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春白雪”回归“下里巴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抛却“阳春白雪”,走近“下里巴人”,农村中学尤其如此。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31-1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本指文艺作品中“高雅”和“通俗”的两种境界,笔者这里借用来指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两种指导思想:前者指好高骛远投机取巧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模仿名家名篇等,偏重形式,忽视内容。后者指回归本色踏踏实实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抛却“阳春白雪”,走近“下里巴人”,农村中学尤其如此。
  一、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激发兴趣
  农村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不多,阅览室形同虚设,电子阅读更无从谈起,先天不足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写作兴趣不浓,如果这时候我们还采用所谓“阳春白雪”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鹦鹉学舌般地去背诵那些所谓的范文,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不但永远赶不上城市学生的步伐,久而久之,还有可能丧失那仅存的一点可怜的写作兴趣。怎么办?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庄稼生长的过程,了解翻耕、播种、施肥、收割的活动特点,既让学生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又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农村的变化:从住房、道路、交通工具、衣着、谈吐……小处入手,来赞美党的政策体悟祖国的强大,从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方面的激发,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二、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储备能源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无病呻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耽误时间,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长时被困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下里巴人”,关注社会生活,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挑战主持人》等电视节目,看《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语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大人说话时的弦外之音。“口”要常开:评习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佳句名篇;尝试即兴演讲,练习口头作文。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能源”储备充足,底蕴丰厚,何愁写起作文来不洋洋洒洒、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慧眼独具?
  三、鼓励学生“勤劳致富”,提升实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与用统一死板的模式去框定训练内容,一切以“考试”为纲,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做文”而矫情,敷衍凑数,久而久之,千人一面,形成一种不良的文风,高质量的文章何从谈起?并且这种文风愈演愈烈:小学作文成人化,高中作文干巴巴,令语文教师颇为头疼。追本溯源,是我们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模式害人不浅。农村就是农村,决不能成为“伪城市”,乡村、小桥、流水、牲畜、秧苗才是它的主色调。农村孩子再打扮也脱不了淳朴的底子。既然成不了“阳春白雪”,索性就做个勤劳本色的“下里巴人”。
  1.勤动笔墨。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丰富的生活写下来,切记开始不能有任务式的指令,否则引起学生反感;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信马由缰”、“信手涂鸦”;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事物,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己的困惑苦恼,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奇思怪想等等。
  2.勤作交流。过程分三步完成:前期——每堂课前5分钟由任意3名同学主动上台读自己的随笔,同学和老师给予肯定式的评价。一周进行统计,对于写得多、发言多、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中期——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有意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随笔的范围。如人物描述(可分为同窗系列、亲友系列、师长系列等)、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写景物特征)、时事论坛等,逐步规范内容。后期——同学之间互换随笔,相互写评语;教师也定期对学生的练笔及时反馈,从思想、情感、内容、写法诸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看到教师循循善诱、情真意切的批语,自然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自然会亲其师而受其道。
  3.勤于修饰。鼓励学生用精美的笔记本来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涯,捧着这本子,学生自然多了一份庄重;鼓励学生给笔记本做个性化的装饰,同时为自己的随笔取名,如“萌”“心船”“那时花开”“蹒跚的足迹”“风吹过的地方”等等,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勤于对不成功的习作进行“修剪”,勇于向班级、向学校、向报刊杂志社投出自己“润色”过的佳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眼里有清新的自然,身边有丰满的生活,手中有一沓厚厚的“素材”,心中有真切细腻的情感,加上教师轻灵到位的点拨,勤“耕”不辍,日积月累,写作再也不会痛苦,而是一种享受!至于应试作文,“胸中有丘壑”,自然“一览众山小”了!
  
其他文献
摘 要:要较好地表述个人的观点,必须注意文章的主题,增添合理的内容,给人以见一叶而知秋的感觉。  关键词:书面表达;阐述;个人观点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2 -01     一、陈述清楚,有理有节  许多学生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喜欢根据原先的内容加以重复,而不是自己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吐露,因而给人以凌乱的感觉。  I learn Eng
一只天鹅正以最快的速度向南方飞行,在空中它与一只风筝偶然相遇了。起初的时候,天鹅还以为风筝是什么庞然大物,后来才知道它是一只可怜的风筝。于是它们两个在空中聊了起来。“老兄,你这是要飞向哪里啊?”“我要飞向遥远的湖泊”“你怎么一直停在半空中啊,为什么不能向前啊?”经过简单的交流,它们彼此都了解了对方。   了解了风筝的遭遇后,天鹅显得很同情,于是它就把風筝的线咬断了,就这样风筝获得了自由。天鹅嘴里
摘 要:对高中生物实验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先进行分类,然后找出每一类型的相似点和主要区别,按照类别采取对应的复习策略,既可以节约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拓宽实验思路,拓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分类;对策;生物实验;复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61-2  本人针对高考对实验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把实验知
摘 要:学校的生命力源于教师团队,学校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教师团队素质的竞争。我校以激励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为动力,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实施“自主互助”教学为目标,牢固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积极推动校本研修的实施,努力共创师生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学习型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师生;团队素质;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体现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为了统计而统计,而要从知识的内在价值出发,让学生真正产生对统计策略探求的心理需求,进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用符号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一课例也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学习需要;改进;数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0
摘 要:在辅导学生中,我了解学生参加竞赛项目的内容,熟悉护卫的程序,通过学习和研究制定了选手训练的指导计划。  关键词:礼仪辅导;规范;主动问候;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65-1      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技能大赛已经落下帷幕,今年有幸被市教研室领导委派到南京卫校参加江苏省护理专业技能大赛的礼仪指导。通过此次大赛,
摘 要:陶渊明这根思想的苇草,在东晋这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里,坚韧地生长,放射出独特的精神之光。这里仅就其价值观一谈己见。  关键词:陶渊明;价值观;浅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67-2     法国十七世纪短命哲人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
项羽东渡乌江,亭长舣船以待,然而项羽不肯过江东,直言“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此时此情,项羽当泣,且“数行下”,司马迁此时却以一“笑”字来写项羽,表面看来,令人费解。但人物形象却千载如生,心理刻画生动。  项羽已死,鲁国亦降,此时汉高祖刘邦心患已除,天下已定,应是得意之时。然而面对项羽的死却“泣”之而去”。一“泣”字,刘邦心理毕现,细而咀嚼,意味无穷。  当泣而“笑”,当笑而“泣”,一“笑”一“泣”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索与合作有内容、有质量、有效果而非形式?这就需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进而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活力源泉,是探究知识活动的兴奋点。如何充分发挥兴趣的 “引”和“导”的功能,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关键是将学生的即兴化的短暂“兴趣”转化成自然化的稳定自主性“探究”,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良好习惯。  关键词:兴趣培养;探究式教学;引导  老师如何通过巧设地理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地理学科相关的三个特点:综合性、直观性和多彩性来寻找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