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了这样骄傲的心,是不是就可以狂妄了?我想不能,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我们作为个体生命来讲非常微小,自已所可能做的事情一定非常之少。我们的知识也可能在某个领域名列前茅,可是在另一些领域你完全无知。在21世纪人类公认最有智慧的人是爱因斯坦,他说:“对于大自然最微末的部分我也只能谦逊地跟随而已。”所以讲我们在宇宙本体面前,在历代的先贤先哲的学说面前,在当代的科学巨人面前,我们在真知面前,或者在真学面前,我们应该抱着一种非常的谦逊,要有一种敬畏之心。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像电视广告里讲,“年轻人没什么不可以”。不可以的事情正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可以吗?不可以。违反社会契约的事情可以吗?不可以。违反审美原则的事情,有些人在做,一些后现代极其丑陋的、肮脏的、鄙俗的东西,遭到人类心灵的普遍的拒绝,这就叫不可以。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这当然也是我的朋友,我对他反对法轮功,反对特异功能非常赞成,可是他最近忽然又发奇论,讲对大自然和宇宙不要存敬畏之心。这个老先生有点离谱啊。你对大自然怎么能不敬畏?我最近看霍金的《果壳里的宇宙》、《时间简史》,我就发现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人类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百亿光年之遥的事物,我们已经可以测算一百亿年前的事物。可是人类今天对宇宙的了解怎么样呢?我想,还非常之浅薄。
  从18世纪的康德到今天的霍金,都在提问时间有没有开始,宇宙有没有边缘。这个问题在23∞年前庄子就曾经提出来“开始”的问题。他说有个“未始”,没有“开始”,有“未开始”,还有“未未始”,“没有开始”以前的那个“没有开始”。还有一个“未未未开始”,“没有开始”以前的“没有开始”以前的“没有开始”。宇宙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宇宙到底边缘在何处?今天霍金也仅仅是一种“宇宙大爆炸”学说的一个科学的预言。因为这些预言虽然得到了一些科学的试验的实证,却并没有在实验室里真正全部做出来。我曾经问过杨振宁先生,我说您认识不认识霍金。他说我认识,30多年前我就认识他。当然这是个非常聪明非常智慧的科学家。我说他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金?杨振宁说,得诺贝尔奖金有个条件,就是必须在实验室里证明出来。霍金的极为智慧的想法并没有在实验室里拿出足够的实证成果。可是今天谁也不可以否认,霍金是在爱因斯坦之后一个最聪明的人。他现在表达思想只有靠面部的肌肉和眼皮的动作来构成26个字母,然后他可以组成一个句子。你问他一个问题,他要通过脸上的表情来回答。大概20分钟以后,他会用非常简练而精彩的语言来回答你。霍金这个人也是个奇迹。杨振宁先生说,他30多年前就觉得他生命垂危,结果到今天他依然每天到剑桥大学,在牛顿担任的教席上执鞭。牛顿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席,那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教席,这个教席只有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才可以担任。霍金每天还要坐轮椅去。这可真是一个人类的奇迹。有空诸位买一本这个《果壳里的宇宙》和《时间简史》看看,这本《简史》它销行的量仅仅次于《圣经》。很有趣,不过你们要有耐心,看东西要有耐心。如果你不存对先贤的敬畏,你看东西不会有耐性。最近我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比我看先秦诸子书还慢。为什么?的确康德是一个在哲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座桥梁。这个桥梁修建得是那么坚固那么雄辩,直到今天为止,我想没有一个哲学家是不佩服康德的。我大概每天看两个钟头的话,我看了一年半,也就是六七百个钟头。古人讲“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个我不太相信。因为一目十行不太可能,过目不忘也不可能。为什么要“博闻强记”啊?博闻,还要强迫自己来记,要勉为其力地去做,一个生而知之的人可能有,莫扎特,这是天才。或者更年轻的,像李贺这样的诗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这个就需要自已勤能补拙了。困而知之,自己才力有所不逮,可是不相信自己不行,比别人花十倍的功力去学习,比如汉代的匡衡。我们在座的各位,应当仔细想想,自己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我的恩师李可染讲自己是“困而知之”,其实他是个极聪明的人,极有智慧的人。而他却特别强调勉为其难的事情正是他所要前进的一个支撑点。譬如讲,我看康德的哲学,就是“困而知之”。如果我凭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的,我今年70岁,我想够用了,可是我觉得这个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值得我们敬畏的东西还很多。
其他文献
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回归道山。虽知这一天早晚会来到,但看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噩耗,仍独自发呆,半天没愣过神来。  王世襄先生已95高龄,福建人,但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走在街上就是一个北京老头。一直到前些年,老爷子走到哪儿都爱拎着一个自己编织的提篮,任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完全一副老北京的派头。  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两系皆为权门。前些年社会都很穷的时候,他嘴里常常冒出让我听着都瞠目结舌的
期刊
人在小的时候,其实是很具创造性的,虽然对于形体的把握及用笔的力度不及成人精准和恰到好处,但是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形态上都个体化的解放了所谓科学的理性认识,释放了自身真实的情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亦创造性的表现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儿童绘画作为一种非教化的原初语言方式,在很多儿童的童年里扮演了一个时期的重要角色,有的甚至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我就和很多习画的同龄人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当
期刊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的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  他运用得之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遍紧张浮躁的心灵,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期刊
浓烈、厚重,悲情、创伤,宗教、哲学,我被他作品内容强烈地震撼,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生命的沧桑感,并不像是出自于一位中青年画家之手。  约翰·麦克,从小受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将自己的人生及生命的体验,以现代的绘画语言及主观的感受,与艺术自然的融合,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浓郁厚重色彩并以简单抽象的艺术,来体现他将对繁复的大干世界的理解。  约翰的作品代表着西方现代画派的流行趋势,代表着西方中年艺术家
期刊
真正的书法家无不在其笔墨点画中融入生命的性灵,由此,才使同样的汉字在不同的书家笔下幻化出千种姿色万般风容。这也正如古人所谓:  “书如其人”。  读宁书纶先生的书作,如见蔼然长者娓娓论道,来龙去脉,点画章法,皆交待得清清楚楚。其正楷端庄清劲,行草潇洒蕴藉,显得不愠不火,不浮不躁。寓苍劲于秀润,融奇谲人平和。他所临孙过庭《书谱》,笔笔渊源有自,不失法度,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宁公所写的完全是自家面目。学
期刊
很多人感觉你近几年来光批评了,这些年你有没有画画?  陈:我一直在画画。可是媒体会重新塑造人:李银河一天到晚谈性,王朔一天到晚骂知识分子,然后我一天到晚骂教育。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24小时板着个脸。  你个人仍在寂静之中绘画创作,这些作品为什么不拿出来?  陈:为什么要把“寂静”拿出来?  你辞职离开清华时说:“单是盆栽也得有人好生供养着,体制怎能轻易改!”那种落寞……  陈:没有呀,我写
期刊
潘天寿先生曾说:“题跋也是一门学问”。读了钟鸣天先生所著《中国画诗文题跋》一书,更得到具体的印证,题跋的艺术确大有学问。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绘画,像中国画这样,具有如此之大的包容度,把诗、书、画、印冶于一炉,成为审美内涵极为丰富、表现手段极为自由的综合性艺术。这是因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念,要求突破二度空间、三度空间的局限,把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到无限空间。所以画之不足,复辅之以诗文、书法和
期刊
达丽·希嘉,本名胡大丽,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浙江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长于西方史,喜爱绘画。母亲是音乐教师,曾经做过何香凝先生的画童,外婆也学美术专业,曾留学日本。在达丽童年时代,对她绘画产生影响的有学习艺术的哥哥、姐姐、以及从小一起长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成为著名邮票设计家的表姐。大家庭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美术人才辈出。  哥哥是小达丽拿起画笔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七岁那年,达丽开始向隔壁邻居父
期刊
书    写一笔好字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中国字的间架结构讲究,每一个字都可以写得富于变化,因而书之法度被古人推崇,渐成定式。书法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个人的书写风格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人生领悟有关。  世界上坚持用软笔书写的民族只有我们汉民族,软笔练的是一身道家功夫:意在笔先。如无刻苦训练,意非但不能在笔下表达,恐怕还离题万里。古人今人练字相同,都要花费相当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期刊
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  我年年走江湖,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的就是形式美感。正同我的感情是乡村山野培育,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情思,挖掘出来的形式美感的意境便往往是带泥土气息的。  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鸟恋故枝,即便是候鸟,也爱寻找自己熟悉的旧栖。  三十年江南四十年江北,大江南北孕育了多少瓜——苦瓜或甜瓜,但缺不了滋养:雨雪风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