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已黄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来,起点是城市,终点是乡村,起点到终点,一个人用薄薄的票子铺垫脚下漫漫的路。
  一个空荡的背包,塞着几件旧衣裳。左手行李,右手行李,人在车上,车在路上。
  不知不觉,归来了。
  陌生的窗口,顷刻间亮起了故乡亲切的脸容、贫瘠的故土、如织的人流、明朗的天空——我多少次在梦里也喊得出名字的风景啊!
  我轻轻地走进来,正如梦中轻轻的呢喃。此刻彩霞漫天,黄昏孤影。夕阳正移动蹒跚的脚步走向苍茫的天际。故乡弯曲的小巷,似乎被一场雨淋漓过,路上的沙石很干净,风不知道何时吹瘦了路边的树木。偶尔几个小孩儿忽然从巷中冒出活泼可爱的小脑袋,让我这位远归的人有点受宠若驚。这一幕恰如我童年。
  路过新起的楼房,潜入远古的村落,我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就在荒草丛中,四面破落的古房,八面静寂的乡道。它在瑟瑟的秋风中颤抖着脆弱的身姿,好像在焦虑地等待我,老远就呼喊我久违的乳名。
  终于到了,我看到了儿时的小院。院子里几年前种的树木,被父亲砍了。残枝败叶堆满了整个庭院,疯长的青草不懂情地蔓延在墙角。厨房的小窗,散满了黑色的烟尘。屋檐还是几十年前的低矮,似乎拒绝我的进入。是让思念先进入,还是让人影先钻进?时间的逻辑有点混乱,我找不到一丝头绪,两眼似乎辨认不出这个就是我的家。
  暮色已经飘入了门口,邻居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腾,栏图上的牲口在哞哞哞地叫唤。我进了屋看望弟弟,想喊弟弟的时候,弟弟睡着了。我数不清他在床上躺了几年了,只知道他有病,一直没好。
  当我还倚在门口想些什么,父亲回来了。他挑着很多嫩嫩的禾苗,清瘦的脸上有几许笑意,说不上灿烂。
  晚上,父亲为我煮了香喷喷的抓饭。我像一只饿了的狼,一个劲地扒着。
  父亲望着我狼狈的样子,笑着对我说:“还是家里的饭香吧?”
  我“嗯”了一声,又低头吃饭,一滴比饭粒还大颗的泪,咽进了喉咙。
  这种感觉是微妙的,是会上瘾的。不管出差到哪儿,只要是一个人出差,我是一定要到街头的某个面馆静静地吃碗面的。这个街头往往是这个城市的一条安静的小街或老街。有时几个人出差,一起吃完饭后,如没有什么集体活动,我百无聊赖之时也会在住处附近寻个面馆叫碗面,轻松散漫地吃上几口,想着些过去的美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日常。
  想一想,曾经在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人都可以活得那么开心,还不是因为当年人简单,心自然也就顺畅。此情此景,这碗陌生而熟悉的面似乎正在善意地轻声细语地劝导我:一些纠结是否可以放下了,一些委屈是否可以排解了,一些所谓的压力是否可以释放了,一些个人的欲望是否可以再往低处降降了。
  一碗面吃着吃着,人似乎一下通透了。放下碗,回到宾馆洗个澡,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新鲜的简单的我。
  今天,这出差途中的一碗面,于我而言应该仍然是可以治病的,只不过治的是一种名叫健忘的慢性病。
  责任编辑:秀 丽
其他文献
每当夜色降临,有一个小女孩儿常常会趴在窗边,望着夜空,眼睛在寻找着什么。我喜欢在高兴时望着星空。我与星星  分享我愉悦的心情,它们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把天空当作舞台,把月亮当作明灯,在广袤的星河里吟诵永恒的宇宙,生生不息的运动之美。看着这些悠远、明明灭灭的星星,我的心也飞到那个深邃神秘的天河之外,随着亿万颗星子一起转动,张扬的快乐又增添了几分。  我喜欢在忧伤时望着星空。无风无雨晴朗的天际,漫
期刊
秋收,是村里人最繁忙、最紧张,也是  最满足的时候。随着大人去田里收割成了我最大的快乐。每天天还没亮透,小村庄就开始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家人即将在田野上忙碌一天做好充分的准备。母亲起床做好全家人中午的饭菜,并且用盒子装好,烧好满满一大桶的鱼腥草。然后等到母亲把家里的鸡鸭猪都喂好之后,一家人便走向那片饱含全家人辛勤劳动的稻田。走近稻田,瑟瑟金风吹来,稻田就像大海泛起了波涛,田里涌动着金色的麥
期刊
那天,五六人沿着红旗水库两岸迤逦不断的青山,施然而行,突然,有人惊呼:“哇塞!好多清明草!”  我放眼一望,这是一座山塘的堤坝,一大片区域里,铺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草。我不说是青草,因为它们都是青灰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居然发着银色的光。“这就是传说中的清明草?”我只是在心里惊呼一声,然后轻轻拔出一棵,不待细看,便觉一种毛茸茸的触感,从手指上传来。我拿着它举起,看那遍布茎叶之上的茸毛,在阳光映照下,
期刊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平平常常的植物,雨水节气后破土萌芽,细细的茎,嫩嫩的绿,几近透明,叶片则是细细碎碎的嫩绿,和春天的狗尾草、鱼腥草、铁匠草们长在一起,有时是零星的几株。  每每这时,奶奶总是抽抽鼻子,眼瞅着苦味浓郁之处,随之便探下身去,掐起来一把,让我抱着,我搂在胸前,鼻子嗅嗅,吸口气说:“好苦!”奶奶笑笑说:“苦蒿嘛,当然苦!”我们拿回家去,用手掌搓熟到出汁,便涂抹在额头的痱子上或裸露的胳膊、腿
期刊
父亲已经生病两三天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我轻轻坐在床沿,发现父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为了让他睡得更踏实些,我把那架老旧收音机的音量调到了最低。就在此刻,父亲的身子微微动了动,并轻声唤了声我的小名。原来父亲并没有睡着呢!我看他想要翻身,可又动弹不得,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就知道,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这回还很严重。看到父亲如此痛苦,我当即决定把父亲带至我所在的城市去就医。
期刊
那年夏天的中午,爱人的三姐突然感到头剧烈疼痛,进医院检查,医生说脑血管里长了瘤,决定为她做开颅截瘤手术。  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三姐家从山东农村来连云港做工,经几年苦干,有了一些积蓄,可是,大部分钱借给了亲朋应急,一时很难筹回来。三姐家是奔我们来的,为三姐筹钱做手术的担子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与爱人属于工薪阶层,工资收入不是很高,婚后买过房子,也没遇到过什么大事,小日子虽然过得还算平安滋润,手中却没有
期刊
一碗面,是可以治病的,尤其是伤风感冒,这是我小时候的切身体验。  在我们南方的很多乡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要吃碗面是很不容易的。以我们村庄为例,水田里种的是水稻,旱地里种的多是番薯。这面条,只有粮食局和粮管站有少量供应。没有粮油供应证,有钱还不卖给你;即使有粮油供应证,没有熟人也不一定买得到。有一年过春节,我娘带着我找到一个在县粮食局上班的远房亲戚“开后门”才买到了五斤面条。  我们那一带的
期刊
橘黄色的灯光洒满了整个咖啡小屋,恰似遗落的金,或明或暗。  桌、椅错落有致,布置很有情趣,三三两两的情侣倚窗而坐,细语呢喃;窗外灯火阑珊,车流如梭,这种由内而外的环境落差,映衬得小屋更加静谧、柔和、温馨。  我们没有说话,沉默着,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起来,氤氲着深沉、压抑,我有点局促不安,不敢正视她,手心似乎在冒汗。她似乎注意到了,矜持地将目光转移,端起了咖啡,轻轻呷了一口,随后拉开背包的拉链,取出
期刊
吼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境内,近万亩的桃林,在桃花节时成了宠儿。为一睹其风采,我也匆匆前往。  中午的阳光,暖暖的,从棉絮般的云朵里直射下来,和着春风,透过村舍、树木洒落下来,形成一束束光柱,成了片片金色的光斑。走过放生池,穿过花廊,虽然一些开幕节活动已结束,但并不影响我赏花的兴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古老的石阶分布着各地游人的呼吸,大家开心地前行,默默地与桃花、与自然对话。  
期刊
母亲已年近八十了,晚年寡居在老家,平时总是沉淡少语。我常年居住在外,对于自己的50岁生日,本不想铺排的,但母亲执意要替我操办,我只好听从。  老家是江南一个典型的农村。昨天,我才回来,而母亲早已把应用物质准备好了:柴米油盐,包括厨师,包括地点。“祠堂好呢,下雨不用临时搭雨棚。”母亲告诉我。脸上的皱褶一颤一颤的,似家乡小河上荡漾的波纹。我一脸疑惑:一个老人,是怎样把这些七七八八的杂碎事儿办得如此周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