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探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美术创作,而是要在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角度展开,让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充满创造力,注重审美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个性化,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对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本位,在对美术课程加以确定的过程中,还要开发特色课程,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文章着重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一、 引言
  学龄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的品质能适合社会发展需要。核心素养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都需要得到培养,这是学生未来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科教育与素质培育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美术教师在进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研究美术课程的校本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对小学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系统化开发课程的一种模式,学校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自主决定课程,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可以与专家合作,严格按照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展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分析情景,对学生的知识需要进行评估,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将课程的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确定下来。所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单个的教师,而是一个教师团队。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时,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绘画步骤、为学生创造美术创作情境,还要发挥美术审美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不仅具有稳定性,还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学的展开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为了将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开展灵活多樣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是非常有趣的,并能够投入其中,这样,学生不仅学习质量有所提高,而且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有了更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高度重视。然而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依然局限于传统,更为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方法,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必要。
  三、 美术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就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展开,注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美术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当遇到实践问题的时候,可以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解决,使美术知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学生进入到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思维方式形成的阶段,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考虑到美术学科所具备的特点,还要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起来,基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制定培养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
  美术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美术知识可以让生活实践充满艺术魅力。事实上,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美术,现在的人们审美层次提高,对任何事物都有美的要求,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是必要的。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教师采用引导教学模式,将生活实践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扩展,对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非常有帮助,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方法
  (一)让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发现美
  实施美术校本课程,就是通过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对艺术充满热情。
  绘画创作需要静心,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美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注重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欣赏美、创造美。很多小学生缺乏耐心,在绘画的时候心急,结果“欲速则不达”,绘画的作品缺少内涵。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步骤绘画,这不是循规蹈矩,而是透过每个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逐渐提高美术创作水平。
  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动画人物创作,让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多数学生画的人物充满灵气,并且整个画面完美展示。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绘画的体会,从中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人物的审美。此时,教师对学生稍加指导,不仅使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而且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采用塑造情境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其艺术灵性激发出来,学校可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经美术课程开发小组讨论,将“美术教育让学生学有所长”作为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培养小学生一技之长,使他们将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健全完美的人格,使小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让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学生而言,绘画场景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种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让现场的情境更加生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多媒体视频,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色,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此时,教师让小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色画出来,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选择自认为最美的景色进行创作。基于真实的主题绘画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对其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比如,教师将一个绘画主题设置出来之后,播放相关的风景画,让学生比较研究,然后进行创作。一些学生善于临摹,创作能力薄弱,遇到这样的题目一筹莫展。很多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缺乏,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捕捉自然环境要素,录制下来作为微视频,结合背景音乐,使学生体验自然景色之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认为最美的自然环境画出来。如此,学生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充满灵动,美在绘画作品中得到升华,学生的审美意识从中体现。
  (三)合理应用微课模式指导小学生美术创作
  微课模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美术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元素和审美元素,做到高效、快捷的演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知识,从中发现美,认识到美的价值,吸引学生注意力。
  美术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小学生喜欢用画笔展示自己的世界,也是将自己意识里的美呈现,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将意识中的美落到笔端。教师应用微视频展示美术理论,还要结合美术作品,让学生透过作品之美对美术知识深入理解。此时,教师就要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精挑细选,重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幫助学生拓展绘画视野,以提高学生审美。
  比如,在讲《生活和艺术中的花》的时候,由于小学生不能亲身体验,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将各国的国花呈现出来,各种各样的颜色的花形态各异,让小学生目不暇接。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各国文化,做到美术与文化相结合,让小学生认识到美是一种文化,从而对于美的界定也会从文化层面展开,由此使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应基于实践工作将实施计划制订出来,制订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教师要根据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且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学目标要明确。在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其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生能够对未知的世界保持探索的欲望。美术实验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是对美的寻求和开发,从中可以明确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小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活动不断创新思维,对各种艺术现象有新的认识,而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索知识,激发主动学习意识。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就能够对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合理运用。
  比如,通过美术课程设计促进小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对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青铜器》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展开。青铜器的纹饰非常精美,但是其象征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其中蕴含着商代的宗教观念以及当时的礼法制度,青铜器上会有一些动物纹,可以判断为当时人们的图腾崇拜。教师重视对青铜饰品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型青铜礼器,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商周时期,动物面部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与古人的图腾崇拜有关。在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上,有很多动物的图案,此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图案的代表意义,看看哪些学生能说对。然后明确这些图案本身带有一种精神力量,当时的人们感觉用这种方式可以与神灵沟通,并祈求庇护。学生对青铜饰品有所了解之后,就会更深层次地感受美,学生美术思维逐渐形成,对美也有了一定的判断力。
  五、 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小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正确把握美术教学方向,还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予以调整,并将有关的实践内容充实其中,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提高。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注重其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美术发展,也关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使个人能够对社会发展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学生会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自我成长。所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美术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翟继波.核心素养视角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89-90.
  [2]张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探讨[J].鸭绿江,2019(20):84-85.
  [3]林锦春.核心素养视域下主题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6):20-22.
  [4]谭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以F小学校本课程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吴青燕.小学美术贝壳创意校本课程开发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20(1):106-107.
  [6]储晓晴.核心素养背景下乡镇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长街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贝趣”为例[J].年轻人,2019(16):67-68.
  [7]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纸条手工艺术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4):77-78,74.
  [8]万梅.核心素养本位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超轻黏土”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87(5):193-194.
  [9]叶思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高年段特色教学探究——陶板篆刻文字艺术课堂开展策略[J].神州(上旬刊),2020(9):103-104.
  [10]张华华.基于农耕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凤栖小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0(8):56-57.
  [11]姜鑫尧,李民.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以济南汇文中学风景布贴画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6):84-85,89.
  作者简介:
  赖江华,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金峰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这种情况使得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实际的表现进行描述,分析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定义  我们所理解的农村留
摘 要:人们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学前教育逐步融入基础教育,在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成为幼儿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分析,探讨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学前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策略  一、 引言  社会改革和社会力量向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幼
摘 要:儿童戏剧主题课程教学与区域活动教学均为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常用模式,且具有各自的优势及弊端,儿童创意戏剧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也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直观的观察及深入的了解,对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及优化改良均具有指导意义,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分别从两者概述入手,对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予以深入分析,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儿童创意戏剧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性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尽可能地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强化历史教学立德树人、鉴往知来的理念与功能,转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路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幼小衔接是当前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长久以来,这项工作中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班主任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当幼儿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后,常常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这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对幼小衔接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幼小衔接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就助力幼小衔接班级管理的措施做了分
当代幼儿可获取的物质资源丰富、生活水平优越,大部分需要动手操作的事情多由家长代办,对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十分不利,还容易养成幼儿好逸恶劳、挑吃挑穿的坏习惯.生活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应积极打破“书本与生活”的限制,引领幼儿感知生活、参与生活,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构筑桥梁.文章以幼儿为研究对象,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传统“耕读文化”,旨在构建幼儿绘本阅读与种植活动的协同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生活辨析相接轨等策略,将学生带入各项情境模式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  一、 引言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初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储备更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学模式包括体验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文章对多种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摘 要:近几十年来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为了更好地用好教材,文章将人教版与统编版教材口语交际从教材的编排思路、教学目标、话题形式、评价要求四个方面进行比对,并基于对比后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统编版;口语交际;比对研究  一、 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1988年的义务教育大纲中首次提出要把听说与读写摆在
摘 要:群文阅读,独特在一个“群”字,群文和单篇,形成反差,使得两种阅读教学拥有迥然不同的风格特色。群文阅读的“群”,有个切入点,那就是这一“群”文的链接点、中心点,专家学者老师们都称它为议题。议题,是群文阅读课的核心,整个课堂围绕“议题”设计和展开。师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共同议论,寻找预设甚至预设之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而锻炼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归纳力、表达力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