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深度•力度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生:从第一句到“停了”,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从“船长喊了一声”到最后一句是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对话仅仅是船长和船员听见了吗?
  生:(齐)不是。
  师:你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一起读。
  生:(齐)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了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人们从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中都了解了什么?
  生:他们了解到船上的炉子被海水淹了,火被浇灭了,机器也停了。
  师:这意味着什么?
  生:这意味着轮船马上要沉没。
  师:人们从船长与奥克勒大副之间的对话中又了解到了什么呢?
  生:人们了解到船还能坚持20分钟。
  师:船只能坚持20分钟了。咱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术,20分钟, 60人。每个人的逃生时间只有多少?
  生:20秒。
  师:时间紧迫呀,但是哈尔威船长却觉得——
  生:时间够了。
  师:(屏幕上“够了”一词映现红色)如果还像刚才那样乱下去,时间真的够了吗?
  生:(一个个都摇摇头)不够。
  师:那么,在那种混乱的局面下,船长哈尔威为什么还要说“够了”?
  生:因为他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让60人全部逃出去。
  生:船长哈尔威在说这句话时,一定是非常自信的!因为他深知,别人乱,自己千万不能乱。他必须使混乱的人群镇定下来,必须把自己的这份自信传递给所有的乘客。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是船长的知音啊!
  师: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从这一句“够了”之中都听到了什么?
  生:人们听到了船长是那样的自信。
  生:人们还听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但前提是所有的人都必须镇定下来。
  师:是啊,人们感受到了船长的自信给自己带来的力量,人们听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谁来试试看。
  生:“够了。”(略带几分羞怯)
  师:(微笑着)你们听到了自信的声音吗?
  生:(齐)没有。
  师:(拍拍孩子的肩)再来一次。
  生:“够了。”
  师:跟我读,“够了。”(生读,众笑)
  师: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就应该给鼓励的掌声。(掌声)
  师:谁能再自信一些?(一学生非常自信地读)
  师:有进步,咱们一起来读。(师生齐读)
  师:人们从船长哈尔威与奥克勒大副的对话中还了解到什么?
  生:人们了解到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就会被枪毙。
  师:这是船长的一道死命令啊。谁来读。(生读,语气中透着几分威严,屏幕上“哪个男人……”显红色)
  师:请注意,人命关天哪。你再读一读。(生再读,读得更投入了)
  师:在那危急的时刻,我觉得船长的这道命令应该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味道。我们一起来读。(齐读,给人的心灵一种震撼感)
  师:奥克勒大副真的会开枪吗?(语气故意拖长,引发大家深入思考)
  生:我认为他不会开枪,船长说这句话其实是为了稳定人心,从而让大家在20分钟内尽快地撤出去。而且在前文他也说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如果真的开枪也就违背了他的初衷了。
  师:你能联系前文思考,不错!有不同见解吗?
  生:我觉得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奥克勒大副会开枪。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救援妇女和儿童应该放在首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尊重妇女和儿童。
  师:这是做人之道。如果不开枪,那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生:局面会更加混乱,会有更多的人死去。
  师:打死他一个(语气坚定、果敢)!怎么样?(众笑)
  生:用一句成语来说就叫“杀鸡吓猴”。(笑声)
  师:打死他一个,就会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孩子,你真棒!你适合做一位船长。(笑声)
  师:同学们,在那样一种危急时刻,在最迫不得已的时候,保全大多数人的生命是船长的权力,也是他的——
  生:(齐)职责。(表情坚毅)
  师:那么从这段对话中,你们读出了船长的什么?
  生:我读出了船长的人性美,在这样危急的关头,他能把妇女和儿童放在首位,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你用了一个词——人性美。也就是他注意履行自己的做人之道,是吗?
  生:而且再往远处看,他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救援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给忘了,在救援过程中他永远都是想着别人。
  生:我读出了船长的威严与镇定。
  生:我还读出了他的临危不惧。
  ……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就让我们把这些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不好?
  生:(齐)好。(生自由练读)
  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好!(学生的脸上写满了兴奋)
  师:这样,你们读船长的话,老师读船员的话。(全体起立,师生分角色读。生稍许有些拖拉)
  师:停!时间只剩——
  生:(齐)20分钟。
  师:情况紧急呀!再来一次。(再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全场掌声)
  【赏析】温度,是相对于文本来讲的。古人说:“情动于衷而辞发。”每一次的文本解读就是一次未知的情感之旅,或温馨、或凄美……深度,是相对于文本解读来讲的。没有深度的课堂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教材研读到哪一步,课就上到了哪一步,足见深度是由教师的思维决定的。力度,是对课堂呈现的一种评价。课堂呈现主要是靠语言。因此,语文课堂的“温度、深度、力度”,取决于构成语文的几个要素:情感、思维和语言。而在这三者中,思维是关键,因为真诚而富有情感的言语表达不是靠煽情就能煽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学生冷静思考基础之上的一种自由言说。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善于挖掘教材的“深度”,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之中,拨动学生的心弦,带领他们经历了一次理性的、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课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记得薛法根先生曾打过这样一个很通俗的比方,他说:教师在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红娘”。当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把课文中最精彩、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感,从而愿意,甚至主动地阅读文本,开掘课文的内涵;当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探究文本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提供指导,解开彼此间的“别扭”,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地交谈下去……上述片段,为了丰富船长哈尔威这一人物形象,执教者首先扣住“够了”预设了三个环节:第一,“如果人群还像刚才一样乱下去,时间真的够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那么船长哈尔威为什么还要说‘够了’?”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开始变得冷静了、深入了。第三,“从这句‘够了’之中你读出了哈尔威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于是,一位自信、果敢、经验丰富的船长形象便在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对话之中凸现了出来。萨特说:“读书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够了”一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让学生消极地接受、索取文本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此教学,教师就是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令人讨厌的“第三者”!其次,是对哈尔威船长下达的那道“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命令的处理。“奥克勒大副会开枪吗?”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是一大亮点。第一,学生,尤其是儿童,他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奥克勒不会开枪,船长下达这个命令仅仅是想吓唬吓唬乘客。(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存在一些必然?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些诸如“如果你再怎样,我就怎样怎样”,总是故意夸大惩罚的手段而事实上却不照此执行)既然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为了厘清事实,执教者有意通过平等对话、思想碰撞促使其反思矫正。其二,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在那样一种生死存亡的时刻,在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保全大多数人的生命是船长的权力,也是他的职责。这些深入的思考,使船长的形象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之中变得丰满起来,他们对于船长的“忠于职守”,自然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作者这样繁琐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谁来说说?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父亲挖了很久。  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  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  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执著。  师:是呀,这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雷杰能)一个冬日的下午,赣州市文清路实验小学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赣州市章贡区和黄金开发区的200余名小学教师聚集一堂,开展主题为“同课异构”的“教学行动周”活动。这是章贡区教研室常年开展的“教学行动周”活动的一个缩影,“教学行动周”成为章贡区教学改革的一个品牌。  章贡区教研室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扎实推进“教学行动周”活动,每月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使得每次活动的
期刊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宋全政报道,日前,山东出台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旨在扭转单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评价、奖惩学校的现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办学条件占20%权重,师资队伍占20%权重,课程实施占25%权重,教育教学效果占30%权重,办学特色占5%权重。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权重看,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效果分量较重,其目的就是引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期刊
由江西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全省中小学阅读指导研讨会”于5月25日至27日在江西婺源县召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智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大为到会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专家学者和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师近六百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通过学术报告、课堂观察、专家点评、讨论交流等形式,围绕“有效阅读指导”这一主题交流了近年来中小学阅读指导的新经验与新成果。    一、有效
期刊
“正比例函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内容,笔者有幸观摩了南昌市名师徐建国老师执教的“正比例函数”一课,徐老师的教学由复习引入、问题展示、共同思考、共同参与、例题讲解、共同探究六部分构成,呈现出精细、精彩、精准、精诚、精妙、精心六大特点。    一、复习引入——精细的设问    师:请同学们回忆有关函数的概念。  生:函数的概念是: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
期刊
“学校是我家,老师像妈妈。尊师又爱校,人人把我夸。”“在家用餐要吃饱,粗茶淡饭吃了好。摊贩食品我不要,卫生安全保不了。”每到课间十分钟,在南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都可以看到学生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地围在一起传唱新童谣,他们有的一边拍手一边唱,有的一边跳皮筋一边吟,还有的在游戏中轮流诵读。  童谣是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具有形式比较简短、强调格律和韵脚等特点,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
期刊
【片段一】引词质疑(《盘古开天地》陈丽羽)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板书“创造”,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俩讲得是一样的。相信随着学习深入,大家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深入学习课
期刊
【片段一】 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该生还是读成第一声,师走过去把他搂了一下,小家伙十分机灵,立刻大声说:“lǒu!”)  【赏析】真实的课堂,莫过于让学生经历从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教学“连续退位减法”一课。翟老师用真情境、真性情、真效益让课堂教学以本真的面貌出场,笔者从中产生了“看似平常却奇崛,一切尽在不平中” 的体验。    一、真情境——简朴平实    【片段一】  (翟老师西装革履,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  师:翟老师帅不帅?  生:帅。  师:谢谢大家 !翟老师哪个地方显得帅?  生1:西装。  生2:眼镜。  生3:领带。  师:(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啰里啰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特级教师薛法根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执教的几个课例,去领略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