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需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这种情况使得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实际的表现进行描述,分析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定义
  我们所理解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地区父母或者是父母中有一个人在外务工,由其他亲属进行监护的儿童。
  (二)“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多个层面和活动过程处在一种理想或者是稳定的状态,这种方式能够让机体与当期周围环境保持适应。
  二、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概况
  为了深入了解相关专家和学者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求的基础情况。文章将2006年1月到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日期,进入知网将“留守儿童”以及“教育需求”作为主题词,一共搜索到与留守儿童教育有关的期刊文献数量2110篇;将“留守儿童”以及“家庭教育”作为主题词,去完成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关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只有184篇。此处主要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的文献完成数量上的统计。
  (一)研究数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按照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能够看出,我们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有关的研究,开始呈现出了线性上升的发展趋势,留守儿童当前的家庭教育研究数量提升的速度和留守儿童在教育研究彼此之间产生的差距有很大,留守儿童当前对于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提升趋势相对迟缓。2006年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研究的有关文献仅仅有19篇,到了2019年,这一数量提升到了202篇,其中2017年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是这些年中最多的,达到了212篇,能够看出这一研究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需求研究的有关文献,在2006年仅仅只有2篇,到了2019年时,数量提升到了18篇,其中2018年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其数量到了22篇,研究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出了一种提升的趋势,可是提升的速度相对迟缓。
  (二)研究集中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关键词里,“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等词处在前位。这显示出研究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其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对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尽管在当前家庭教育上对留守儿童所进行的研究,不只是局限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可是却是当前很多专家以及学者所持续关注的。
  三、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从有关的文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主要涵盖了亲子彼此之间展开交流的情况以及实际的监护情况。
  (一)亲子交流现状
  首先,联系的频率和具体的联系形式。通过对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在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进行联系上的频率方面,在1周之内进行联系占到了整体的7.2%,1个月之内进行联系的占到了整体的 50.4%,2到6个月联系的占到了整体的34.4%,7到12个月占到了整体的5.0%,并未和孩子有任何联系的占到了整体的3.0%。在联系具体的形式分析,使用打电话的形式进行联系的占到了整体的88%,发信息和网络聊天以及写信等形式占据的比例相对要少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大概2%的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父母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显示出了留守儿童和父母彼此之间进行联系的频率不高,主要是依赖于远程的方式进行联系,可是联系形式相对多样。
  其次,联系内容。在进行联系的内容上,主要是对于彼此之间的基础情况的了解以及沟通。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具体在进行联系的内容中,关系学生学习情况的占到了整体的30%,其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关系儿童身体健康情况占到了整体的24.7%;道德修养的情况只占到了整体的2.9%,可以说这一比例相对最小。父母询问作为主要的形式,父母集中对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以及身体健康等情况进行了解,叮嘱他们听从监护人以及教师进行的教导。第三,见面的频率。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见面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不足一个月就能够见到一次的只占到了整体的20.8%,一个月到半年见一次的占到了整体的11.6%,半年到一年能够见一次的占到了整体的 39.4%,一年到两年的占到了整体的16.6%,两年和两年以上的占到了整体的11.6%。能够看出,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时间的分离并且缺少经常见面所必需的条件。
  (二)监护现状
  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留守儿童当前的监护类型主要是祖辈去对儿童进行监护,还有单亲监护,亲朋监护以及同辈进行监护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自我监护所占的比例并不多。
  首先,祖辈监护。在留守儿童进行监护的类型里,祖辈监护占到的比重可以说是最大的。因为祖辈年龄相对较大,有一些祖辈甚至自身的身体患有疾病,养育留守儿童的精力并不多,经常只能对孩子在日常衣食住行上提出的基础生活需求给予满足,儿童人身安全上的需求无法获得有效的保障。祖辈通常喜爱安静,这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留守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养成,以及交往能力上的持续发展。并且祖辈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家庭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的方式相对落后,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偏颇。此外,祖辈对留守儿童溺爱的问题较为严重,他们侧重于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会使得孩子形成一种十分不良的行为习惯、金钱观和消费观。
  其次,单亲监护。留守儿童父亲外出务工,但是母亲在家里养育孩子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母亲可以说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监护人,其在家里需要承擔非常琐碎的家务劳动以及较为繁重的农业劳动,缺少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对留守儿童进行培养。母亲单独承担家庭中的重担,无形中使得其在身心上的压力加重,在抚养以及教育孩子的同时,经常会产生不关心或者是产生不耐烦一系列的情绪,这种情况也会对家庭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   第三,亲朋监护。留守儿童由父母较为信任的亲戚或者是好友监护,其承担着幼儿平日基础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的责任。一方面,亲戚和朋友缺少监护以及养育留守儿童所具备的角色意识,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上的定位并不是十分的明确,无法掌握教育上的尺度。此外,在亲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会出现一种寄人篱下的感受,情绪情感容易处于一种长期压抑的状态,这对留守儿童自身的性格以及幼儿的心理健康带去负面的影响。
  四、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留守儿童易生自卑感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开孩子,让孩子出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同时与其他监护人共同生活,儿童会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受,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经常是小心翼翼地生活。
  (二)留守儿童易生焦虑感
  留守儿童经常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并不想要和人亲近。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亲友对其进行监护的时候,他们一般只能够对儿童的衣食住行进行照顾,适当地给予其物质上的满足,对其进行教育以及引导上还有精神沟通上并不多。伴随着儿童年龄的持续增长,留守孩子不管是在生活里抑或是在学习上,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烦恼与问题,在无人倾诉以及缺少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会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焦虑感以及无助感。
  (三)留守儿童易生孤独感
  留守儿童和代理监护人无法拉近和儿童的内心距离,缺少切实可行的沟通以及交流,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出现问题,儿童经常只能够憋在内心,选择一个人去承受,觉得自己经常是孤单一个人。儿童经常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想要与人有太多的交集,最终产生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四)留守儿童易产生叛逆心理
  父母因为外出时间长,没有父母的及时管教,大多数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又有溺爱、怜悯的倾向,儿童一些不良行为没能纠正,久而久之就有了叛逆心理的倾向。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之所以叛逆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只是想得到更多父母给予的关爱。留守儿童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写作业,偷偷上网,恶意打架并破坏公物,在课堂上扰乱纪律等负面行为。
  五、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儿童在进入学校之前接触的都是家人,因此家人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人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取代父母在儿童内心的地位。父母之爱的缺乏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大部分父母没有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觉得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也常常是否认或指责孩子。父母与孩子的长期疏远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联系,最终使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与行为上都产生了问题。
  (二)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农村学校缺少教师。教师们工作繁忙,同时还在兼顾自己的家庭,在绩效考核的评估机制之下,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纪律和学习成绩之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的精神状态。其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少专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学生心理问题常常力不从心。这些原因已成为农村学校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巨大障碍。
  (三)社会负面因素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和平板电脑已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指导,沉迷于网络。网络世界丰富的想象和轻而易举获得的成就感使得孩子逐渐丧失现实感,容易用网络中方式和方法应对生活,如产生的暴力行为、早恋等问题。
  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失衡的教育对策
  1.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常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预防重于治疗。同时学校也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足够的心理咨询老师,为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通过及时的交流,帮助学生找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 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人和教育人。教师提出的每句话以及行为都会对学生带去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强化师资队伍在心理上的健康教育,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持有一种非常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够过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上给予有效的指导,使孩子们不误入歧途。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父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
  父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尽管父母每天下班都很累,但他们应该定期打电话给孩子,与他们沟通,不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以及生活,同时还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鼓励他们的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他们的父母。
  (三)社会需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向农村倾斜教育经费,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环境和饮食质量,并在资金上支持每所学校建立正式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及时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四)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
  留守儿童也需要适当理解父母,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并且需要明确父母不在身边是为了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由此儿童需要在日常生活里克服困难,将困难作为对自身的考验,培养自身坚强的毅力,学会自立自强。
  七、 结语
  总的来讲,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上的不可忽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以及学校还有社会不断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刘亚芳.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9(7):75.
  [2]惠卫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現状及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8).
  [3]王吉财,朱俊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观察,2019(15).
  作者简介:
  何宏,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刘家寨子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教学当中,各种学科教育都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基于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当中的发展现状和原则,来进行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措施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叛逆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当中,其学习方式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十分的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当中
摘 要:历史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之一。美国历史学家怀特认为历史叙事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材料(或证据);通过选择、发现、识别或揭示等方法赋予历史事件意义的历史故事;三是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和意义的建构。因此,文章从三个递进层次的历史叙事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一是构建历史背景的时空坐标,体验史实;二是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理解本质;三是架设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跨越时空。  关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初中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历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三四二”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核心素养是独立个体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观带给各学科教学巨大的、严峻的考验。历史是一门人文性、故事性较强的学科,依据其学科优势引入历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能达到理想效果。历史故事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受纳程度完全契合,这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极佳的途径。文章从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与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课堂中的价值出发,针对现行教
摘 要:在全新的教学时代下,分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运用到了高中的课堂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并进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地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运动、生命健康,这也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浪潮,因此广大教育者既需要关注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关注体育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强身健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因为特殊的学习阶段,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高,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几乎没有,因此高中学校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注重将体育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并采
摘 要:在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下,学生要能够去认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对音乐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由此进一步丰富内心情感。并且,一些音乐中包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学生欣赏这一部分音乐,往往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此外,还能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思考,在学生进行音乐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认知,进一步地创新和发挥。基于此,文章将对《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的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
“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该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针对这个问题,我园区进行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初探.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不仅仅要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精神,更要在园本课程的规划中先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渗透,实现劳动教育目标.联合五大领域,在各领域之间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多方发展.最后共同构建园内外“四途径”,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就显得愈发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主动探索高中生涯规划与政治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将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中,助力学生今后的人生。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政治学科;教学;途径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显得愈发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科学教学生活化目的在于将科学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前备学、课堂展学到课后续学,层层渗透,环环相扣,将实验素材生活化、实践操作生活化、课外作业生活化落到实处.教学生活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要求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的生长点,选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思维提供感官刺激,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探寻改善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