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出现多元趋势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季度,国内经济显现多元发展趋势,今年可能被认为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形势最不稳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中国经济危机很可能在2013年爆发,引爆线不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地方债务危机,其表现就是部分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
  李所长认为,即使经济危机发生也没什么可怕的,可能还是“好事”,因为危机可以倒逼中国几乎停滞的转型和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只要一启动改革,中国经济的天就会慢慢放晴了。
  “马太效应”的路径依赖
  过去八年的中国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财政的扩张,地根撬动银根,地方政府用楼价来撬动整体地价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资撬动银根,支撑投资的扩张。这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主线。
  这一经济扩张模式导致中国在完全进入过剩型经济后的2003年—2011年,大部分资源被配置在低效率的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共投资的全面提速成为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从而引致了其间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
  根据西方经济学,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投资行为必然带来“挤出效应”和无效率,而投资率过高的经济体也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和经济忽冷忽热的挑战。事实上,这些挑战在中国经济近些年的现实中不断得到验证。
  据报道,2012年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落实在以新一代互联网标准、电动汽车配套设施、核能设备基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经济内生性质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倾力扶持和补贴的LED、风电、光伏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2011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泡沫破灭、经营困难和倒闭潮。
  2011年,与政府急功近利地四处“烧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家们难以为继后地跳楼、跑路、暴力抗税、变卖资产和移民潮。据有关人士考察,如果不偷税、漏税,90%的民营企业肯定会倒闭。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则透露,2011年他在江浙一带的调研表明,遭遇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达60%。
  近些年,中国经济似乎在步入一种“马太效应”的路径依赖:掌握土地、资金和垄断行业进入牌照等资源的政府及其麾下的国有经济部门,主导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节奏和质量,但因为生存于融资难、进入壁垒高和沉重税负等多重天花板之下的民营经济部门逐渐式微,为解决事关社会稳定的就业和GDP增速问题,政府部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介入到具体经济活动中。而这一路径依赖的风险在于,它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中迅速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难以退出的“有形之手”
  从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视角看,宏观经济政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面临初衷与实际效果相违背的窘境。
  三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决策者所做出的重大抉择,在当时都合情合理甚至别无他选:2008年底充斥于中外各大媒体头条的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而中国的GDP增速在一个季度里就下滑了3个百分点,此为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的背景;选择“铁公基”进行投资,是因为它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共品属性;2010年通胀如“火烧着房子”般起势之后,政府必须动用数量工具来釜底抽薪,如果大幅加息则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破产,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然而事后的情形证明,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宏观决策者基于有限信息的预判,结果往往就是宏观调控矫枉过正、捉襟见肘或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官员们随之不得不永远奔忙于“救场”和“灭火”途中。
  要规避这类决策偏差的办法之一是,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受监督,在现阶段的中国,这还难以实现。仍以2008年下半年经济刺激计划为例,尽管全国人大对于财政预算进行审议是国家制度性安排,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迅速出台影响深远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全体大会的审议,仅向人大常委会通报了此事,“做出决定之前通报一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办法之二是,“有形之手”淡出微观经济领域,但在中国经济的既有格局之下,要做到这一点更难。
  最难之处归根结底在于,在政府看来,中国经济必须维持足够高的GDP增速以每年创造2000万个新增工作机会,来满足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就业需求。而当前GDP的“三驾马车”中,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放缓,内需依然难以提振;出口放缓的格局看起来也会成为长期趋势;尽管我国投资率长年保持43%以上(美国只有约15%)的高位,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角。
  而最富有投资能力的,惟有GDP蛋糕的最大分食者——政府。1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1%,GDP年均增长9.7%-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仅为7%。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22.8%。考虑到各种政府收费、罚没、土地出让金、社保收入、国企上交利润、彩票发行等预算外收入,1995年-2010年,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占比重由24.25%上升到30.48%,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65.87%下降到53.25%。
  据经济学家最近测算,2011年1月至11月,我国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高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6.8%,是GDP增长的三倍,大概相当于4.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或14亿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资本积累的悬殊格局,以及政绩考核和寻租的激励作用,都决定了各级政府有着强烈的投资冲动,其维持GDP增速的首选必然是亲自操盘经济发展。
  如何跳出“东亚模式”宿命?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并没有跳出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凭借资源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政府主导的高投资则是这一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最大推手。
  不可避免地,中国也将面临东亚模式所遭遇的终极挑战:逐渐丧失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常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化;制造业过度发达而服务业相对落后。同时,正在飙升的人口抚养比和超出地球承受能力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则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的硬约束。
  中国经济能否跳出东亚模式宿命,取决于它能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将经济发展由外需导向、生产型结构向内需导向和消费型结构转换。
  但这一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既有制度安排和既有利益格局下已经形成的锁定效应和巨大惯性难以被打破,如财税体制、金融制度及其伴生的GDP崇拜、土地财政、所有制歧视、国进民退等。
  调整需求结构、实现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需要中产阶级占人口多数,因此我国须通过减税和转移支付,降低政府、企业和高收入者在国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但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其结果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22.8%。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近年来我国的征税工作得到了更严格的执行。
  另一方面,消费不旺的一大成因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要求政府改变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从亲力亲为的经济建设转向对教育、医疗、环保、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投入。要实现这一转变,须真正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使任何财政决策都成为“公共选择”——即财政决策是民主的、法制的、讲程序的,而不能是集权的、行政的、随意的。
  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则不能再走按照计划经济思维圈定战略新兴产业的老路,必须解除对要素价格包括资本、土地、能源等的管制;真正落实“非公36条”,将金融、电信、石油等高利润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并通过资本市场公平有效地将国有资产社会化。
  归根结底,20年前邓小平推动做大增量、带动存量的“帕累托”改革在中国已经走到尽头,当必须重切蛋糕来重启改革时,责无旁贷的操刀者依然是既有利益格局的最大得益者——政府部门。这一次的如何选择,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抑或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其他文献
彭鸣亮生于1960年,那并不是一个适合做绘画梦的年代。  父亲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爷爷有国民党工作经历,舅舅又是从海外归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彭鸣亮的家中常有不速之客,饭桌、地板、楼道上写满了至今擦不掉的大字报。迷上画画,是因为舅舅从海外带回来各种西洋画册,彭鸣亮在外公家的书橱里胡乱翻腾时偶尔找到。这一看,他竟被震住了。连他自己都讲不清楚,才上小学的他怎么会如此痴迷地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期刊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再被改变了。现实经济中,企业由于决策失误,不时会遭遇沉没成本,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并不罕见,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往往会因为沉没成本扰乱心智,误导了再决策。  如何利用沉没成本,重建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沉没成本”的盲点  
期刊
在世界经济遭遇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当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出现问题时,未来的经济发展依靠什么?靠政府、靠穷人、靠富人、靠中级阶级,还是靠谁来拉动经济?  从新加坡经济发展说起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
期刊
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流行政府对市场加强监管,运用政府力量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政府与市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市场企盼政府怎样引路?  市场与政府的根本差异  从《市场的逻辑》来看,如果你想活得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你不让别人幸福,你也得不到幸福。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同样道理。政府获取收入的办法,跟企业和个人完全不一样,它是靠税收,税收有法定的强制性。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
期刊
新年伊始,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赵福禧率队赴普陀、嘉定、宝山、闸北等区,着重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行调查研究。每到一处,他深入企业厂矿车间走访考察,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询问生产经营情况,关心企业实际困难,并与区县有关领导、工商联负责同志、商会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工商联工作情况汇报,准确掌握非公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第一手情况。  在普陀,赵副部长一行专程参观了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定位一般是指政府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文明进步当中,该起到什么样的功能与作用。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普遍视自己为权利的所有者,规则的制订者,最后导致与人民群众的隔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角色扮演得如何,取决于企业有否活力。  创造市场,才能解决萎缩问题  服务型、职能型政府要做的是:大胆放宽政策,减少行政审批,这样才能培养大量富有竞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的经济运行基础已经确立,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在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市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排斥政府干预,这一点很容易成为复活或强化旧体制的根据。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搞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完全正确。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大的变化?中
期刊
文│继4月上海私车额度拍卖价格突破6万元大关后,5月私车额度投放量达到今年内最高的9300张,但是成交价格却再次刷新纪录,最低中标价64000元,环比增长近5%;本月平均中标价64367元,较上月环比增长4.44%。  按前后两块车牌总重200克计算,上海车牌成交均价可折合为322元/克。而截至发稿时间,黄金现货价格恰好也是322元/克。笔者不禁调侃:“上海牌照”的投资价值已经远超黄金了。  ■ 
期刊
政府职能——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时,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功能。它反映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显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学会少用行政手段,更多地使用高明的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使中国经济这艘巨型航轮得以平稳前行。回顾、展望中国政府职能
期刊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上海推进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的有关  背景情况  第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