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多年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目标、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为全体学生获得健美乐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1 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健美乐为宗旨
  学校体育改革,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调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部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曾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然符合国有社会需要—办学校—育人,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限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学校体育不可能单独承担或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由此看来,将“技能”、“体质”和“人才”单独作为学校体育目标都存偏颇,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国内外早已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点,揭示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都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学生由学校毕业即所谓成才上,而应该为学生们的终身服务。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2 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主线
  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英雄成败,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需要构建,追求“标准化”,如此等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再也找不到内容。但“照此办理”几十年,我国学校体育既无新的起色,更无特色。且学校群体活动经常性以及学生体质几乎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实质,不是学校体育的本义,学生需要,又是学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3 实施学校体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学校体育就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就是说,能不能保证为全体学生服务,实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为少数、为多数,还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问题,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训练与比赛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①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权利,不容许被少数人“霸占”。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当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其所教全体学生负责。②如果说,课余时间的训练辅导自在“提高”,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这种“提高”也应当是学生自身的提高,而决不是“通过他人经受训练来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体学生。事实上,所谓普及与提高关系,如果脱离二者之间的纵向作用,而只追求横向影响力,显然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正确的。例如我国自行车普及率届世界之首,可就没有出现象征“必然提高”的金牌运动员;湖南体操、跳水运动很不普及,却又拥有陈翠婷、熊倪这样的世界金牌得主,同时也未因有了陈、熊这样的“提高”,而指导、推动了湖南这两项运动的普及。重要的是,近些年来,学生代表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了,可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则是令人担忧。③如果说,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禀赋、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尽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思考并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显然,当前多数学校的课余训练,只把目光投向少数学生,个别项目,统一模式与尺度的做法很可取。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并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其他文献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十余年,这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班主任是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工作中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用爱心去耕耘,用慧心去播种,用耐心去等待,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将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是我在教育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1]“点滴呵护!”早上7:40,我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六十多个孩子已陆续到
期刊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也将影响学生将来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本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示范 指导 探究 评价 多媒体  科学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记忆单词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却事与愿违,效果不佳。怎样记忆单词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怎么教学生识记单词的方法:  1 分类记忆法  1.1 音节分类记忆法。我们可以把学过的单词浏览一遍,把含有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集中到一块。例如:-ther类:father、mother、brother、either、weather…这些单词中的ther发音相同
期刊
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担负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任。它不仅是学习和认识的工具,还是思维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些都给了语文以想象的空间,创新的魅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在小学阶段是指不迷信“名人权威”,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成规,不唯“师命”是从,而是以己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
期刊
语文是小学所占时数最多的一门学科,也是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荟萃着许多名作佳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受到美的陶冶,并逐渐养成良好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育的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读——发现美  世界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美的因素呢?
期刊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业待兴,由于以欧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向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成为当时仅存的条件,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强国,中国选择了向苏联“一边倒”的策略。为了培养新型的雕塑领域高级人才,推动中国雕塑教育走上正规化,新中国在1953年至60年代初公派一批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雕塑,以便直接研究和引进苏联雕塑教育体系,这不仅是一项历史性举措,事实也证明这对于推动新中
期刊
语文综合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主题式的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活动中。  1 要创设一个育人的情境  德育渗透需要特定的氛围,或庄重,或
期刊
【摘 要】 助人成才、防微杜渐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对体育的社会蕴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并能把握好教育、训练学生的方法和尺度,使体育运动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提升素养 高校教学  体育对教育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助人成才、防微杜渐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对体育的社会蕴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并能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党中央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德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坚持师德为先,重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实施者,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承担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营造方法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 使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