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再好,难免“返青”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日于朋友家小聚,饭饱,喝茶。朋友神神秘秘拿出一泡慧苑水仙分享,看似是囤了些时日,专门招待客人所用。迫不及待开汤冲泡,也不洗茶,正打算一饱口福,却在入口一瞬间皱起了眉头:“诶?这茶似乎返青了。”再沖第二冲,坐实了我的判断,青味盛而香淡薄,汤水有一股类似豆腐变质的酸涩味。这茶,的确返青了。
  人们在送茶、存茶的时候,不太清楚茶的来历,转了几手后的茶,不明确年份和保存情况,到手后需要自己来判断茶性是否正常。有的茶客只顾看茶叶的产地、山头就觉得是好茶,却忽略了茶在时间作用下的变化。如果一泡山头再好的茶,遇上返青,可能也失去了其品饮价值。
  如何判断茶叶是否返青?
  从干茶上看,返青如果比较严重,用手按捏干茶条索(岩茶、单丛)能感觉茶叶没什么脆感,不容易拗断,含水量超过10%的茶叶用手即可感觉到潮湿的手感。
  滋味方面,返青后的茶叶,香气减弱,出现杂味,可能是苦涩感或是酸味,也可能夹杂着植物的腐青味、酸青味、淹菜干味等异味。原本的茶叶香气也会被青味掩盖,不那么明显了。
  不过,当一泡茶你喝起来觉得有点酸,不一定就是该茶出现返青情况,也可能是做茶青不到位,或者长时间存放在高温环境下带来的,形成原因还有很多。如果只是第一泡汤水异常,可继续冲泡,洗去怪味、青味即可继续品饮。如第二三四次都有青味,则茶彻底无解。
  茶叶为什么会返青?
  返青,就是茶叶回到原来的样子,回归青涩的味道。返青有两种情况:第一,茶叶在保存过程中受潮,或与空气接触氧化,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就容易返青。第二,茶叶本身如果焙火较轻,水分含量大,存放时间久了,茶叶内部活性成分转化也会造成水分溢出,产生受潮。
  湿度是茶叶返青的最主要因素。而茶又具有易吸水、易返潮的特点。就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叶绿素、氨基酸以及各种香气成分转化成其他新的物质。于是,使茶叶滋味变淡,香气消失,色泽失去新鲜感。返青味就出来了!
  焙火程度高低,也决定了返青难易;焙火轻的岩茶,因为干茶本身所含水分较高易返青;焙火足的岩茶,所含水分少,不易返青。
  如何避免茶叶返青?
  可以说,即使是焙到位的茶,也存在出现返青的可能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茶叶必须密封,置放茶叶的容器还要避开阳光直射和防潮。喝茶时,如果是散装茶,打开包装取出茶叶应尽快密封包装,以免茶叶过多接触空气,吸收水分。
  其次,如果购买的是轻焙火的茶,尽量早点喝完。因为这种轻焙火的茶,很有可能大半年就会开始返青,不宜久存。而中火以上的茶,其水分含量少,相对而言比较耐放,至少得要一年以上才会返青。
  经常在一些帖子里看到有人建议一些新茶客饮用选择中火以上的岩茶,但火功越高,滋味越浓郁,对于新茶客而言,一入门就喝火功高的茶,会不适应,从而对岩茶产生抗拒。其实只要适口,不论轻火还是足火,各有特点,都好喝。轻火茶最大问题就是容易返青,买回来如果在当年之内喝完问题都不大。
  返青茶怎么挽救?
  一般工艺到位的茶是不容易返青的,不过在生产时工艺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的情况(例如焙火过急),这样会使茶叶出现返青的问题。或是后期储存的过程中,茶叶受潮也会出现返青的现象。此时走水复焙就是很好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复焙火应当低温慢焙,这样可以清除返青岩茶中的水分和杂味。焙火过高了,会使茶叶进行另一个方面的转化。
  当然,喜欢高火茶品的朋友也可以将茶品复焙的温度适应地调整高些,但同时也影响到茶品的焙火程度了。也就是另一个术语“加火” 。(加火:意为茶品的焙火程度不够,使用更高温度或延长焙火时间的方式对茶品进行复焙,使得茶品的焙火程度更足或更高。)
  所以,正常情况下,茶叶是不需要每年复焙的。可以每年抽样开汤(湿热气候可以增加频次),观察茶叶是否有返青迹象,来决定是否复焙。也就是说,要留心天气的状况,若是出现极端的天气如极端的湿热天气的时候,也是要增加焙火次数的,从而保证茶叶不会受潮或霉变。
  这里提到的补救并不是说茶坏了,用高温去掩盖,而是发现温度超标后对茶叶可能会出现不好的转化之前的补救措施。若是喝到的老铁或岩茶有着明显的高焙火味,而且叶底焦炭化的话,一般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茶叶存坏了,以高温压制劣变产生的味道;二是商家作假,以高火味冒充陈年老味。
  其实,遇到一泡返青的茶叶,也不用完全否定它,只要其原料好,工艺到位,就算刚开始返青,也是返回最初的味道。但如果返青过久才被发现,就忍痛割爱吧,奢侈一把煮煮茶叶蛋。
其他文献
2016春节,老天爷格外赏脸,每日都给艳阳天。而此时,群花枝头春意闹,正是喝茶好时节。大年初六,三泡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的“状元茶”将我们一行人汇聚到“涤虑园”,下午时分,满地斜阳,万般思绪,皆付杯中茶……  三款“状元茶”分别为水仙、肉桂、大红袍品种,一场斗茶赛的标配成员。  首先出场的是水仙。但见干茶条索肥壮紧结匀整,色泽乌褐润,细闻干茶带有淡淡木质清香。  提壶高冲,鲜锐花香瞬间弥漫开来,一阵
期刊
陇南是甘肃之南,康县是陇南之南,所以,康县就是甘肃的最南端了。这里是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自古又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的聚居处,这也让康县的风土人情处处闪烁着迥异之光,比如这里有女婚男嫁的奇特婚俗,有与《阿诗玛》、《格萨尔》相媲美的特色民歌《木笼歌》,反映在美食上,就是这里有一种连茶学界权威人士都闻所未闻的茶:面茶。  这些年,我写过一些茶的小文章,也出版过一两册关于茶的书,在不少人眼里,我像是一个茶
期刊
宋人斗茶,除了民间“武斗”,也有文人雅士“文斗”。斗茶无关输赢,仅仅是一种闲雅逸趣和精神寄托。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取新水,烹芳名,以品评茶品高下。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可见斗茶时用水很重要。 
期刊
目前国内茶叶的定价基本不受国家物价局的管控,主要由商家自主定价,许多消费者难免对茶的价格心怀质疑,那么,茶是如何合理定價的?不合理的因素又有哪些?我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定价的影响因素应该遵循马克思的市场经济学理论,即耗费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根本因素,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首先,耗费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主要是指茶叶生产过程耗费的时间,再加上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出来后的保存、包装、销售
期刊
社交网最近的话题:有人要为食物申请版权,一碟碟经过摆盘、布局、装饰、排色等设计成固定形状的食物一旦获得版权后,即该食物所呈现布局与设计的样子是某厨师的作品(无固定布局设计的食物叫菜肴),外人不得随意拍照上传或模仿它的样子。至于其烹调法与味觉效果是否属于作品的部分并无人提,版权似只注重肉有几片、红萝卜叠成三角形或圆形、肉与西兰花相隔几公分之类的视觉效果,煮食技术与味道反而抛诸脑后?另外社交网上也爆红
期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著名论断,同样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茶业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近代以来,中国茶业便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后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尽管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及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似乎还是没能彻底超越传统茶长期以来都难以跳脱出“原料”的形象。  当束缚的思想再次被解放,当封闭的国门再次被打开,中国也以崭新的面貌、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
期刊
质朴随和,平静内敛,一身布衣,这是陈良柏给我的最初印象。在他来福建前,我不曾见过他。在接触他的陶艺作品后,更觉器如其人。不论是茶器套件还是单品,都洋溢着满满的,浓烈的手工味道,安静,却又隐隐透着灵动韵味,宛如他自己的体悟: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手里握着一团陶土摩挲,我感觉它是有温度,会呼吸的活生生的东西,就是这种一个人与泥土对话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在,欢喜。”  这样的对话,陈良柏已经坚持了三十
期刊
常想喝了这么多茶到底要干什么?历史上茶与人们的生活为什么能结下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到底是生活缺了什么?能给茶或者茶之类的东西腾出这么大一块空间。曾记得龙应台说过: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這里所说的森林,其实就是我们面对和历经的真实生活。大家总习惯
期刊
常有朋友问起普洱茶该如何储存转化,尤其是生普,在良好的存放条件下,陈化多年后,香气、汤色、滋味都有了新的变化,其魅力更显。  常有朋友问起普洱茶该如何储存转换,尤其是生普,在良好的存放条件下,陈化多年后,香气、汤色、滋味都有了新的变化,其魅力更显。但也时常听闻茶友提及存茶时,茶不小心受潮发霉之事,谈之每每后悔心痛。普洱的存储本是大的学问,但业界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会听到各种针锋相对的观
期刊
暑热难耐,能气静神闲慢慢啜饮的清茶,唯有一杯气味芬芳的茉莉花。  袅袅的茶烟中,含着馥郁的香气,浓而不烈,仿佛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茶汤清新透亮,轻轻抿上一口,茶水中有绿茶的鲜爽,又有茉莉花瓣的清香,最后留在口中的是一丝甘甜的余味。  冰心曾在《我家的茶事》中提到:“茉莉香片是福建的特产”。福建是著名的茶乡,茉莉花茶在宋朝时由福州兴起,清咸丰年间进行大量的商品性生产。  花茶的制作原理不难想象,无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