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激扬生命的实践策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和中职学生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生命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实践策略是使课程理念彰显生命活力,在高扬人文性、凸显实践性、强调应用性中突出学生生命的完整和独特、体验和感悟、生成和创造;课程实施凸显生命体验,突出亲历特点、情意活动、感悟引导;学习评价侧重促进生命发展,把握好情感激励、多元评价、接纳差异三个原则。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激扬 生命 策略
  
   受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不少中职学校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的甚至把培养目标直接简化为“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在这种目标指向下,不少中职校的语文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精神生命的激扬,忘却了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学科使命。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要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1]的目标,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注重让学生多元性、独特性的生命在语文课程丰厚的人文内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和中职学生的实际,中职语文教学致力于激扬学生生命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关注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1 课程理念——彰显生命活力,突出三个体现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多一些,教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会大一些。可以说,中职生是一群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关爱的孩子,因而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彰显激扬生命的课程理念,既要落实知识和技能要求,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意志、审美、协调力等方面的整合与发展,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的首要体现,也是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的一个支点,为此必须突出三个体现:
  1.1 高扬人文性,课程目标体现生命的完整和独特。中职语文教学强调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表达、学会理解、学会交际,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能力素养,更要形成良好的品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以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因为语文学科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功能,还因为中职学生毕业后,除少部分通过“三校生”高考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大部分将走向社会、走上各种就业岗位。而企业招聘员工不仅看重技能,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感。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只有高扬人文大旗,张扬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方面激扬生命活力、拓展生命意义,课程目标才能体现学生生命的完整和独特。
  1.2 凸显实践性,课程实施体现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实践性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固有属性,也是中职语文课程激扬学生生命活力的必然举措。自2009年秋季学期起,高教版中职语文新教材不仅专门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且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充分体现了新《大纲》对中职语文实践性的重视和强调。凸显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改变中职学生被动学习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凸显实践性,不仅要求教师“二手抓”——一手抓课内,一手抓课外,而且要引导学生“二眼看”——一眼看课本,一眼看生活。既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自助餐”,注意实践形式多样化,又要留心把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生活融入语文,注意实践内容生活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诸如组织学生自办展现家乡美的手抄报、编印个人或班级的文集、探访本地名胜古迹、开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辩论、采访本校各专业有影响的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见闻和感悟,以及春节前后收集民间对联、以随笔形式把本地的的民俗民风记录下来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十分乐于参与、乐于体验。学生“动”起来、兴奋起来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语文实践中读生活、读人、读自己,中职语文教学就会由“小语文”变成“大语文”,就会在激扬生命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精神生命与语文能力的整合与提升,适应职业的发展。
  1.3 强化应用性,课程内容体现生命的生成和创造。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2]为指向,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语文、职场处处用语文”,从而主动学习语文。这既是中职语文教学之“根”,也是激扬学生生命活力之“策”。
  强化应用性,中职语文教学既要把握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即“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要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立“管用、能用、适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专业需求以及社会需要,注重与生活、与专业对接,把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教师专长的内容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语文对自己眼前和今后的生活、工作、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感悟、体味实用性的课程内容中“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3]。
  2 课堂教学——凸显生命体验,落实三个突出
  从激扬生命的视野审视语文教学,中职学生应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体验者。因此,课堂教学强调生命体验,有助于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为中职学生搭建展示灿烂生命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既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体验,为此必须落实三个突出:
  2.1 突出亲历特点。在教学理论上,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以感知形象为主要内容,学生对文本亲身感知,形成表象,才能理解文本涵义,把握文章旨趣,方能形成与文本的交流和心灵的顿悟;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学生即便不善言谈,但只要谈起他们熟知的、自身的亲历感受,也能兴奋起来。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淡化一些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一方面结合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对教材作适当的裁剪增删,依据学生的亲历实践来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更多地关注地方性,更多地关注学生需求;另方面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五官去亲历,用自己的心灵去自悟。如“作文教学”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去写自己的亲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感悟,提倡个性化写作;“阅读与欣赏”也要尽可能结合实践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凭自己的经历和文化积淀,多角度、多层面去自主体验、感悟文本的情感美、形式美和语言美,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4]
  2.2 突出情意活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职语文课堂要激扬生命,就必须把语文课上出“情”、上出“意”、上出“趣”,让我们这些语文基础薄弱,对文化课有一定厌学思想的中职学生在充满浓浓情意的语文教学中获得感染和熏陶。因此,教师必须突出情意活动,该幽默时幽默、该煽情时煽情,只要教师教得情意融融,学生自然会学得情意浓浓,也自然能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与构思美。反之,中职语文课堂如果没有突出情意活动,那么,不仅语文课丰厚的人文性内涵很难显现出来,而且提高中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难以做到。
  2.3 突出感悟引导。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中职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事明理”、“感物兴怀”、“感文而发”,教师就应该注重“荡水”“击石”,设法点燃学生那根“感”的“导火索”,让学生多层面和多角度生发出“悟”。实践之策略,一是立足文本引感悟,如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地“读”、“品”,“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进而通达“悟”的境界;二是还原生活促感悟,如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通过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来触发学生的“悟”;三是转化角色发感悟,即通过情境的创设,氛围的营造,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促进学生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真情地感悟。
  3 学习评价——促进生命发展,把握三个原则
  郭思乐教授说,“学习者更需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乐趣、创造的甜美和文化的喜悦,而不是外部要说什么,也不是指标体系”[5]。确立激扬生命的语文学习评价意识,语文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关注中职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评价来开发潜能、增强信心、彰显学生各自独有的生命价值,为此要把握三个原则:
  3.1 情感激励原则。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意性很浓的学科,中职语文学习同样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激扬学生生命,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人格塑造人格。在多因素、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中,发掘学生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如学生的课堂听讲、完成作业、回答问题、表达意见、搜集资料、规范书写、发表作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都应融入殷切的精神关注,要以动态的日常评价代替静态的一次性考试评价。当然,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是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切忌责备求全;就语言运用而言,尤其要多用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感知教师的殷切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
  3.2 多元评价原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生源素质的差异性、职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对中职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是必然之举。加之中职语文教学基本没有高考的压力,也给教师多方面发掘学生语文潜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和机会。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元性评价这一激励杠杆,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来多角度、多侧面、相对立体的评价学生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如在方式上,可设置一些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需要、具体可行的评价项目,开展单项评价或每月评价;内容上,可从口语能力、作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情感等方面,全方位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掘潜能、发挥特长、发展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良好个性。
  3.3 接纳差异原则。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大多参差不齐,如果不顾及中职学生原有的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而用统一标准去评估学生,势必会窒息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扬生命,教师既要善于捕捉和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阅读个性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见解,也要善于纵向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让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许多实践丰富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常常蕴含着学习主体的特殊性乃至创造性,那些无法用标准“整合”的学生往往可能是很有思维火花和言语个性的学生,也可能是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如果能接纳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功德无量。
  总之,回归生命本真,凸显生命灵动是语文教师的育人使命,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激扬学生生命活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灿烂生命的舞台,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精神享受的过程、提升生命品质的过程,应成为中职语文教改的一个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 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 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 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4 吉春亚.“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J].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5(2)
  5 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J].教育研究,2004(12)
其他文献
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本文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智能:①语言智能。它与对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有关。作家、诗人、记者、律师、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都显示出了高度的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
期刊
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客观需求和整体利益,体现人性化教育管理,只有带有浓浓“人味”的工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只有带有人情味的工作,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军校教员明白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教学工作的作用,当然也更明白思想工作其自身的作用和地位。  1 思想政治工作人情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与情感的
期刊
万物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是一切事物通向无限美好境界的本原之基,是万事万物巨细联动一体的引力纽带。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完成这一特殊而神圣的任务,教师职责重大。墨子认为,人的本  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由此看来,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与教师本身道德素养是分不开的。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心灵从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贪欲、丑陋的精神负担引离开
期刊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力。学习主体的参与是指班级学生个体参与课堂的激情、程度和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全面性、创造性等,以及班级交流中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重塑自我的有效性等。学习主体的创造力是指学生思维的灵动、思想的新颖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分组活动,达到课堂高效的目标呢?  1 课堂分组活动的组织  学生分组活动,是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首先,它
期刊
【摘 要】 学校建章立制必须遵循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师生工作、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体现价值导向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合法性、实效性、教育性、系统性,进而实现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 学校 建章立制 基本原则     当前,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实行和坚持依法治校,就
期刊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为:愤,心求通而没达之意;悱,口欲言而没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中,创造愤悱时机,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是启迪思维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所谓创造愤悱时机,即创造学生神激心维,欲求欲言的时机。创造愤悱时机,其方法应灵活多变,且因具体问题而异。就此,笔者仅以数学课中的直线与二次曲线教学为例,谈几点体会和作法。  1 隐晦的问题——巧设简例  所谓隐晦
期刊
【摘 要】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
期刊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的,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初探高中英语教师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问策略,以期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
期刊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特点,一句话概括就是: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内容上,以“生活为中心”取代“理论为中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知识呈现上,以“探究性”取代“接受性”,符合认识规律;在版面上,以“生动活泼”取代“单一呆板”,提高学习情趣。  2 高中政治自主学习的要求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
期刊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指引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提问呢?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提问 艺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感到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