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听春来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大概是绯雪成雾、野间烂漫之时吧,又或者是弦月痕淡、空山鸟鸣之时,不过,那时节总是有雨的。
  一场带着春寒的细雨悄然融开了十里野山,枯死在沉郁冬日的枝与叶在润意中复苏了,清凉的雨珠洒下来,淅淅沥沥的,它踮脚舞于梢头,轻唱于叶尖,是卓绝的风采。小窗外的杏树已经摆脱了去年初植时的孱弱之态,愈加粗壮,黑色的枝此刻在雨中招摇,其下缓缓行着芳华之精。不久之后,想会珠雪点缀,无限娇媚,再几日,便会吐露芳华,如云似雾吧。
  我以手支颐,心中无限悠然,春雨总这样柔若无骨啊。很奇怪,春水还未漫起来,我的心绪便荡起来了。
  去走走吧。
  在春日,在山野,在春意未颓前的雨夕。
  我总是这样想。
  我会走过湿润泛青的河滩的泥土,走到群山开始的地方,以空灵轻盈的姿态隐入林木相倚处,循蜿蜒的小路,去向春风正在抚弄的山腰,那里有最动听的春声。或许,也会有花。
  可我总也不是个坚决的人,不能够即刻就去。季节气候转换,又病倒了,病气始终缠绵不散,浑身无力,只得卧床修养,想着寻芳之事看来是不能成行了,不免遗憾。
  又过了小几日,春雨又起了,在朦胧间,窗前的杏枝也愈润了。雨从檐翅溜滑而下,落在青石的阶石,溅成碎玉,滴破了我清晨的迷梦。醒来便觉得身上已大好了。于是,想去一封信给他了。
  “……恐春光漏去,柳花老,四月也短……”
  等笺纸墨干,却总觉得少了一丝意味。
  是什么呢?
  唔唔……思索中,抬首一瞥,见窗外已经晴明。一夜之间,枝上竟已生发出了春意点点,白瑩莹的,瓣上托着珠露盈盈。我推开蓝色玻璃窗的一扇,即感淡香在我鼻头轻轻浮动流转,时有不胜风力的花瓣簌簌飘落,于是连地上也星星点点,铺了香毯了,如此这般看着院中的杏树,心就浪起来,念起了一直牵挂的山野景色。
  突然间,就明晓缺少何物了。
  我去卧房取了银剪,在院中的树上剪了一小段带花苞的杏枝,轻轻地放进了信封,愿它能替我带去这里的一分春意,千里外的问候便也可以是清甜之味了。
  把信投入墨绿色的邮筒子后,我一个人漫游到了苏和湾,石牛的雕像在白色的栏里望着湾下青色的芦草,我也站在栏里望。
  望湾水清清,芦丛青青,也望野上薄云。果然,四面山上已大不同了。满是已然开花的杏树,细小零星的白聚成了“海洋”,氤氤氲氲,已经漫山遍野。
  你看见了吗?这是春女的华衣,缀满了四月的芳菲。但如若只有白色,则显繁腻,所以当数量较少的桃树夹杂在其中时,就更妙了。桃花绯红冶丽,亮眼十分;杏花如雪,铺天盖地,十里绵延不绝。
  那野山,不见山体,不见他色,只有重重叠叠,高低错落相映的红白二色了。我以前常常想,这么繁的花树聚集在一起却不显得俗艳,真是奇怪,不过现在好像明白了。
  春山本来荒芜,野上本来枯败,春风一吹十里,春雨一落群山,山花便开了,是轮回,是复苏,也是生机。怎会凡庸?
  又落雨了。
  好呵,我要于野山静处听春去了。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  许多的研究都说《百合花》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关于战争的描写和对军民鱼水情的歌颂,认为它写出了心灵美、人性美、人情美。但这些研究或者说提法往往只是在重复着这些抽象的“概念”,身处“象牙之塔”的学生依然渴望明白:这些“美”究竟应当具象成什么内容呢?换言之,即《百合花》究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美?或者说《百合花》究竟要讴歌怎样的人性和人情?  站在单元教学的角度,本课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真正意识到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读不通、写不通”的根源正是思维不通。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确定好思维的训练点,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归纳、整合、质疑、思辨,在切实高效的碰撞与交流中提高自
期刊
【教材分析】  1.教学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有利
期刊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所著的《心理学与成长》一书,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并作了删改。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美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与成长》一书将心理学的知识轻松融入短文中,如一盏明灯,引领人们找到通向美好生活的路途。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其中蕴含着生
期刊
2018年1月,在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集中培训班上,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计划项目負责人詹艾斌向参训的全省语文名师培养对象提出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五个重要选题:其一,语文学科知识问题研究;其二,语文教育哲学研究;其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其四,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问题研究;其五,语文教学与德性教育问题研究。  两年来,在詹艾斌老师的引领下,参训学员们围绕语文学科
期刊
在发展义务教育这一重大问题上,必须注重关键性领域的改革。我们可以认识到,也必须明白,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评价及其监测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性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需要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换言之,发展和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是深化义务教育关键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事关义务教育改
期刊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图像式的可视化思维工具。统编教材叙事类文言选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刻画生动,情节曲折,微妙心理与情感变化隐含在情节陡转间、炼字炼句处,意蕴丰厚,是学生不易把握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发掘两者之间的教学关联价值,以期探究叙事类文言短篇的教学策略。一、依托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统编教材中收入的叙事类文言短篇如《狼》《河中
期刊
一、我的教育教学困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和阅读的关系时,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学会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这句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最为精辟的阐发。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到了整本书阅读的巨大价值。1941年,叶圣陶
期刊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其核心思想来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论说。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出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教学内容,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以促进学生智能较好发展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代教育界备受重视。语文新课程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
期刊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该单元三课五篇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儒、道思想的《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类是史传作品《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这一单元均为文言文,而且《鸿门宴》的篇幅比较长,学习量比较大,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完成该单元的教学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