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人物类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演奏者经常演奏的中外钢琴作品中,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象进行划分,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别,分别是刻画人物类、描绘自然景观类和表现民俗风情类。钢琴音乐在经历了具有综合戏剧性的奏鸣曲发展阶段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以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形式,对人物和景观给予更集中、更精炼的表现。因此,人们将刻画人物类的作品看成是音乐特写镜头。本文通过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小黑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陈培勋的钢琴作品《卖杂货》来分析如何欣赏刻画人物类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
  一、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小黑人》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风格作曲家的代表。《小黑人》这首钢琴作品采用了一连串的切分节奏,都是为了表现标题中的“黑”。当黑人的音乐从美国传到欧洲以后,新颖且充满活力的节奏引起了德彪西的巨大兴趣。这种音乐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音乐中有富于摇曳感的节奏,人们通常通过摇摆腰肢并带动全身来获得一种享受的感觉;二是有其独特的调式音阶——布鲁斯音阶,也就是降低自然大调中的第三级音和第七级音,听起来的音响效果展现了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北美后所遭遇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形成戏剧性对比的抒情乐段中,出现了降E和降B的原因,只要将这两个音重新还原并进行比较,就会明白这段音乐为什么会这样写。
  德彪西运用这些音乐语汇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黑人所特有的调皮、机灵、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让听众似乎看到了小黑人的特写:小黑人在大街上欢快地跳着,不时地撅起厚厚的小嘴唇吹起口哨,吐露着内心的郁闷。当听众从节拍、节奏及貌似有些奇怪的旋律以及伴奏音型中感受到小黑人那机灵、可爱的动态形象以后,就不会被切分节奏和临时升降记号扰乱。所以,演奏者要顺音乐之势。例如第3小节开始,左手的一串“糖葫芦”音型,这是由小三度音程构成的长长的一句半音阶进行,当演奏者在脑海中清楚句型的结构以后,就很容易做到乐随心动。另外,对于乐谱上的各种表情提示,演奏者一定要细心地琢磨,并发自内心地表现此种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打动听众的心。
  二、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从标题上看,《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刻画的也是一个人物。但与《小黑人》不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从描写人物外在的动态转向了内在的心理,因此,音乐便显得令人难以琢磨。德彪西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受到了一首诗的激发,这也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了解德彪西,诗中写道:“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云雀的歌声在回荡,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那么,作曲家是怎样通过音乐语汇来表达自己对这首抒情诗的感性体验的呢?德彪西创造出了与诗的描绘相吻合的意境,通过五声音阶性质优美的旋律和色彩柔和的和声,使听者感受到一位外貌美丽、性情可爱温柔的少女形象,在动人的旋律中表现出了少女的感伤。这首抒情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滿活力,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内心富有活力,透过这样的音乐,听众能想象到一位少女清晨坐在花丛中放声歌唱,她不只是一个清纯美丽的少女,更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这首作品的节奏像朗诵诗歌那样自然随性,所以乐谱上会有很多关系到速度变化的音乐术语。可以说,如果演奏者不能体会诗歌描述的诗情画意,就很难把握好速度变化。当然,只要演奏者能从呼吸的角度去领会音乐的内涵,就不难感觉到类似于皮筋的弹性与伸缩。例如,作品一开始的音乐术语“不十分精确”,意味着要像宣叙调那样的语气进行演奏;音乐术语“有动感地”,需要随着音乐的上行而“提气”,随着音乐的下行而“泄气”;音乐术语“有一点活泼”也许与诗歌中“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有关;又如“流动地”,通过平行四、五度构成的和弦横向进行,营造一种空灵感表现出少女沉浸在虚幻的憧憬中;音乐术语“有速度地进行”,也许与“云雀的歌声在回荡”相关联,但毕竟也唱累了,情也抒发够了,所以音乐才会由“渐渐放慢”到“逐渐消失”。
  由于这首作品是印象主义风格,是从整体上表达由诗歌引发的内在感受,并不像浪漫派作曲家那样对人物和情感有实实在在的表达,故德彪西一再强调作品的音量,必须一直控制在P或PP的范围。只有深度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恰到好处地演奏出扣人心弦的音乐。
  三、陈培勋的钢琴作品《卖杂货》
  陈培勋的《卖杂货》是一首中国作品。作曲家是地道的广东人,所以他根据自己熟悉的广东小调来进行创作,音乐中散发出浓郁的广东味。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是钢琴民族化时期,陈培勋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作品,如《卖杂货》《旱天雷》《思春》等成了大家争相弹奏的作品。作曲家曾说过,《卖杂货》表现的是年轻人的喜悦心情,主题是挑着担子卖日用小杂货的人唱的小调,中段选了一首民间流传的“梳妆台”小调,并采用了轮唱的方式,再现段又重现了货郎的形象。很显然,作品基本上是以三段体形式结构而成。
  先来看A段。当作曲家将一首卖货郎唱的小调配上了“后切”式的节奏音型,音乐便呈现出货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特定动态形象。所谓“特定”,即一种动态的形象,由挑着担子走路造成的,当货郎的肩上挑着有一定分量的担子走街串巷时,人们能看到担子随着他的脚步有节奏地上下颠颤。尽管这样的动态形象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但因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富有生动活泼的美感仍然被提炼、上升成为舞蹈表演中的特定动作。因此,为了能将卖货郎喜气洋洋的动态形象表现出来,在演奏中需要想象力的介入,就好像自己哼着小调并挑着担子。这样的话,“后切”式的节奏音型就不会弹得毫无意义。第17小节开始是以变奏的方式又重复唱了一遍,音乐似乎告诉听众:卖货郎放下了担子,开始吆喝卖货,接着又为招揽生意而敲锣摇鼓了一番。第一个“插部”,音乐虽简练却欢快而活泼,表现一群姑娘听到了盼望已久的吆喝声,满心欢喜,大家蜂拥而上,挑选自己想买的货品。
  B段的音乐放慢了速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戏剧性对比。音乐采用了粤剧小曲“梳妆台”,复调手法的运用像是两个人的对话,旋律婉转、优雅动听、浑然天成,在左右手交替中进行。最后,再现段乐曲又回到了A段,音乐重现了苦中作乐、善良幽默的卖货郎形象。
  四、结语
  人们在欣赏和演奏刻画人物类的钢琴作品时,需要认真分析和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对人物某一时刻、某种突出的性格特征加以放大,并给予生动地刻画,这样才能把握住作品的音乐特征并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
  (包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高静(1979-),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其他文献
李斯特是19世紀浪漫主义时期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斯特一生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和交响音乐,同时也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本文以李斯特的歌曲《流浪者的夜歌》为研究对象,从旋律与伴奏、和声、曲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李斯特与艺术歌曲  (一)李斯特的艺术歌曲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出生于1811年,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
期刊
《时时刻刻》是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创作的关于意识流作家及其著作《达洛维夫人》的一本实验性小说。坎宁安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三个处于不同时代的女性置于同一时间维度,反映了女性所面临的不同的生存困境。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框架,对《时时刻刻》中的劳拉·布朗进行分析,揭示她从被自我束缚,到本我归位,再到追求超我的蜕化过程。  一、《时时刻刻》的介绍  《时时刻刻》是迈克尔·坎宁安创作的小说,
期刊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她的小说《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从一名使女的视角讲述未来世界。《使女的故事》这篇小说从景观空间、权力空间与社会空间三个视角来阐释空间内涵,揭示了环境污染、生育力下降、性别歧视等问题,批判了当权者企图用灭绝人性的方式拯救人类的罪行。  一、空间批评理论概述  空间批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后现代思潮的产物,是在现代文学和地理学理论的
期刊
《无声告白》是美国女性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首部文学作品,一经面世,好评如潮,成为2014年度亚马逊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作为二代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文学处女作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创作视角,因此崭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无声告白》是伍绮诗历经六年创作的首部作品,于2014年出版。作者基于华裔女性的独特视角,以一个中美混血小女孩的离奇失踪为线索,将中美混血家庭看似和睦温馨氛围之下,实则成员矛盾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戏剧小品在大众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群众戏剧小品因其风趣幽默、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寓教于乐等特点曾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戏剧小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群众戏剧小品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本文将从群众戏
期刊
河南板头曲是我国传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器乐弦索乐之一。河南板头曲最先是大调曲子的一部分,依附于河南大调曲子而存在。作为大调曲子演唱前起静场作用的器乐前奏,河南板头曲也被称为“大调曲子板头曲”。后来,随着板头曲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大调曲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民间器乐曲种。  河南板头曲由二胡、三弦、琵琶、古筝等几件各具特色的拨弹乐器组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板头曲发源于北宋时期的汴京,明代中叶后
期刊
20世纪中期是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以20世纪中期的中国合唱作品为切入点,理顺的时期民族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创作动机、创作思维等四个维度分析其作品创作的民族化,以期引发对20世纪中国合唱作品创作民族化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并为构建20世纪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20世纪中国合唱作品创作民族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启蒙试验初期:20世纪前30年 
期刊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音乐文化。这些文化具有跨时空的价值,不仅滋养了传统劳动人民的精神,还丰富了现代人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还具有超越国度的价值,“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更多的地区,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沿线国家在经济交流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相互渗透,这可以将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为陕北传统音乐艺术的继承
期刊
戏曲与民族声乐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民族声乐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戏曲声乐理论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却又各自独立。民族声乐吸收了我国优秀戏曲的曲调以及发声技巧,也是艺术工作者在歌曲创作领域以及民间歌曲领域不断进行探索的结果。民族声乐艺术者需要对演唱方法和艺术技巧等元素进行分析,对戏曲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行探索,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通过作品表达醉人声音、动人声韵和真挚的情感,由此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基于此
期刊
传统戏剧表演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表演通常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色彩,这种地方性在戏剧语言以及戏剧的音乐上表现较为明显。观察传统戏剧中的内容,则能够发现其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各区域的戏剧表演中,剧目内容往往存在重合性,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由此可见,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在传承地区文化的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文化意识。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以及功能展开分析。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