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的管理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萌芽期,在思想意识和心智方面都不太成熟,这就需要专业的引导,在保护的同时激发其向好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刚处于青春期的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意识都不稳定,在行为方式也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自我认知和判断力都严重不足,这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各个方面予以正面和积极的教化,需要运用教学和管理智慧以促使纠正问题,稳定地向下一个学段过渡。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1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过于强调权威性
在现实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受自身教育理念或管理能力影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过去强调自身权威性,导致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受此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远超出对班主任的敬重,在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距离,导致班主任往往不能通过有效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令其班级管理工作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削弱了具体工作的成效。同时,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与叛逆心理,过于强调自身权威性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弹”,部分学生甚至会将与班主任进行对抗视作炫耀的资本,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不利于教师培养良好班级风气。
1.2主观性过强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其在设计班级管理制度或开展相关工作时,往往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发挥班级管理效用,创造良好班级环境,忽视了学生自身思维观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并未贯彻换位思考教育理念,导致部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班级管理整体工作角度分析,主观性过强不仅不利于班主任及时发现班级管理工作的不足,使其进入思维误区,也降低了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可,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在初中教育环境中的发展。
2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2.1利用科学合理的班规形成约束力
初中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在一定的规则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约定,让其充分明确自身行为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并能在固定的约束中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成熟。班主任班规的制定应结合相关的条约及规范法则设置,以体现科学性特征,便于在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管理学生,使之遵循管理制度。班规的制定需要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增加班规制定的合理性,形成互相监督、共同成长的效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决策班级事务的平台,促使其内心的平衡,形成班级凝聚力。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也能更加明确班规内容,减少犯错的可能性。比如,在班规制定中,要明确规定学生在上课说话、吃零食会被惩罚清扫一周的教室,有学生违犯了,大家会指出来,让其承担相应后果。学生共同制定出来就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以及班级卫生是靠大家维护和管理的道理,在无形中形成一种警诫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犯此类错误的频率。当有人触犯班规,因为所有的人的参与,他们的监督和执行的力度也会增强,利于班规落实。
2.2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潜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规范性和固定性的约束管理,将会形成自由散漫的局面。因此,班主任要强调并教育学生参与到班级成员的监督和自查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习惯,并能在此基础上影响他人,实现班规制定的目的。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征途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安排,班规的制定与约束,也需要班委会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例如,班主任通常会选择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潜能,只有在自我约束中才能发挥出优点,才能形成一定的班级威望,并促使其他学生在纪律性方面视其为榜样,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初中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对比心,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前者是向好发展的动力,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后者会从某种角度出发,对班规和其他制度形成挑战,这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为其纠正行为上的错误,实现可持续化向好发展的目标。
2.3强化家校合作,增强管理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养成,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学生的主动性约束加上班主任和班集体的约束,才能达到一半效果,另一半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有效引导。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共同商定基本一致的引导和监督方案,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帮助家长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实践中表明,很多家长对于自律教育领域,毫无方法和策略可言,经常有各种失败的案例出现,不仅伤害了孩子,还伤害了家长,有的甚至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十分僵化,不利于家庭和谐,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得不到改善,给学校及班主任带来了管理的阻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及亲子活动,包括成人礼等活动,为班主任与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并能从与学生的实际接触和教育出发,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方法上的借鉴。或者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佳,影响了学习及道德成长,班主任即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调教和管理的办法,齐抓共管,纠正错误,免除构成社会疾患,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所以,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性管理方面,不仅要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和家长也应充分重视,只有在众多重要角色的有效参与和共同管理下,学生才能沿着正确而科学的成长道路前进,降低犯错的概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强化管理效果,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完善学习成长环境,班主任应强化自身素质,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重构班级管理角色比重以及积极开展阶段性总结活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顺举.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08):13.
[2]袁雪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157.
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山东省潍坊市 262200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1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过于强调权威性
在现实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受自身教育理念或管理能力影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过去强调自身权威性,导致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受此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远超出对班主任的敬重,在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距离,导致班主任往往不能通过有效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令其班级管理工作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削弱了具体工作的成效。同时,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与叛逆心理,过于强调自身权威性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弹”,部分学生甚至会将与班主任进行对抗视作炫耀的资本,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不利于教师培养良好班级风气。
1.2主观性过强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其在设计班级管理制度或开展相关工作时,往往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发挥班级管理效用,创造良好班级环境,忽视了学生自身思维观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并未贯彻换位思考教育理念,导致部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班级管理整体工作角度分析,主观性过强不仅不利于班主任及时发现班级管理工作的不足,使其进入思维误区,也降低了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可,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在初中教育环境中的发展。
2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2.1利用科学合理的班规形成约束力
初中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在一定的规则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约定,让其充分明确自身行为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并能在固定的约束中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成熟。班主任班规的制定应结合相关的条约及规范法则设置,以体现科学性特征,便于在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管理学生,使之遵循管理制度。班规的制定需要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增加班规制定的合理性,形成互相监督、共同成长的效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决策班级事务的平台,促使其内心的平衡,形成班级凝聚力。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也能更加明确班规内容,减少犯错的可能性。比如,在班规制定中,要明确规定学生在上课说话、吃零食会被惩罚清扫一周的教室,有学生违犯了,大家会指出来,让其承担相应后果。学生共同制定出来就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以及班级卫生是靠大家维护和管理的道理,在无形中形成一种警诫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犯此类错误的频率。当有人触犯班规,因为所有的人的参与,他们的监督和执行的力度也会增强,利于班规落实。
2.2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潜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规范性和固定性的约束管理,将会形成自由散漫的局面。因此,班主任要强调并教育学生参与到班级成员的监督和自查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习惯,并能在此基础上影响他人,实现班规制定的目的。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征途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安排,班规的制定与约束,也需要班委会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例如,班主任通常会选择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潜能,只有在自我约束中才能发挥出优点,才能形成一定的班级威望,并促使其他学生在纪律性方面视其为榜样,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初中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对比心,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前者是向好发展的动力,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后者会从某种角度出发,对班规和其他制度形成挑战,这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为其纠正行为上的错误,实现可持续化向好发展的目标。
2.3强化家校合作,增强管理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养成,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学生的主动性约束加上班主任和班集体的约束,才能达到一半效果,另一半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有效引导。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共同商定基本一致的引导和监督方案,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帮助家长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实践中表明,很多家长对于自律教育领域,毫无方法和策略可言,经常有各种失败的案例出现,不仅伤害了孩子,还伤害了家长,有的甚至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十分僵化,不利于家庭和谐,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得不到改善,给学校及班主任带来了管理的阻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及亲子活动,包括成人礼等活动,为班主任与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并能从与学生的实际接触和教育出发,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方法上的借鉴。或者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佳,影响了学习及道德成长,班主任即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调教和管理的办法,齐抓共管,纠正错误,免除构成社会疾患,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所以,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性管理方面,不仅要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和家长也应充分重视,只有在众多重要角色的有效参与和共同管理下,学生才能沿着正确而科学的成长道路前进,降低犯错的概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强化管理效果,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完善学习成长环境,班主任应强化自身素质,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重构班级管理角色比重以及积极开展阶段性总结活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顺举.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08):13.
[2]袁雪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157.
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山东省潍坊市 2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