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教学的适宜行为,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课堂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因素,特别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能使学生享有愉悦的地理课堂生活,并在愉悦的地理课堂生活中获得健康、和谐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管理
打造高效率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我们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呢?
一、遵循地理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新课程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地理课堂,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得出结论的,应大胆地放手,放要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某一地理现象或者是地理规律等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地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都应该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在教学过程中,读地图、用地图往往贯穿于地理课堂的始终。所以,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而初一学生的思维一般仍处在形象思维的水平,处在经验积累阶段,在他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丰富的思维分析模式,还不能超越狭隘经验而通过把握客观现实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联系很好地进行辩证思维。正是由于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而地理学科又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对中学生来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学生经常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科成绩很低。那么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想,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思维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打造信息化课堂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应当在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帮助下,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有效延伸,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开展远程辅导和网络教育,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课堂外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实现图片、文字、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地球上的大气》的这一内容时,由于空气本身就是无色、无味的,让学生单纯依靠想象理解起来显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气压带、风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或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趣、对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是显而易见。
四、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为了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实现“结论式”提问模式向“讨论式”提问模式的转变,给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留下充足的空间。例如,在介绍地理“太阳高度角”这一内容时,我问学生家的太阳能是否都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该怎么办?这时学生们往往是先相互了解下彼此家太阳能的安装情况,然后针对该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学生也慢慢地开始运用太阳光线变化的知识来思考现实问题,加上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都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增长”。
五、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型的学生,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问内容和练习内容,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更大的进步。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让A类学生回答最复杂的问题,让B类学生回答相对较难的题目,让C类学生回答基础性比较强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和学习上的自信心,是地理课堂“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俊祥.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考试(教研版),2007.2.
[2]罗璇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文教资料,2007.
[3]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管理
打造高效率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我们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呢?
一、遵循地理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新课程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地理课堂,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得出结论的,应大胆地放手,放要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某一地理现象或者是地理规律等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地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都应该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在教学过程中,读地图、用地图往往贯穿于地理课堂的始终。所以,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而初一学生的思维一般仍处在形象思维的水平,处在经验积累阶段,在他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丰富的思维分析模式,还不能超越狭隘经验而通过把握客观现实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联系很好地进行辩证思维。正是由于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而地理学科又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对中学生来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学生经常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科成绩很低。那么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想,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思维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打造信息化课堂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应当在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帮助下,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有效延伸,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开展远程辅导和网络教育,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课堂外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实现图片、文字、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地球上的大气》的这一内容时,由于空气本身就是无色、无味的,让学生单纯依靠想象理解起来显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气压带、风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或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趣、对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是显而易见。
四、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为了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实现“结论式”提问模式向“讨论式”提问模式的转变,给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留下充足的空间。例如,在介绍地理“太阳高度角”这一内容时,我问学生家的太阳能是否都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该怎么办?这时学生们往往是先相互了解下彼此家太阳能的安装情况,然后针对该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学生也慢慢地开始运用太阳光线变化的知识来思考现实问题,加上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都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增长”。
五、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型的学生,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问内容和练习内容,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更大的进步。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让A类学生回答最复杂的问题,让B类学生回答相对较难的题目,让C类学生回答基础性比较强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和学习上的自信心,是地理课堂“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俊祥.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考试(教研版),2007.2.
[2]罗璇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文教资料,2007.
[3]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