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课的艺术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课的艺术又叫作开课的艺术。“万事贵乎始”,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束;好的导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好的导课能让学生迅速地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导课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导课要有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的角色。因此,笔者在此谈谈导课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一、温故导新法
  
  即运用“温故而知新”的过渡方式,从已知出发,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自然导入新课。如有位教师在教朱自清散文《春》时,先让学生背诵杜甫的《绝句》中怎样描写春的,然后,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苏顺钦在《淮中晚泊犊头》中怎样写春的。当学生兴致盎然地温习旧知识时,他顺势导入新课:“以上背诵的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呢?”这样,便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学习新课的欲望。温故导新的“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因此,运用此法要注意时间,切勿主次颠倒,否则,温故一旦成了纯粹的复习课,导课就是一个失败。
  
  二、释题启导法
  
  即教师从解释课题、引发题意入手,启迪学生思考,通过审题、破题导入新课。如有位教师在讲《将相和》时,是这样导课的:《将相和》课题中“将”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了呢?这样巧妙地解释课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运用此法导课,要注意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如果课题与内容关系明显,就不宜运用,以免画蛇添足。
  
  三、设疑探究法
  
  即教师有意设置疑点,造成悬念,启迪学生思维,产生求知欲望,导入新课。如有个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却肯定地说“不对!拉绳两端的拉力一样大!”“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们睁大眼睛,愣住了。“这就是作用和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所要说的问题,我今天就讲这个问题。”此时此刻,教师的讲课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了学生,成功的导课把教学引向了深入。运用此法,设疑要切合题意,同时,要做到难易适当。
  
  四、直观演示法
  
  即教师先出示图片、标本、实物、模型或做一个实验,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或演示操作来过渡导课的形式。如一位地理教师便是依靠地图来导入新课的,在讲英国或美国之前,教师展示出英、美两国所在洲的教学挂图,提出一些“猜谜语式”的问题,让学生看图思考回答:“有一个国家,面临一个洋,两个海和两个海峡,四周海岸曲折,多海港,想想这是哪个国家?”,“有一个国家地跨寒、温、势三带,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于是,全班同学都忙于从地图上找寻答案,兴趣十足。答案找到了,问题解决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了。恰当运用此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新授课的水到渠成。
  
  五、情境渲染法
  
  即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利用语言、动作、音乐、电教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和求知的兴趣。如一位地理教师讲《世界的海洋》时,便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辽阔深邃的大海,有时风和日丽,碧波万里;有时却狂澜怒涛,风险浪恶。然而,不管它以什么面貌出现,不管它有着怎样变幻无羁的性格,去总是充满着生命力,汹涌澎湃,永不止息。大海对于我们,总是那么神秘。现在,我们暂时不做文学家,去描绘大海动人的美,而要作为一个地球学家,去探索大海的自然秘密,今天,我们就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六、幽默风趣法
  
  即运用幽默的手段或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有位教师在导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讲了一段趣事:音乐家想选用一首歌咏长江的古诗词作歌词,作为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曲,大家不约而同地选上了气势豪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但词太长,有人建议压缩一半。当和几个诗人商量时,诗人哈哈大笑:“什么!把词缩短?这是千古绝唱,别说减一半,谁能改一个字?谁又敢改一个字?”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着,求知动机油然而生。
  
  七、即兴机变法
  
  即上课前发生出乎意料的情况,如果按原来的导课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顺水推舟,巧妙导入。如有一位教师在某矿区上公开课,由于师生陌生,学生显得很紧张。这位教师便采用机变导课法:“即兴应变”,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他提前两分钟走上讲台,请学生们齐唱一支“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的歌:“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教师边打着拍子边轻声和唱。嘹亮、悦耳的歌声,响彻教室。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把我给感动了,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歌带回去,当然,也要把微笑给你们留下。现在我们合作上一节课。好,上课!”该教师高趣的导课艺术,使师生心灵相通,课堂气氛活跃,促进了教学的成功。
  
  八、开门见山法
  
  即教师对较简明的课题或能集中体现教学重点的课题,采用直接提出目标或点明中心的形式来导入新课。这样,能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缩短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收到既简明又导向的好效果。如一位数学教师教在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节课,不上树可以测的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几句开门见山的开门白,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真有巧妙安排、顺势导入之妙。
  (作者单位:401120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地理》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 课程 教学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期刊
图书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过程中产生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图书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想象的贡献。图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员和传播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使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对某一个人来说,书籍是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晶,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书籍可以说是无说不包,集中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认识,
期刊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反之,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期刊
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
期刊
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找不到通路;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学生从旧知到新知,好比爬坡登高,感到困难。这时,精心设计好课前的铺垫,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作好铺垫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一、直接利用学过的法则作铺垫    由于数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教学中有时要学的知识往往是原来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了,每一次走进课堂,总会有那么一种喜悦袭上心头:老师变了,孩子变了,一切都变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领着老师们的教学行为。老师们特别珍视孩子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用多种方式对孩子的言行进行鼓励,提倡老师: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然而,一个阶段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表扬由最初的开心变得无动于衷了,对老师的“好”、“很好”、“不错”不再在乎了,孩子们的积极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联系。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爱你    学生毕竟是孩子,因为不喜欢一位老师,随之就不喜欢他所任的那门学科。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你呢?  1、多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消除师生代沟最好的方法。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课下或
期刊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
期刊
表面小小的游戏,看似并不起眼,但也许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大家都知道:张衡小时候数星星,造就他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李时珍小时候采集标本,以至后来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牛顿小时候做风车,后来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捉昆虫,从而揭示了生命的起源……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之成就,是和小时候那些并不起眼的游戏、活动和玩耍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和天下所有老师一样,也希望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