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会友 以质取胜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期刊“走出去”是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产品、版权到资本和机构的“走出去”,期刊业已取得不俗业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期刊业如何增强“走出去”的动力?如何把握自己,少走弯路?如何“走进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可持续传播力?为此本栏目组织以下稿件,与您一起探讨期刊业“走出去”之路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把云南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使之成为中国走向东南亚、南亚的桥梁。在这一进程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杂志紧紧围绕工作大局,贯彻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介绍中国,推介云南,积极主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向泰、缅、老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介绍中华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展示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增进与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营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作出贡献。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宣传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山水相连或相邻。陆地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有国家级一、二类口岸20个,103个边民互市点。16个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同。自古以来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往来十分密切。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各民族有着久远的渊源关系,经济文化交往非常频繁。
  澜沧江—湄公河、萨尔温江从青藏高原走来,无言地诉说着两岸文明互相交辉的千年沧桑,古老的文明在这里积淀。南诏国永镇山川之古塔,叹“三塔今高古,回思贞观年”;洞里萨湖畔吴哥帝国失落的光荣与梦想;素可泰王朝更替的悲欢离合、荡气回肠。湄公河、萨尔温江流域成为中华文化、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乃至近代西方文化、小乘佛教文化等诸多文明在这里融汇的摇篮。它宛若珍珠项链,串起了两岸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它犹如一条银色的飘带,把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这六个国家紧紧地连在一起,两岸各国人民同饮一江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对外宣传期刊《湄公河》、《吉祥》、《占芭》杂志多年来分别向泰国、缅甸、老挝准确深入地宣传阐释了中国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建设和谐世界等方针政策,反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展示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开展多项活动,搭建友谊桥梁
  
  《吉祥》杂志。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的《吉祥》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用缅文推介中国,宣传云南,为巩固和发展中缅友好关系,建设和谐周边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的综合性月刊,能够让缅甸人民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能够让中国人民了解发展中的缅甸,为促进两国经贸文化交流架起了中缅友谊的桥梁。
  在缅甸外交部和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的大力帮助下,以及中国驻缅甸使领馆和广大华侨华人的支持下,《吉祥》杂志对外宣传发行工作逐步深入缅甸腹地。从2007年起,《吉祥》杂志已向缅甸政府37个部委赠阅发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2007年11月,《吉祥》杂志社在缅甸曼德勒成功举办了首届学唱中文歌曲大赛,较大地提升了《吉祥》杂志在缅甸的知名度。2008年6月,《吉祥》杂志安排了多个页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缅甸军民在缅政府领导下,奋力抗击强热带风暴所带来严重损失的动人场面,得到缅甸读者的高度评价。缅甸联邦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觉山将军在北京参加媒体部长峰会返缅途经昆明时说:“《吉祥》杂志办得很好,我每期都要阅读,报道客观公正,为中缅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架起了桥梁。”“许多国家的报纸和刊物都要求在缅甸发行,但我都没有同意,只同意中国《吉祥》杂志在缅甸发行,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好兄弟”。
  《湄公河》杂志。泰文《湄公河》杂志自2002年5月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睦邻友好的办刊方针,加强中泰文化交流,促进双方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周边舆论环境。
  《湄公河》杂志在泰国设有300多处销售点。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清迈、宋卡总领事馆以各种方式赠送给泰国政要、皇室成员、各级官员、佛教住持。在泰国发行8300余册。走市场化发行道路,做到有效发行,被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对外宣传优秀期刊。
  为了说明中国,推介云南,提高《湄公河》杂志的影响力,以及配合广大读者和泰国朋友学习中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汉办和云南省委外宣办的大力支持下,《湄公河》杂志社联合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泰国教育部、泰中友好协会,于2009年12月24日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了“泰国首届学唱中文歌曲大赛”。在全泰国报名的3000多人中,经过初赛、复赛选出35人参加决赛,最后决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一等奖获得者由国家汉办提供奖学金,《湄公河》杂志社出资组织于2010年4月份前来云南大学学习汉语一个月,现已结业回国。在《湄公河》杂志社组织的送别会上,选手再次接受了云南电视台采访。他们说,来昆明学习一个月的最大感受是云南美,发展快,杂志社的人很热情,通过学习还初步掌握了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汉语。
  《占芭》杂志。老挝文《占芭》杂志自2005年9月创办以来,在国务院新闻办和云南省委外宣办的领导下,为促进中老友谊,促进两国经济、社会、文化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6年5月,老挝新闻文化部大众媒体局批准《占芭》杂志在老挝注册,办理了发行许可证,公开发行。同年9月,老挝海关总署为《占芭》杂志办理了免税通关过境手续。
  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老挝总理府、老挝外交部、老挝中宣部、老挝文化部以及相关部委办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占芭》杂志每期在老挝发行11300份。目前,老挝政府各部门、领导、各大专院校都能把《占芭》杂志作为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和学习汉语的辅导材料。
  2006年12月,老挝新闻文化部大众媒体局对老挝境内发行的国内外报刊进行评比,在刊物质量、发行数量和影响力方面,《占芭》杂志被评为第一刊。
  2008年12月14日,《占芭》杂志社与中国驻老挝大使馆、老挝新闻文化部在老挝万象成功举行了首届“学唱中文歌曲大赛”。老挝国会主席通辛•塔马冯、中国驻老挝大使馆潘广学大使以及老挝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总局等领导出席决赛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老挝国会主席通辛•塔马冯说:“我很高兴参加这次中文歌曲大赛活动,比赛隆重,气氛热烈,表明老中友谊日益发展,深入老中两国人民的心中。”并为大赛题词:“祝《占芭》杂志事业有成”。
  
  重视翻译研究,提高刊物质量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翻译工作在促进中外交流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翻译工作。
  关于翻译工作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非通用语种的翻译,翻译工作是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思想交流、传递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外交往频繁,为准确表达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翻译工作尤显重要。
  在多年对外宣传工作中,笔者深切认为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杂志译文水平高低是体现外宣期刊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译文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要改变多年来重编辑、轻翻译的观念。外宣期刊的发行定位是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主流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只有译文准确,符合对象国阅读习惯,才能体现国家级对外宣传刊物的翻译水平。其次编辑人员选稿改稿一定要为译文“信、达、雅”考虑,要通俗易懂。严把翻译关,在翻译过程中杜绝差错,为校对译审把好第一道关。由此,杂志社聘请的译审人员都是通晓两国文化的专家,对译文清样、墨稿、彩样、样书多次反复审译校对,避免了译文差错。
  为了更好地做好翻译工作,杂志社多次举行翻译研究探讨座谈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当地翻译老师们一道研究如何改进翻译工作,提高翻译水平,统一认识。一是对政治性、科学性较强的新词语如“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要求要准确地表达原文含义,既不能直译又不能长篇解释,尽量做到义释;二是汉语的许多简称如“发改委”、“反贪局”、“十一五”、“神六”、“环保”,一般都要译全称,读者才能弄懂原意;三是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杂志所使用的文字均系拼音文字,词汇没有汉语丰富,在翻译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及头衔时尤其需要注意,因为仅是音调的疏忽就会造成严重的失误。
  《湄公河》杂志译审谢远章教授是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客座教授。他一直从事泰语翻译和泰文研究工作,在翻译理论及实践中有很深的造诣。 2008年泰国国王授予谢远章教授促进泰中友谊、文化交流特别功绩银质勋章。谢远章教授强调《湄公河》杂志是我国唯一用泰文向泰国出版发行的外宣刊物,要求编辑、记者、翻译深入了解泰国国情、社会生活、习俗背景。在翻译中,要通俗易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湄公河》杂志。
  缅文《吉祥》杂志译审专家王子崇教授,从事缅文教学及翻译工作60年,是缅汉大辞典著作者。王子崇教授伴随《吉祥》杂志创刊、发行18年,一直承担翻译工作,被我国首批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在翻译工作中,王子崇教授始终强调要遵循五项原则:准确贴近原则、通顺达意原则、合乎情理原则、简练明确原则及生动形象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做到发音、拼写准确,又有较强的中外文对比翻译能力;既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有较丰富的对象国的知识,这样才能把翻译工作做好,翻译准确。
  我国边境线较长,周边国家较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何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向这些国家介绍一个真实发展变化的中国,更好地彰显中国新形象,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的办刊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系《湄公河》、《吉祥》、《占芭》杂志社总编辑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70年代深圳、宝安等地部分居民,通过“鱼骨天线”接收来自香港TVB和亚视的电视信号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各地区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光缆区域网传输香港电视信号,以及1998年香港华娱电视正式接入广东有线网络传输播出,港澳及境外电视陆续落地珠三角,深圳地区广电收视市场被港澳媒体“占领”了近30年。  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本着“做大做强战略频道频率,做精做活专业频道
期刊
编者按:9月9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新娱乐频道出品的《相约星期六》。在其开播600期之际,举办了“中国电视婚恋节目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各地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与节目制作团队一道,把脉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发展及走向,深入探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赵妃蓉:以真诚真心换取观众的信任    《相约星期六》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存在意义已不仅仅是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每个周
期刊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了2.9个百分点。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更是一日千里。但由于网络这一载体的特殊性,在司法领域,不同民事主体和他们的利益也不断发生碰撞,网络违法、侵权行为和犯罪的出现频频。中国法院受理涉及网
期刊
在“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关注之际,《温州都市报》推出通讯《温州人瞄上了“卖碳翁”》,借用“卖炭翁”这个文学形象,率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晦涩难懂的“碳汇”概念,反映温州人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碳汇计量标准的做法以及蕴含的巨大商机。让人明白世界气候变化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在同题报道中显得不同凡响,获得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该作品的作者,笔者的体会是,在专业性很强的重大新闻同题报道中
期刊
近年来,广东三大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广东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大面积开设了地方版。地方版成为媒体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型形式。这既是媒体竞争加剧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报业发展更加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新趋势。     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在各地开设地方版的情况  根据2010年5月31日到6月14日期间,对各报出版情况的统计,广东三大报业集团的地方版出版情况如下:  羊城晚
期刊
编者按:本刊今年第7期“广电聚焦”栏目刊发《广电从业者生态调查报告》一文后,业界反响良好。为此,我们特邀作者陆高峰续写《报业从业者生态调查报告》,以飨读者,并约请作者对期刊及图书出版等领域从业者的生态状况进行后续调查,敬请期待。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本,不仅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多次开发的再生性,而且还具有自我增值的特点。美国“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曾这样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本身并不
期刊
南非世界杯的喧哗在瞬间轰然而起,又在瞬间戛然而止,这就是大事件的传播和事件营销的特点。围绕这个事件的话题实在如过江之鲫,本文就跨媒体传播和营销来谈一些体会。  本届世界杯之所以值得关注,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南非作为非洲第一个主办世界杯的国家,因其历史、政治、文化、经济、风光等诸多原因,受到包括非球迷在内的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仅要观看世界杯,也想直接了解在摆脱了种族主义和与世隔绝之后的那个神
期刊
大众媒介在现实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传媒人,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益处也许更大。经验表明,文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高质量的文艺批评;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不断的证明和证伪。同样的道理,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严肃认真的新闻批评、传播批评。所谓批评,既不是一棍子打死,也不是无原则的捧场,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得失及成因,从而使新闻事业、传媒产业能够更健康
期刊
借着周末假日,上邮箱处理一些来往信件。看到博雅书屋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传媒方面的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弗里德曼写的《给年轻记者的信》。他积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教育之经验,谈到成为一位名记者的素质修炼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观点和建议。笔者仅仅浏览了一下该书的梗概介绍,便生发出不少感悟,愿意在此与同行分享。  塞缪尔弗里德曼先生在书中一开始,就提出:要成
期刊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的广告直线看涨。有人便据此认为报业进入复苏期。这种希望不要唱衰报业前途、多给行业信心的想法可以理解,也值得支持。但理性分析,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目前报业广告增长部分的结构来看,还是从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受众信息接收与消费的习惯改变来看,纸媒复苏的观点都值得商榷。  表面上看2009年以来报纸广告上涨迅速,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稍稍分析一下这轮广告增长部分的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