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QWSX1234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19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弗兰·比格曼针对萨拉·巴内特-葳瑟的著作《赋权:大众女性主义与大众厌女症》的书评,题为《大众女性主义有什么错?》。
  众所周知,女性主义第二波的重要功绩,就是使得那些“不可见”的女性议题变得“可见”——比如,贝蒂·弗里丹的名著《女性的秘密》,一上来就将美国女性被教导要做个相夫教子、谨守妇道的家庭主妇而又心有不甘、抑郁莫名的状态,描述为“一个没有名字的问题”,而借助她的描述,这个普遍的“没有名字的问题”,也就有了名字、为人所知。再比如,女性主义第二波的著名口号——“个人的就是政治的”,也一下打开了诸多女性的心结,因为她们一向认为,自己的闷闷不乐、备感压抑只是个人问题,但女性主义者告诉她们,这其实是集体性的、结构性的政治问题。然而在巴内特—葳瑟看来,女性主义第二波的这一重大遗产,如今似乎正陷入危机,因为根据她在《赋权》一书中的论述,所谓“大众女性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奇观般地可见性,然而,它也就到此为止了——因此當人们站在女性主义第二波的立场,批评现在的女孩化妆打扮、瘦身美容,依然还是中了父权制的毒计时,年轻一代往往颇不耐烦地回应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女性意识?
  而女性主义者之间的这一代际冲突,也构成了巴内特-葳瑟写作此书的基本动力。在她看来,今天的所谓“大众女性主义”,有三个特征:有众多粉丝;在推特、博客等流行商业媒体上流传;构成了观念交锋的领地。而其中最重要的,似乎是第一个——她认为,大众女性主义就是要开心,它绝不愤怒: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父权制和性虐感到愤怒,这似乎是某种古代陈迹、一点也不轻松好玩;它无意追求深刻,而是拥抱自我,认为女性应该爱自己、会保养,然后自信地锻造自己的未来。巴内特-葳瑟认为,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众女性主义的赋权观,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它意在将女性打造成具有生产力的经济主体,但却毫无变革现有体制的愿望。如此一来,大众女性主义就是某种商品化了的、安全的女性主义,对于个人遭遇特别敏感、对于集体问题无动于衷。而巴内特-葳瑟所谓的“大众厌女症”,则是指对于女性的某种工具化态度,即视其为手段而非目的、不把女性当人看。但比格曼认为,作者这一部分的讨论似乎显得还不够完满从容。
  巴内特-葳瑟的结论是,今天的女性主义需要的,是“愤怒”、是针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社会结构的集体性的怒火,而不是沉迷于自己身体的开心就好、沾沾自喜。当然,年轻一代女性是否真的只会寻开心或者觉得“丧”而无力愤怒,或者说,如何重新向她们说明“愤怒”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这恐怕也正是女性主义代际冲突所要解决的大问题。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2日的《香港书评》网站上,刊载了杰姆斯·贝西针对雪莉·特克尔2013年的著作——《重拾交谈:数码时代交谈的力量》的书评。  雪莉·特克尔是一位影响广泛、读者甚多的研究者,她的主要关注点,就是我们与技术之间的亲密感官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此前的著作《群体性孤独》中,她认为,我们正在研发的“社会性机器人”(它们是专门设计用来陪伴老人、孩子,甚至我们每个人的,比如疗养院里的“小海豹”),
期刊
新近的一期《決策》刊载了贺雪峰的文章,就乡村振兴如何服务“老人农业”发表了看法。  贺雪峰说,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乡村振兴战略分为3个阶段,时间节点分别是2020年、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最重要节点是2035 年,从现在到 2035 年的近二十 年主要还是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或进行初步的乡村振兴,而非立即进行乡村振兴的部署。从现在到 2035年应当是
期刊
2018年8月20日的“对话”网站上,刊载了简·腾格的文章,题为《青少年越来越不爱读书,这为什么值得注意?》,在文中,腾格对美国青少年在当下时代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评介。  众所周知,如今的年轻人,是与智能手机一起长大的,其与书籍或电影这样的传统媒体的互动,也与此前的人们有着根本的不同。腾格及其合作者调取了1976年以来针对美国全国范围内一百多万青少年的调查资料,他们发现,在“如何打发空余时间”这
期刊
2018年8月20日《大西洋》月刊的网站上,刊载了J·克拉拉·陈的文章,题为《对金发的追求》,在文中,陈对美国人之于“金发”的迷恋进行了阐释。  陈指出,美国从媒体明星到政界要人,活跃着一大批“金发”——碧昂丝和特朗普,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美国人为什么对于“金发”有如此执念呢?诗人克劳蒂亚·朗肯和摄影家兼导演约翰·卢卡斯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对来自不同地区(纽约、伦敦、巴黎等)、
期刊
2018年9月8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安德列·海尔斯顿的文章,题为《这是我们的时代:瓦坎达里的女性》,在文中,海尔斯顿对电影《黑豹》的“女性主义”做出了评论。  海尔斯顿指出,在这部电影公映之前,人们既满怀期待,又满腹狐疑:故事的发生地是瓦坎达,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非洲国家,它秘密发展,并免遭欧洲殖民者的侵袭。但一般公众(非黑人)会愿意去看来自漫画书里的一群非洲黑人吗?漫威、迪士尼和好莱坞
期刊
2018年9月27日的《纽约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德波拉·柯恩针对约书亚·B·弗里曼2018年新著——《庞然大物:工厂的历史与现代世界的形成》的书评,题为《失落了的黑暗邪恶磨坊》。  弗里曼的这本著作,以密歇根州的胭脂河工厂、前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城、中国的富士康等巨型工厂为主题,试图在集中生产与规模经济日渐式微的今天,追问“工厂”这一形式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工厂的出现,与三个相互关联的
期刊
一  已经到了三月中旬,整整一个冬天,一直没有下过雪,这对于北方的冬季来说,就仿佛冬天死了。  此刻,现在,终于下雪了,即使到了现在,春已经开始了的时候。看到冬天又行动活跃起来,有一种感激,冬天没有死,它记着它的使命,雪也记着它的使命呢。即使温度有些高了,雪一到地面就化成了水,也在所不惜。比起严寒里的雪,这会儿雪的生命短暂许多,几乎只在空中存在,于是,人们贪婪地看着他们飞舞,只看他们飞舞。  忽然
期刊
野豌豆简史(外五首) ——赠一行  一个人需要多么幸运  才可能在人生的角落里  遭遇到它的偏僻之美:  大方到哪怕你已在星球大战中  面目全非,或是浑身疲惫,  看上去像是刚从银河深处  潜泳归来。一点也不认生,  无论你身上还剩下多少  宇宙的可能性,它都会继续推动  它身上的那个生命之谜:  完美的钟状花萼,迎风时  你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蜜蜂的情感  偶尔也会有点复杂;不全是  嫉妒太新颖,
期刊
正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我们作为人类家庭成员的共同点不仅在于全球化,而且在于古老的人类普遍性。作为人类,我们拥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的祖先和当代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基本的驱动力和需求,如食物、住所、安全和生殖,这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谚语——世界上最短小的文学样式——以精炼、易记的方式,揭示了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谚语言简意赅、通俗易通,还常常带有韵律
期刊
关于“凶猛”艺术节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一、1998年马克在伯明翰创立了“凶猛”行为表演艺术节。伯明翰是英国第二大城市,近50%的人口年龄小于三十岁,是很年轻的一座城市。  二、英国很多传奇的行为表演艺术家,如弗兰克·B、让·阿西都参加过“凶猛”艺术节。  三、“凶猛”既是一个艺术节,也是行为艺术机构,全年在伯明翰举办行为现场和“凶猛”俱乐部之夜等活动。  四、艺术节是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一次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