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困生减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教育中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如今便有了“高压之下出成绩”的做法。这些说法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一定的道理,并在实际中得到了验证。因此,谈起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都定格为“加强辅导”“开小灶”等等,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加强对知识的印象,“熟能生巧”。这种所谓的“加强辅导”“开小灶”说穿了就是一种“加压”措施,要求学困生多做练习,上课多回答问题,课堂辅导更是“占尽先机”,就连环视的目光往往也会特地在那儿多停留一会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减少对学困生的“加强辅导”,让他们从茫茫的题海中走出来;“忽视”对学困生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天空。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转化 学困生 误区 思考
  
  古代教育中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如今便有了“高压之下出成绩”的做法。这些说法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一定的道理,并在实际中得到了验证。因此,谈起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都定格为“加强辅导”“开小灶”等等。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加强对知识的印象,“熟能生巧”。这种所谓的“加强辅导”“开小灶”说穿了就是一种“加压”措施,要求学困生多做练习,上课多回答问题,课堂辅导更是“占尽先机”,就连环视的目光往往也会特地在那儿多停留一会儿。这样做,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原本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加强督促下按时完成了作业,原本不仔细认真的同学在老师的监督下离开了马虎和粗心,原本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在老师的关注下变得勇敢起来了……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学习成绩逐渐提高。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密切的。
  云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陶云教授和云南师大教科所左梦兰教授在《儿童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相关的跨文化研究》一文中指出“学业成绩是智力、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否认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限制,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如同人的手指伸开不会一样长,学生们的智力因素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这和一个人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的培养都有关系。尤其是班级中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智力发展较弱,学业成绩偏低,扯全班的后腿,因此得到的特别关注也就格外多。那么多的努力只能帮助解决学生非智力因素上的不平衡发展,对于智力因素中的一部分个别属性,不是说多多关注就可以解决得了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对学困生后天的培养,但他们先天的遗传决定了他们本来就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教师,如果还苛求他们通过加强辅导能赶上其他同学,那真是太难为自己,也是在为难学生啊!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教师对学困生的个别关注太多,对他们来说,又成了一种新的压力:时刻担心教师会突然间光临自己,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为了少被老师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那就没有犯错误的机会了,这不又成了“畏惧错误而毁灭进步”吗?
  面对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双重压力,久而久之,学困生在学习上连一丁点儿的自信心都没有了,就出现了一种“越辅越糟”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误区。为了不至于让学困生走入“死胡同”,我认为为学困生减压势在必行。
  
  一、努力减轻学困生作业数量与质量要求的压力
  
  我们对作业的设置一直提倡多元化、层次化,摒弃作业一刀切的现象,但对学困生来说,似乎又陷入到“茫茫题海”中去了,所做的加强辅导也就变成了“不求甚解”的机械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减少对学困生的“加强辅导”,让他们从茫茫的题海中走出来,允许学困生在作业上“留白”。作业数量减下来了,就可以用做十道题的时间保质保量地掌握一道题,掌握一道题,这就是进步!其次,对学困生的转化,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 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
  
  二、减轻学困生思想上的压力
  
  很多时候,学困生对老师的关注,不管是关心还是督促、或者是教导,都会视为一种心理负担。因为学困生由于在智力和非智力方面与其他人的区别,总是感觉自己与众不同,有时还会低人一等。原本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压力就很大,如果再加上老师的“特别照顾”,学困生心理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心理现象,教师可以努力“忽略”学困生,让他们和其他同伴站在同一个关注层次上,给他們一个相对自由的天空。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应付老师而匆忙地赶作业,也不会因害怕老师的责备而胡编乱写。让他们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综合分析,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学任务。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加强积累,打好储备战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首先要本着“创造乐趣,体验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尽量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写的动机和愿望;教师批改时应尽量使用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构件。论述词汇在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中指出:“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运用恰当的词汇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知识,提高词汇学习的能力。从个体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方法,从而构成独自的词汇学习心理体系,词汇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解决好母语的干扰问题     一个人的母语是人的第一语言系统,它是在这个
期刊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自然而然地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快乐 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
期刊
体育教学是我们年青教师长期关注的,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学到比较理想的效益。怎样才能把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的项目课上好呢?这是我备课时觉得棘手的问题。要是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会造成学生靡靡的结局。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导”,在于把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一、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
期刊
英语高考中英语短文写作要求内容连贯,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很高的要求,在教和学的实践中达到却非易事。历年高考,师生日夜拼搏努力,书面表达得分率总是偏低,即是证明。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了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随后对答卷错误进行了分析统计。  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
期刊
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功能。”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课时要周密有创新,更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同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教学都是妄谈。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  关键
期刊
一、现状——凸显家庭,折射教育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多爱,拥有生活及教育上的各种优越条件。家庭过分宠爱,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同情他人、感知他人痛苦的能力。暴躁,一旦受到不利于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冷漠,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显得毫无同情心。  二、思考——误导孩子,阻碍教育  笔者认为,产生过激行为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深层次的。它既有家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