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极限救援》的极致表现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u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笔者曾看过李晨和谢园等演员主演的电影《极限救援》。一年后,《极限救援》的现实版在河南上演,从情节到人物都惊人的相似。作为电影,《极限救援》很感人、很成功。作为新闻,这一幕该如何操控?从传播的角度看,新闻能和电影比肩吗?本文通过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策划掌控,研究新闻如何策划制胜。
  《极限救援》取材于2005年感动哈尔滨人物事件——2005年高考期间,因突降大雨影响交通,许多考生受阻于途中。在冰城出租车司机及广大市民的帮助下,最终使考生们安全、及时地到达考场。电影创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将考生群体浓缩为一个一岁的婴儿嗓子眼里卡了一块鸡骨头急需救治,却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遭遇了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困难,将影片的危机感提升到最强。影片通过市民、交通广播主持人、医生、交警和出租车司机等众多热心人为抢救孩子的生命所做的努力,表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精神风貌,以此充分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
  现在来看看2009年4月6日在河南发生的感人的一幕。7日(清明节后第一天上班),《大河报》是这样描述该新闻事件的:“开了近7年出租车的信阳司机马良芝昨日的一个求助电话,改变了上万人一天的轨迹。”“昨日上午9点30分,马良芝正和丈夫在信阳市区外环行车。一对抱着孩子的夫妇焦急地拦住了他们的车辆。‘孩子病得很厉害,能否赶紧载我们去趟郑州。’马良芝二话没说,上路。”标题是《电台广播的一则求助信息牵动众人心,副省长、出租车司机、车友、交警、医生纷纷行动(引) 爱心集结,为小生命铺筑生之路(主)》。
  
  一、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闻发生后,郑州的媒体从电视、广播到报纸、网络,几乎都在上班后的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手机报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报道,新华社也在7日以《和一个弱小生命一起心跳》为题刊发了长篇消息。
  “从上午10时到晚上11时,13个小时中,河南交通广播的短信平台被不断刷新,短信量突破万条,热线电话也超过千个。众人用爱心为小王冉加油!醒来,王冉(音,有的报道为王然,笔者注)!”“昨天河南交通广播从上午10:00直播到晚上22:00,无数大老爷们哽咽着打电话祝福小王然,实在让人感动。”2009年4月 8日,“在河南交通广播论坛和大河网上,超过2万名网友在关注着小王然的病情。”《海峡都市报》《长沙晚报》和南方报网等或对新闻进行报道,或对新闻进行评论。一时间,无数读者的心都被小王冉牵挂着。
  
  二、小新闻是怎样“长”大的?
  
  成熟的记者能小中见大,挖掘新闻的深度,拓展新闻的广度。孩子生病,家常便饭;交通事故,天天发生;的姐求教,凡人小事。能从这些平凡小事中,发现新闻价值,非一日之功。是媒体通力合作,将新闻做大做强,此乃小王然之福。在这里功不可没的是交通广播电台,是他们慧眼识珠,将新闻放大,引领着媒体和网络打了一场营救胜仗。如果他们稍有懈怠,或对新闻的判断有误,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从《大河报》看,报纸封面用了一组图片,标题是《生死时速》,3张照片左图是患儿紧急转院,中图是交警路政一路护送,右图是患儿被接到郑州,图片的联系纽带是地点,左图标示着漯河,中图标示着高速公路,右图标示着郑州,编辑的用心可见一斑。更难能可贵的是,报社接下来的每一步操作都充满了策划意识。
  ⒈兵强马壮,全程跟踪。报社在得到新闻线索后,感到新闻的不一般,人命关天,作为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河人不敢懈怠。报社凭借着强大的系统和完善的网络,派出精兵强将,包括一个首席记者、一个记者和见习记者,还临时抽调一名摄影记者,几名记者同时行动,有负责联系省广播电台的,那里是新闻的“导演地”,很多动态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有负责联系卫生口的,包括医院、医疗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有负责联系交通口的,包括路况、路政和分管领导,这一块很重要,因为一名主管交通的副省长亲自参与了调度。
  《大河报》在河南各地市都设有记者站,途经漯河的驻站记者负责采写在漯河市那一段的新闻事件。这种媒体优势很快被放大,记者不仅亲临现场,得到了很多其他媒体无法得到的细节,还拍摄了许多鲜活的照片,这为下一步的策划准备了条件。
  ⒉用细节说话。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没错。“爱心救援”是突发事件,引起了包括副省长在内的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生命接力,终于将患儿送到郑州治疗,各家报纸都有详细报道。在所有的报道中,《大河报》的报道最充分,最有冲击力。从《大河报》的稿件本身看,写作细节处理较突出,时间感、紧迫感表现较好。新闻主要用当事人的言行来表现,不像有的媒体靠转述。因为采访扎实,一些细节令人震撼。“马良芝的手机很快被打到没电,这一消息通过广播传出后,不到10分钟,她的手机卡就被不相识的车友输进了钱。”、“听到整个过程后,张大卫(副省长)交过车费,从车里走了出来。”、“没有任何剪切,张大卫的声音通过广播传向全省。”、“指着地图上被画线的‘航海路——未来路——陇海路——京广路’一线”,这些细节对刻画人物、交待情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手记》让新闻走向纵深。“孩子你虽然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大家的爱心来为你照亮回家的路,相信你会回家,大家都在等你回家来!”文末的《记者手记》是新闻的一种扩展,扩大了新闻的外延,对常态的新闻形式进行了分析补充,升华了报道的内涵,报道效果较好。“他们还把自己的头像统一换成了红色的心形,上面写着‘王冉加油’”。《手记》里有读者的留言,还有听众的故事和企盼,让事件变得厚实饱满起来。尤其是文中的数据,更彰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
  ⒊超常规处理。常规的武器大家都有,常规的方法大家都会。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大获全胜。没有新闻是件令人烦恼的事,新闻太多也令人烦恼,尤其是太多的新闻扎堆出现,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选择是痛苦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令人兴奋的。
  “爱心救援”之前,在郑州发生了一件大事: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举行,这是有国际影响的赛事,在新闻版面唱主角理所应当,同城的几家媒体基本上都是选马拉松比赛的图片作为封面主照片,只有《大河报》一版独辟蹊径,不按常规出牌,直接用“爱心救援”图片作主打图。这是一组《生死时速》图片,报道抢救患儿事件,新闻性较强,图片效果较好。“郑开马拉松比赛”图片,虽然也有新闻性,但与《生死时速》图片相比,无论是感人、新鲜等方面,都显得弱了一些。
  《大河报》封面上的3幅照片,都和救人有关,有车有人。3张照片代表了新闻发生的几个主要地方。标题只有4个字,读着给人急促、急迫的感觉,比起那些穿靴戴帽的复式标题的表达效果要好。
  新闻发在A12版,采用时空转换的方式进行叙述,时间准确到分:9时58分、10时20分、11时16分、11时32分、17时10分、18时05分、19时30分、今日凌晨1时,至记者发稿时。笔者偶然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当日报纸有两家都在A12版发该新闻,用的都是时空转换的表述方法,可见英雄相见略同。
  ⒋打好副省长牌。如何提升新闻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位主管交通的副省长不经意间进入了“爱心救援”的大潮,成了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作为新闻媒体当然不会放过。各家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写到了这个内容,只是有简有繁。如何把副省长写成既是官员又是普通救援者,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大河报》的取胜之道就是把副省长平民化,用其真实的言行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记者笔下的副省长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细节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时,假期中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正在省会一辆富康出租车上。正欲打电话的张大卫被司机‘强行’打断:‘先别打电话,广播里正播一个抢救小孩的节目。’”副省长过问一个小病人,已属不易,又是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了解情况的,让读者对领导充满了敬意,新闻的价值被放大了。也许是怕读者不相信,记者特意点出副省长坐的是“富康”。副省长的话被出租车司机“强行”打断,也是一个难得的细节,采访不深入或稍一粗心就会漏掉,少了这样的情节,新闻的感染力就会打折。其他如 “对于广播中有关听众对于他的感谢,张大卫特别交代说:‘不要再说我了。我是一个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老百姓,这是任何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会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重要。’”、“从11时19分到12时50分,张大卫一共打来5次电话。”一个平易近人干实事的副省长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⒌虎头虎尾。做好开头不一定是本事,也有可能是蒙的。能精彩收官、善始善终才是真本事、大本事、大智慧。因为是突发事件,有些媒体显然准备不足,有的简单处理,叙述了一下过程;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报道交通事故上,“爱心救援”被浓缩成了整个新闻的一个小分支,被淹没在交通事故的报道中。之后,一些媒体看到“爱心救援”形成气候了,迅速补救:或在封面上重点处理,或将过往新闻重新打捞,再加上新发生的情节,揉搓在一起。用一个词表述很准确:蛇头虎尾。
  如何虎头虎尾,是新闻的高层次追求。9日,《大河报》的追踪新闻视角独特。因为在新闻的另一发生地信阳有驻地记者,《大河报》的后续就跟得很及时。《热心的姐来郑探望小王然》既写了信阳相关单位和领导的慰问、的姐的探望,同时“还提醒广大爱心人士,由于手足口病属传染病,暂时不宜到隔离区进行探望,以免造成交叉感染。”让新闻除了故事性,还有服务性。
  在读者快把“爱心救援”之事淡忘的时候,《大河报》又做了一个规格很高的追踪报道,《可爱王然 脱离危险》,封面大标题,大照片,让人看了心里很熨帖。照片上是小王然清晰的脸,一双大眼睛正在欣赏医护人员拿给他看的玩具。把后续新闻的照片作为封面主照片,这种情况还是不多的。
  
  三、两点思考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每个环节都要各负其责,严格把关。任何环节出现纰漏就会掉链子。
  ⒈判断的功力。开始的判断关乎后期新闻报道的每个阶段。如果判断不准,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漏掉有价值的新闻,二是把新闻的价值放大了,把价值不大或没什么价值的新闻错当成宝贝。过去,这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线索提供人给媒体报料,媒体派人采访,这是基本规律。这次各媒体不管报道的是大是小,都没有“线索提供人”,说明记者多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的,也就是说在车上听到广播后果断出击。对新闻价值的初步判断大同小异,对新闻的操作方显功力。
  ⒉创新意识。推陈才能出新。有些媒体因为沿续了过去的做法,本次报道效果不够突出。《大河报》打破常规,利用自身优势,全新组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单说使用照片出奇制胜,这是一般媒体没有做到的。《大河报》最先在封面使用主图诠释事件,又是组图,有点敢为天下先的味道。想想该新闻能快速传播,跟这种非常规操作是分不开的。在后续中再次在封面使用该新闻事件的图片作主图,对新闻的传播起巩固加速的作用。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特刊部)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终于正式推出了!这是创建人物传播学道路上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批“人物传播家”从此闪烁在中华大地。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由中国人物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人网和今传媒杂志社、陕西省传播学会等单位联手推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1949年以来生活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范围内、在人物传播领域作出贡献的各类人物的汇总、梳理、筛选,推出100位人物(按姓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
期刊
报纸是新闻纸加广告纸,阅读广告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报纸广告是负有社会责任的“广告公民”,要彰显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人民生活美好的职能,以提升报纸社会影响力、广告市场影响力。  广告审查员需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以把握政治导向和杜绝违法广告为原则,把涉及导向错误、内容虚假、格调低俗内容的广告作为审查重点来严格“把关”,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期刊
小郭一天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准备把这些年在各种传媒上发表的作品选编成书,邀请我写个序。并说选编的目录和文章都发到《今传媒》杂志的邮箱了,你抽空看看,写序时好有个针对。写序我不敢当,但为小郭出书祝贺,我倒真想说几句话。  和小郭认识是缘于《今传媒》杂志。2003年中办国办发出《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用
期刊
每一次看到郭远光,总会情不自禁地想两个问题。一是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差异有多大?二是新闻对于一个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多大?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清瘦文弱,似乎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对于新闻的坚守和执着,却是磐石一样的不可动摇。  在我的感觉里,物质已经侵染了每一粒尘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年前的古语想不到在现代得到了最为张扬的诠释和演绎。包括新闻,已经成为很多人赚钱的工具和寻租
期刊
“五一欢乐购相聚在徐州”是今年“五一”期间,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以“消费者得实惠、企业得业绩、城市得名气”为目的的城市营销活动,4天时间共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商家赚的盆满钵溢,活动中众多知名品牌的集聚,对强化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徐州媒体在这次城市营销活动中主动融入的姿态和做法,为地方媒体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强化舆论权威形象,借势而上,彰显地方传媒魅力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期刊
2009年,著名书画家孙光做客中国新闻人网“新闻人访谈”,分绘画、书法和生活三部分进行专访,内容很精彩,视频在中国新闻人网播出后,许多视频网站纷纷转载,好评如潮。本期杂志,我们《中国名家》栏目刊出绘画和书法部分。  主持人:黄婧 嘉宾:孙光    孙光,当代知名画家、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国内外二十余家艺术团体、报刊、电视台艺术顾问。开现代仕女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中国意彩仕女画派创始人,中国影视片
期刊
在21世纪初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国新闻学研究界应沿着“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中国化,中国智慧全球化”的思路行进,古尊“温故而知新”,今崇“温故知新而创新”。温故——全面挖掘古圣先贤的智慧成果,做到古为今用;知新——全面掌握世界最新科技文化成就,做到洋为中用;创新——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闻学术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推动新闻传媒产业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发展,既明显缩小了与媒体强国之间
期刊
1952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当过农民、教师、政府公务员。1984年开始评论和杂文写作,1986年投身新闻界,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已出版《中国的羞愧》、《早春的感动》等著作17种。2004年,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他因此成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     他以瘦弱的身体酝酿着燃烧的激情和不变的信念,以自己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表达了来自民
期刊
2009年7月14日至7月18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二期“传媒领袖讲习班”在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开讲。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以外,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43所新闻院系的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共三百余人参加讲习班。  14位演讲嘉宾既有来自香港凤凰卫视、中国新闻社、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深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电视节目不断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模式,取得了些许成功。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套用“美国偶像”而风靡全国,“完美假期”是对“老大哥”的克隆,“绝对挑战”是学习“学徒”,“非常6+1”、“开心词典”分别借鉴“简单生活”、“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等等。这些节目都是学习借鉴国外节目模式,但是克隆的成分很多,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很少。  最近“开心词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在
期刊