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及理,走进“痛”“悲”中的生命情怀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经典,《兰亭集序》语言优美,意蕴丰厚。但感情跳跃性大,学生阅历尚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和阅读积累,知人论世,由情及理,深入探寻作者的生命情怀,用文本的丰富意蕴点亮学生精神世界。
  【关键词】《兰亭集序》;情感体验;阅读积累;知人论世;生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本分析
  《兰亭集序》被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收录。作品以情感为主线,优美的文辞、巧妙的构思、深广的哲思,无一不值得探究。
  二、学情分析
  文本感情跳跃大,二三段对死生问题抒情说理的句子较多,学生阅历尚浅,很难理解跌宕的感情变化及深沉感叹中的生命哲思。因此,难点是“痛”与“悲”的理解,教学中除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作者,更要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与阅读积累,深刻解读“痛”“悲”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理清文脉,由情及理,深刻探寻“痛”“悲”中的生命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
  预习课上,我们整体感知,找出了文本情感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王羲之走进幽美的兰亭,共同分享那赏心乐事,重点是由情及理,走进“痛”“悲”中的生命情怀。
  (二)为何而乐
  探究方法:
  1.文句分析法。诵读中批注,分析“乐”的原因。2.绘画赏析法。从整体或某个局部,画出盛宴之乐。展示画作并结合文本加以说明。3.想象阅读法。结合文本试想描绘情境。良辰、美景、嘉宾、雅事,怎能不乐!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诵读中写出、画出、想出、说出文中之乐,入情入境去体会纵情山水乃至物我两忘之乐。课堂赏读中始终做到以文带言。
  (三)缘何而痛
  探究方法:
  1.体验解读法。
  研读要求:从句中,我读出了痛。试结合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或阅读积累分析。
  【成果预设】“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我们在投入地做某事,比如读喜欢的书或踢球时,沉浸其中,不会感到时光飞逝。这是人生短暂之痛。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会喜好变化,会审美疲劳,回忆走过的时光,那些曾无比喜欢的新衣或新物,那些曾以为会陪我们一生一世的朋友,已然不在。这是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之所欣”,可以指朋友相聚欢谈之乐等,“俯仰之间,以为陈迹”写出事物变化快。享受到的快乐很快成为陈年旧事,这是乐事不再之痛。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最大的痛事是死生之事。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长短,生命终会消失于世。分裂动荡时期,人们对死生大事更易发出感慨,即使是曹操一样有建树的人。结合阅读积累,放眼历史长河,面对自然的无穷、人生的短暂,很多古人发出了感慨:
  春秋孔子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魏曹操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陈子昂言:“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宋苏轼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设计意图】对于作者心境的突转,仅就文句看,难以对这种喟叹做真切深刻的理解。因此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联系所学,以真正走进作者内心的“痛”。
  2.知人论世法。
  (1)时代背景。由乐到痛,如此过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正是晋士大夫的两种处世方式。联系社会背景:分裂动荡的魏晋,政治极为严酷,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永和初年,又遇地震、瘟疫。人祸天灾,无时不在,天下名士普遍感到生命虚无、无常,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有人晤言一室,有人放浪形骸。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抱负无处施展的无奈。“晤言一室之内”:晋人主张清谈,士族名流于一室之内相聚,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做虚无之谈,沉溺其中,甚至废寝忘食。
  (2)作者人生。王羲之作本文时已年过五十,深刻理解“痛”,还要联系他入世又出世、不堪官场争斗、晚年丧亲多病等复杂人生经历,可补充《晋书·王羲之传》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品读文本,还要结合背景,知人论世,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在特定时期深沉的痛苦与无奈。
  (四)因何而悲
  探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悲从何来?“悲”与“痛”有何不同?【成果预设】作者悲昔人,也悲后人,得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认为长寿和短寿绝不等同,体现了对生命长短的珍视。这个观点由“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句而来,通过自己读古书的经验,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对死生大事发出感慨。而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这种对生命的体验是古今同一的,“后之视今”“虽世殊事异”两句即可证明。所以“痛”是一己之痛,是感性的;而“悲”是为古人、为时人、也为后人,是千古同悲,已上升到理性思考。
  2.评价解读法。李泽厚《美的历程》中评价:“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成果预设】认同。悲叹但并不悲观,这就是王羲之的生命情怀,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悲”是对生命的深深眷顾,是从理性上对生死命题进行了哲学思辨,是在深思应该怎样更好地生,即“向死而生”。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借助必要的评价引入,在观点碰撞中思考“悲”中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照,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兰亭盛宴,由乐转痛,进而生悲,跌宕的情感中蕴含着对生死观的探讨、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面对人生有限与自然永恒的矛盾时,王羲之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时不我待,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咬定“语言训练”不放松,积极创新训练方式,并使之有效,以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提高语  文素养,增进对语言文字的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特点而言,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现结合自
延期的法网撞上拉沃尔杯,费德勒要伤脑筋了。  如果时钟拨回到三个月前,肯宁正在上演澳網夺冠的新生代故事,德约赛季不败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费德勒因伤大休的决定令人错愕……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人类的生命健康成为头等大事。身处于这样的漩涡中,无论是殚精竭虑的赛事主办方,还是不得不高挂免战牌的球员,都必须接受现实:在阴霾笼罩的2020年,为网球运动找到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在教师的介入下,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才能让“悦”读不再是一场梦。本文就结合当前课外阅读的种种现象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悦”读。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
【摘要】俗话说,“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幼儿时期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会为将来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設法地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技能,让他们快乐识字、高效识字,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根基。本文就将从如何教会学生高效识字入手来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学习原则;创设氛围;识字方法;实践检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生聪明识字始”,人在幼儿阶段开始学会识字写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诗意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初中写作教学序列化研究》课题的实践,通过思考提出了写作教学应立足于有趣、扎根于有序、得益于有法的作文教学观点,期望对开展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写作;有趣;有序;有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
【摘要】朗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借助语文朗读的方式优化语文学习,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综合小学语文当前的朗读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获得全新的朗读体验和领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不同年龄阶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
【摘要】语文课程一直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但是目前因为诸多问题交织化影响,使得许多小学语文课程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遗留应用、思辨、经验研究过多,而基础、实证、学理等研究过少。本文在客观论证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状况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日后妥善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随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了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还需要切实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予以关注,并能够切实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高效
【摘要】大数据时代,微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正风靡全球。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本文试图以浙江沈晓惠老师的《诗歌中的矛盾》为例,分析微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所起到的导学作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微课;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微课从字面上看,显然与当今互联网时代所流行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形式一脉相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