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火染书香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我是个“小书虫”,最大的爱好是读各种“小画书”了。因为物资的匮乏,这个爱好变成了一个奢侈的事。
  有一次,因为从别人家借到了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怕别人要还就连天加夜地读,吃饭时因为忙着读书,汤洒到手背上而不自知。夜里才发现手背上被烫了个鸡蛋大的水泡。没有自己喜欢的书读就到处找各种书看,废弃的旧报纸、旧杂志,包括老爸书架上的那些大部头和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弄明白的古書,现在想来,喜欢阅读的习惯或许从那时开始的吧!
  上学以后,考试成了首要的任务,只有在学习的空隙中间才能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了。那时候的夜晚躺在床上,估摸父母睡着了,偷偷地拧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是常有的事。往往因为过于投入,经常会被上厕所的父母发现,免不了一顿训斥和数落。农村孩子总是分外珍惜读书的机会,记得初三时,学校上晚自习,有一天突然停电了。漆黑的晚上,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点燃了一个蜡烛。
  如今,人到中年,忙着生计与孩子,无数个静静的夜,好想打开一盏灯,捧起一本书,让一盏灯火浸染书香…
  美术绘画:蔡依卿
其他文献
一碗面,是可以治病的,尤其是伤风感冒,这是我小时候的切身体验。  在我们南方的很多乡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要吃碗面是很不容易的。以我们村庄为例,水田里种的是水稻,旱地里种的多是番薯。这面条,只有粮食局和粮管站有少量供应。没有粮油供应证,有钱还不卖给你;即使有粮油供应证,没有熟人也不一定买得到。有一年过春节,我娘带着我找到一个在县粮食局上班的远房亲戚“开后门”才买到了五斤面条。  我们那一带的
期刊
橘黄色的灯光洒满了整个咖啡小屋,恰似遗落的金,或明或暗。  桌、椅错落有致,布置很有情趣,三三两两的情侣倚窗而坐,细语呢喃;窗外灯火阑珊,车流如梭,这种由内而外的环境落差,映衬得小屋更加静谧、柔和、温馨。  我们没有说话,沉默着,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起来,氤氲着深沉、压抑,我有点局促不安,不敢正视她,手心似乎在冒汗。她似乎注意到了,矜持地将目光转移,端起了咖啡,轻轻呷了一口,随后拉开背包的拉链,取出
期刊
吼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境内,近万亩的桃林,在桃花节时成了宠儿。为一睹其风采,我也匆匆前往。  中午的阳光,暖暖的,从棉絮般的云朵里直射下来,和着春风,透过村舍、树木洒落下来,形成一束束光柱,成了片片金色的光斑。走过放生池,穿过花廊,虽然一些开幕节活动已结束,但并不影响我赏花的兴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古老的石阶分布着各地游人的呼吸,大家开心地前行,默默地与桃花、与自然对话。  
期刊
母亲已年近八十了,晚年寡居在老家,平时总是沉淡少语。我常年居住在外,对于自己的50岁生日,本不想铺排的,但母亲执意要替我操办,我只好听从。  老家是江南一个典型的农村。昨天,我才回来,而母亲早已把应用物质准备好了:柴米油盐,包括厨师,包括地点。“祠堂好呢,下雨不用临时搭雨棚。”母亲告诉我。脸上的皱褶一颤一颤的,似家乡小河上荡漾的波纹。我一脸疑惑:一个老人,是怎样把这些七七八八的杂碎事儿办得如此周全
期刊
归来,起点是城市,终点是乡村,起点到终点,一个人用薄薄的票子铺垫脚下漫漫的路。  一个空荡的背包,塞着几件旧衣裳。左手行李,右手行李,人在车上,车在路上。  不知不觉,归来了。  陌生的窗口,顷刻间亮起了故乡亲切的脸容、贫瘠的故土、如织的人流、明朗的天空——我多少次在梦里也喊得出名字的风景啊!  我轻轻地走进来,正如梦中轻轻的呢喃。此刻彩霞漫天,黄昏孤影。夕阳正移动蹒跚的脚步走向苍茫的天际。故乡弯
期刊
3月24日,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刘祥先生走了……  我跟先生相识在1992年,是他单位刘建宇介绍的,也是在3月。我那时写诗,但他跟我说:“诗歌的受众面太小,不如写写散文、小说。”他说过两次后,我就想起了80年代自己写的一篇小说曾经投过《红豆文学》,编辑的意见讓我结尾处再高大上一点,我一气之下就把稿子压在了箱底……先生听完,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说:“我就需要你这种有生活经历的稿子。”没有几天,
期刊
最让人震撼的,是马尔代夫富华芬岛上的日出。那是天父和海母伟大的分娩!  起初,在遥遥天海结合处多了一抹淡淡的嫣红。进而,这一抹嫣红快速扩张,为天边的湛蓝抹上了一层玫瑰色。深蓝色的海面也映射出一道道绮丽的金红色。这时,无边的天和海都默契成雄浑壮丽的彩绘大幕,围起宇宙间最宽敞洁净的产房,静静地等待一个庄严的时刻。  天海结合处先是露出橙黄色的弧边,进而跳跃成金黄的小半圆,像是宇宙赤子从母腹初露的印堂。
期刊
一阵阵秋凉浸在我的身上,顿觉神清气爽。  街道上早已冷冷清清,雨很轻,满天的淅淅沥沥,温柔地沙沙沙沙……都说春雨细如丝,殊不知,这秋雨丝更长。今夜的秋雨下得是这般的柔和,如此的多情,就像是轻轻地拍着情人的肩膀,又像是哄着那可爱的娇儿早人梦乡。  路旁的街灯在秋雨的夜中不再耀眼,郁郁葱葱的法国大梧桐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披上了秋装。尽管是中秋,可那树干和枝叶却已没了春、夏季节疯长的戾气,老老实实地耷拉
期刊
那天与单位几个年轻的员工小聚,酒桌上的话题因人而异,转换成了儿时的那些事儿。  小学时,我就对文字着迷似的喜欢,语文成绩在班里“一枝独秀”。记得一次语文考试中,我得了八十多分,第二名才五十多分。我的幾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这些都成为我一生喜欢写作、爱好文学的因子。  一部电影《少林寺》,开创了中国武打片的先河。后来,小村里又演过《武林志》《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及电视剧《霍元甲》等大量的武打
期刊
1976年夏,我在胡河村小学任教。快放晚学时,校长宣布说:明天是星期天,全公社号召老师们上山义务劳动,大家自带干粮,早点来。  既然是夏天,干的又是搬运石头的体力活儿,大家都觉得应该带点解渴的东西。学校有13名老师,全是记工分的,没一个拿沓沓的。对于汽水、冰水之类的饮料不敢奢望。  有人提出,听说第九小队老马爷种的烧瓜特别好,又熟又香,咱们找他要点带上,既解渴又解饿。大家都觉得这主意好。  大约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