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的力量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童书结缘,因为孩子。我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童话故事的陪伴。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一群学生的老师,我没有理由拒绝和他们一起阅读童话。
  一、给予你更好的,我先做个好读者
  亲子阅读、班级共读的起点,应该从父母、老师的个人阅读开始。选书是第一步。我借助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出适合自己孩子和班级学生阅读的书目,再根据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提供的各年龄段童书畅销榜,阅读内容简介、相关评论后,才确定购买的书籍。
  书买来后,我总是先读。因为,真正的分享,不是分享书目,而是分享阅读方式、阅读体验、阅读思考等。为了让阅读留下痕迹,我在凤凰语文论坛开设了一个童书阅读帖——《我读童年书》。目前这个帖子已经更新到294楼,记录了37本童书的阅读心得。现在,回过头来翻看这个帖子,我看到的不仅是自己读过的那些童书,还有一路读来、一路写来的成长。
  《兔之眼》是我在帖子中介绍的第一本童书,它和《窗边的小豆豆》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璧”。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童书,“既描绘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又涉及理想的教育观,更呈现出作者面对贫苦与弱势群体所流露出的无限温柔”。按理说,一本不足三百页,又很吸引人的童书,一两天就可以读完,但我却花了一个月时间——每天阅读一个章节——记录故事情节,写下阅读感想。为了发帖而读书,在今天看来像是一个笑话,但正是这样的为写而读,让我养成了阅读、思考、写作的习惯。读的童书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于是,慢慢地我不再苛求自己读一点写一点,基本上是读完一整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
  那些读过的书,你知道它们的好与不好;你记得它们曾经带给你的感动;你愿意将自己最钟爱的与同学们分享。要想带给同学们最好的童书阅读,成人首先要做一个好读者,我愿意率先走进童书的世界,去发现,去分享,去引领。
  二、帮你爱上阅读,我做专业引导者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是为什么不喜欢,家长不知道,有时老师也说不清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的译者许慧贞女士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喜欢阅读的,因此,会给孩子买上整屋子的书,接着,就是被动地等着孩子们“自动自发”地去阅读,如果孩子们没有这么做,我们就会很失望地宣称:“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阅读其实也是需要引导的!
  “自动自发”的阅读,是理想的阅读状态。说实在的,这种阅读理想有点难以实现。别说是孩子,成人中也很少有“自动自发”的阅读者。因此,推广阅读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成为儿童阅读的研究者、推广人。那些关于儿童阅读的专业书,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书,成为帮助我引领同学们爱上阅读的宝典。比如,《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的附录中有一份《中国儿童阅读行动指南》,它告诉老师们怎样让学生喜欢读书。有了一份具体的行动指南,我可以拿来操作,也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引导孩子阅读。
  一个爱读书的妈妈,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成人对于书籍与阅读的挚爱和热忱,会在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时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他们,从而转化为一种开启孩子阅读热情的良好的情绪氛围。
  阅读是快乐的,不是额外的任务和负担。读本身,就是很大的收获。读后,大家聚在一起,说来听听就更好。老师要善于引发学生之间自然、自发的思考和交流,让他们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打通书本世界与自己的生活世界。鲁迅先生说看书“要自己思考,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若要让阅读深入孩子的心灵,一定要引发他们的思考。
  没有阅读时间的保障,学生是难以形成阅读习惯的。因此,我们要讓阅读成为每天的一种固定活动。比如,午练的20分钟,睡前的半小时。习惯成自然,在固定的时间有固定的活动,捧一本书,静静地读,享受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光。
  给孩子朗读,也是培养他们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尤其是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迫不及待地投入阅读中去。
  专业书籍的阅读,会帮助我们以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视角进行亲子阅读、班级共读,引导儿童走上阅读之路,爱上阅读。
  三、与你共读童书,任务驱动更高效
  因为有了阅读的积淀,我在进行亲子阅读、班级共读时就容易许多。比如,这学期,我带着班级学生读了两本书,一本是《时代广场的蟋蟀》,一本是《爱上读书的妖怪》。在共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时,我按章节划分出每周的阅读内容及交流主题。有了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的阅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认识主人公,就要了解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看到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没有具体的阅读任务,仅仅要求学生读一本书,虽然他们也能读到一个个故事,认识几个人物,产生一些情感,但缺少思考的阅读不可能深入,也很难印象深刻。规定阅读章节,提出阅读要求,可以让泛泛的阅读走向精深。不同的交流方式,也为学生的分享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阅读分享中,他们可以展现出自己在绘画、朗读、书法、写作等方面的自信。因为有了自信,他们又会在新一轮的共读中用心阅读。学生在经历了几本书的共读后,会慢慢习惯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谈论,这样的阅读必然会更加高效。抛去功利性的阅读,不要为了迎合、展示去催生所谓的阅读成果。
  阅读一旦真正发生,爱上它也就不难了。从阅读童书开始,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由读童书,到读儿童阅读理论,随着阅读范围的不断拓宽,我看到了更远处的风景,也有了协助儿童阅读的能力。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在书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这就是童书的力量。我和童书的那点事儿,记录了我和童书的缘分,记录了我的成长,也记录了我对儿童阅读的坚持与实践。阅读在路上,故事还在发生着……
  (作者单位:徐州市求是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经典呢?我们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与探讨,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一、关注生字教学,品味汉字精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两个问题:(1) 如何把识字和对古诗词文体的学习领悟结合起来呢?(2) 如何让学生读起言简意赅的古诗词时觉得有趣易懂呢?课题组老师们
期刊
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们通常会按照常规教学的套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步步实现事先设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却发现很多知识点都要教,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教学也容易出现程式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减法思维——明晰目标  《掌声》一课记叙了残疾女孩英子因同学们鼓励和赞许的掌声,走出了心理阴翳,由自卑变得自信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作者以英子的心情变化为主线
期刊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产物,是一种近年兴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以凝练的讲解压缩了教师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归还学生,不仅拓展了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时空,解决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以“短、小、精”等实用特征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近年来我尝试着把“微课”引入习作教学,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轻松、愉快的体验探究中化解“作前、作中、作后”三个环节
期刊
鲁迅,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一个把笔化作有力武器,深味“写作的愉悦”的“大先生”。  定睛看看鲁迅先生的黑白照片,就是这样桀骜不驯的样子。人们都说,鲁迅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祥;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差不多同时期,法国有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有哈代、狄更斯,德国有歌德、席勒,俄国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还有泰戈尔。好在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目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仍有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课文和解释生词。即使有阅读,也只是表面的“阅读”,忽视了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引导学生朗读呢?  首先,要正确地朗读,达到“三对”,即眼对、口对、心对。第二,要达到朗读流利的标准,即不读断句、错句,不重复单词和句子。第三,朗
期刊
《升国旗》是一篇描写五星红旗的儿童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同学们对五星红旗深深的热爱。在教这样的现代儿童诗时,笔者的设计理念是立足读文、识字、口语表达,帮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五星红旗的庄严美好,燃起心中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  一、激发情感,从识字开始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因课文思想性极强,故而从识字教学开始,情感的激发就应该蕴含其中。  1. 教学生字“升”。① 读准后鼻音和翘舌音。②
期刊
如何让汉字教学多点“思维力”?下面,以《日月明》一课为例,浅谈怎样注重思维训练,打造指向思维的汉字教学课堂。  在《日月明》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会意字。会意字属于“六书”中的一种,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一个字的含义组合成一个新字。会意字按照构字的数量来说,分为“二合”“三合”。“二合”就是两个字组合,意思加以組合,比如“明、男、林”等字;“三合”意思为三个字合在一起,比如“众、
期刊
在彼此对视的一刹那,有唏嘘感慨的声音在心底悄然掠过。发福了、老成了……岁月可真是一把无形的“刀”,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痕迹。谈笑间、恍惚间、时光倒转到二十年前那个属于我们的悸动年代。  班主任费国俊老师当年对我们既亲切又严厉。我们私下喊他“阿俊”。他的语文课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到现在都能记得他眯缝着那双似乎永远都没睡醒的小眼睛,双手或交叉在胸前或背于身后,静听同学们齐读课文或回答问题的样子。
期刊
特别欣赏司汤达的一句话:“童年,无休无止的童年。”教育的一切就是为了寻找童年,为了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一、坚守儿童立场,建设“百草园”  对自然的向往,是人的天性使然。“让学校成为童年的美好记忆”,一直
期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成果文集》一书,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家珑先生主编,已出版发行。全书围绕“语文素养—养成”这一课程模型,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沐浴着春光春色,阅读本书让我既温习又学到了有关语文课程和教学变革的诸多知识,奔赴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书之旅,重启了一场关于“语文素养—养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