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师道是自我生命的完善

来源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教师面临的诱惑变多了,职业态度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师道”遭遇种种冲击,不断有挑战师德底线的现象。
  部分教师丧失职业自尊,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因素。教育应当展示社会先进文化,然而,社会依然存在实质上的等级制,教师往往无法维护职业尊严,教师自身的基本权利有时也无法得到尊重,在社会,在学校,往往表现为“人微言轻”。如果教师权益得不到保证,他就有可能忽略社会赋予的职责,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商业服务,产生简单的“交换”意识,无视师道约束,丧失自尊。如,官员视察学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清扫,通知教师不要随意走动;企业家赞助学校,学校降分录取老板的子女,并编进最好的教学班;学生毕业搞房地产发财,学校以学生姓名设立“奖教金”,教师节让获奖老师披上印有老板姓名的红授带,上台和学生老板合影纪念……这些,在当今社会好像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教育界也习以为常,但点点滴滴,却勾画出了教师的卑微地位。以这种不能直立的精神状态,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盏明亮的灯,他在学生面前无法起到精神表率作用。
  社会宣传往往犯常识错误,误把“发展个性的教育”当作特殊权利,当作“教育消费”,认为学校可以“点菜吃饭”,对交钱“择校”,甚至交钱“择师”予以容忍,实则是对教育的贬低,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贬低。经常听闻一些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满足家长和学生要求,以换取家长的“满意”,以换取学校的“名声”,而没有深究这些举措是否符合教育法规和教育常识,不去思考这些眼前之“利”是否损害了师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是否会对教育产生错误认识。
  师道衰退,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主要在于教师自身缺乏追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都改变不了他的职业操守。真正的教师,沉潜于教育教学的探索,逐渐进入澄明之境,获得精神的愉悦,他有“热爱”,而不会认为这是苦工式的奉献,不会把从事教育当作忘我的牺牲。
  教育是一种社会服务,但不等同于“服务业”。教师职业的社会性,决定了他首先有独立人格和职业操守。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性质,就不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合格的教师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标杆,学生走向学校,期待有智慧的精神引导者,他在这里从师学习,获得教养,获得生存的智慧,然后走向社会。如果小学和中学生活没有值得记忆的教育,没有形成优良习惯,他的前路也就很难有美好。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教育非但难以独善其身,甚至有可能成为走向腐败的起点,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体会不到人道精神和人性的美好,过早地、经常地看到常理被扭曲,常识被歪曲,他有可能从此失去道德判断,有可能形成巨大的社会灾难。因此,不管环境有多恶劣,教师不能把不良社会风气作为降低师德的理由。我也看到,很多中青年教师对有违职业准则的行为敢于拒绝,他们会说“我不破例”,因为如果一旦开了头,就有可能“顺流而下”,身不由己,而教师的一言一行,正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恪守职业生命的底线,是为了自我心灵的解脱,为余生少一些耻辱感,所以,作为教师,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然,在呼喊依法治国的同时,社会也应当审视教育文化,重铸师道,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
  恪守师道是自我生命的完善
  吴非:本名王栋生,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江苏省特级教师,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等。
  (责任编辑 王玉梅)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职业倦怠一词屡见报端。倦怠、被动、疏离的生存状态使教师难以获得职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流畅感理论从崭新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在克服工作倦怠,提升生活品质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某一职业产生的对该职业的冷漠与厌倦,甚至包括对于职业涉及到的他人的冷漠。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从事
期刊
主持人提问:如果你带的是起始班级,比如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你怎么选拔班长?  有两种做法供大家参考,具体做法如下:  方法一:在开学初不设班长,而是采用值日班长工作制度;两个月后,通过评选挑选合适的班长。  1.按照学号,男、女生轮流担任班长。班主任需手把手地对第一位值日班长予以指导,指明他所需要管理的全部班级事务,包括上课时喊口令,与班主任沟通班级问题,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值日班
期刊
欣欣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写一手漂亮的字,而且多才多艺,活泼开朗。不过,最近一周来,欣欣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课间常常待在教室里,趴在自己的桌上发呆。  我问她怎么了,她总是摇摇头说没什么。可两周过去了,她依然如此。我决定找她的家长了解情况。谁知,还没拨通电话,我就接到了欣欣爸爸发来的短信,说他和欣欣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最近吵得很厉害,希望我有机
期刊
人生如戏,你我共同演绎了一部真实的名叫《师生情》的戏,变的是你我都是过客,不变的是你我演绎的角色。你若逢场作戏,它便无声无息;你若激情演绎,它便刻骨铭心。  戏里,你怪我不够懂你,对你太过严厉;而我却入戏太深,太过认真,生气又伤身。殊不知,因为在乎,所以严厉,因为懂你,所以生气。我知道,终有一天,那戏里,我不再是曾经的我,你也不再是曾经的你。那时,我不再用我的口吻朗读你的人生,你我天各一方,演绎我
期刊
好友田老师来上海旅游,我略尽东道主之谊,请她吃晚饭。席间,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教育。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少帮助?对孩子来说,读这所学校,与读那所学校,究竟有什么区别?  你有什么收获吗?田老师问。  我联想起我自己的求学经历,那个年代,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有人则水平低劣,如同南郭先生一般滥竽充数。我中途转过好几所学校,其中有两所学校非常差
期刊
这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中正流转《中小学赛课调查:忍无可忍》一文,讲述准备全国赛课的艰辛。时下,小到一节展示课、竞赛课,大到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莫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绞尽脑汁出创意,通过反复试教、打磨,试图研发出称得上“创新”的课程产品。  从1999年进入课程开发领域,我所经历的都是这样使出浑身解数的证明,所开发的课例、所设计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费尽力气说服自己这些“创新”立足教育乃至时代的
期刊
教师德育能力就是教师德育胜任素质,是指教师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胜任德育工作,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素质。它不仅包含了教师已经达到的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成就水平,还包含了教师能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潜力,是德育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的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校德育目的的本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
期刊
曾经,我参加过一个会议,小组讨论时,一位德育主任谈到,有的老师因为学生不守纪律,把学生赶出教室,有的老师因为学生写的作文与主流不合,就让学生回家,美其名曰“转变思想”……这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众多与会者的共鸣和深思:学校究竟是什么地方?学校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哪些?  学校有三个方面的责任(社会角色)与功能(社会效用)。首先,学校是一个规范性组织,即需要各种各样的规范来维系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学生如果违
期刊
教育应如泉水一样是无痕的,如泉水一样柔和,更要如泉水一样源远流长。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惩罚式的教育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自身应以高尚的品质、平和的态度、真挚的情感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熏陶,让学生产生一种感动、一种无可言说的感悟。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
期刊
近年来,我有幸出访国外考察了不少中小学。这些学校中,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要数两所澳大利亚学校——一所男子学校,一所女子学校。  在受教育权方面,世界各国都强调男女平等,男女合校接受教育是全球普遍的做法,为什么在澳大利亚还要实行男女分校教育呢?是同样遭遇了“男孩危机”,还是为了刻意培养“女汉子”?抑或是为了防止男女同学非正常交往?带着以上种种疑惑,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两所学校。  赫钦斯男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