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百万粉丝喜欢的麻辣医生
协和妇产科的章蓉娅医生,笑容爽朗、语速飞快,言谈举止中透露着一名医生的严谨细致和干脆利落。说起治病救人,她会两眼放光,手舞足蹈地讲述把那些命悬一线的病人拉回生死线的抢救过程。谈及工作以外的事情,例如社会、政治、家庭,她有很多独到而雷人的观点,偶尔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或者说个时兴的段子,隐隐透露着医生职业之外的一丝文学愤青的影子。
清华、协和双校博士的逆向读书路
章大夫是清华和协和医科大学的双校博士,小时候是个“领了语文书和课外读物,不看完绝不回家”的主儿,她有哥哥姐姐,从小她就追在大孩子屁股后面疯玩,阅读也如此,“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哥哥开始看武侠书了,我跟着一边看一边蒙。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几乎把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书全看完了。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姐姐开始看琼瑶、三毛、张爱玲,她看完就扔给我。等到我上六年级的时候,上初中的姐姐开始看世界名著,我就跟着她开始看《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上初中,反而开始接触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我看书的轨迹和别人相反,越看越回去。从大学开始,更倾向于看一些专业书籍、心理学或者和医疗有关的作品,例如冯唐的《万物生长》、侯文咏的《大医院小医师》、后来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渐渐也开始喜欢一些婚姻、家庭、育儿和教育等方面的书”。
看书,觉得人生又美好了
工作在协和,强度非常大,有句俗话叫“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章大夫最长的一次手术,是连续做了 14个小时;最久的一次,是在病房连续待了六十个小时,吃喝拉撒睡都没离开半步。她说协和妇产科的文化就是要把医学上的事情做到极致,协和的医生多少有点完美主义。即便在这种强度的工作下,她也没有停止阅读,“我常常没空,但是只要一有空,就会捧起感兴趣的好书,一口气看完,看着看着,就觉得人生又美好了!对我来说,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书中可以收获人生的真谛,得到很多启发”。
读书
一个优秀的医生,是有着信念的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在这行踏实苦干、无怨无悔。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目前最欠缺的是上医,医国才是最重要的。
《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我从小就喜欢,因为它教会我如何接纳平凡的自己,如何接纳平凡甚至反常的孩子。这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可是很多情况下,人们终其一生都没能发现这项才能,而选择了别的职业。」
作者黑柳彻子从小不是一个世俗意义的正常孩子,还被幼儿园劝退,世俗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反常了,可她的母亲和巴学园的老师都无条件地接纳了她,让她快乐自由自在地成长,她长大后做了主持人、出了好几本书,感动了不少人,应该算是很优秀了。有家长总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经过后天培养,后天浇灌,能茁壮成长,也许长成了花朵,也许长成了大树。如果是花朵的种子,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将它培养成参天大树。但是花朵有花朵的美,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家长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挖掘孩子的本性,发现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让花开得更美,让大树长得更加挺拔。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对我的家庭也很有帮助,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有裨益。我觉得它值得每一个家长或孩子去阅读。”
《昆虫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比如,一个喜欢数小石子的牧童,可能成为数学家;一个远离小伙伴、整日独自幻想着一种乐器的美妙声音的小孩,可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而一个喜欢把面包和苹果酱到处涂抹的小家伙,说不定会成为一位很不错的雕刻家。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才干更多地源于他那强烈的兴趣爱好。这是昆虫记的第一段话,它告诉我们兴趣爱好的作用。
现在中国很多人择业都存在着盲目性,哪个专业好找工作就报哪个专业、哪个工作条件好待遇好就找那份工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法布尔从小就非常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成了一名昆虫学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美文《昆虫记》。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去读这本书,家长能陪着更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只是这些特质常常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无知的大人给抹杀了。这本书也有些深层次的内涵,从人性去思考昆虫的虫性,又从虫性反思人性。因为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没想通,比如很多人觉得我对朋友特别好,他为什么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如果从虫性思考,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它们都是先顾全自己才帮助其他同类的。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看社会现象,人就会豁达一些、通透一些。”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说的是择偶,但是更反映了人性。每个人在遇到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偏见,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可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关阖我们的心扉,阻碍我们对彼此的了解。
不仅仅是对人,包括对一些社会现象,都存在傲慢和偏见。比如说,很多人一说起医生,脑子里就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医生傲慢、脾气不好、收入高、没有人情味……其实很多人在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接触过医生,这就是偏见。我没有成为医生之前,我的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些观念是长期以来各种媒体输注给普通老百姓的。我成为医生之后,我家人才发现,基层医生收入菲薄、工作很辛苦、工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家里人和周围的朋友才开始理解医生这个职业。还有,对于公务员、对于警察、对于教师,很多人也都有一些偏见。”
读书有感·有故事 《围城》
“大家都知道《围城》中最经典的那一句「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其实不光婚姻中存在着围城现象,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时候都存在这个心理现象,总有人老盯着别人的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快乐。
例如经常有人觉得自己的工作赚得少,不如别人赚得多,却不知别人为此的付出。我曾经主管过有一名很有钱很有成就的患者,她住院的时候总在睡觉,我问她住院天天睡觉是不是很无聊,她却说自己从来没睡的这么舒服过!因为平时工作忙,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可见,高薪者光鲜的背后,其实牺牲了很多。很多时候,人的不快乐,往往是围城心理在作祟,并不是物质贫乏,而是太过在意比较。当我们意识到围城心理,告诫自己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我们离快乐就不远了。”
《只有医生知道》
“这本书是我协和妇产科的同事张羽医生写的,它讲了几个惊心动魄的妇产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时不时还令人捧腹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样的书不仅仅能带给人们关于疾病和健康的正确知识,也能够揭开医生的神秘面纱,让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医生、真实的医院。
通过这本书,也可以了解到,医生和患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要是你和医生接触多了,会觉得医生是特别可爱的一群人,做朋友特别合适。我周围,就有不少老病号和医生建立了很融洽的医患关系,例如有个老病号,每次来看病的时候,都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驴打滚,我收过病人亲自纳的鞋底,还有自家树上结的几颗枣子,拿一张邹巴巴的卫生纸包着就送来了……这些礼物都代表着特别淳朴的感情,能收到这样的礼物,我们觉得是患者对我们医生的认可,会鼓舞我们继续努力,继续救死扶伤。《只有医生知道》这本书有笑点有泪点有知识点,还是值得大家一看的。”
《大医院小医师》
“当我坚持不了是否继续做医生的时候,就会看这类书。《大医院小医师》的作者本身是个医生,写了医院的故事,写小医生的故事,比较引起我的共鸣,我也推荐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医生的生活和所思所想。
有一段时间我同时管十来个病人,每天做手术从早做到晚,忙里抽空还要新收三四个病人,办好几个出院……那段时间我天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有一次连着两天两夜没合眼,特别困,特别累,特别想睡觉,但就是睡不着!脑袋疼,浑身疼,我半夜坐那儿哭,家人就陪着我哭……虽然我觉得自己很累很辛苦,但是上网一看到处都是砍伤医务人员的报道、到处都是骂医生的言行,我就觉得很受伤。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医生是辞职走的,身体累是次要的,心累才是最主要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离开这个行业,会导致医学院校招不到好生源,会导致优秀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其他行业,结果只能是医疗服务越来越不理想……优秀的人都不当医生了,最后谁来给我们看病呢?最后损伤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心术》《医者仁心》
“心术的扉页里有句话特别棒「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最重要,Faith,Hope,love,信,望,爱。信是根基,望是支柱,爱是果实。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很多人没去医院前,因为偏见拼命地抨击医疗现象、对医生口诛笔伐,但生病时又对医生表现地特别卑微,医生和患者应该是平等的,都要不卑不亢。医生只是一个职业,,「偶尔是治愈,有时是帮助,常常是安慰,」医疗上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其实非常少,虽然近几十年医学发展很快,但仍旧有它的局限性,医生无法逆转生死,我们更要理性地接受疾病和死亡,而不是只要人在医院里没了就要去闹!医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其实大部分医生都是好的,都是期望能够付出信、望、爱,但是如果医生的心一次次被伤害,再善良再温暖的心也会慢慢冷却。医患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病魔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希望大家一起来看看《心术》、《医者仁心》,了解医生,了解医者仁心。”
协和妇产科的章蓉娅医生,笑容爽朗、语速飞快,言谈举止中透露着一名医生的严谨细致和干脆利落。说起治病救人,她会两眼放光,手舞足蹈地讲述把那些命悬一线的病人拉回生死线的抢救过程。谈及工作以外的事情,例如社会、政治、家庭,她有很多独到而雷人的观点,偶尔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或者说个时兴的段子,隐隐透露着医生职业之外的一丝文学愤青的影子。
清华、协和双校博士的逆向读书路
章大夫是清华和协和医科大学的双校博士,小时候是个“领了语文书和课外读物,不看完绝不回家”的主儿,她有哥哥姐姐,从小她就追在大孩子屁股后面疯玩,阅读也如此,“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哥哥开始看武侠书了,我跟着一边看一边蒙。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几乎把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书全看完了。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姐姐开始看琼瑶、三毛、张爱玲,她看完就扔给我。等到我上六年级的时候,上初中的姐姐开始看世界名著,我就跟着她开始看《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上初中,反而开始接触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我看书的轨迹和别人相反,越看越回去。从大学开始,更倾向于看一些专业书籍、心理学或者和医疗有关的作品,例如冯唐的《万物生长》、侯文咏的《大医院小医师》、后来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渐渐也开始喜欢一些婚姻、家庭、育儿和教育等方面的书”。
看书,觉得人生又美好了
工作在协和,强度非常大,有句俗话叫“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章大夫最长的一次手术,是连续做了 14个小时;最久的一次,是在病房连续待了六十个小时,吃喝拉撒睡都没离开半步。她说协和妇产科的文化就是要把医学上的事情做到极致,协和的医生多少有点完美主义。即便在这种强度的工作下,她也没有停止阅读,“我常常没空,但是只要一有空,就会捧起感兴趣的好书,一口气看完,看着看着,就觉得人生又美好了!对我来说,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书中可以收获人生的真谛,得到很多启发”。
读书
一个优秀的医生,是有着信念的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在这行踏实苦干、无怨无悔。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目前最欠缺的是上医,医国才是最重要的。
《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我从小就喜欢,因为它教会我如何接纳平凡的自己,如何接纳平凡甚至反常的孩子。这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可是很多情况下,人们终其一生都没能发现这项才能,而选择了别的职业。」
作者黑柳彻子从小不是一个世俗意义的正常孩子,还被幼儿园劝退,世俗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反常了,可她的母亲和巴学园的老师都无条件地接纳了她,让她快乐自由自在地成长,她长大后做了主持人、出了好几本书,感动了不少人,应该算是很优秀了。有家长总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经过后天培养,后天浇灌,能茁壮成长,也许长成了花朵,也许长成了大树。如果是花朵的种子,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将它培养成参天大树。但是花朵有花朵的美,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家长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挖掘孩子的本性,发现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让花开得更美,让大树长得更加挺拔。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对我的家庭也很有帮助,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有裨益。我觉得它值得每一个家长或孩子去阅读。”
《昆虫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比如,一个喜欢数小石子的牧童,可能成为数学家;一个远离小伙伴、整日独自幻想着一种乐器的美妙声音的小孩,可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而一个喜欢把面包和苹果酱到处涂抹的小家伙,说不定会成为一位很不错的雕刻家。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才干更多地源于他那强烈的兴趣爱好。这是昆虫记的第一段话,它告诉我们兴趣爱好的作用。
现在中国很多人择业都存在着盲目性,哪个专业好找工作就报哪个专业、哪个工作条件好待遇好就找那份工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法布尔从小就非常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成了一名昆虫学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美文《昆虫记》。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去读这本书,家长能陪着更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只是这些特质常常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无知的大人给抹杀了。这本书也有些深层次的内涵,从人性去思考昆虫的虫性,又从虫性反思人性。因为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没想通,比如很多人觉得我对朋友特别好,他为什么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如果从虫性思考,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它们都是先顾全自己才帮助其他同类的。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看社会现象,人就会豁达一些、通透一些。”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说的是择偶,但是更反映了人性。每个人在遇到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偏见,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可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关阖我们的心扉,阻碍我们对彼此的了解。
不仅仅是对人,包括对一些社会现象,都存在傲慢和偏见。比如说,很多人一说起医生,脑子里就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医生傲慢、脾气不好、收入高、没有人情味……其实很多人在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接触过医生,这就是偏见。我没有成为医生之前,我的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些观念是长期以来各种媒体输注给普通老百姓的。我成为医生之后,我家人才发现,基层医生收入菲薄、工作很辛苦、工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家里人和周围的朋友才开始理解医生这个职业。还有,对于公务员、对于警察、对于教师,很多人也都有一些偏见。”
读书有感·有故事 《围城》
“大家都知道《围城》中最经典的那一句「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其实不光婚姻中存在着围城现象,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时候都存在这个心理现象,总有人老盯着别人的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快乐。
例如经常有人觉得自己的工作赚得少,不如别人赚得多,却不知别人为此的付出。我曾经主管过有一名很有钱很有成就的患者,她住院的时候总在睡觉,我问她住院天天睡觉是不是很无聊,她却说自己从来没睡的这么舒服过!因为平时工作忙,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可见,高薪者光鲜的背后,其实牺牲了很多。很多时候,人的不快乐,往往是围城心理在作祟,并不是物质贫乏,而是太过在意比较。当我们意识到围城心理,告诫自己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我们离快乐就不远了。”
《只有医生知道》
“这本书是我协和妇产科的同事张羽医生写的,它讲了几个惊心动魄的妇产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时不时还令人捧腹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样的书不仅仅能带给人们关于疾病和健康的正确知识,也能够揭开医生的神秘面纱,让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医生、真实的医院。
通过这本书,也可以了解到,医生和患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要是你和医生接触多了,会觉得医生是特别可爱的一群人,做朋友特别合适。我周围,就有不少老病号和医生建立了很融洽的医患关系,例如有个老病号,每次来看病的时候,都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驴打滚,我收过病人亲自纳的鞋底,还有自家树上结的几颗枣子,拿一张邹巴巴的卫生纸包着就送来了……这些礼物都代表着特别淳朴的感情,能收到这样的礼物,我们觉得是患者对我们医生的认可,会鼓舞我们继续努力,继续救死扶伤。《只有医生知道》这本书有笑点有泪点有知识点,还是值得大家一看的。”
《大医院小医师》
“当我坚持不了是否继续做医生的时候,就会看这类书。《大医院小医师》的作者本身是个医生,写了医院的故事,写小医生的故事,比较引起我的共鸣,我也推荐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医生的生活和所思所想。
有一段时间我同时管十来个病人,每天做手术从早做到晚,忙里抽空还要新收三四个病人,办好几个出院……那段时间我天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有一次连着两天两夜没合眼,特别困,特别累,特别想睡觉,但就是睡不着!脑袋疼,浑身疼,我半夜坐那儿哭,家人就陪着我哭……虽然我觉得自己很累很辛苦,但是上网一看到处都是砍伤医务人员的报道、到处都是骂医生的言行,我就觉得很受伤。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医生是辞职走的,身体累是次要的,心累才是最主要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离开这个行业,会导致医学院校招不到好生源,会导致优秀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其他行业,结果只能是医疗服务越来越不理想……优秀的人都不当医生了,最后谁来给我们看病呢?最后损伤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心术》《医者仁心》
“心术的扉页里有句话特别棒「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最重要,Faith,Hope,love,信,望,爱。信是根基,望是支柱,爱是果实。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很多人没去医院前,因为偏见拼命地抨击医疗现象、对医生口诛笔伐,但生病时又对医生表现地特别卑微,医生和患者应该是平等的,都要不卑不亢。医生只是一个职业,,「偶尔是治愈,有时是帮助,常常是安慰,」医疗上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其实非常少,虽然近几十年医学发展很快,但仍旧有它的局限性,医生无法逆转生死,我们更要理性地接受疾病和死亡,而不是只要人在医院里没了就要去闹!医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其实大部分医生都是好的,都是期望能够付出信、望、爱,但是如果医生的心一次次被伤害,再善良再温暖的心也会慢慢冷却。医患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病魔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希望大家一起来看看《心术》、《医者仁心》,了解医生,了解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