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要运用语文教材进行人文教育,执果索因或缘因求果,对教材作深入一步的延伸、推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之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育教学 人文教育 培养途径
  
  在日益关注高考的今天,语文教师往往更具功利性,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整个民族的长远利益看,这是非常有害的,也是可怕的,这也与教学大纲相违背。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紧结合在一起,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审美的素质,运用教材陶冶思想情操,力求文道结合,要让学生从文情并茂的课文中得到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格。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又要致力于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使他们内心情感更加丰富,使他们更具韧性,更具激情,从而成为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耳濡目染通过身教感染学生,要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语文教师要尽量做到,这并非易事,必须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传道授业方面做到出类拔萃、作风严谨、工作踏实,在与学生交往中努力做到平等对待,等等。教师在与学生密切交往中通过生教以自己的完美性格魅力征服学生,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培养出来了。
  二、运用语文教材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感受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语文教材丰富,厚实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熏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别人、珍视生命、热爱祖国的人生观,提高其人文素质,发展其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触到上千篇文章,从而认识到许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可贵的东西。如朱德母亲勤劳纯朴、任劳任怨的品质,志愿军战士那种纯朴的爱国主义精神,桑兰微笑地承受挫折、痛苦。教师不能只是点到为止,还要联系现实进行深刻挖掘,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比如,在上《一面》的时候,让学生们讨论:在困境中的时候,总希望别人安慰我们,帮助我们,那你帮助过在困境中的人吗?你在困境中是否也不忘帮助别人?经过讨论后,很多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往往忘记帮助别人。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做到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向助人为乐的学生学习。
  三、巧妙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便是执果索因或缘因求果,对教材作深入一步的延伸分析、推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对教材中某些看似寻常的“果”或“因”掉以轻心,随便让它滑过去,而要善于无疑处生疑,由“果”分析出相关的“因”,由“因”推挖出相关的“果”,这些分析推挖出来的“因”或“果”便会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而且这种分析推究的过程,恰是很好的思想教育过程。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屠户杀了“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的那只狼后,又“转视积薪后”,杀了正在柴草佳中打洞的另一只狼,此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前狼”何以能够放心大胆地凭“假寐”来“诱敌”?原来,两狼“眈眈相向”了一会,彼此交换了眼神,沟通了思想,悄无声息地分了工,并配合默契地“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文中的两狼当然是狡猾的,是需要批判的反面对象,但它们配合默契的分工做法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要有集体观念,全局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只有这样一个集体才能健康进步,一个单位才能兴旺发达。不断深挖潜在的思想因素,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形成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将美渗透进精神世界,可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个体。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真、善、美的教育尤为重要,假、恶、丑也要让他们辨别。比如在学习《祝福》时我让学生讨论了祥林嫂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如何认识丑恶的封建行径?从而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恶。
  总之,语文教育教学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人性。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仅是知识,而且是道德、自我能力的培养。相信我们经过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据估计,全球约有20亿的人口感染结核病,精准、及时高效地对结核病病人进行诊断是治疗和控制结核病所必需的。结
摘 要: 牡丹是富贵繁荣的象征,历来受到国人的厚爱。牡丹得名其来久矣,且有多种别名,品种也很繁多。有唐一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芳传天下。牡丹适应唐人艳丽的审美观,因此被称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唐人种花、赏花、赋花之俗成风,掀起了牡丹热。  关键词: 牡丹 唐朝 繁盛状况 原因    牡丹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世人的喜爱,有关牡丹的文章资料很多,但都很零散,专著也很少。唐朝是中国古代的繁盛时期,牡丹在唐
摘 要: 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创作思想深受犹太传统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创作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在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文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马拉默德的中篇小说《银冠》予以思考,分析蕴藏于文中的冲突——价值观冲突,并依此为线索,来挖掘探讨贯穿该小说的深厚的犹太文化内涵,也使读者进一步认识这个民族。  关键词: 《银冠》 价值观冲突 文化语境 英译    1.引言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
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作为二十世纪中期西方主导的文艺批评理论,它倡导和重视细读文本本身,以文本的语言、意象、构成等作为其重点研究对象。新批评派不同于实证主义的文学批评,他们主张把文学和科学加以区分。他们也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批评,印象主义认为,天下没有,也不可能有、不应该有客观的批评;新批评派与之相反,他们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应该有规律、有规则。新批评派更不赞成社会历史批
摘 要: 近年来,翻译质量低劣的现象略为明显,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胜利闭幕,外国友人纷至沓来,因此,译者提供准确、合乎规范的标示语,不仅为国际人士提供方便,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对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重要意义。不少研究者发表论文,指出现有标示语的种种错误,并对错误类型进行分析,但是仍然有不少翻译还不能传情达意。作者参观了荆州博物馆,并对其标示语做了简单记录,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习语,这些习语大多都运用了隐喻。隐喻包括始源域和目的域。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域的“虚”、“实”分析,以关于“学习”和“知识”的隐喻为切入点来探讨隐喻的概念合成理论。隐喻习语的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以最终达到认知凸显的目的。  关键词: 概念合成 隐喻 “学习” “知识”    1.引言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关注到了隐喻在英汉
精少量播种是实现稻茬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几年来我县攻关实践证明,小麦公顷产量60O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必须精少量播种。实施精少量播种每公顷比常量播种节约用种75~150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形成万众一心促发展的社会氛围,这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综合素质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我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文
文章先分析了机械成孔技术,随后介绍了机械成孔技术的有效应用,包括工程概况、抗滑桩参数和应用,最后介绍了滑坡治理效果,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发的也十分迅速,随着机械制造工艺也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起着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