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农村学校,英语阅读教学是重灾区。但只要正视现实,理性分析,找准突破口;立足课本,激发兴趣,提高有效性;内外相济,扶放结合,培养好习惯,就能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11-1
阅读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无论是应试,还是为了適应将来的工作考验,阅读能力都极其重要。但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终南捷径可行,特别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然而,不少教师对此缺乏认识,尤其在农村学校,英语阅读教学是重灾区。鉴于此,笔者进行了“让英语阅读成为习惯”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做法是:
一、正视现实,理性分析,找准突破口
农村学校的老师多有同感:因地域、条件和认识的不同,农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远低于城市学生。那么,如何缩小甚至消灭这一差距?首先要弄清农村孩子为何怕阅读,愚以为,以下三因素是造成该现象的“罪魁祸首”:
一是基础薄弱。尽管近年来农村小学大力普及英语教学,但由于多种原因,虽经四年的学习,不少学生却并未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加之一些成绩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进城就读,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且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更别提钟情于英语阅读了。
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应试,各学科都有不少作业,倘基础差些,速度慢些,就要花费更多时间。不少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疲于应付,往往昨天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拖到今天,今天的作业又压到明天,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课业负担占据,就算想多读点书,也无“空”可钻。
三是教师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和改进。一方面,为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教师多采取“背记抄默大法”死记硬背,且频繁考试,学生焦头烂额。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便放任自由,结果阅读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另一些教师则把时间、精力集中于知识点讲授、复习和习题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片面强调讲析,过分重视强化训练,满足于学生理解文本字面的、浅层的含义和单调的语法分析,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短文搞得索然无味,使阅读教学停留在单一、枯燥的分析理解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便对英语阅读丧失兴趣,甚至害怕学英语。
二、立足课本,激发兴趣,提高有效性
要改变学生,必先改变教师自己。我们应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农村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应放低起点,从用好教材开始,打开阅读之门,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激发阅读兴趣,辅以科学的阅读方法,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是极好的阅读材料,那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本入手进行阅读呢?我的体会是,教师的示范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课本中的每篇文章,我都力求在范读一至两遍的基础上,一字不落地背给学生听。这绝非“显摆”,而是为了让学生觉得“英语阅读其实并不难”:瞧,连伯母级的老师都能轻松熟记,还能从中尝到读书的乐趣,更何况我们这些花季少年呢?在我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学着试背,进而全班学生都自觉背诵起来,并渐成习惯。
我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及时帮学生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此举既让学生树立了搞好英语阅读的信心,又为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有效阅读成为现实。由于有了兴趣、信心和方法,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很多长课文也能当场背诵;这不仅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为后续的学习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三、内外相济,扶放结合,培养好习惯
若说课本阅读是学生阅读的起点,那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则是在课外。因为课外阅读是自由、自主的阅读,是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实实在在的体现,学生只有真正实现自主阅读,才能养成真正的阅读习惯。为此,我采取了“三步曲”:
第一步,让学生尝到主动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重在“引”,我通过“试题泄密”让学生品尝自觉阅读的甜头,将一些精选的文质兼美、故事性很强的英语短文印发给学生,当时不作任何要求,然后在考试时附上所发短文,主动读过这些短文的学生自然兴奋不已,那些没有认真阅读的则懊悔不迭。之后,凡发下去的短文,没有不被学生认真阅读的。不少学生主动找寻短文阅读,除“应试”外,他们也确实从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于是,我便用发短文的形式作为奖励,凡取得好成绩或进步大的学生皆可获得;当然,这些都是事先按不同层次分成的难易不同的短文,以进一步激励他们主动阅读——乃至“悦读”英语。
第二步,推介一些“强制性”任务型阅读。本阶段以“扶”为主,“扶放”结合。通常的做法是从适合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阅读的书刊中列出一些清单,适当兼顾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选择,并持之以恒。在此基础上,开设班级英语角,同时要求每人办一份英语文摘报,进行交流,从而增加有效阅读量。
第三步,搭建舞台,让阅读成为习惯。“引”“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通过具体的英语阅读活动,既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又能让大家共享阅读的乐趣和成果。为此,我以“阅读卡片展”“英语沙龙”“英语书籍跳蚤市场”等形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借助这些活动,形成共同的读书兴趣和爱好,最终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本是苦差事,但当你尝到它的甜头,进而对其产生兴趣,你就会觉得它是很有意思的事。当然,“事贵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将英语阅读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常态,久而久之,就一定能习惯成自然,欲罢不能了。至此境界,农村学生英语阅读习惯自然“风景独好”!
关键词:农村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11-1
阅读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无论是应试,还是为了適应将来的工作考验,阅读能力都极其重要。但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终南捷径可行,特别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然而,不少教师对此缺乏认识,尤其在农村学校,英语阅读教学是重灾区。鉴于此,笔者进行了“让英语阅读成为习惯”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做法是:
一、正视现实,理性分析,找准突破口
农村学校的老师多有同感:因地域、条件和认识的不同,农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远低于城市学生。那么,如何缩小甚至消灭这一差距?首先要弄清农村孩子为何怕阅读,愚以为,以下三因素是造成该现象的“罪魁祸首”:
一是基础薄弱。尽管近年来农村小学大力普及英语教学,但由于多种原因,虽经四年的学习,不少学生却并未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加之一些成绩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进城就读,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且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更别提钟情于英语阅读了。
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应试,各学科都有不少作业,倘基础差些,速度慢些,就要花费更多时间。不少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疲于应付,往往昨天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拖到今天,今天的作业又压到明天,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课业负担占据,就算想多读点书,也无“空”可钻。
三是教师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和改进。一方面,为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教师多采取“背记抄默大法”死记硬背,且频繁考试,学生焦头烂额。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便放任自由,结果阅读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另一些教师则把时间、精力集中于知识点讲授、复习和习题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片面强调讲析,过分重视强化训练,满足于学生理解文本字面的、浅层的含义和单调的语法分析,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短文搞得索然无味,使阅读教学停留在单一、枯燥的分析理解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便对英语阅读丧失兴趣,甚至害怕学英语。
二、立足课本,激发兴趣,提高有效性
要改变学生,必先改变教师自己。我们应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农村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应放低起点,从用好教材开始,打开阅读之门,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激发阅读兴趣,辅以科学的阅读方法,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是极好的阅读材料,那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本入手进行阅读呢?我的体会是,教师的示范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课本中的每篇文章,我都力求在范读一至两遍的基础上,一字不落地背给学生听。这绝非“显摆”,而是为了让学生觉得“英语阅读其实并不难”:瞧,连伯母级的老师都能轻松熟记,还能从中尝到读书的乐趣,更何况我们这些花季少年呢?在我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学着试背,进而全班学生都自觉背诵起来,并渐成习惯。
我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及时帮学生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此举既让学生树立了搞好英语阅读的信心,又为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有效阅读成为现实。由于有了兴趣、信心和方法,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很多长课文也能当场背诵;这不仅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为后续的学习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三、内外相济,扶放结合,培养好习惯
若说课本阅读是学生阅读的起点,那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则是在课外。因为课外阅读是自由、自主的阅读,是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实实在在的体现,学生只有真正实现自主阅读,才能养成真正的阅读习惯。为此,我采取了“三步曲”:
第一步,让学生尝到主动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重在“引”,我通过“试题泄密”让学生品尝自觉阅读的甜头,将一些精选的文质兼美、故事性很强的英语短文印发给学生,当时不作任何要求,然后在考试时附上所发短文,主动读过这些短文的学生自然兴奋不已,那些没有认真阅读的则懊悔不迭。之后,凡发下去的短文,没有不被学生认真阅读的。不少学生主动找寻短文阅读,除“应试”外,他们也确实从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于是,我便用发短文的形式作为奖励,凡取得好成绩或进步大的学生皆可获得;当然,这些都是事先按不同层次分成的难易不同的短文,以进一步激励他们主动阅读——乃至“悦读”英语。
第二步,推介一些“强制性”任务型阅读。本阶段以“扶”为主,“扶放”结合。通常的做法是从适合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阅读的书刊中列出一些清单,适当兼顾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选择,并持之以恒。在此基础上,开设班级英语角,同时要求每人办一份英语文摘报,进行交流,从而增加有效阅读量。
第三步,搭建舞台,让阅读成为习惯。“引”“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通过具体的英语阅读活动,既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又能让大家共享阅读的乐趣和成果。为此,我以“阅读卡片展”“英语沙龙”“英语书籍跳蚤市场”等形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借助这些活动,形成共同的读书兴趣和爱好,最终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本是苦差事,但当你尝到它的甜头,进而对其产生兴趣,你就会觉得它是很有意思的事。当然,“事贵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将英语阅读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常态,久而久之,就一定能习惯成自然,欲罢不能了。至此境界,农村学生英语阅读习惯自然“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