、益虫时,正打算问一问孩子是愿意做害虫还是益虫,还没等问,就有小朋友插嘴了,“老师,什么是害虫?”我一看是小T,心里乐了,你不就是我们班的“小害虫”吗?小T是个挺聪明的小女孩,就是老爱插嘴讲话,前两天才被我调到前面来,好生看管。我给了她一个“怒目”的眼神,接着她的话说:“会伤害我们人类的就是害虫,比如蚊子会咬你,比如蝗虫要
期刊
认识一位优秀班主任——李老师,并有幸与他成为同事。  学生一时冲动,出言不逊,顶撞了李老师,让他很没面子,李老师却“大人不计小人过”,从未把该生打入另册。有学生,给班集体抹了黑;还有学生在清洁、纪律方面行为习惯差……李老师始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是受教育的未成年人,能改正缺点和错误,能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每届学生到了毕业时,都对李老师留恋不已,甚至参加工作以后,还和他频频联系。这些都源于李老
期刊
放学前,天下起了小雨,子钦的妈妈担心儿子没有带伞,便在班级家长群里请我通知一下子钦,放学后她会开车来学校门口接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大都担心孩子没带伞,所以纷纷向我喊话。而那时,我正忙于当日小结,没有搭话。见我没回话,家长们便自行在群里相互结对,子钦妈妈一人便答应了六位同学的家长,晚上把他们的孩子一起载回家,然而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车子已经满员。其他家长也纷纷组队,相邻小区的孩子都被家长们
期刊
看到本期的话题“做一个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我在心里问自己:我算得上是一个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吗?这个“受欢迎”是如何界定的?如果以期末的同事评议结果来看,我的得分在上百人的学校里排前几名,那应该算是“受欢迎”的人吧,而且我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至今十五载,从职务上来讲,算是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吧。反思自己十五年来的成长,经历过低谷,也收获了一些所谓的风光,历经起伏,所以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到优秀的
期刊
有人说:作为教师,如果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的不知道贝多芬一样。  在今天的中国,有一位外国教育家的名字,已经走入了千千万万个教师的心田;有一本外国教育名著,激励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把整个的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孩子们——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  近几十年来,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已经走进了无数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内心,融入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血液,成为大家
期刊
每年的12月底,学校都会放手让各个班级自己组织“阳光才艺节”,这个节日不仅是要让孩子们展示才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娱乐的空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辞旧迎新。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孩子们普遍认为在这个节日里玩得不够尽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很多游戏都是玩过好几次的,没有新鲜感;2.表演节目花费的时间太多,玩的时间太少了;3.参与的都是班上的同学,如果科任老师、家长、其他班的同学愿意过来一起表演和
期刊
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2008年以前的成都双林小学,和大多数中小学一样,面临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队伍的各种尴尬处境。“班主任队伍占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这种固步自封的沉闷局面必须打破!”刚刚回到双林小学就任校长的曹秦蓉老师坚定地说。于是,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还未出台的2008年,双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